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对白粉病的抗性

葡萄对白粉病的抗性

一、葡萄对白粉病的抗性(论文文献综述)

车顺风,刘崇怀,张国海,樊秀彩,张颖,孙磊,李民,姜建福[1](2021)在《葡萄种质资源白粉病抗性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解不同葡萄种质资源对白粉病的抗性,采用田间自然鉴定法对国家果树种质郑州葡萄圃的737份葡萄种质的白粉病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圆叶葡萄、冬葡萄和变叶葡萄抗白粉病能力最强,所调查种质均未感病;山美杂种、山欧杂种、蘡薁葡萄和刺葡萄对白粉病的抗性最弱,所调查种质全部感病,蘡薁葡萄病情最为严重。在具有美洲葡萄血缘的种质中,法美杂种的抗病能力高于巨峰系和制汁种质;欧亚种葡萄白粉病发病率高于欧美杂种,约有82.8%的种质感病,且程度严重。从用途来看,欧亚种酿酒葡萄中的抗性种质所占比率高于鲜食葡萄。在我国野生葡萄中,毛葡萄和变叶葡萄对白粉病有良好的抗性,可作为抗病育种的原始材料。

林玲,黄羽,曹雄军,时晓芳,韩佳宇,张瑛,周思泓,黄桂媛,郭荣荣[2](2021)在《两个葡萄杂交后代群体的白粉病抗性鉴定及遗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试验以桂葡1号×赤霞珠及其343株杂交后代,桂葡1号×Lacrosse及其132株杂交后代作为试验材料,进行白粉抗性鉴定及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在桂葡1号与赤霞珠组合中,母本桂葡1号的病情指数为39.23,对白粉病表现为感病,父本赤霞珠病情指数为67.83,对白粉病表现为高感;343株F1代杂种群体,有77株高于父本赤霞珠的病情指数,有112株低于母本桂葡1号的病情指数。桂葡1号×Lacrosse组合,双亲对白粉病表现为感病,母本桂葡1号病情指数为39.23,父本病情指数为48.21;在132株F1代杂交种群体中,有42株高于父本Lacrosse的病情指数,有72株株低于母本桂葡1号的病情指数。在2个杂交后代群体中都分离出一定比例的高抗白粉病单株,为开展白粉病抗性葡萄新品种选育提供了材料。

钱亚明,王博,王西成,王壮伟,闫莉春,王苏琴,吴伟民[3](2021)在《避雨栽培条件下葡萄种质白粉病的抗性鉴定》文中指出采用田间自然鉴定的方法,对江苏地区109份避雨栽培葡萄种质进行白粉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调查的种质资源中未见对白粉病免疫(I)的葡萄种质,欧美杂种葡萄对白粉病的抗性明显强于欧亚种葡萄种质;高抗白粉病(HR)葡萄种质共有8份,分别为玫瑰露、金星无核、4倍体底拉洼、瑞锋无核、京超、黄金香、白香蕉、威代尔,均为欧美杂种;高感白粉病(HS)葡萄种质为红脸无核、红宝石无核,均为欧亚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选育的紫金早生葡萄白粉病抗性表现为抗(R),而紫金红霞葡萄的白粉病抗性表现为中等(M)。

石育钦[4](2021)在《通过CRISPR/Cas9技术突变BnMLO6基因提高甘蓝型油菜的抗病性》文中研究说明油菜是重要的油料作物,病害会对油菜产量造成重大损失。CRISPR/Cas9系统可以实现对目标基因的精准编辑,为植物抗病性改良开辟了新途径。MLO(Mildew resistance locus O)基因是植物对白粉病的感病基因,该基因突变能增强多种植物对白粉病的抗性,也能对其他病害产生影响,但在油菜中是否具有同样的功能还未知。本研究分析了接种核盘菌后油菜Bn MLO基因的表达情况,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敲除Bn MLO6基因,并分析突变体对白粉病和菌核病的抗性,研究过程及结果如下:1.利用拟南芥ATMLO蛋白的氨基酸序列,通过序列相似性分析,我们从油菜参考基因组Darmor-bzh中得到MLO2和MLO6基因的同源基因,其中Bn MLO2基因有4个同源拷贝基因,Bn MLO6有六个同源拷贝。利用油菜品种中双6号接种核盘菌后,分析两个Bn MLO基因在油菜中被菌核病感染后表达情况,发现Bn MLO6总体上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在接种后24h达到峰值;而Bn MLO2基因表达量随着接种时间显着降低。我们推断Bn MLO6基因是受到核盘菌诱导表达,可能参与了油菜对核盘菌致病的反应。2.基于Bn MLO6六个拷贝的共同保守位点序列设计了两个sg RNA,构建了一个二元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油菜遗传转化方法,将编辑载体p KSE401-Bn MLO6导入受体油菜中双6号中,得到494株再生苗,其中阳性植株137株,阳性率为27.7%。通过PAGE电泳的方法筛选差异条带得到编辑植株41株,说明p KSE401-Bn MLO6载体的突变效率为29.9%。从41株编辑植株中,挑选出较多拷贝发生突变的10株进行PCR扩增和测序,最后得到六个拷贝同时突变植株——mlo6-212。对T1代测序结果表明,在T1代检测到了T0代所有的突变类型,没有检测到新的突变类型。在mlo6-212的T1代株系中,虽然发生了不同突变类型的分离,但单株中最少3个拷贝是同时突变的,说明CRISPR/Cas9系统产生的突变是能够稳定遗传。3.将mlo6-212的种子和野生型材料种在汉川转基因试验基地,角果成熟期发现野生型油菜全部都感染了白粉病,Bnmlo6突变体都没有感染白粉病。说明Bnmlo6突变体对白粉病具有很强的抗性。苗期核盘菌接种结果显示,Bnmlo6突变体在的叶片菌斑面积与野生型之间有显着性差异。在接菌24小时后,与野生型相比,Bnmlo6突变体菌斑面积减少了19.5%(P=0.012),意味着Bn MLO6基因突变后,油菜对菌核病的抗性增加了。对突变体的胼胝质进行染色观察,发现突变体中胼胝质数量在自然条件下显着增加,胼胝质的增加可能是突变体抗病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分析接种核盘菌后突变体和野生型茉莉酸和乙烯通路标志基因的表达,发现相对于野生型,突变体中Bn ERF1、Bn ERF2、Bn PR4、Bn ORA059基因在接种后表达更为迅速,表达量显着提高,也暗示Bn MLO6突变后通过影响JA/ET信号通路,从而增加了菌核病的抗性。

