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安全管理机制

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安全管理机制

一、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安全管理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赵明静[1](2021)在《基于公共安全视角的城市物流风险分析及预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城镇化人口超过60%,城市成为人口的主要聚集地,城市中各类要素高频流动的需求带动城市物流的蓬勃发展,同时城市物流公共安全事件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紧迫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城市公共安全、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为实现城市物流公共安全风险的有效治理,一方面需要认清城市物流运营对公共安全影响较大的风险因素,完善治理方案,另一方面需要对现实困境进一步分析,归纳当前城市物流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特征及规律,进而构建高效且精细的城市物流公共安全风险治理方案。以前的物流企业为保证物流运营安全,大多采取加强监管、安全宣传等传统手段。但是,巨大的人力和物力等资源的耗费给物流企业增加较大的经济负担。虽然目前物流风险研究领域已存在大量的理论思想与方法,但是仍亟需解决很多现实问题。目前的物流风险管理研究过度依赖经验判断和专家知识,风险分析方法理论研究需要继续完善;此外,由于事故数据记录没有统一的规范,导致数据的结构化程度不同,如何对非结构化以及半结构化的数据进行风险分析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基于以上问题,本文依据风险管理理论的流程,完成的主要工作有:(1)统计分析2008~2020年城市物流公共安全事故。分别对事故类型、事故时间、风险源、后果等多个角度作统计,并结合死亡人数、事故等级等指标对事故特征进行分析,详细梳理事故风险因素及相关规律,使后续风险因素集的建立有据可依;(2)利用文献法与业务流程分析法对事故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建立风险因素候选集,采用NASA-TXL量表法得到各因素权重,在风险发生概率和风险损失程度两个属性下利用逼近于理想值的排序法对候选风险因素的重要性程度进行筛选梳理,建立最终的关键风险因素集。并对风险因素的独立性进行检验,为后续建立贝叶斯网络评估模型奠定基础;(3)提出了改进的Apriori算法快速挖掘频繁项集,设计出标准化的公共安全视角下的城市物流风险因素关联规则挖掘流程,运用数据分析和处理等手段,基于建立的关键风险因素集,对统计的235起事故进行分析,共得到374条风险因素关联规则,并对高支持度关联规则、高置信度关联规则以及所有关联规则进行可视化展示。通过可视化结果可以得出城市物流风险因素关联规则呈现显着的聚集特征;(4)基于解释结构模型建立贝叶斯网络的初始结构,通过因果映射方法进行改进建立最终的贝叶斯网络动态风险评估模型。利用贝叶斯网络的推理功能对风险进行结果评估及原因推理,通过敏感度分析,揭示了“人-车-货”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因素,结果表明贝叶斯网络在提升城市快递物流作业能力、规避公共安全风险方面是有效的。(5)提出了粒子群算法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算法相结合的风险等级预测模型优化方法。将模型预测结果与BP神经网络算法预测结果对比,结果显示PSOGRNN模型具有预测准确率高、稳定性高、误差较小的优点,对风险等级进行预测并提前相应的风险防控机制,降低事故造成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本文共有图53幅,表49个,参考文献144篇。

李世晶[2](2021)在《青海省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中政府经济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梳理查找了青海省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中政府发挥经济作用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了存在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政府在促进青海工业经济实现转型升级的对策和建议。这些对策和建议,有益于帮助政府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中更好的发挥其经济作用,推动青海省工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本文以政府干预、新公共管理、政府再造为理论基础,主要运用文献研究和实证分析、分析比较等方法对政府在推动青海省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中的经济作用进行研究。查阅了有关文献,研究了国内外政府在发挥经济作用和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做法;对青海省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中政府经济作用发挥进行了实证研究,查找了政府经济作用发挥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国内外关于政府在发挥经济作用和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作用的做法进行了分析比较和借鉴,提出了有益的意见建议。通过对青海省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中政府的经济作用的研究,发现政府在工业经济方面存在:调节成效不明显、市场监督缺失、社会管理市场机制滞后、公共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经过对存在问题深层次原因的分析,有针对性的从加强和优化政府工业经济调节作用、加大政府监督管理力度、健全政府社会管理体系和机制、优化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等方面提出了政府发挥经济作用推动青海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和建议。

李泽明[3](2021)在《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研究》文中指出保健食品安全一直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保健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关系到社会的经济发展和平稳运行。时至今日,保健食品安全已经成为衡量国家治理水平、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成为衡量社会管理水平的重要方面。与其它可控性疾病不同,保健食品安全问题不会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科技水平的提高以及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得到有效的控制。恰恰相反,随着保健食品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机械生产的集约化,保健食品安全事故在近几年不断涌现。历史经验表明,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保健食品安全事故都有可能出现。因此,为了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保健食品安全,应该建立完善的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是一个涉及多种因素的系统工程,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也应该全面考量保健食品监管的各个方面,这是因为,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的任何环节都能直接对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产生重大的影响。虽然我国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目前来看,在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具体来说,我国保健食品风险评估制度尚不完善;保健食品监管部门监管手段单一;保健食品内部举报人制度尚不完善;保健食品行业协会、社会公众以及企业在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以解决上述问题为出发点是建立现代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的核心,也是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的重中之重。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的建立,应该强调理论基础、应该重视理论建设。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理论是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的基石,也是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的重要保障。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是一个涵盖多个学科的重大课题,因此,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应该深入探索相应的经济学理论、政治学理论、管理学理论以及法律价值理论。在研究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的建构还应该在立足本土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并总结出我国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应该坚持的原则和思路。通过对国内外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实践的考察,我国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的建立应该坚持法治原则、效率原则和信息化原则,应该重视法律制度建设、监管主体建设和社会公众的作用。具体而言,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应该健全保健食品监管的法律法规,在确立保健食品监管法律法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明确保健食品监管法律法规的路径选择。除此以外,还应该从技术层面完善保健食品监管风险评估制度。监管主体在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的建立应该重视监管主体监管能力的提高,因此,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应该转变保健食品监管部门的监管理念、应健全保健食品监管问责制度、应完善保健食品监管信用体系、应健全内部举报人制度。企业以及保健食品行业协会和社会公众等也在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的建立应提高企业自我监督的意识、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社会公众在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中的监督作用。

