开放式基金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

开放式基金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

一、开放式基金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何泰锋[1](2021)在《FOF基金市场风险的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各类资产收益率逐渐下降,主动型投资管理愈发困难,投资者逐渐开始关注大类资产配置的投资模式。此外,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部分社保基金和养老金投入资本市场以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2018年3月证监会出台的《养老目标证券投资基金指引》也指出我国养老目标基金应该采用基金中基金(FOF)形式管理。在此背景下,我国公募FOF基金市场开始了快速发展。然而FOF基金产品自发行后不久,因其业绩表现不佳,投资者大规模赎回基金,基金规模也大幅缩水,FOF基金产品的市场表现远不及预期,这应当给FOF基金行业和投资者敲响警钟。基金行业是金融领域高风险行业,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和规避金融风险,将会带来极为严重的损失。然而FOF基金作为当前基金行业的热门产品,当前针对FOF基金领域的研究集中于FOF基金的产品设计和投资组合策略,却忽略了其市场风险方面的研究,科学的市场风险管理不仅有利于促进FOF基金产品实现良好的收益,而且有利于FOF基金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本文认为针对FOF基金市场风险方面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以FOF基金的市场风险为研究对象,在查阅了目前FOF基金领域研究的相关文献,了解了FOF基金领域的研究现状之后,运用定性定量相结合与对比分析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首先,对FOF基金市场风险的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为后文FOF基金市场风险的影响因素研究作了铺垫。接着,选取2019年1月之前成立的31只FOF基金的日净值数据作为研究样本,研究期间为2018年12月27日—2021年3月31日,运用了较为主流的基于GARCH模型的Va R方法进行FOF基金市场风险的测度研究,比较了31只样本基金Va R值之间的差异,并分析了其内在原因。影响因素研究方面,根据前文市场风险问题的理论分析,从股票市场的影响,债券市场的影响,资产配置的影响,基金净值涨跌幅的影响四个方面提出研究假设,并引入基金经理变动,基金份额变化程度,净资产变化率,基金规模这4个控制变量,构建了相应的指标体系,运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厘清了不同指标对FOF基金市场风险的影响程度。最后,根据文章的实证结果,本文从基金投资者、基金管理人、基金监管者三个层面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和启示。通过对31只FOF基金市场风险的测度和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本文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第一,31只样本基金收益率序列均不服从正态分布,存在尖峰左拖尾的现象,不同FOF基金的Va R值存在差异是由于它们投资风格和资产配置结构的不同导致的,股票资产配置比例较多的FOF基金Va R值明显高于股票资产配置比例较少的FOF基金Va R值。第二,股票市场的风险、债券市场的风险、重仓基金持有比例、基金持股比例、净值增长率、基金经理变动、基金份额变化率这7个指标对FOF基金的市场风险具有正向的影响。第三,基金持债比例,净资产变化率和基金规模这3个指标对FOF基金的市场风险具有负向的影响。

丁琼琼[2](2021)在《基于投资风格和bootstrap方法的股票型基金评级研究》文中指出截止2020年底,我国现存1362只股票型基金,其净值总额高达2万亿元,现已成为公募基金市场上的主流品种。可是如何挑选能持续带来高收益的优质基金,一直是投资者的一大困惑。而基金评级的出现,则大大降低了投资者的搜寻成本,通过定期公布各只基金的历史业绩排名,有助于投资者进行筛选。但是由于我国基金评级业务起步较晚,目前还存在忽略基金的业绩来源和投资者的风格偏好等问题。因此,本文以主动管理的普通股票型基金为研究对象,从基金的投资风格出发,通过Gruber模型和bootstrap方法构建了一个新的基金评级体系,帮助投资者识别真正有能力的基金,为投资者构建基金组合提供参考。本文分别从整体和单只基金的角度研究分析了我国股票型基金的实际投资风格和超额收益,再进一步通过bootstrap方法对股票型基金的业绩进行了归因分析,识别出能带来超额收益的实力基金。经过一系列的实证分析后,得出了以下结论:(1)我国股票型基金存在着明显的“风格漂移”现象,而且风格与市场行情息息相关,整体而言,我国股票型基金呈“大盘成长”型;(2)我国近80%的股票型基金能获得正向的超额收益,同时,相比于三年期业绩,五年期业绩能跑赢大盘的股票型基金数量有所下降;(3)近70%的股票型基金的超额收益来源于基金经理的超强能力。同时,相比于三年期,五年期的超额收益更多是源于基金经理的能力,“运气基金”的数量更少。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构建了一个新的股票型基金评级体系,并对最近三年期和五年期的基金业绩进行了星级评价。为了验证本文提出的基金评级方法的可靠性,本文运用该评级方法进行了业绩回测,最后发现依据本文提出的基金评级方法构建基金组合可以获得比主动管理的股票型基金指数和沪深300等大盘指数略高的收益率,而且其模拟业绩相比于依据其他评级机构构建基金组合会更胜一筹。最后,本文基于以上研究结论分别向基金市场的监管者、评级机构和投资者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首先,市场监管者应健全信息披露机制,加强基金的投资监管;其次,评级机构应注重基金的长期超额收益,完善基金评级体系;最后,投资者应注重基金的长期评价,坚持价值投资。