张娜[5](2021)在《中国野生葡萄VpWRKY75调控下游靶基因抗霜霉病的功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葡萄霜霉病是严重危害葡萄生产的一大卵菌病害。引起霜霉病的葡萄霜霉菌(Plasmopara viticola)是一种专性寄生卵菌,不同葡萄品种/种对霜霉菌的抗性存在着显着差异。欧洲葡萄(Vitis vinifera L.)易感霜霉病,而我国野生葡萄表现出对霜霉病的抗性。近年来WRKY转录因子已被证实参与植物的防御反应,因此挖掘抗病葡萄品种中的抗病基因改良欧洲葡萄对于葡萄育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实验室前期从中国野生复叶葡萄‘留坝-8’中筛选到了一个受霜霉菌诱导表达的转录因子VpWRKY75以及预测出其可能互作的下游靶基因PR10.8。本研究以此为基础,利用VpWRKY75同源基因AtWRKY75拟南芥突变体和葡萄愈伤组织分析了WRKY75初步的抗病功能以及对植物激素的响应,并通过双荧光素酶和酵母单杂交实验进行了VpWRKY75与VpPR10.8启动子的互作验证。最后通过农杆菌介导的葡萄遗传转化体系进行WRKY75基因的过表达以及敲除,以期获得转基因葡萄植株。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VpWRKY75同源基因AtWRKY75拟南芥突变体进行病原菌接种处理,初步分析WRKY75的抗病功能。接种与霜霉菌同属卵菌的辣椒疫霉菌后,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株系的病斑面积更大,相对生物量更多,细胞死亡也更多;接种Pst DC3000后,突变体拟南芥叶片表现出比野生型更敏感的表型:叶片黄化更严重,细菌数量也显着增多,而细胞程序性死亡与过氧化氢明显较少;接种坏死营养体病原菌灰霉菌后,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株系叶片的病斑水渍化更严重,有更多的细胞死亡和活性氧积累。以上结果表明WRKY75在植物抵御病原菌入侵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2)克隆了VpPR10.8基因上游-1496bp的启动子序列,对启动子序列进行分析发现含有2个WRKY结合位点(W-box),序列为TTGACC,分别位于基因上游-194bp和-1317bp处。酵母单杂交实验表明VpWRKY75转录因子能特异性结合VpPR10.8启动子中翻译起始位点上游-194bp处的W-box作用元件。同时双荧光素酶实验发现VpWRKY75转录因子能结合VpPR10.8启动子,正调控其活性。对‘无核白’葡萄愈伤组织进行外源激素SA和MeJA处理,发现均能诱导VpWRKY75和VpPR10.8的表达。(3)构建了葡萄WRKY75的过表达和CRISPR/Cas9基因编辑载体,并转入欧洲葡萄‘无核白’胚性细胞中,对其进行抗性筛选。目前已经得到了过表达转基因抗性葡萄植株以及分化的敲除转基因愈伤组织。对部分过表达转基因葡萄苗及敲除转基因抗性愈伤组织进行检测,鉴定出两个阳性过表达转基因葡萄株系。