汪永苹[4](2020)在《永泰县网络餐饮服务业食品安全监管研究》文中提出在我国互联网经济迅猛发展的前提下,网络餐饮服务业脱胎于传统的“纸质传单+电话订餐”模式,伴随着智能手机终端的普及、互联网红利的爆发,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有关机构经过调查发现,2019年国内餐饮外卖产值规模比2018年增长1844亿元,大约为6536亿元;全年外卖产业渗透率达14%,较2018年提升3个百分点;外卖消费者规模约4.6亿人,较2018年增长12.7%,在9亿网民中占比率为50.7%。外卖已成为居民在家自制、到店堂食后的第3种常规就餐方式,与国际市场30%的渗透率相比,我国网络餐饮外卖还将保持快速发展。网络餐饮服务在方便人们生活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食品卫生安全、不正当竞争、套证或假证经营、订单配送问题、侵犯个人隐私、外卖员工素质参差不齐、消费者维权举证难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成为食品安全的重大隐患,也严重透支了网络餐饮服务行业的未来发展潜力。因此,抓好网络餐饮服务行业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对于维护广大群众合法权益,推进县级行政机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聚焦具有典型参考价值的永泰县网络餐饮服务业食品安全监管情况进行研究,首先阐述了研究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包括食品概念、网络餐饮服务的基本内容和分工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无缝隙监管理论等,为后面研究内容奠定基础。其次,在对已有网络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管相关研究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分析新时代互联网发展和机构改革背景下的永泰县网络餐饮服务业监管现状。再次,依据调查结果,剖析当前永泰县市场监管体系、执法队伍、第三方平台、餐饮市场主体、配送环节和外部监督力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接着,以管理学理论为基础,结合国内外先进地区的经验和做法,重点提出了完善市场监管顶层设计、落实餐饮服务提供者第一责任人责任、强化第三方平台自我管理、推行“智慧监管”模式、构建社会共治格局等五个方面改进措施。希望通过这些有效举措不断加强和完善地方政府市场监管职能,构建起职责明晰、运行高效的治理体系,为全国其他县市区提供有益参考模式。

耿玉[5](2020)在《淮安市快递业政府监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快递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自2008年起,快递业随着电子商务与网络购物的发展带动,以井喷式速度蓬勃发展起来,历经十来年持续快速发展,规模增速依然高位运行,新业态、新动能不断呈现。近10年间我国快递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1.6%和42.2%,连续六年位居世界第一。淮安市2015-2019年间快递业务量从5851万件增长到1.82亿件,年均增长率为42%,业务收入从5.59亿元增长到16.14亿元,年均增长率为38%。尤其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快递业公共属性空前增强,广受社会关注。快递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粗放式发展模式弊端逐渐暴露,已不能适应市场需求。该文从实际出发,科学分析淮安市快递业的发展情况和政府监管现状,指出由于淮安市快递业政府监管效能低、快递企业自身管理的片面化、消费快递群体的需求和利益呈现不平衡性等多方面原因导致淮安市快递业政府监管存在相关法律标准不完善、行业监管力量薄弱、行业监管方式单一、行业监管手段落后、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滞后、自律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快递业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行业发展形势将长期向好。最后,该文立足于淮安市快递业政府监管实际,提出完善政府监管法治基础、强化政府监管主体建设、创新政府监管模式、构建多渠道监督体系、完善市场准入退出机制等五项措施,以促进淮安市快递业更高质量发展。

楼双双[6](2020)在《市场采购贸易信息化监管模式的研究 ——以义乌为例》文中指出义乌经过历史的洗礼,在资源贫瘠、四周环山的自然条件下,先是通过手摇拨浪鼓的门前交易,到义乌小商品之都的内贸市场最后演变为以出口贸易为主的国际商贸城,这中间的变化与义乌市政府一直以尊重市场自行发展再结合管理加以规范的开放政策有巨大联系。为了开发更大的义乌外贸市场,义乌针对本市的外贸业态建立了市场采购贸易的监管模式,并通过信息化这一新型的技术手段加以辅助监管。市场采购贸易联网信息平台正式在2014年上线。截止目前为止,市场采购贸易联网信息平台已覆盖所有的贸易主体及监管部门,形成了庞大的贸易数据流和长效合理的监管体系。市场采购贸易信息化监管与传统监管模式相比不管在监管效能上还是制定决策依据上都有较大的优势。然而,由于网络环境复杂、政府数据保密管理规定等因素导致政府在信息化监管过程中依然存在信息安全问题、政府间数据共享受限等问题。本文结合创新驱动发展理论,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政府职能转型等角度进行分析,并提出建立“三层面”管理模式、成立政府数据中心等建议,以强化市场采购贸易信息化监管模式。