艾月[3](2020)在《基金持股对沪深股市波动性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习近平主席曾多次强调金融是国之重器,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我国股市相比于发达国家,暴涨暴跌的现象时有发生,市场中充满了噪声交易。随着近二十年多年的快速发展,证券投资基金已经成为我国持股比例最高的机构投资者,基金的投资交易行为对股市的影响力也逐渐提升。目前关于我国基金对股市波动影响的相关研究结论并不一致。若能正确的认识到基金在我国股市波动中扮演的角色,则会对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指明方向。本文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分别对基金持股对沪深股市的波动性影响进行研究。在宏观层面,选择构建TARCH(1,1)模型,从偏股型开放式基金的相对规模和基金换手率两个方面考察对沪深300指数收益率波动的影响。另外,对基金的相对规模、基金换手率和沪深300指数的波动率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协整检验。在微观层面,利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选取2011年1季度到2019年2季度前十大基金重仓股作为样本,研究基金持股比例及其变动在牛熊市对个股股价波动的影响,从而推断基金持股对股市的影响。宏观层面实证结果显示,我国股市存在非对称性,好消息与坏消息相比,对股市波动的影响程度大。基金持股加剧了我国股市的波动,并且基金规模、基金换手率、股市波动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基金相对规模是股市波动率的格兰杰原因,可以根据基金规模对股市波动进行预测。微观层面的实证结果显示,基金持股无论在牛市还是熊市均没有起到稳定股价的作用,在熊市基金持股加剧个股股价波动的程度超过牛市。因此可以得出最终的研究结论:基金持股对我国股市的波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可能表明我国投资者的结构和基金经理的业绩评价体系有待改善,监管力度有待加强。

刘骏斌[4](2020)在《资产价格与系统性金融风险:影响机制及其监控研究》文中认为历经多年高速发展,我国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金融体系,金融市场体量和影响力显着增加,金融经济系统对资产价格波动的敏感性提高。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发生了房地产价格的多轮上涨和“千股跌停”的股灾,资产价格波动加剧了系统性金融风险压力。当前,我国经济面临深化供给侧改革和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成为我国金融改革中的根本性任务。因此,研究资产价格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相互影响机制及其监控问题契合当下金融改革的重点,具有深远的研究意义和实践价值。基于当前研究背景和现实需求,本文将系统性金融风险扩展到国家金融安全范畴,并遵循“资产价格内涵→资产价格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相互影响→风险测度→溢出效应→监控机制和政策建议”的逻辑思路展开研究,旨在构建较为系统的宏微观分析框架。本文首先从资产价格的理论基础和“价值-价格”关系入手,阐述了资产价格的形成和波动机理,研究表明:资产价格能够充分反映公开信息,资产价值是决定资产价格的基础,流动性水平是资产价格联动、泡沫化和周期性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存在复杂的驱动机制和波动效应影响。在分析资产价格的形成与波动的基础上,本文详细阐述了资产价格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相互影响机理。首先,一系列金融危机已经明确了资产价格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相互影响事实,本文进一步从预期、市场和流动性角度分析了资产价格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相互影响途径,涉及预期影响下的资产价格和货币价值偏离、投资决策影响和价格机制、流动性冲击、信贷杠杆和货币循环等具体影响渠道;同时,基于开放式基金的资产配置和企业-银行部门的信贷关系构建理论模型,解析资产价格与系统性金融风险之间存在的跨期、“螺旋式”叠加、时滞、持续和不对称等影响效应特征。在明确资产价格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相互影响机理的基础上,本文基于资产价格数据信息,分别从宏微观角度测度系统性金融风险。首先,基于网络视角测度的开放式基金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结果表明系统性金融风险在基金之间的传染具有方向性和非对称性。其次,针对扩展的宏观系统性金融风险范畴,分别选用综合指数法测度金融系统压力指数和金融主权指数,选用Copula-GARCH(1,1)-Va R模型测度信用货币的币值稳定性,并验证了测度指标的合理性。在系统性金融风险测度的基础上,本文基于市场因子和面板数据分析的实证方法研究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微观机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基于金融网络测度的风险指标对开放式基金的现金流和收益增长的影响具有两面性,既是风险的冲击、传染和分散,也能够凸显出机构的系统重要性程度。进一步的,运用时变参数随机波动率结构VAR模型(TVP-SV-SVAR)分析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宏观时变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美元货币政策冲击和跨国资本循环持续增加系统性金融风险压力,并共同冲击人民币币值稳定和阻碍金融主权实力的提升。最后,本文基于资产价格视角构建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控机制。通过借鉴能够反映变化方向、大小和延续性的时变方法,分析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控的现状,提出转变监控的理念思路和原则,构建多维度、多系统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控体系。并进一步从资产价格变化、外生性冲击和风险指数视角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控效果进行了非线性时变检验,明确了相应监控指标及其适应的监控范围。