董文科[6](2020)在《草地早熟禾抗白粉病机理研究》文中认为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是城市草坪建植中主要使用的冷季型草坪草之一,广泛用于草坪建设以及生态环境治理;白粉病(Blumeria graminis DC.)是草地早熟禾常见病害之一,也是影响草坪质量和降低草坪利用年限的主要因素。目前,关于草地早熟禾白粉病的防治方法主要为药剂防治,但药剂防治成本较高且污染环境,而选育优良抗病品种成为草坪病害防治中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同时,更为深入的探究草地早熟禾对白粉病侵染的响应机制,可以为后续的抗病基因挖掘和草坪草抗病分子育种工作提供有力支持。为此,本研究选用草坪建植中常用的10个草地早熟禾品种为材料,进行白粉病抗性评价。基于抗性评价结果,选择高抗和极感品种为材料,分析了白粉病侵染对抗、感草地早熟禾品种的形态及生理响应差异,并从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水平对比分析了抗、感草地早熟禾应答白粉病侵染的分子机制,鉴定了与抗病相关的基因和蛋白,从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分子水平上分析了抗病机制。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对10个草地早熟禾品种进行白粉菌接种试验发现,各草地早熟禾品种的白粉病发病率在2.33%~83.00%之间,病情指数在0.55~62.93之间;其中,黑杰克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最低,分别为2.33%和0.55;超级哥来德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最高,分别为83.00%和62.93;以不同草地早熟禾品种的病情指数为分析变量进行聚类分析,评价获得1个高抗白粉病品种(黑杰克)、3个中抗品种(午夜2号、Shamrock和公园)、3个中感品种(橄榄球2号、耐力和耐盐月夜)、2个高感品种(解放者和抢手股)和1个极感品种(超级哥来德)。(2)白粉病侵染对抗、感草地早熟禾品种的发病情况、形态特征及生理变化存在显着差异。高抗品种‘黑杰克’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随接菌时间的延长而上升缓慢,同时表现出较强的生长活性(株高、根长和Wd)、叶片保水能力(RWC)、渗透调节能力(SS、SP和Pro)和抗氧化能力(SOD、POD、CAT、APX、As A和GSH),以及较低的膜脂过氧化程度(REC、MDA、O2·-产生速率和H2O2);极感品种‘超级哥来德’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随接菌时间的延长而上升较快,同时其生长受到严重限制,叶片保水能力、渗透调节能力和抗氧化能力较低,膜脂过氧化程度较高。草地早熟禾的抗病性与苯丙烷代谢关键酶(PAL、4CL、C4H和PPO)的活性和次生代谢物质(总酚、类黄酮、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果胶)的含量紧密相关。抗病品种‘黑杰克’在接菌后苯丙烷代谢关键酶活性显着增加,而极感品种‘超级哥来德’的酶活性虽在发病初期有所上升,但上升幅度较小,并且在发病后期呈下降趋势。在接菌前期,除果胶外,‘黑杰克’的总酚、类黄酮、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均显着高于‘超级哥来德’,这可能是‘黑杰克’初期表现较强抗病性的物质基础,随接菌后时间的延长,‘黑杰克’显着提高了次生代谢物质的含量,以增加自身抗病能力;而‘超级哥来德’的次生代谢物质含量虽在接菌初期有所上升,但总体上升幅度较小,并且在发病后期呈下降趋势,次生代谢物质含量显着低于‘黑杰克’。(3)白粉病侵染对极感品种‘超级哥来德’的光合作用影响较大,‘超级哥来德’的Chl含量、光合气体交换参数(Pn、Gs和Tr)、叶绿素荧光参数(ΦPSII、ETR和q P)以及光合作用关键酶(Rubisco、GAPDH和PRK)活性在接菌后显着减低,导致光合作用效率下降;而高抗品种‘黑杰克’光合机构性能受白粉病侵染影响较小,较高的Chl含量和光合酶活性有利于‘黑杰克’维持在较高光合效率。此外,高抗品种‘黑杰克’在应答白粉病侵染时显着增加了蔗糖合成相关酶活性,提高蔗糖含量,降低葡萄糖和果糖的含量,并且淀粉含量维持在一个稳定状态;而极感品种‘超级哥来德’在接菌后蔗糖含量下降,葡萄糖和果糖的含量增加;同时随接菌时间的延长,淀粉含量迅速增加,造成淀粉代谢异常。(4)接菌第5 d后,通过对抗、感草地早熟禾叶片的转录组学进行分析,在‘黑杰克’和‘超级哥来德’中分别鉴定出27,827个DEGs(22,637个上调,5,190个下调)和33,593个DEGs(29,189个上调,4,404个下调);有18,803个DEGs为两品种共有,9,024个DEGs为‘黑杰克’特有,14,790个DEGs为‘超级哥来德’特有。这些基因在‘黑杰克’中主要参与“代谢途径”、“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植物-病原体相互作用”、“苯丙烷类生物合成”、“内质网的蛋白质加工”、“萜类骨架生物合成”、“谷胱甘肽代谢”、“淀粉和蔗糖代谢”、“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和“MAPK信号通路-植物”途径;在‘超级哥来德’中主要参与“代谢途径”、“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植物-病原体相互作用”、“内质网的蛋白质加工”、“苯丙烷类生物合成”、“谷胱甘肽代谢”、“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MAPK信号通路-植物”、“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和“萜类骨架生物合成”途径。与极感品种‘超级哥来德’相比,白粉病侵染促进了‘黑杰克’信号转导(植物-病原体相互作用通路、植物MAPK信号通路)、次级代谢(苯丙烷类生物合成、类黄酮生物合成)、光合途径(光合作用、卟啉和叶绿素代谢和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和碳水化合物代谢(淀粉和蔗糖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而‘超级哥来德’中参与转录和翻译的基因及转录因子的表达易受白粉病侵染的影响。(5)接菌第5 d后,通过对抗、感草地早熟禾叶片的蛋白质组学进行分析,在高抗品种‘黑杰克’中有27个DAPs上调,31个DAPs下调;极感品种‘超级哥来德’中有60个DAPs上调,80个DAPs下调。有32个DAPs为两品种共有;26个DAPs只在‘黑杰克’中出现,为‘黑杰克’特有;108个DAPs只在‘超级哥来德’中出现,为‘超级哥来德’特有。这些DAPs在‘黑杰克’中,主要参与“氧化磷酸化”、“苯丙烷类生物合成”和“光合作用-天线蛋白”途径,而在‘超级哥来德’中主要参与“核糖体”、“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程序性坏”、“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精氨酸生物合成”、“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氰胺酸代谢”和“磷酸肌醇代谢”途径。将蛋白质组鉴定结果与转录组结果进行关联分析发现,在‘黑杰克’中有55个DAPs与DEGs相关联;在‘超级哥来德’中有119个DAPs与DEGs相关联。通过对关联上的DAPs所参与的KEGG通路进行分析发现,在‘黑杰克’中关联上的DAPs数目最多的通路主要有“内质网蛋白质加工”、“苯丙烷类生物合成”、“丙酮酸代谢”、“柠檬酸循环”和“糖酵解/糖异生”等;在‘超级哥来德’中数目最多的通路主要有“苯丙烷类生物合成”、“核糖体”、“内质网蛋白质加工”、“淀粉与蔗糖代谢”、“糖酵解/糖异生”、“丙酮酸代谢”和“PI3K-Akt信号通路”。本研究初步探明了高抗白粉病草地早熟禾品种抗病的形态、生理及分子机制,鉴定了高抗白粉病草地早熟禾品种应答白粉病侵染的关键代谢通路以及与抗病相关的基因和蛋白,但以上抗病基因和蛋白在提高草地早熟禾抗白粉病的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赵凯茜,丁茜,王跃进[7](2020)在《中国野生毛葡萄芪合酶基因VqSTS11和VqSTS23调控抗白粉病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利用同源克隆法得到抗白粉病的中国野生毛葡萄‘丹凤–2’芪合酶基因VqSTS11和VqSTS23的开放阅读框,并构建过表达载体;通过器官发生途径诱导不抗白粉病的欧洲葡萄‘无核白’分生愈伤组织并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对其进行转化;经过PCR检测和Westernblot鉴定,获得了5株VqSTS11超量表达植株和3株VqSTS23超量表达植株;人工接种白粉菌发现,转基因植株中白粉菌菌丝生长速度慢,孢子萌发受到一定的抑制,并且转基因植株中芪合酶基因相对表达量升高,抗病相关基因表达上调,芪类物质含量积累增多。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中国野生毛葡萄‘丹凤–2’芪合酶基因VqSTS11和VqSTS23对白粉菌具有抗性,‘丹凤–2’可以为改良欧洲葡萄品种抗病性提供抗病基因,作为抗病育种的资源。