马静[7](2020)在《四川省白酒质量安全监管回应能力提升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白酒是我国独有的一种蒸馏酒,四川人酿造白酒的经验已超过三千年,是目前四川食品工业产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近年来白酒行业出现了塑化剂污染、酒精勾兑、滥用添加剂等质量安全问题,一方面暴露出了白酒生产企业以利为本的经营理念隐患,缺乏对质量安全的控制,严重扰乱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安全管理秩序,对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威胁;另一方面也折射出政府监管方面的漏洞问题,使得监管主体及客体在回应过程中出现认识的偏差和疏漏,导致政府回应企业及公众的能力水平低,没有体现出服务型政府应有的职能;此外,也反应了社会组织及公众缺少维护自身权益和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因此,为了保障白酒产品的质量安全,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障消费者健康安全,本文提出了如何提升四川省白酒质量安全的监管回应能力对策和建议。本文的解决思路为:找出问题—分析问题—经验借鉴—解决问题。主要以四川省白酒质量安全监管的回应能力为对象,首先对研究的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白酒质量安全监管和回应性监管等概念的界定等进行了概述;并阐明了本文的理论依据,实施了回应性监管理论分析框架的论证。其次,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比较分析研究等方法,找出了政府监管回应效能方面问题、白酒生产企业自我监督能动性方面的问题、社会组织及公众回应意愿及能力方面的问题;同时,根据这三大监管主体的回应能力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原因分析,总结出了政府在监管体系制度方面的缺陷,白酒生产企业自我监督机制的不健全,以及社会组织及公众参与社会监督能力与意识不足等原因。通过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监管经验,并结合四川省地区的实际情况,对政府、白酒生产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提出了提升监管回应能力的对策措施和建议,切合我国精简政府机构,下放管制权、放权与监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政策举措;为白酒生产企业完善自身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实行自我监督提供了实践基础,也促进了市场公平稳定,激发了市场活力;也让那些非政府组织、及社会公众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参与到白酒等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管中来,加强了政府与这些社会监督力量的协同进步提高四川白酒质量安全监管的回应能力。

高远[8](2020)在《基于博弈论的政府安全生产监管机制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我国,政府安全生产监管一直被视作事故预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无论实践还是学术上,都有研究指出当前政府基于合规的监管机制是阻碍安全监管产生预期效果的重要原因。反观西方发达国家深受罗本斯报告影响,多建立起一种基于框架性法律和员工参与的自律监管机制。完全的自律监管机制也存在其不可忽视的一些问题,并不能在中国完全适用。因此,探索两种监管机制的平衡点从而使其有效的结合,对于优化当前政府安全生产监管机制,预防重大事故,提升工业生产安全水平具有重大意义。基于此研究背景,本文以政府安全生产监管理论、社会性成本-效益分析理论、风险管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为指导,提出采用博弈理论的分析方法对两种监管机制下政府监管部门和企业之间的策略选择及收益关系进行研究。研究主要成果包括:1)分别建立合规监管机制信号传递博弈模型和两种监管机制的演化博弈模型并进行求解,结果发现由于企业在法规制定过程的信息缺失普遍存在,降低法规的固有有效性,抑制了合规监管机制发挥效果。半定量结果显示在中国国情下,自律监管的收益小于合规监管机制。但纯策略下合规监管机制具有局部稳定性的均衡点所对应博弈双方的策略选择是不确定的,说明合规监管仍有很大提升空间。2)基于社会成本-效益理论对博弈监管模型中的参数进行定量化设计和估算。结果表明在中国当前国情下,纯策略的合规监管机制所对应的均衡点收益为a-11389.16和a-31746.67,均大于完全自律监管机制的收益a-35248.07。混合策略下两种模式有效的结合表明当两种监管机制混同使用,且合规监管的比例置于[0.3796,0.5]区间内时,安全生产监管系统的总收益在不断增加。3)将自律监管机制下的四种主要控制策略加入原有合规监管机制的博弈过程中后,对系统的均衡点收益变化进行分析,并采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结果发现其中三种控制策略的实施都能使系统更加高效。4)基于SCORE项目,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设计并实施安全生产监管机制的优化方案,阶段性的实施效果表明:将自律监管的一些实践措施与当前安全生产监管机制相结合,有助于提升监管效率和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施海英[9](2020)在《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研究 ——以浙江省缙云县为例》文中指出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作为公共社会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有着直接影响,进而影响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而农贸市场作为食品流通的核心环节之一,是各类农副产品交易相对集中的专门场所,也是消费者采购食品的主要场所。食品来源的多渠道、多样性,食品销路的扩散性、变动性,参与主体的复杂性、多层次性等特点使得农贸市场食品安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如何才能做好农贸市场的食品安全监管,提高农副产品的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舌尖安全”,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了亟待解决的社会公共问题。本文以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为研究中心,以浙江省缙云县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情况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对浙江省缙云县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的现状及工作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困难的进行实地调查,并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得出浙江省缙云县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分析总结得出浙江省缙云县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政府层面建立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不健全、服务型执政理念落实不到位、监管设施和手段落后;市场管理者权责意识不明确、市场管理者职能发挥不到位、市场管理者经营理念落后;经营户文化素质低、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社会效益;消费者的维权意识不足以及社会团体发挥的作用不明显。最后通过调查分析从政府监管、市场监管、经营户自律、社会监管四个方面提出强化浙江省缙云县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的主要对策和建议:健全政府监管机制;完善市场长效管理机制;培养市场经营户责任意识;建立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公众监督体系。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农贸市场的食品安全监管的研究也将会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完善的过程。通过对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的深入研究,本论文得出结论:应建立政府监管部门、市场举办者、市场经营户和社会公众四种力量共同参与的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郭帅[10](2020)在《L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指出正确认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构建统一的市场监管体系,对提升市场监管效能、提高我国现代化的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有重要作用。目前,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完成了市场监管综合执法领域的整合,组建了综合市场监管机构,改变了“九龙治水”的局面,实现了国家对市场的统一管理,综合执法的优势已经彰显。但是,在基层部分地区的市场综合监管改革不够彻底,并未产生“1+1>2”的实际效果。因此,如何做好改革的后半篇文章,找出改革不彻底的症结,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是各级政府面对的严峻课题。本文围绕L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问题展开研究。首先对L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改革的前期工作和取得的成绩进行概括;其次以问题为导向,发现L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改革后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利用文献整理法、比较分析法和调查研究法,考察了L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的现状,并运用政府管制理论、整体性治理理论、市场失灵理论和政府失灵理论,对L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存在的问题根源进行深入剖析,参考国内先进地区的监管实践,探讨加强L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的对策建议,为地市级政府推进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提供借鉴。通过研究发现,L市作为地市级政府,在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改革方面虽然完成了机构的职能整合和编制人员在物理上的配置,但还没有在职能、人员融合上产生“化学反应”,出现了法制建设严重滞后、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综合监管职能协同性不足、综合监管效能难以发挥、执法力量相对薄弱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既有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不完善,市级三定方案与改革原则有出入,体制机制尚未完全理顺等制度政策方面的原因,也有监管方式缺乏创新、执法队伍建设不足等方面的原因。本研究突出问题导向,通过借鉴上海、浙江、深圳等地的先进监管模式,从增强综合执法的法律法规制度保障,强化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政策引领,健全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协调机制,提升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效能及加强市场监管综合执法队伍建设等五个方面提出加强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的措施。