胡蝶思[5](2020)在《基于DEA方法的我国开放式股票型基金绩效评价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发展迅猛,基金品种和规模迅速扩张,基金业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开放式股票型基金作为投资股票比例较高的一类基金,对规范和稳定证券市场以及降低金融市场风险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购买开放式股票型基金,如何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以及使用合适的评价方法评价其绩效表现,对于基金投资者、基金管理者和基金监管者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所以,本文结合开放式股票型基金特点,选择适当的评价指标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并结合层次分析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分析评价我国开放式股票型基金绩效。本文选取60只成立八年以上的四种不同风格的开放式股票型基金,以2014年-2018年为研究区间,选取Beta系数、费用率和T-M模型α、γ值为原始投入指标,选取基金单位净值、Sharpe指数和基金份额增长率为产出指标,根据国泰安数据库、天天基金网中的数据,运用传统DEA模型和层次分析法,从整体基金绩效表现、不同市场时期的基金绩效表现以及不同风格基金的绩效表现这几个角度,对我国开放式股票型基金绩效做了静态分析。另外,为更进一步分析开放式股票型基金绩效的变动特征,本文还使用Malmquist-DEA模型对样本基金做了动态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2014年-2018年间,我国开放式股票型基金绩效整体水平有待提高且提升空间较大,在效率分布上,我国开放式股票型基金呈现出多层次、有差别的分布情况。另外,股市平稳时期基金整体绩效表现优于股市波动时期,且低效率基金的投入产出效率受市场时期的影响最大。(2)不同时期下四种风格基金表现不一,市场平稳时期,指数型和价值型股票基金表现较好,市场波动时期,指数型股票基金表现较好。成长型股票基金在长期投资下具有更大优势,价值型和平衡型股票基金在市场波动时期,风险分散方面存在较大缺陷。另外,层次分析法结果显示,指数型基金在市场波动时期表现突出是由于部分表现优异的基金提升了其整体绩效水平。(3)动态基金绩效评价结果显示,样本期内我国开放式股票型基金投入产出效率以增长为主,但近几年基金承受风险的能力和获取收益的能力有所下降。另外,新颖的投资理念与先进的管理方法对基金绩效有较为突出的影响。通过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本文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我国开放式股票型基金绩效。从现实意义来说,本文通过研究得到上述结论,能够为基金投资者、管理者和监管者提供相关对策建议。从理论上讲,本文构建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使用DEA方法和层次分析法对基金进行多维度的评价,为基金绩效评价提供了更广阔的视角。

刘钰莹[6](2020)在《中国开放式增强型指数基金配置和选择能力对风险收益的贡献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证券市场也在不断发展成熟。基金,作为全球资本市场的主要机构投资者,被广大投资者青睐。指数基金,作为证券投资基金中最灵活,简单易控又价格低廉的分支,更是成为当下投资市场中的一颗新星,广受欢迎。如何选择合适的基金,如何评价基金的优劣,是广大投资者和基金管理者密切关心的问题。虽然相关研究越来越多,但是关于开放式增强型指数基金的配置与选择效应相关研究很少,也缺乏一个合理的业绩评价体系。本文主要通过万得数据库研究2013年下半年至2018年年底14只中国开放式增强型指数基金,运用经典的Brinson模型,对开放式增强型指数基金的选择和配置效应做具体分析,并引用平滑算法,研究配置和选择效应对积极回报和追踪误差的贡献,又通过SPSS对风险和收益进行Spearman秩相关检验,结果表明:传统评价指标来看,我国的开放式增强型指数基金从2013-2018年都表现良好,但实际上细分发现,部分基金并未战胜基准。最后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得到中国开放式增强型指数基金超额回报和追踪风险的主要来源都是证券选择,而不是资产配置。从风险收益补偿的角度来看,总体来说,中国开放式增强型指数基金配置和选择决定所导致的追踪风险不能被对应的超额回报所补偿。这说明传统的评价体系是不准确的,本文将从证券的配置和选择角度研究,从而帮助基金投资者更好的了解基金状态,帮助基金经理调整其操作,更好地为基金投资服务。