赵凯茜[8](2020)在《中国野生毛葡萄芪合酶基因VqSTS11和VqSTS23调控抗白粉病菌的研究》文中指出葡萄是世界性重要的经济类果树之一,生产上主栽品种是欧洲葡萄,其优点果实品质优良,产量高,但是缺点是抗病性较差,尤其不抗葡萄白粉病[Uncinula necator(Schw.)Burr]。中国是野生葡萄的起源地之一,蕴藏着丰富的抗病基因。课题组前期的研究表明,中国野生毛葡萄‘丹凤-2’不仅有较强的抗病性,而且果实的白藜芦醇含量高;白藜芦醇是芪合酶基因(STS)的表达产物。研究表明葡萄体内芪合酶基因的表达产物不仅有抗病性作用,而且果实中的白藜芦醇对人体健康有益。因此,本文研究中国野生毛葡萄(Vitis quinquangularis)‘丹凤-2’芪合酶基因Vq STS11和Vq STS23的表达与抗病性,利用农杆菌介导Vq STS11和Vq STS23转化了欧洲葡萄无核白,获得转基因株系,对转基因株系进行人工接种白粉病菌,研究对白粉病的抗性,取得主要结果有:1、在中国野生毛葡萄‘丹凤-2’叶片上接种白粉菌后发现,芪合酶基因Vq STS11和Vq STS23的表达上调,并在接种后24h表达量最高值。利用同源克隆获得中国野生毛葡萄‘丹凤-2’芪合酶基因Vq STS11和Vq STS23的开放阅读框,基因序列长度为1179bp,编码392个氨基酸,与欧洲葡萄黑比诺的基因组序列比对,发现同源基因分别是Vv STS1和Vv STS5,定位于16号染色体。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Vq STS11和Vq STS23蛋白定位于细胞质中。2、以无核白、红地球、赤霞珠的组培苗顶芽为材料,使用器官发生方式诱导葡萄愈伤组织。利用农杆菌介导方法,将外源芪合酶基因Vq STS11和Vq STS23转入欧洲葡萄无核白,通过PCR检测以及Western blot鉴定,获得了5株转Vq STS11基因的无核白植株,以及3株转Vq STS23基因的无核白植株。转基因植株的实时定量PCR分析表明,转基因株系中芪合成酶(STS)基因以及下游糖基转移酶(RSGT)基因表达量较野生型植株升高,而与STS存在底物竞争关系的查尔酮合成酶(CHS)表达量降低。3、通过转基因植株和野生型植株的白粉菌接种用以分析转基因植株的抗病性。结果发现,与野生型植株相比,转基因植株中白粉菌菌丝生长速度较慢,孢子萌发受到一定的抑制。接种后,使用实时定量PCR分析Vq STS11和Vq STS23基因的表达后发现,与同时期的野生型植株相比,芪合酶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中的相对表达量增加。同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到转基因植株中芪类物质的含量积累增多,其中主要物质为云杉新苷。可以说明与野生型植株相比,转基因植株对白粉病具有抗性。4、对转基因植株和野生型植株进行激素(水杨酸、茉莉酸甲酯、乙烯和脱落酸)和非生物胁迫(盐胁迫、低温、紫外和创伤)处理,结果显示,转基因植株均响应各个处理,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上调表达。其中,转Vq STS11基因的转基因植株对Me JA处理最敏感,转Vq STS23基因的转基因植株对Ethylene处理响应最明显。综上,中国野生毛葡萄‘丹凤-2’芪合酶基因Vq STS11和Vq STS23及其转化的无核白葡萄株系,在人工接种白粉病菌条件下,较未转基因的野生型无核白葡萄植株,提高了葡萄体内芪合酶基因表达量,表现了对葡萄白粉病具有一定的抗性。因此,中国野生毛葡萄‘丹凤-2’芪合酶基因Vq STS11和Vq STS23对抗白粉菌具有抗性,本研究为利用芪合酶基因与中国野生葡萄资源的抗病育种提供了依据,为抗病新品种育种提供育种资源。

郑宏远[9](2019)在《TuMYB46L-TuACO3模块调控小麦白粉病抗性的功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小麦白粉病是由禾本科布氏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Bgt)引起的专性寄生型真菌病,在全球小麦生产中广泛流行,严重时可造成小麦大规模减产。因此,对小麦白粉病抗性的研究在保障小麦高产稳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小麦抗白粉病的研究多集中在抗病基因的定位与克隆上,具体的抗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二倍体乌拉尔图小麦(Triticum urartu)在受到白粉菌小种E09侵染的过程中,一个参与乙烯合成的基因Tu ACO3能够被高度诱导表达。本研究进一步发现,通过大麦条纹花叶病毒介导的基因沉默(BSMV-VIGS)技术将乌拉尔图小麦G1812中内源Tu ACO3沉默后,Tu ACO3的表达下调并造成乙烯的含量减少,从而降低了G1812对白粉菌E09的抗性。通过瞬时基因沉默(TIGS)技术在单细胞水平上对G1812的内源Tu ACO3进行沉默后发现,Tu ACO3被沉默的细胞更容易被白粉菌侵染;反之,瞬时过表达Tu ACO3的细胞则表现出对白粉菌更高的抗性。此外,通过转基因在六倍体小麦科农199(KN199)中稳定过量表达Tu ACO3能够同时提高小麦乙烯含量以及对白粉菌的抗性。这些证据表明Tu ACO3在小麦对白粉菌的抗病反应中发挥正调控作用。为进一步研究Tu ACO3参与的白粉病抗病反应,本研究以Tu ACO3启动子2 kb序列作为诱饵,利用酵母单杂交方法筛选获得了一个能够结合Tu ACO3启动子的MYB转录因子,并通过蛋白质-核酸复合物电泳迁移率变化测试(EMSA)以及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定量PCR(Ch IP-q PCR)的手段进行了确认。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该MYB转录因子与拟南芥AtMYB46亲缘关系最近,但在氨基酸数目上有较大差异,因此命名为Tu MYB46L。在烟草中进行的Effector-Promoter报告实验结果表明,Tu MYB46L能够抑制Tu ACO3的表达。接菌后,Tu MYB46L的表达量下调,通过BSMV-VIGS技术将乌拉尔图小麦G1812中的内源Tu MYB46L沉默后,发现Tu ACO3的表达量上升并且乙烯含量显着升高,同时植株对白粉菌的抗性也明显增强;反之,过量表达Tu MYB46L的小麦稳定转基因植株中Tu ACO3表达量下降、乙烯的含量减少并且对白粉菌的抗性减弱。综上,本研究发现并证实了一个新的能够调控小麦对白粉病抗性的分子模块Tu MYB46L-Tu ACO3,该分子模块能够调控乙烯的合成并影响下游4个几丁质酶基因的表达,使几丁质酶的表达及活性随着乙烯含量的增多而提高,进而使小麦对白粉病的抗性增强。本研究为深入认识小麦抵御白粉病的分子机制增添了新知识,为小麦抗病育种提供了有益信息和基因资源。