二、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安全管理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安全管理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公共安全视角的城市物流风险分析及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物流风险研究综述
        1.2.2 事故模型综述
        1.2.3 主要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问题界定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4 本章小结
2 相关理论基础及事故统计分析
    2.1 城市物流系统概述
        2.1.1 城市物流系统的概念
        2.1.2 城市物流系统的特征
        2.1.3 城市物流系统的体系结构
        2.1.4 城市物流系统的复杂性
    2.2 风险的相关理论
        2.2.1 风险的基本概念
        2.2.2 风险管理概述
    2.3 城市物流公共安全事故统计分析
        2.3.1 城市物流公共安全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2.3.2 城市物流公共安全事故统计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公共安全视角下的城市物流风险因素分析
    3.1 风险因素分析
        3.1.1 风险因素分析流程
        3.1.2 风险因素识别方法
        3.1.3 风险因素评价方法
        3.1.4 城市物流公共安全领域风险因素分析
    3.2 风险因素识别
        3.2.1 文献法识别
        3.2.2 业务流程分析法识别
        3.2.3 城市物流公共安全风险因素集
    3.3 关键风险因素集的构建
        3.3.1 关键风险因素集构建的基本流程
        3.3.2 关键风险因素集构建原则
        3.3.3 关键风险因素的选择
    3.4 本章小结
4 风险因素关联规则挖掘和可视化分析
    4.1 风险因素关联规则挖掘方法
        4.1.1 关联规则挖掘方法
        4.1.2 快速挖掘频繁项集的VS_Apriori算法
        4.1.3 关联规则挖掘流程
    4.2 风险分析、数据分析和处理
        4.2.1 风险分析
        4.2.2 数据分析
        4.2.3 数据处理
    4.3 风险因素关联规则挖掘
        4.3.1 高支持度关联规则
        4.3.2 高置信度关联规则
    4.4 风险因素关联规则的可视化分析
        4.4.1 高支持度关联规则可视化分析
        4.4.2 高置信度关联规则可视化分析
        4.4.3 所有关联规则的可视化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公共安全视角下的城市物流动态风险评估
    5.1 贝叶斯网络概述
        5.1.1 贝叶斯网络原理
        5.1.2 参数学习
        5.1.3 结构学习
        5.1.4 贝叶斯网络推理
    5.2 解释结构模型概述
    5.3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城市物流公共安全风险评估
        5.3.1 初始网络构建
        5.3.2 网络结构改进
        5.3.3 贝叶斯网络模型的确定
    5.4 动态风险评估贝叶斯网络模型应用
        5.4.1 后验概率分析
        5.4.2 敏感度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公共安全视角下的城市物流风险预测研究
    6.1 城市物流公共安全风险预测方法
        6.1.1 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理论概述
        6.1.2 粒子群算法概述
        6.1.3 PSO-GRNN预测模型概述
        6.1.4 模型性能评价标准
    6.2 基于PSO-GRNN的城市物流风险预测模型
        6.2.1 数据准备
        6.2.2 基于PSO-GRNN算法的风险预测
        6.2.3 预测结果分析
    6.3 城市物流风险预防及控制措施
        6.3.1 风险预防措施
        6.3.2 风险控制措施
    6.4 本章小结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物流公共安全事故详表
附录B 物流公共安全风险因素评估调查问卷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青海省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中政府经济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政府发挥经济作用的研究现状
        二、政府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思路、方法和路线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路线
    第四节 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一、创新点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工业经济
        二、转型升级
        三、政府经济作用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政府干预理论
        二、新公共管理理论
        三、政府再造理论
第二章 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节 政府干预经济的必要性
        一、保证总量平衡、结构优化的需要
        二、弥补市场失灵的需要
        三、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需要
    第二节 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
        一、经济调节作用
        二、市场监督作用
        三、社会管理作用
        四、公共服务作用
第三章 青海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现状
    第一节 青海省工业经济发展的现状
        一、工业产业规模
        二、工业产业结构
        三、工业产业技术装备
        四、工业产业组织
    第二节 青海省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中政府发挥的经济作用
        一、政府经济调节作用
        二、政府市场监督作用
        三、政府社会管理作用
        四、政府公共服务作用
第四章 政府在推动青海省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第一节 政府在推动青海省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对工业经济的调节成效不明显
        二、工业经济市场监督作用存在缺失
        三、工业经济社会管理机制建设滞后
        四、工业经济公共服务水平不高
    第二节 政府在推动青海省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政府工业经济调节成效不明显的原因
        二、政府对工业经济市场监管不严的原因
        三、工业经济社会管理机制落后的原因
        四、政府在公共服务中缺位的原因
第五章 政府推动青海省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加强和优化政府工业经济调节作用
        一、完善工业经济政策体系
        二、加强政府对工业经济的稳定作用
        三、强化政府对工业经济的发展作用
        四、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五、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
    第二节 加大政府监督管理力度
        一、加强行业管理与安全生产
        二、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力度
        三、持续推进简化审批和节能减排
    第三节 健全政府社会管理体系和机制
        一、优化工业经济市场环境
        二、完善市场机制
        三、转变政府角色和提高服务质量
        四、优化政府部门机构设置
    第四节 优化政府公共服务供给
        一、提升公共平台服务水平
        二、完善工业园区公共基础设施
        三、创新招商引资方式
        四、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3)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一)有利于完善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法律体系
        (二)有利于完善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理论
        (三)有利于提高保健食品安全标准、减少保健食品安全事故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四、研究内容
        (一)保健食品的定义
        (二)保健食品与其它相似概念的区分
        (三)保健食品的特征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比较研究法
    六、创新点
第一章 保健食品安全风险及法律控制机制
    一、保健食品风险控制的基础——保健食品的多元价值
        (一)保健食品的文化价值
        (二)保健食品的经济价值
        (三)保健食品的社会价值
    二、保健食品的特殊风险
        (一)一般食品的风险特性
        (二)保健食品风险的特殊性及分类
    三、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的概念
        (一)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的含义
        (二)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的内容
    四、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的意义
        (一)保障人体健康和产业发展的需要
        (二)构建有效的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机制的需要
        (三)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机制法治化的需要
第二章 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保健食品相关制度上存在的问题
        (一)保健食品风险评估制度存在的问题
        (二)保健食品广告宣传存在的问题
        (三)保健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存在的问题
    二、政府在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监管手段相对不足
        (二)多元监督机制尚未建立
    三、行业协会在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保健食品行业协会缺少规范性
        (二)保健食品行业协会缺少正当性
        (三)保健食品行业协会缺少自律性
    四、社会公众及企业在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公众无法有效参与保健食品安全立法
        (二)社会公众无法有效参与保健食品监管决策
        (三)社会公众无法有效参与保健食品监管执法过程
        (四)企业缺少守法意识和社会责任
第三章 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的理论基础
    一、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的法律价值基础
        (一)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的秩序价值
        (二)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的效益价值
        (三)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的公平正义价值
        (四)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对生命健康权的保障价值
    二、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的政治学基础
        (一)保健食品安全风险的控制需要行政权力介入
        (二)消费者权利需要行政权加以保障
    三、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的经济学基础
        (一)保健食品交易中存在信息不对称
        (二)保健食品的市场失灵理论
第四章 完善我国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机制的思路与原则
    一、域外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的措施及借鉴
        (一)美国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的措施
        (二)欧盟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的措施
        (三)香港地区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的措施
        (四)域外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经验的借鉴价值
    二、完善我国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的思路
        (一)完善我国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制度建设的思路
        (二)完善我国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的具体思路
        (三)加强企业自我监督
        (四)发挥行业协会、社会公众的协同作用
    三、完善我国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机制应坚持的原则
        (一)安全性原则
        (二)社会整体效率原则
        (三)坚持法治原则
第五章 完善政府主导下控制保健食品安全风险的具体措施
    一、健全保健食品监管的法律制度体系
        (一)健全中国特色保健食品监管法律体系
        (二)完善保健食品监管法律的重点
    二、保健食品相关制度的健全和完善
        (一)强化保健食品的风险评估
        (二)保健食品广告宣传机制的完善
        (三)健全保健食品质量安全标准
    三、提高监管部门监管能力的相关措施
        (一)转变保健食品监管部门监管理念
        (二)健全保健食品监管问责制度
        (三)建立约谈机制
        (四)完善保健食品监管信用体系
        (五)健全内部举报人制度
第六章 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的辅助性措施
    一、完善企业自我监督的相关措施
        (一)提高企业在经营中的守法意识
        (二)增强企业在经营中的社会责任
    二、发挥行业协会在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中的监督作用
        (一)明确行业协会性质,保障行业协会的规范性
        (二)理清行业协会关系,保障行业协会的正当性
        (三)健全行业协会制度,保障行业协会的自律性
    三、发挥社会公众在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控制中的监督作用
        (一)健全社会公众参与保健食品监管立法的途径
        (二)提升社会公众参与保健食品监管决策的能力
        (三)提高社会公众参与保健食品监管执法的水平
结论
参考文献