葛志闯[7](2020)在《基金交易行为对基金绩效的影响研究 ——以开放式基金为例》文中研究说明30多年的发展,我国证券基金业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基金可以在严格监管和保障安全下有效的分散投资风险,达到稳定金融市场的作用,因此在如此快速的发展背景下,研究基金的交易行为及其对基金绩效的影响非常有必要。本文从三个主要方面研究展开:首先,站在行为金融学的角度研究基金是否存在动量反转交易行为和羊群行为。然后研究在此交易行为下的基金绩效水平。最后,将实证所得的基金动量反转交易指标与基金绩效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性分析,分析两者之间的影响关系。本文以开放式股票型基金为样本研究了2014年1季度到2019年1季度期间的基金交易方式及其对基金绩效影响相关问题。首先,在研究基金交易行为时,采用了Badrinath和Wahal(2002)在ITM(1995)模型基础上改进的动量测度模型来考察基金的当期,滞后一期和滞后二期的动量反转交易行为,同时也按照基金类型对ITM测度进行区分,研究不同类型基金的不同交易行为。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总体上会比较追求个股的短期表现,即在当期存在着动量效应,滞后一期不存在动量或反转效应,滞后两期时,基金总体和减仓交易时出现反转交易行为;从基金风格上看,各风格基金同样也是根据个股近期变现来进行投资决策,我国综合型基金交易行为比较显着,在增仓和减仓交易的当期都采取了动量交易策略,反转交易策略的采取主要存在于减仓交易时的滞后一期和滞后二期,此时基金的“追涨杀跌”行为比较频繁。然后,继续对此交易行为下的基金绩效进行研究,本文运用詹森指数来表示基金的业绩表现能力,结果表明基金的系统风险小于市场风险,样本基金中存在着超额收益,但是不同基金的收益率水平差距比较大;在研究基金经理的选股选时能力时,进行了TM模型的测度,研究结果表明,样本基金中着显着的选股能力,但是并不存在选时能力。最后,对基金动量反转交易行为与基金绩效之间进行了Person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基金的动量交易策略对绩效的影响时,结果表明:基金根据当季和上一季股票的表现采取动量投资策略时,基金绩效会有正向的提高,从影响程度来看,当季的相关系数比滞后一期的系数高,这也说明在当季采取动量交易行为会给基金带来更好的收益;滞后两期时相关性和回归性分析的结果告诉我们,当基金根据上上个季度股票的表现采取动量投资策略时会给基金带来效益的损害。研究基金的反转交易策略对绩效影响时,发现在当期采取一定的反转交易行为是可以带来正向的收益的,但是不够显着,而当基金根据股票的上个季度股票表现而采取反转交易策略时,此时反而会带来负的净值增长率,会给基金带来收益上的减少而损害基金的绩效水平。

潘凌波[8](2020)在《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持股比例对股票收益率波动的影响》文中指出我国A股市场创立至今已有近30年,在发展过程中多次出现了严重的暴涨暴跌,不少专家学者将这一现象归咎于我国散户占主体的投资者结构,并寄希望于提高市场上机构投资者的占比来降低股票市场波动性。证券投资基金作为我国机构投资者中占主导地位的机构,其规模在近十年来得到了空前的壮大,但直观地看市场波动性并未因此而降低,暴涨暴跌现象仍有出现。所以,有必要深入研究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持股对股票波动性的影响。本文基于有效市场假说和行为金融学,就基金持股对股市波动的影响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从基金内部角度来看,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存在羊群效应和正反馈交易行为,这种非理性行为对股市波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外部市场角度来看,我国股票市场尚未具备全面推广价值投资的条件,这使得管理层对基金成为市场稳定器的预期和基金的最大目标(盈利)产生了利益冲突,导致基金无法发挥稳定市场的作用。在理论基础上,本文选取2014年至2018年间基金持股的季度数据,对我国基金持股比例及其变动与股票波动性的相关性进行了回归分析,主要得出了以下结论:(1)在未区分市场行情时,我国基金的持股比例及其变动与股票收益率的波动性呈显着正相关;(2)在区分市场行情后,基金持股比例越高,股票的波动性越大,并且这种情况在熊市中比在牛市中更明显;(3)在牛市行情中,基金持股比例的变动(包括增持和减持行为)降低了股票波动性,但在熊市中基金持股比例的变动仍然加剧了股票波动性。

吴丹[9](2019)在《网络财经新闻对开放式股票型基金的费用和收入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基金费用是基金公司产品设计的核心,媒体报道会降低基金信息的不对称程度,对基金的最终收益产生影响,研究媒体关注度、媒体情感极性对开放式股票型基金的费用和收入的可能影响和作用很有必要。本文基于投资者有限注意理论、羊群行为理论和传播学议程设置理论,研究了网络财经新闻媒体的媒体关注度和媒体情感极性对开放式股票型基金的费用和收入的影响。首先选取了2015年到2016年开放式股票型基金的数据,通过网络编程搜集媒体注意力数据,构建了关于我国开放式股票型基金的费用和收入的回归模型。实证结果表明,当期和滞后一期的媒体关注度对开放式基金的费用和收入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其次,本文研究了媒体情感极性对开放式股票型基金的费用和收入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媒体正面情感对开放式基金的费用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媒体负面情感对基金费用具有显着的负向影响。此外,正面情感更容易导致偏低的基金收入,而媒体负面情感对基金收入的影响不显着。最后,使用百度新闻Baidu newsi,t替换媒体关注度Media attentioni,t作为衡量基金媒体关注度的指标,使用该期基金新闻正面报道的情感分数累计和SentPi,t替换Posi,t作为衡量媒体正面情感的指标,使用该期基金新闻负面报道的情感分数累计和SentNi,t替换Negi,t作为衡量媒体负面情感的指标进行回归后,结论仍然稳健。