刘梦琦,吴凤颖,王跃进[10](2019)在《中国野生毛葡萄芪合成酶基因表达与抗白粉病分析》文中认为【目的】葡萄是世界性重要果树,欧洲葡萄品种因其优质高产被广泛栽培,但其突出缺点是抗病性弱,尤其易受白粉病危害。葡萄中芪合成酶(stilbene synthase,STS)的代谢产物白藜芦醇是植物体内具有抗病功能的植保素,果实中的白藜芦醇对人具有保健作用。中国野生毛葡萄‘丹凤-2’抗病性强且白藜芦醇含量高。论文旨在研究中国野生毛葡萄‘丹凤-2’芪合成酶基因(STS)及其功能,应用于抗病育种来提高欧洲葡萄抗病性及果实中芪类物质含量。【方法】同源克隆中国野生毛葡萄‘丹凤-2’芪合成酶基因VqSTS26和VqSTS32,构建pCAMBIA35S::VqSTSs::GFP过表达载体;以器官发生途径诱导的无核白分生愈伤组织作为受体材料,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进行遗传转化,获得转基因葡萄植株;分别从转录水平和代谢产物水平比较转基因与野生型无核白在自然生长条件与人工接种葡萄白粉病菌(Uncinula necator)诱导下STS表达及芪类物质产生与积累的差异;通过显微观察白粉病菌在转基因与野生型无核白叶片上的生长发育进程,统计孢子萌发、菌丝生长与分生孢子梗形成数目,对转基因植株进行抗病性分析。【结果】通过PCR检测和Western blot鉴定,获得了稳定转化VqSTS26植株8株和稳定转化VqSTS32植株5株。在自然生长条件下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VqSTS26、VqSTS32转基因无核白STS的表达量显着提高,芪合成酶上游基因PAL与下游基因RSGT的表达量上调,而与芪合成酶存在底物竞争关系的CHS表达下调;液相色谱分析表明芪类物质主要以糖苷的反式云杉新苷形式存在,VqSTS26、VqSTS32转基因无核白芪类物质的含量极显着高于野生型无核白。STS的表达及其产物合成受白粉病菌诱导,随白粉病菌诱导,STS表达量在1—2 dpi时显着升高,至7 dpi时表达量达最高;诱导表达产生的芪类物质由原来的反式云杉新苷新增加了反式白藜芦醇和葡萄素,且含量增加;转基因植株在STS表达量、芪类物质的积累方面均极显着高于野生型无核白。显微观察白粉病菌在葡萄叶片上的生长发育状态,对比野生型无核白,转基因植株白粉病菌生长受到抑制,菌丝发育更迟,7 dpi时转基因葡萄叶片上的分生孢子梗数量低于野生型无核白。【结论】过表达中国野生毛葡萄‘丹凤-2’VqSTS26和VqSTS32可以提高无核白中STS的表达量,促进芪类物质的形成与积累,抑制转基因无核白叶片上白粉病菌的生长。因此,中国野生毛葡萄‘丹凤-2’与其携带的STS及其产物,是定向改良欧洲葡萄品种白粉病抗性与芪类物质含量的重要种质资源与基因资源。

二、葡萄对白粉病的抗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葡萄对白粉病的抗性(论文提纲范文)

(1)葡萄种质资源白粉病抗性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调查方法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种群葡萄白粉病发病情况
    2.2 欧亚种不同用途葡萄白粉病发病情况
    2.3 我国野生葡萄白粉病发病情况
3 讨论与结论
    3.1 讨论
    3.2 结论

(2)两个葡萄杂交后代群体的白粉病抗性鉴定及遗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桂葡1号×赤霞珠杂交后代对白粉病的抗性分布
    2.2 桂葡1号×Lacrosse杂交后代对白粉病的抗性分布
3 小结与讨论

(3)避雨栽培条件下葡萄种质白粉病的抗性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基地概况
    1.2 调查方法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欧美杂种葡萄种质资源的白粉病抗性
    2.2 欧亚种葡萄种质资源的白粉病抗性
    2.3 不同类型葡萄种质白粉病抗性比较
3 结论与讨论