(4)永泰县网络餐饮服务业食品安全监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思路、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方法
        1.3.4 技术路线图
    1.4 本研究的创新与特色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餐饮业
        2.1.2 网络餐饮服务
        2.1.3 食品安全监管
    2.2 理论基础
        2.2.1 分工理论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3 无缝隙监管理论
3 永泰县网络餐饮服务业食品安全监管现状
    3.1 永泰县网络餐饮服务业发展情况
    3.2 永泰县食品安全监管力量现状
        3.2.1 食品安全监管方面规定职责
        3.2.2 食品安全监管机构设置情况
        3.2.3 派驻乡镇监管队伍力量
    3.3 永泰县网络餐饮服务业调查问卷情况
        3.3.1 调查问卷设计
        3.3.2 调查结果数据研究
    3.4 永泰县网络餐饮服务业存在问题
        3.4.1 配送环节亟待加强
        3.4.2 质量安全问题仍然存在
        3.4.3 执法队伍力量薄弱
        3.4.4 智能监管水平不高
4 网络餐饮服务业食品安全监管存在问题的原因
    4.1 市场监管体系运行不畅
        4.1.1 市场监管整合效力不强
        4.1.2 法律对执法机关赋权不足
    4.2 市场主体监管难度加大
        4.2.1 第三方平台把关不严
        4.2.2 经营主体履责不到位
        4.2.3 网络订餐经营环节增多
    4.3 信息化治理能力不强
        4.3.1 案管处理思路不统一
        4.3.2 案源信息处理水平不高
        4.3.3 案件证据信息收集不强
    4.4 外部监督力量薄弱
        4.4.1 消费者维权意识不足
        4.4.2 食品安全信息公示不足
        4.4.3 行业和媒体监督不足
5 国内外网络餐饮服务业监管经验与启示
    5.1 国外网络餐饮服务业监管经验
    5.2 国内若干县市网络餐饮服务业监管经验
        5.2.1 天津市北辰区探索智慧监管模式
        5.2.2 浙江省温岭市网络餐饮记分管理机制
    5.3 对永泰县网络餐饮服务业监管的启示
6 网络餐饮服务业食品安全监管的对策
    6.1 完善市场监管顶层设计
        6.1.1 建立齐抓共管机制
        6.1.2 建设专业化监管队伍
        6.1.3 实施分级分类监管
    6.2 落实餐饮服务提供者主体责任
        6.2.1 督促落实第一责任人责任
        6.2.2 推动食品安全管理和服务升级
        6.2.3 提升网络餐饮服务从业门槛
    6.3 强化第三方平台自我管理
        6.3.1 强化审查登记管理
        6.3.2 强化线上信息公示管理
        6.3.3 强化配送过程管理
    6.4 推行“智慧监管”模式
        6.4.1 打造智慧监管应用平台
        6.4.2 建设全程追溯监管体系
        6.4.3 提升线上监测预警能力
    6.5 构建社会共治格局
        6.5.1 指导行业协会参与治理
        6.5.2 畅通投诉举报渠道
        6.5.3 开展“食安随手拍”活动
        6.5.4 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力度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淮安市快递业政府监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动态与评析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创新点与难点
2 快递业政府监管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2.1 相关概念
    2.2 相关理论基础
3 淮安市快递业政府监管现状分析
    3.1 快递业发展现状
    3.2 快递业政府监管现状
    3.3 快递业政府监管的必要性及成效
4 淮安市快递业政府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快递业政府监管存在的问题
    4.2 政府监管存在问题的原因
5 完善淮安市快递业政府监管的对策
    5.1 完善政府监管法治基础
    5.2 强化政府监管主体建设
    5.3 创新政府监管模式
    5.4 构建多渠道监督体系
    5.5 完善市场准入退出机制
6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1 快递企业访谈提纲
附录 2 快递用户访谈提纲
附录 3 政府监管人员访谈提纲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市场采购贸易信息化监管模式的研究 ——以义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市场采购贸易的研究
        1.2.2 信息化监管的研究
    1.3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1.3.1 市场采购贸易
        1.3.2 信息化监管
        1.3.3 创新驱动发展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第2章 义乌市场采购贸易信息化监管模式的形成
    2.1 市场采购贸易的形成与演变
        2.1.1 义乌市场的发展历程
        2.1.2 一般贸易出口与旅游购物商品贸易出口
        2.1.3 市场采购贸易的确立与政府机构的设立
    2.2 市场采购贸易信息化平台的建设
        2.2.1 政府监管催生了信息化平台
        2.2.2 信息化平台的建设
        2.2.3 信息化平台实现的监管功能
    2.3 对外贸经营主体实施的信息化监管
        2.3.1 对供货商的管控:备案制进行税收管控
        2.3.2 对组货人的管控:管理创新抓住贸易枢纽
        2.3.3 对市场采购贸易经营者的管控:备案制落实奖罚机制
        2.3.4 对结汇人管控:制度创新规范收结汇操作
    2.4 信息化平台实现的政府职能
        2.4.1 政务信息的发布:受众广、传播快