谭倩[10](2019)在《基金经理选股和择时能力对我国开放式基金业绩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18年是我国公募基金创立的20周年,中国基金业在过去20年间取得了显着的发展,为投资者提供了丰厚的回报。开放式基金的平均年化收益率远超同期上证综指,一方面这受益于我国经济高速腾飞的宏观环境红利,另一方面基金的业绩表现也与基金经理的专业能力密不可分。因此,如何从基金经理的视角对我国开放式基金的业绩表现进行客观审慎的评估,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本文的研究重点是基金经理的选股和择时能力对我国开放式基金业绩的影响,从业绩归因的角度,将基金的超额收益归纳为基金经理精选个股的能力以及根据市场收益率、波动性、流动性变化进行投资决策的择时能力,并通过对基金超额收益率的指标分解,探究我国开放式基金的超额收益究竟源于上述的何种因素。基于此,以基金市场占比份额最大的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为研究对象,将T-M模型与Carhart四因子模型相结合,并引入波动性因子和流动性因子,对2010年1月至2018年4月我国285只基金的选股择时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我国开放式基金整体上不具备显着的选股能力和以市场收益为导向的择时能力,但却存在显着的波动性择时和流动性择时能力,即我国开放式基金的超额收益主要来源于基金经理在市场波动性降低和流动性改善时灵活调整基金的股票持仓。此外,基金的波动性择时和流动性择时还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性,基金经理倾向于在市场波动剧烈的熊市中增强波动性择时管理,而在市场流动性充足的牛市中则更重视流动择时管理以获取超额收益。从细分维度看,偏股混合型、中小盘基金和价值型基金具备更强的流动性择时能力,而大盘基金具备最优的波动择时能力。结合实际情况和理论基础,本文认为上述结论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公募基金行业大环境所导致的投资过程中的“羊群现象”,另一方面也表明基金经理自身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有待提高。在此基础上,文末从监管层面、基金经理自身以及投资者的角度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二、开放式基金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开放式基金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FOF基金市场风险的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FOF基金的研究
        1.2.2 市场风险测度的研究
        1.2.3 市场风险影响因素的研究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4 研究方法
    1.5 可能的创新点
第2章 FOF基金市场风险的理论基础
    2.1 FOF基金的概念及特点
        2.1.1 FOF基金的概念
        2.1.2 FOF基金的特点
    2.2 FOF基金市场风险的概念
    2.3 FOF基金市场风险的相关理论基础
        2.3.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3.2 投资组合理论
        2.3.3 资本资产定价理论
        2.3.4 行为金融理论
第3章 FOF基金市场发展与市场风险的问题分析
    3.1 FOF基金市场发展
        3.1.1 国外FOF基金市场发展
        3.1.2 国内FOF基金市场发展
    3.2 FOF基金市场风险的问题分析
        3.2.1 股票资产波动较大
        3.2.2 债券资产配置比例较高
        3.2.3 投资品种较少
        3.2.4 基金净值涨跌幅较大
第4章 FOF基金市场风险的测度研究
    4.1 研究模型介绍
        4.1.1 VaR法
        4.1.2 GARCH模型
        4.1.3 GARCH-VaR方法
    4.2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4.3 实证分析
        4.3.1 正态性检验
        4.3.2 平稳性检验
        4.3.3 自相关性检验
        4.3.4 异方差性检验
        4.3.5 GARCH模型的估计
        4.3.6 样本基金VaR值的计算
    4.4 实证结果分析
第5章 FOF基金市场风险的影响因素研究
    5.1 FOF基金市场风险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5.1.1 股票市场的影响
        5.1.2 债券市场的影响
        5.1.3 资产配置的影响
        5.1.4 基金净值涨跌幅的影响
    5.2 实证研究设计
        5.2.1 样本的选取和数据的介绍
        5.2.2 研究假设
        5.2.3 变量选取与模型构建
    5.3 实证分析
        5.3.1 描述性统计
        5.3.2 相关性分析
        5.3.3 面板单位根检验
        5.3.4 F检验
        5.3.5 Hausman检验
        5.3.6 回归分析
    5.4 稳健性检验
    5.5 实证结果分析
第6章 结论与启示
    6.1 结论
    6.2 启示
        6.2.1 针对基金投资者的启示
        6.2.2 针对基金公司的启示
        6.2.3 针对基金监管者的启示
    6.3 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基于投资风格和bootstrap方法的股票型基金评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基金业绩评价的相关研究
        1.2.2 基金投资风格的相关研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目标、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点
2.基金评级的相关理论及方法
    2.1 资产定价理论
        2.1.1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2.1.2 套利定价理论
        2.1.3 Fama-French三因素模型
        2.1.4 Carhart四因素模型
    2.2 基金投资风格的识别方法
        2.2.1 基于持仓的风格识别方法
        2.2.2 基于收益的风格识别方法
    2.3 区分基金业绩来源的bootstrap方法
    2.4 小结
3.国内外主要基金评级方法的比较分析
    3.1 国内外主要基金评级机构介绍
    3.2 比较分析
        3.2.1 评级理念
        3.2.2 评级指标
        3.2.3 星级划分
    3.3 小结
4.基于投资风格和bootstrap方法的股票型基金评级体系构建
    4.1 评级的理念和思路
    4.2 基金评级的对象——普通股票型基金
    4.3 基金评级的风格指数选择
    4.4 股票型基金业绩评价模型
        4.4.1 基于投资风格的风险调整收益指标
        4.4.2 基于bootstrap方法识别基金的业绩来源
    4.5 股票型基金评级的星级划分
5.我国股票型基金评级结果分析
    5.1 我国股票型基金的实际投资风格分析
        5.1.1 股票型基金总体的投资风格分析
        5.1.2 单只基金的投资风格分析
    5.2 我国股票型基金的超额收益
        5.2.1 自成立以来的超额收益
        5.2.2 最近三年期的超额收益
        5.2.3 最近五年期的超额收益
    5.3 我国股票型基金的超额收益来源——“运气”还是“能力”
        5.3.1 自成立以来的超额收益的来源
        5.3.2 最近三年期超额收益的来源
        5.3.3 最近五年期超额收益的来源
    5.4 我国股票型基金的星级评定结果
        5.4.1 最近三年期的星级评定结果
        5.4.2 最近五年期的星级评定结果
    5.5 小结
6.基金评级方法的应用及效果检验
    6.1 业绩回测的样本选择
    6.2 股票型基金投资策略的确定与执行
        6.2.1 股票型基金投资策略的确定
        6.2.2 股票型基金投资策略的业绩表现
    6.3 小结
7.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基金持股对沪深股市波动性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和框架
    1.4 本文创新点
第二章 基础理论和文献综述
    2.1 基础理论
        2.1.1 基金相关概述
        2.1.2 股市相关概述
    2.2 国内外文献综述
        2.2.1 国外文献综述
        2.2.2 国内文献综述
    2.3 国内外文献综评
第三章 我国基金持股与股市波动的发展现状和本文研究问题
    3.1 我国基金的发展现状
    3.2 我国沪深股市发展现状
        3.2.1 我国沪深股市整体发展现状
        3.2.2 我国沪深股市波动的特征
    3.3 本文研究问题
第四章 我国基金持股对股市波动影响的理论分析
    4.1 传统金融理论对股市波动的分析
        4.1.1 基于理性预期的分析