(4)通过CRISPR/Cas9技术突变BnMLO6基因提高甘蓝型油菜的抗病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MLO基因的研究进展
        1.1.1 MLO基因来源和结构
        1.1.2 MLO基因对植物抗病性的影响
        1.1.3 MLO基因的表达和影响因素
        1.1.4 MLO基因家族的其他作用
    1.2 基因编辑在植物抗病性中的作用
        1.2.1 CRISPR系统的原理
        1.2.2 植物抗病防御系统
        1.2.3 基因编辑提高植物抗病性研究进展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BnMLO6基因的敲除
    2.1 试验材料
        2.1.1 植物材料
        2.1.2 实验菌株以及载体
        2.1.3 试剂和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BnMLO基因在核盘菌侵染后的表达
        2.2.2 BnMLO6基因编辑载体的构建
        2.2.3 农杆菌介导的油菜遗传转化
        2.2.4 T_0代再生苗检测及突变分析
        2.2.5 .T_1代和T_2代突变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MLO基因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
        2.3.2 菌核病接种后BnMLO基因表达分析
        2.3.3 转基因再生苗检测
        2.3.4 PAGE检测突变
        2.3.5 T_0代突变分析
        2.3.6 T_1代突变分析
        2.3.7 T_2代突变分析
    2.4 讨论
第三章 Bnmlo6突变体抗病性分析
    3.1 材料与试剂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剂
    3.2 试验方法
        3.2.1 T_1代白粉病鉴定
        3.2.2 T_1代胼胝质观察
        3.2.3 T_2代菌核病接种
        3.2.4 突变体植株抗病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白粉病抗性鉴定
        3.3.2 胼胝质观察
        3.3.3 菌核病抗性分析
        3.3.4 抗病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3.4 讨论
第四章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5)中国野生葡萄VpWRKY75调控下游靶基因抗霜霉病的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葡萄及葡萄霜霉病概况
        1.1.1 植物-病原菌互作
        1.1.2 葡萄对葡萄霜霉病的防御机制研究进展
    1.2 WRKY转录因子研究进展
        1.2.1 WRKY转录因子结构特点
        1.2.2 WRKY转录因子在植物生物胁迫中的作用
        1.2.3 葡萄中WRKY转录因子的研究进展
    1.3 病程相关蛋白(PR)研究进展
        1.3.1 PR蛋白在植物抗病中的作用
        1.3.2 WRKY转录因子调控PR蛋白在植物抗病中的作用
    1.4 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在葡萄中的研究进展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VpWRKY75 同源基因AtWRKY75 调控植物抗病功能研究
    2.1 试验材料
        2.1.1 植物材料
        2.1.2 质粒载体与菌株
        2.1.3 主要试剂与仪器
        2.1.4 培养基和试剂配制
    2.2 试验方法
        2.2.1 拟南芥突变体检测
        2.2.2 病原菌接种处理
        2.2.3 Pst DC3000 病原菌的菌落数统计
        2.2.4 辣椒疫霉菌的相对生物量的统计
        2.2.5 DAB染色
        2.2.6 台盼蓝染色
        2.2.7 VpWRKY75 过表达载体的构建
        2.2.8 冻融法转化农杆菌
        2.2.9 农杆菌介导的拟南芥遗传转化
        2.2.10 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的鉴定
    2.3 结果与分析
        2.3.1 AtWRKY75 突变体(wrky75-25,w75-c1,w75-c2)拟南芥表型观察及检测
        2.3.2 AtWRKY75 的突变促进辣椒疫霉菌的定殖
        2.3.3 AtWRKY75 的突变增强对Pst DC3000 的敏感性
        2.3.4 AtWRKY75 的突变负调控拟南芥对灰霉菌的抗性
        2.3.5 过表达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的表型观察及鉴定
    2.4 讨论
第三章 中国野生葡萄VpWRKY75 调控下游靶基因VpPR10.8 表达研究
    3.1 试验材料
        3.1.1 植物材料
        3.1.2 质粒载体与菌株
        3.1.3 主要试剂与仪器
        3.1.4 培养基与试剂配制
    3.2 试验方法
        3.2.1 VpPR10.8 启动子的克隆
        3.2.2 载体构建
        3.2.3 冻融法转化农杆菌
        3.2.4 农杆菌介导的烟草瞬时表达
        3.2.5 双荧光素酶实验
        3.2.6 酵母单杂交实验
        3.2.7 ‘无核白’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外源激素处理
    3.3 结果与分析
        3.3.1 VpWRKY75及VpPR10.8 受外源激素SA和 MeJA诱导表达
        3.3.2 VpWRKY75 基因和VpPR10.8 启动子的克隆
        3.3.3 VpWRKY75 能够结合VpPR10.8 的启动子
        3.3.4 VpWRKY75 转录因子特异性结合VpPR10.8 启动子中的W-box
    3.4 讨论
第四章 葡萄WRKY75 基因过表达与基因编辑载体的遗传转化
    4.1 试验材料
        4.1.1 植物材料
        4.1.2 质粒载体与菌株
        4.1.3 主要试剂与仪器
        4.1.4 培养基配制
    4.2 试验方法
        4.2.1 CRISPR基因编辑载体的构建
        4.2.2 冻融法转化农杆菌
        4.2.3 农杆菌介导的葡萄原胚团遗传转化
        4.2.4 转基因葡萄植株的检测
    4.3 结果与分析
        4.3.1 过表达载体的构建以及葡萄原胚团的遗传转化
        4.3.2 CRISPR/Cas9 基因编辑载体的构建以及葡萄原胚团遗传转化
        4.3.3 过表达转基因葡萄苗以及CRISPR/Cas9 敲除愈伤组织的检测
    4.4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6)草地早熟禾抗白粉病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植物白粉病研究进展
        1.1 白粉病病原菌研究
        1.2 白粉菌的侵染过程及致病机理研究
        1.3 白粉病发病条件及发病症状
        1.3.1 发病条件
        1.3.2 发病症状
        1.4 白粉病的防治策略
        1.4.1 化学防治
        1.4.2 物理防治
        1.4.3 生物防治
        1.4.4 农业防治
        1.5 草地早熟禾白粉病研究进展
    2 植物抗病机理研究进展
        2.1 植物形态结构抗病性
        2.1.1 固有结构与植物抗病性
        2.1.2 诱导结构与植物抗病性
        2.2 植物生理生化抗病性
        2.2.1 过敏反应与植物抗病性
        2.2.2 防御酶与植物抗病性
        2.2.3 植保素与植物抗病性
        2.2.4 内源激素与植物抗病性
        2.2.5 病程相关蛋白PRs与植物抗病性
        2.3 植物与病原菌的互作机制
        2.3.1 由病原菌模式分子触发的免疫反应(PTI)
        2.3.2 由效应因子触发的免疫反应(ETI)
    3 转录组学和蛋白组学在植物抗病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3.1 转录组学在植物抗病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3.2 蛋白质组学在植物抗病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3.3 转录组学与蛋白组学的整合研究在植物抗病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4 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4.1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4.2 研究内容
    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草地早熟禾抗白粉病品种筛选及抗性评价
    前言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设计
        2.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2.1.4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白粉病侵染对不同草地早熟禾品种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的影响
        2.2.2 不同草地早熟禾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评价及聚类分析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白粉病侵染对草地早熟禾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前言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设计
        3.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3.1.4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白粉病侵染对草地早熟禾幼苗表型、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的影响
        3.2.2 白粉病侵染对草地早熟禾幼苗生长的影响
        3.2.3 白粉病侵染对草地早熟禾幼苗相对含水量和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3.2.4 白粉病侵染对草地早熟禾幼苗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3.2.5 白粉病侵染对草地早熟禾幼苗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
        3.2.6 白粉病侵染对草地早熟禾幼苗活性氧积累的影响
        3.2.7 白粉病侵染对草地早熟禾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3.2.8 白粉病侵染对草地早熟禾幼苗非酶抗氧化物质含量的影响
        3.2.9 白粉病侵染对草地早熟禾幼苗苯丙烷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3.2.10 白粉病侵染对草地早熟禾幼苗次生代谢物质合成的影响
    3.3 讨论
        3.3.1 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与草地早熟禾抗病性的关系
        3.3.2 渗透调节物质与草地早熟禾抗病性的关系
        3.3.3 抗氧化系统与草地早熟禾抗病性的关系
        3.3.4 苯丙烷代谢与草地早熟禾抗病性的关系
        3.3.5 次生代谢物质合成与草地早熟禾抗病性的关系
    3.4 小结
第四章 白粉病侵染对草地早熟禾幼苗光合特性及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
    前言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设计
        4.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4.1.4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白粉病侵染对草地早熟禾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2.2 白粉病侵染对草地早熟禾幼苗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
        4.2.3 白粉病侵染对草地早熟禾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4.2.4 白粉病侵染对草地早熟禾幼苗光合作用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4.2.5 白粉病侵染对草地早熟禾幼苗糖积累的影响
        4.2.6 白粉病侵染对草地早熟禾幼苗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4.3 讨论
        4.3.1 光合特性与草地早熟禾抗病性的关系
        4.3.2 糖代谢与草地早熟禾抗病性的关系
    4.4 小结
第五章 草地早熟禾应答白粉病侵染的转录组学差异
    前言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设计
        5.1.3 转录组学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测序结果统计
        5.2.2 Unigenes功能分析
        5.2.3 差异表达基因(DEGs)统计与分析
        5.2.4 差异表达基因(DEGs)的GO功能富集分析
        5.2.5 差异表达基因(DEGs)的KEGG通路富集分析
        5.2.6 转录组分析的q RT-PCR验证
    5.3 讨论
        5.3.1 植物-病原体相互作用通路分析
        5.3.2 苯丙烷类生物合成通路分析
        5.3.3 谷胱甘肽代谢通路分析
        5.3.4 类黄酮生物合成通路分析
    5.4 小结
第六章 草地早熟禾应答白粉病侵染的蛋白质组学差异
    前言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材料
        6.1.2 试验设计
        6.1.3 蛋白质组学分析
        6.1.4 蛋白组和转录组学关联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蛋白质鉴定质量评估
        6.2.2 差异积累蛋白质(DAPs)统计分析
        6.2.3 差异积累蛋白(DAPs)的GO富集分析
        6.2.4 差异积累蛋白(DAPs)的KEGG富集分析
        6.2.5 差异积累蛋白(DAPs)对应基因的表达情况分析
        6.2.6 蛋白组和转录组学关联分析
        6.2.7 候选基因的鉴定
        6.2.8 草地早熟禾对白粉病侵染的应答机制分析
    6.3 讨论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创新点
    7.1 全文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等
导师简介