        2.4.2 市场采购贸易认定:程序便捷、主体易监管
        2.4.3 线上业务操作:便利高效、政民互动
        2.4.4 政府部门间协同监管:一站式办理提升管理效能
        2.4.5 平台数据监测分析:利于企业监测及外贸形势预判
第3章 市场采购贸易信息化监管模式与传统模式的对比
    3.1 监管效能的对比:更节能、高效
    3.2 政府进行宏观调控有效性的对比:凸显时效性和准确性
    3.3 在政府公信力方面:增强政民互动、提高执行力、增加信任度
    3.4 行政业务操作流程的对比:操作简便,创新管理流程
第4章 当前市场采购贸易信息化监管模式面临的挑战
    4.1 信息安全风险
        4.1.1 网络安全隐患
        4.1.2 人员信息使用管理问题
    4.2 部门间数据全面共享的障碍
    4.3 信息部分失真
    4.4 无证经营的外贸主体监管问题
    4.5 监管中的重监管轻服务问题
第5章 完善市场采购贸易信息化监管模式的建议
    5.1 通过管理创新,建立信息安全管理新模式
    5.2 通过组织创新,建立政府数据中心来实现信息共享
    5.3 通过技术创新,打造全链条数字化贸易和智慧商贸城市
    5.4 开发服务项目,推进政府职能转型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局限
    6.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四川省白酒质量安全监管回应能力提升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思路与拟解决的问题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3.3 拟解决的问题
    1.4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与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4.3 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设计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白酒质量安全
        2.1.2 白酒质量安全的监管
        2.1.3 监管回应能力
    2.2 回应性监管理论的依据
        2.2.1 回应性监管理论的研究背景
        2.2.2 回应性监管理论的内容
        2.2.3 回应性监管理论的观点
        2.2.4 回应性监管理论的应用
    2.3 分析框架的设计
        2.3.1 回应性监管理论的精华
        2.3.2 回应性监管理论与监管实践中的相关性
        2.3.3 分析框架的建立
第三章 四川省白酒质量安全监管回应能力的现状
    3.1 四川省白酒质量安全监管的现状概述
        3.1.1 四川省市场监管部门情况概述
        3.1.2 四川省白酒生产企业的情况概述
        3.1.3 四川省社会组织及公众对白酒质量安全监管情况概述
    3.2 四川省白酒质量安全监管回应能力现状概述
        3.2.1 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3.2.2 促进政策措施解读回应力度
        3.2.3 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工作
        3.2.4 加强质量安全宣传教育
        3.2.5 加大白酒风险排查及整顿力度
        3.2.6 建立白酒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试点
第四章 四川省白酒质量安全监管回应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4.1 四川省白酒质量安全监管回应能力调研情况
        4.1.1 问卷调查情况及结果归纳
        4.1.2 访谈情况及结果归纳
    4.2 四川省白酒质量安全监管回应能力存在的问题
        4.2.1 政府监管回应效能方面的问题
        4.2.2 白酒生产企业自我监督能动性方面的问题
        4.2.3 社会组织及公众回应意愿与能力方面的问题
    4.3 四川省白酒质量安全监管回应能力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3.1 政府监管回应能力低下的原因分析
        4.3.2 白酒生产企业自我监督能动性欠缺的原因分析
        4.3.3 社会组织及公众回应意愿与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第五章 四川省白酒质量安全监管提升回应能力的新思路
    5.1 国内外监管的经验借鉴及启示
        5.1.1 国外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经验的借鉴
        5.1.2 国内酒类监管经验的借鉴
        5.1.3 对四川省白酒质量安全监管回应能力提升的启示
    5.2 完善政府监管回应效能的对策
        5.2.1 完善政府监管体系
        5.2.2 完善政府监管制度
        5.2.3 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权力下放
    5.3 推动白酒生产企业自我监督能动性的对策
        5.3.1 健全白酒生产企业管理制度建设
        5.3.2 完善白酒生产企业惩罚与激励机制
        5.3.3 提升白酒生产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及综合素质
    5.4 提升社会组织及公众回应意愿与能力的对策
        5.4.1 完善信息公开及投诉畅通机制
        5.4.2 建立民主责任意识及健全配套制度建设
        5.4.3 加强白酒质量安全知识宣传和法治教育
    5.5 监管回应能力的对策合理性与可行性分析
        5.5.1 对策的合理性分析
        5.5.2 对策的可行性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社会公众对四川省白酒产品质量及政府监管回应能力问题的问卷调查
    附录2 政府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及白酒生产企业对质量监管回应能力的调查
    附录3 对四川省部分市州市场监管部门领导的访谈问题