        4.1.2 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分析
        4.1.3 基于投资组合理论的分析
    4.2 行为金融理论对股市波动的分析
        4.2.1 基于前景理论和后悔理论的股市波动作用机制
        4.2.2 基于反应不足和过度反应的股市波动作用机制
    4.3 基金持股对我国股市波动的影响分析
        4.3.1 基金持股对股市波动的正面影响分析
        4.3.2 基金持股对股市波动的负面影响分析
第五章 基金持股对沪深股市波动性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偏股型开放式基金对沪深大盘指数影响的分析
        5.1.1 变量和样本的选择
        5.1.2 数据描述性分析
        5.1.3 模型的构建
        5.1.4 实证结果分析
        5.1.5 稳健性检验
        5.1.6 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
    5.2 基金持股对上市公司股价波动性的影响研究
        5.2.1 变量选取和样本选择
        5.2.2 描述性分析
        5.2.3 模型的构建
        5.2.4 实证结果分析
第六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3 研究的不足之处
    6.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4)资产价格与系统性金融风险:影响机制及其监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词、符号变量的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范围界定
        1.2.2 研究思路
        1.2.3 研究内容
        1.2.4 研究方法
    1.3 研究创新与不足之处
        1.3.1 研究创新
        1.3.2 可能的不足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资产价格形成与波动研究综述
        2.1.1 资产定价理论研究
        2.1.2 资产价格波动研究
    2.2 资产价格与系统性金融风险关联研究综述
        2.2.1 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理论属性研究
        2.2.2 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生成机制研究
        2.2.3 资产价格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研究
    2.3 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测度与监控研究综述
        2.3.1 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识别与测度研究
        2.3.2 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与监控研究
    2.4 文献述评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资产价格的形成及其波动效应研究
    3.1 资产价格的形成与波动机理分析
        3.1.1 资产价格的理论基础
        3.1.2 资产价格形成的市场机理
        3.1.3 资产价格波动的流动性驱动机制
    3.2 资产价格统计特征与泡沫分析
        3.2.1 资产价格的统计特征分析
        3.2.2 资产价格泡沫分析
    3.3 资产价格的波动效应分析
        3.3.1 研究设计
        3.3.2 变量选取与检验
        3.3.3 实证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资产价格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机理研究
    4.1 资产价格与系统性金融风险影响的典型事实
        4.1.1 房地产危机
        4.1.2 股票市场危机
        4.1.3 银行业危机
        4.1.4 回顾与分析
    4.2 资产价格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途径分析
        4.2.1 预期途径影响分析
        4.2.2 市场途径影响分析
        4.2.3 流动性途径影响分析
    4.3 资产价格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效应分析
        4.3.1 基于金融机构的影响效应分析
        4.3.2 基于宏观视角的影响效应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资产价格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测度研究
    5.1 系统性金融风险测度的理论基础
        5.1.1 微观视角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测度理论
        5.1.2 宏观视角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测度理论
    5.2 基于网络视角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测度体系构建
        5.2.1 基于网络关联的测度分析
        5.2.2 基于网络视角系统性金融风险测度体系构建
    5.3 宏观视角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测度
        5.3.1 金融系统压力指数
        5.3.2 金融实力指数体系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资产价格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溢出效应研究
    6.1 系统性金融风险溢出效应的理论分析
        6.1.1 微观溢出效应分析
        6.1.2 宏观溢出效应分析
    6.2 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微观机构溢出效应实证分析
        6.2.1 研究设计
        6.2.2 变量选取和实证模型
        6.2.3 实证结果分析
        6.2.4 微观机构溢出效应小结
    6.3 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宏观时变溢出效应实证分析
        6.3.1 研究设计
        6.3.2 因果检验与模型估计结果
        6.3.3 脉冲结果分析
        6.3.4 宏观时变溢出效应小结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资产价格视角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控研究
    7.1 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控的理论基础
        7.1.1 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控的理论发展
        7.1.2 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控方法演化
    7.2 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控的现状与构建
        7.2.1 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控的现状分析
        7.2.2 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控理念与原则
        7.2.3 多维度风险监控体系的构建
    7.3 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资产价格监控
        7.3.1 极端条件下信贷杠杆对资产价格波动冲击
        7.3.2 基于资产价格泡沫的测度监控
        7.3.3 基于资产组合的尾部风险度量与监控
    7.4 基于资产价格视角的外生流动性冲击监控
        7.4.1 外生流动性冲击监控基础
        7.4.2 研究设计
        7.4.3 初步检验与模型设定
        7.4.4 正交脉冲响应分析
    7.5 基于资产价格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数化监控
        7.5.1 微观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控体系构建
        7.5.2 微观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时变监控
        7.5.3 宏观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时变监控效果检验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政策建议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
致谢