(7)中国野生毛葡萄芪合酶基因VqSTS11和VqSTS23调控抗白粉病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2方法
        1.2.1分生愈伤组织的诱导
        1.2.2基因克隆和载体构建
        1.2.3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
        1.2.4转基因植株检测
        1.2.5转基因葡萄植株对白粉病的抗性鉴定
        1.2.6数据分析与统计
2结果与分析
    2.1芪合酶基因的定位及序列分析
    2.2芪合酶基因克隆及表达载体的构建
    2.3芪合酶基因转化‘无核白’葡萄及转基因植株鉴定
    2.4芪合酶基因表达分析
    2.5芪合酶转基因植株接种白粉菌观察与抗病性分析
    2.6芪合酶转基因植株接种后的基因表达分析
3讨论

(8)中国野生毛葡萄芪合酶基因VqSTS11和VqSTS23调控抗白粉病菌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国内外葡萄生产与存在问题
    1.2 葡萄白粉病概况
    1.3 白藜芦醇研究进展
    1.4 葡萄再生与遗传转化体系研究进展
    1.5 芪合酶基因与转基因研究进展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方法
        2.2.1 VqSTS11和VqSTS23 白粉菌诱导下的表达分析
        2.2.2 葡萄无菌系的建立
        2.2.3 愈伤组织的诱导
        2.2.4 基因克隆及载体构建
        2.2.5 植物表达载体转化农杆菌
        2.2.6 亚细胞定位分析
        2.2.7 通过农杆菌介导的芪合酶基因遗传转化
        2.2.8 转基因植株检测
        2.2.9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2.2.10 鉴定转基因植株对白粉菌抗性
        2.2.11 生物及非生物胁迫下转基因植株芪合酶基因表达
        2.2.12 数据统计与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野生毛葡萄芪合酶基因Vq STS11和Vq STS23 白粉菌诱导表达分析
    3.2 野生毛葡萄芪合酶基因定位及序列分析
    3.3 野生毛葡萄芪合酶基因克隆及表达载体的构建
    3.4 野生毛葡萄芪合酶基因亚细胞定位分析
    3.5 野生毛葡萄芪合酶基因转化无核白葡萄
    3.6 转基因株系RT-PCR分析芪合成酶相关基因表达
    3.7 转芪合酶基因植株接种白粉菌观察与抗病性分析
    3.8 转芪合酶基因植株接种白粉菌后基因表达
    3.9 转芪合酶基因植株在激素与非生物处理下的表达
第四章 讨论
    4.1 关于转葡萄芪合酶基因STS与本研究的基因欧洲葡萄无核白研究
    4.2 关于VqSTS11和VqSTS23 转基因植株抗白粉病的研究
    4.3 关于激素和非生物胁迫处理下转基因植株的表达情况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TuMYB46L-TuACO3模块调控小麦白粉病抗性的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1.1 小麦白粉病研究进展
        1.1.1 小麦白粉菌的生活周期及发病条件
        1.1.2 小麦白粉病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1.1.3 小麦白粉病抗病的研究进展
        1.1.3.1 小麦白粉病抗性位点和基因
        1.1.3.2 小麦白粉病抗性机理研究进展
    1.2 乙烯与植物抗病的研究进展
        1.2.1 乙烯的合成途径
        1.2.2 乙烯的信号传导途径
        1.2.3 乙烯参与植物抗病的研究进展
    1.3 MYB转录因子的研究进展
        1.3.1 MYB家族转录因子的分类
        1.3.2 MYB转录因子的功能
        1.3.2.1 MYB转录因子调控植物初级次级代谢
        1.3.2.2 MYB转录因子调控植物细胞分化
        1.3.2.3 MYB转录因子调控植物的胁迫响应
    1.4 选题目的与意义
    1.5 研究技术路线图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植物材料
    2.2 菌株
    2.3 常用数据库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
    2.4 质粒
    2.5 生化试剂
    2.6 主要仪器设备
    2.7 常用试剂的配制
        2.7.1 常用抗生素配制
        2.7.2 常用液体溶液配制
        2.7.3 常用缓冲液及液体试剂配制
    2.8 植物培养
    2.9 小麦白粉病接种与表现鉴定
        2.9.1 小麦白粉病接种
        2.9.2 小麦白粉病接菌后表型鉴定
    2.10 小麦叶片中乙烯含量的测定
    2.11 单细胞瞬时表达实验
    2.12 金粉制备及质粒包埋
    2.13 基因枪轰击
    2.14 吸器指数统计
    2.15 小麦叶片基因组DNA的提取
    2.16 小麦叶片总RNA的提取
    2.17 逆转录mRNA合成cDNA
        2.17.1 消化基因组DNA
        2.17.2 逆转录合成cDNA和荧光定量PCR
    2.18 基因克隆与载体构建
        2.18.1 高保真PCR反应
        2.18.2 DNA片段凝胶回收
        2.18.3 DNA片段双酶切反应体系
        2.18.4 片段与载体的InFusion反应
        2.18.5 大肠杆菌转化
        2.18.6 农杆菌转化
        2.18.7 质粒提取
    2.19 烟草瞬时表达
    2.20 亚细胞定位
    2.21 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BSMV-VIGS)
        2.21.1 BSMV pCaBS-γ-LIC的构建