(8)基于博弈论的政府安全生产监管机制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 研究的创新点
2 政府安全生产监管机制基础理论
    2.1 监管与监管机制概述
        2.1.1 安全生产监管的内涵
        2.1.2 安全生产监管机制内涵及发展
        2.1.3 存在的问题
    2.2 监管机制的研究综述
        2.2.1 国外相关研究
        2.2.2 国内相关研究
    2.3 博弈论概述
        2.3.1 博弈论及在监管问题研究中应用
        2.3.2 信号传递博弈模型
        2.3.3 演化博弈模型
        2.3.4 社会成本效益分析理论概述
    2.4 本章小结
3 安全生产监管机制博弈基本模型分析
    3.1 监管机制基本博弈模型的建立
    3.2 收益矩阵的确定与模型求解
    3.3 监管机制博弈基本模型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合规监管与自律监管机制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
    4.1 监管机制演化博弈模型的建立
    4.2 模型的求解
        4.2.1 合规监管机制的收益分析
        4.2.2 自律监管机制的收益分析
    4.3 监管机制演化博弈均衡点对比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不同策略下监管博弈参数定量化求解与对比分析
    5.1 数据收集与参数处理
    5.2 监管博弈模型的收益函数的定量化求解
        5.2.1 收益参数的确定
        5.2.2 收益参数的计算
        5.2.3 监管收益对比及平衡点求解
    5.3 本章小结
6 混合策略下监管机制优化收益分析
    6.1 框架性法规机制的收益分析
    6.2 企业主体责任机制的收益分析
    6.3 员工参与机制的收益分析
    6.4 第三方参与机制的收益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基于SCORE项目的监管机制优化方案设计
    7.1 项目背景
    7.2 监管机制优化方案设计
        7.2.1 政府层面的方案设计
        7.2.2 企业层面的方案设计
    7.3 方案实施效果分析
    7.4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9)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研究 ——以浙江省缙云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论文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及目标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研究重点与难点问题
2.相关概念
    2.1 农贸市场
    2.2 食品安全
    2.3 食品安全监管
3.缙云县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和主要问题
    3.1 缙云县农贸市场基本情况
    3.2 缙云县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现状
    3.3 缙云县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主要问题
        3.3.1 政府监管力量薄弱
        3.3.2 市场管理者的执行力不足
        3.3.3 经营户重视程度不够
        3.3.4 消费者维权意识不足
4.缙云县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4.1 从政府监管者层面分析
        4.1.1 现有的食品安全监管法律体系不完善
        4.1.2 服务型执政理念落实不到位
        4.1.3 监管设施手段落后
    4.2 从市场管理者层面分析
        4.2.1 市场举办者的权责意识不明确
        4.2.2 市场管理者职能发挥不到位
        4.2.3 市场管理者经营理念落后
    4.3 从市场经营者层面分析
        4.3.1 市场经营户文化素质低
        4.3.2 经营户对食品安全责任认识不到位
        4.3.3 经营户违法成本低
    4.4 从消费者层面分析
        4.4.1 部分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落后
        4.4.2 消费者监督渠道不畅通
        4.4.3 社会团体的作用发挥不明显
5.强化缙云县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的主要对策
    5.1 健全政府监管机制
        5.1.1 健全食品安全法律法规
        5.1.2 转变理念,树立服务型行政意识
        5.1.3 加强监管队伍建设,强化监管力量
    5.2 完善市场长效管理机制
        5.2.1 落实食品安全角色责任
        5.2.2 完善市场管理机构设置
        5.2.3 转变市场经营理念,加强市场文化建设
    5.3 加强宣传教育,培养市场经营户责任意识
        5.3.1 加强对经营户的宣传教育
        5.3.2 培养经营户的责任意识
        5.3.3 规范经营户经营行为
    5.4 建立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公众监督体系
        5.4.1 提高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督的意识
        5.4.2 畅通监督渠道,加强社会监督力量
        5.4.3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6.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