(5)基于DEA方法的我国开放式股票型基金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及框架
    四、论文创新点
第一章 开放式股票型基金绩效评价理论
    第一节 开放式股票型基金绩效评价概述
        一、开放式股票型基金的内涵及分类
        二、开放式股票型基金的特点
        三、基金绩效评价的内涵及原则
    第二节 开放式股票型基金发展状况
        一、开放式基金发展历程
        二、开放式基金及开放式股票型基金发展现状
第二章 开放式股票型基金绩效评价方法
    第一节 传统基金绩效评价方法
        一、基于收益的评价方法
        二、基于风险的评价方法
        三、基于风险调整收益的评价方法
        四、基于基金经理人能力的评价方法
    第二节 综合基金绩效评价方法
        一、DEA模型
        二、层次分析法
第三章 开放式股票型基金绩效评价实证分析
    第一节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第二节 投入产出指标体系构建
        一、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二、投入产出指标的选择
    第三节 开放式股票型基金绩效评价实证分析
        一、BCC模型基金绩效分析
        二、层次分析法基金绩效分析
        三、Malmquist-DEA模型基金绩效分析
第四章 结论及建议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对策建议
        一、对投资者的建议
        二、对基金管理人的建议
        三、对监管部门的建议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6)中国开放式增强型指数基金配置和选择能力对风险收益的贡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标与意义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研究结构
    1.5 创新之处
第二章 指数基金理论综述
    2.1 指数基金定义
    2.2 指数基金的分类
        2.2.1 封闭式指数基金
        2.2.2 开放式指数基金
        2.2.3 上市型开放式基金(LOF)
        2.2.4 证券交易所交易基金(ETF)
        2.2.5 完全复制指数型基金
        2.2.6 增强型指数基金
    2.3 指数基金的优点
第三章 文献综述
    3.1 对基金业绩归因的研究
    3.2 对基金风险管理的相关研究
    3.3 对基金的资产配置和选择能力的相关研究
    3.4 对现有文献的评价
第四章 相关理论与模型介绍
    4.1 简单Brinson模型(又称BHB模型)
        4.1.1 资产配置贡献(AR)
        4.1.2 个股选择贡献(SR)
        4.1.3 交互收益贡献(IR)
    4.2 简单BF模型
        4.2.1 资产配置贡献方面的改进
        4.2.2 交互收益方面的改进
    4.3 多期BF模型
    4.4 Grap平滑算法
    4.5 追踪风险归因模型(TR)
第五章 实证研究设计
    5.1 数据来源及说明
        5.1.1 研究对象的选取
        5.1.2 数据选取时间周期及标的指数的确定
    5.2 数据处理
    5.3 实证分析
        5.3.1 收益率归因分析
        5.3.2 风险归因分析
        5.3.3 收益与风险的一致性判断
    5.4 结果分析
    5.5 回归检验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相关建议
    6.3 研究不足之处与改进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7)基金交易行为对基金绩效的影响研究 ——以开放式基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基金动量反转和羊群交易行为
        1.2.2 基金绩效评价
        1.2.3 基金动量反转交易行为对其绩效的影响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
第2章 理论模型综述
    2.1 理论介绍
        2.1.1 基金投资策略
        2.1.2 动量反转交易理论
    2.2 实证模型
        2.2.1 动量反转交易模型
        2.2.2 基金绩效评价模型
第3章 实证分析
    3.1 样本数据选取
    3.2 基金交易行为实证检验
        3.2.1 动量反转交易行为
        3.2.2 羊群交易行为
    3.3 基金绩效实证检验
        3.3.1 基金业绩表现实证结果
        3.3.2 基金选股选时能力实证结果
    3.4 基金交易行为对其绩效的影响
        3.4.1 相关性分析
        3.4.2 回归分析
第4章 研究结论和建议
    4.1 研究结论
    4.2 相关建议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持股比例对股票收益率波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基金的持股特征
        二、关于基金的投资行为
        三、关于基金持股与股市波动性关系的实证研究
        四、文献评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概念界定
    第一节 证券投资基金
        一、证券投资基金的定义
        二、证券投资基金的分类
        三、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第二节 股票波动性
        一、刻画波动性的指标
        二、我国股市波动特征
第三章 基金持股影响股价波动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基于有效市场假说的理论分析
        一、有效市场理论回顾
        二、有效市场理论视角下的证券投资基金
    第二节 基于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分析
        一、基金羊群行为对股价波动的影响
        二、基金正反馈交易对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分析
    第三节 影响股票收益率波动的其他因素
第四章 基金持股对股票收益率波动影响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研究假设
    第二节 样本区间与牛熊市划分
    第三节 变量设置与模型构建
        一、样本选取
        二、变量设置
        三、模型构建
    第四节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检验
        一、描述性统计
        二、相关性检验
    第五节 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未区分市场行情时的实证结果分析
        二、区分市场行情后的实证结果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结论
        一、理论分析结论
        二、实证研究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一、建立合理的基金业绩评价指标
        二、督促基金对中小投资者进行投资教育
        三、树立正确的监管理念
        四、优化股票发行和退市机制
参考文献