        2.21.2 农杆菌注射本生烟草和小麦BSMV侵染
    2.22 免疫印迹检测
    2.23 酵母单杂交
    2.24 原核表达
    2.25 生物素标记探针
    2.26 凝胶迁移或电泳迁移率检测
    2.27 小麦原生质体的制备和转化
    2.28 ChIP-qPCR实验
    2.29 RNA-Seq测序及GO富集分析
    2.30 几丁质酶酶活检测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TuACO3通过促进乙烯的合成来增强小麦对白粉病的抗性
        3.1.1 TuACO3受小麦白粉病菌的诱导
        3.1.2 TuACO3的功能研究
        3.1.2.1 单细胞瞬时表达实验研究TuACO3的功能
        3.1.2.2 利用BSMV-VIGS方法研究TuACO3的功能
        3.1.2.3 TuACO3稳定转基因小麦对白粉病抗性的功能研究
        3.1.3 人为调控乙烯含量影响小麦对白粉病的抗性
    3.2 Tu MYB46L抑制TuACO3的表达
        3.2.1 酵母单杂交筛选调控TuACO3转录的蛋白
        3.2.2 烟草Effector-Promoter报告实验验证Tu MYB46L对TuACO3的表达调控
        3.2.3 TuMYB46L负调小麦对白粉病的抗性
        3.2.3.1 TuMYB46L的表达受Bgt诱导
        3.2.3.2 单细胞瞬时表达实验研究Tu MYB46L的功能
        3.2.3.3 利用BSMV-VIGS方法研究Tu MYB46L的功能
        3.2.3.4 TuMYB46L稳定转基因小麦对白粉病抗性的功能研究
    3.3 Tu MYB46L能够结合TuACO3启动子区的顺式作用元件
        3.3.1 利用ChIP-qPCR技术检测TuMYB46L对TuACO3启动子区的结合位点
        3.3.2 利用EMSA技术验证TuMYB46L对TuACO3顺式作用元件的结合
    3.4 Tu MYB46L-TuACO3模块调控小麦抗白粉病的下游基因分析
        3.4.1 G1812接菌后及乙烯处理后的转录组分析
        3.4.2 几丁质酶在TuMYB46L-TuACO3模块下游调控小麦对白粉菌的抗性反应
第4章 讨论、结论与展望
    4.1 讨论
        4.1.1 TuACO3能够增强小麦对Bgt的防御反应
        4.1.2 白粉菌侵染过程中TuACO3的表达量上升依赖于TuMYB46L的下调
        4.1.3 几丁质酶参与乙烯介导的小麦对白粉病的抗性
    4.2 结论
    4.3 展望
        4.3.1 TuMYB46L-TuACO3模块在未来小麦分子育种中的应用
        4.3.2 乙烯信号转导途径调控小麦白粉病的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0)中国野生毛葡萄芪合成酶基因表达与抗白粉病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VqSTS26与Vq STS32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1.3 基因克隆与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1.4 器官发生途径遗传转化
    1.5 转基因植株的分子鉴定
    1.6 VqSTS26和VqSTS32转基因株系的白粉病抗性分析
        1.6.1 葡萄白粉病菌接种处理
        1.6.2 葡萄叶片上白粉病菌菌丝生长过程的显微观察
        1.6.4 液相色谱分析
    1.7 芪合成酶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1.8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VqSTS26、VqSTS32定位与序列分析
    2.2 Vq STS26、VqSTS32克隆、遗传转化与转基因植株的鉴定
    2.3 转基因株系白粉病抗性分析
        2.3.1 转基因株系白粉病菌发育进程的显微观察与
        2.3.2 转基因植株人工接种白粉病菌后STS及其产物表达分析
    2.4 转基因植株芪合成酶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四、葡萄对白粉病的抗性(论文参考文献)

  • [1]葡萄种质资源白粉病抗性调查[J]. 车顺风,刘崇怀,张国海,樊秀彩,张颖,孙磊,李民,姜建福. 中国果树, 2021
  • [2]两个葡萄杂交后代群体的白粉病抗性鉴定及遗传分析[J]. 林玲,黄羽,曹雄军,时晓芳,韩佳宇,张瑛,周思泓,黄桂媛,郭荣荣. 南方园艺, 2021(06)
  • [3]避雨栽培条件下葡萄种质白粉病的抗性鉴定[J]. 钱亚明,王博,王西成,王壮伟,闫莉春,王苏琴,吴伟民. 果树资源学报, 2021(06)
  • [4]通过CRISPR/Cas9技术突变BnMLO6基因提高甘蓝型油菜的抗病性[D]. 石育钦.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09)
  • [5]中国野生葡萄VpWRKY75调控下游靶基因抗霜霉病的功能研究[D]. 张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6]草地早熟禾抗白粉病机理研究[D]. 董文科. 甘肃农业大学, 2020(01)
  • [7]中国野生毛葡萄芪合酶基因VqSTS11和VqSTS23调控抗白粉病的研究[J]. 赵凯茜,丁茜,王跃进. 园艺学报, 2020(07)
  • [8]中国野生毛葡萄芪合酶基因VqSTS11和VqSTS23调控抗白粉病菌的研究[D]. 赵凯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3)
  • [9]TuMYB46L-TuACO3模块调控小麦白粉病抗性的功能研究[D]. 郑宏远. 河南农业大学, 2019(05)
  • [10]中国野生毛葡萄芪合成酶基因表达与抗白粉病分析[J]. 刘梦琦,吴凤颖,王跃进. 中国农业科学, 2019(14)

标签:;  ;  ;  ;  ;  

葡萄对白粉病的抗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