(10)L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相关文献综述
        (一)国内文献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目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重点与研究难点
        (三)创新点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
        (一)市场监管
        (二)综合行政执法
        (三)市场监管综合执法
    二、理论基础
        (一)政府管制理论
        (二)整体性治理理论
        (三)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理论
第二章 L市监管综合执法的基本情况
    一、L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的必要性
        (一)经济社会发展的复杂性要求加强市场综合监管
        (二)建设服务型政府需要加强市场综合监管
        (三)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需要市场综合监管
    二、L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的发展历程
    三、L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现状
        (一)机构设置及职责
        (二)人员配置情况
        (三)改革进展情况
    四、综合监管执法改革成效
        (一)营商环境持续改善
        (二)执法力度不断加大
        (三)执法效率有所提高
第三章 L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L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存在的问题
        (一)法制建设严重滞后
        (二)机构设置不尽合理
        (三)综合监管职能协同性不足
        (四)综合监管效能难以发挥
        (五)执法力量相对薄弱
    二、L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
        (二)市级三定方案与改革初衷有出入
        (三)体制机制尚未完全理顺
        (四)监管方式缺乏创新
        (五)执法队伍建设不足
第四章 国内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的经验与启示
    一、国内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的经验
        (一)浙江吴兴:采用第三方评估助力食品安全监督与管理
        (二)上海浦东新区:建立大数据市场监管模式
        (三)广东深圳:政府与企业共同参与网络市场治理
    二、国内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的启示
        (一)引入第三方实现专业监管
        (二)强化信用监管
        (三)加强政企共同监管
第五章 加强L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的对策建议
    一、增强综合执法的法律法规制度保障
        (一)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法律法规
        (二)地方大胆创新,增强制度支撑
    二、强化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政策引领
        (一)优化市场监管机构设置
        (二)深化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改革
    三、健全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协调机制
        (一)健全与各业务部门的协调机制
        (二)建立与司法衔接的体系
    四、有效提升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效能
        (一)转变市场监管理念
        (二)创新市场监管模式
    五、加强市场监管综合执法队伍建设
        (一)保证执法主体思想稳定
        (二)加强执法业务培训
        (三)提升专业领域执法能力
        (四)加强职业精神培养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访谈提纲(L市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
    附录二:访谈提纲(群众)
后记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四、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安全管理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公共安全视角的城市物流风险分析及预测研究[D]. 赵明静.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2]青海省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中政府经济作用研究[D]. 李世晶. 青海师范大学, 2021(02)
  • [3]保健食品安全风险法律控制机制研究[D]. 李泽明. 中国政法大学, 2021(08)
  • [4]永泰县网络餐饮服务业食品安全监管研究[D]. 汪永苹. 福建农林大学, 2020(06)
  • [5]淮安市快递业政府监管研究[D]. 耿玉.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7)
  • [6]市场采购贸易信息化监管模式的研究 ——以义乌为例[D]. 楼双双. 南昌大学, 2020(03)
  • [7]四川省白酒质量安全监管回应能力提升对策研究[D]. 马静.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4)
  • [8]基于博弈论的政府安全生产监管机制优化研究[D]. 高远.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8)
  • [9]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研究 ——以浙江省缙云县为例[D]. 施海英.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0(09)
  • [10]L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郭帅. 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吉林省行政学院), 2020(12)

标签:;  ;  ;  ;  ;  

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安全管理机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