(9)网络财经新闻对开放式股票型基金的费用和收入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
        1.2.1 研究思路
        1.2.2 结构安排
    1.3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媒体关注度与基金费用
    2.2 媒体关注度与基金收入
    2.3 媒体情感与基金费用
    2.4 媒体情感与基金收入
    2.5 媒体关注度、媒体情感的衡量
    2.6 文献述评
第3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设计
    3.1 理论基础
        3.1.1 有限注意力理论
        3.1.2 羊群行为理论
        3.1.3 议程设置理论
    3.2 研究假设
第4章 研究设计
    4.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4.2 变量设置
        4.2.1 被解释变量
        4.2.2 解释变量
        4.2.3 控制变量
    4.3 模型构建
第5章 实证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2 相关性统计分析与VIF检验
    5.3 媒体关注度与基金费用和基金收入
    5.4 媒体情感极性与基金费用和收入
    5.5 稳健性检验
        5.5.1 对媒体关注度的稳健性检验
        5.5.2 对媒体情感的稳健性检验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建议
    1. 研究结论
    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10)基金经理选股和择时能力对我国开放式基金业绩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4.1 本文创新之处
        1.4.2 本文不足之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基金文献综述
    2.2 国内基金文献综述
    2.3 国内外文献评述
第3章 证券投资基金理论基础
    3.1 证券投资组合理论
    3.2 资本资产定价理论与套利定价理论
        3.2.1 资本资产定价理论
        3.2.2 套利定价理论
    3.3 有效市场假说
第4章 基金行业现状与业绩归因问题分析
    4.1 公募基金行业现状
    4.2 基金业绩归因研究存在的问题
    4.3 现状及问题评述
第5章 基金经理选股择时能力实证研究
    5.1 模型设定与数据预处理
        5.1.1 样本选择
        5.1.2 数据说明
        5.1.3 模型设定
        5.1.4 数据预处理
    5.2 全样本基金的选股择时能力实证研究
        5.2.1 基于市场收益的选股择时能力实证研究
        5.2.2 引入波动性与流动性的综合选股择时能力实证研究
        5.2.3 区分牛熊市区间的选股择时能力实证研究
    5.3 单样本基金的选股择时能力实证研究
第6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四、开放式基金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FOF基金市场风险的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D]. 何泰锋. 重庆工商大学, 2021(09)
  • [2]基于投资风格和bootstrap方法的股票型基金评级研究[D]. 丁琼琼. 西南科技大学, 2021(09)
  • [3]基金持股对沪深股市波动性的影响研究[D]. 艾月. 西北大学, 2020(07)
  • [4]资产价格与系统性金融风险:影响机制及其监控研究[D]. 刘骏斌. 东南大学, 2020(02)
  • [5]基于DEA方法的我国开放式股票型基金绩效评价研究[D]. 胡蝶思.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07)
  • [6]中国开放式增强型指数基金配置和选择能力对风险收益的贡献研究[D]. 刘钰莹.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5)
  • [7]基金交易行为对基金绩效的影响研究 ——以开放式基金为例[D]. 葛志闯. 华东交通大学, 2020(04)
  • [8]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持股比例对股票收益率波动的影响[D]. 潘凌波.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9]网络财经新闻对开放式股票型基金的费用和收入的影响研究[D]. 吴丹.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4)
  • [10]基金经理选股和择时能力对我国开放式基金业绩影响的研究[D]. 谭倩. 天津财经大学, 2019(07)

标签:;  ;  ;  ;  ;  

开放式基金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