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将成为未来的燃料

水将成为未来的燃料

一、水将成为未来的燃料(论文文献综述)

栗茂峰[1](2022)在《生物燃料的发展,将为国际航运带来怎样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能源安全、环保、气候变化的压力下,为船用发动机寻找环保、低碳、高效、经济的替代燃料成为当务之急。生物燃料的发展和使用,能否解决航运的能源危机?又将带来怎样的影响?生物燃料作为发动机燃料,或可成为远洋运输船舶理想的燃料。随着海运需求量的增长,船用柴油机使用生物燃料混合物,会进一步减轻对海洋环境的污染、加速航运脱碳进程,是满足国际航运大气污染控制、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重要途径。

刘石,杨毅,胡亚轩,黄正,刘志刚,梁崇淦,王红星,魏增福[2](2022)在《典型储电方式的结构特点及碳中和愿景下的发展分析》文中认为基于2060年的电力市场数据对未来储电装机容量进行估算,并对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电和电池储电进行调研,基于其结构、优缺点和性能,分析和预测它们的未来发展趋势,为可再生能源发电份额大幅度增加情况下推广储电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在未来较长时期,抽水蓄能电站仍会占储电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技术升级后的压缩空气储电将会迎来市场爆发,在余热回收利用的地上中小型储电领域得到商业化推广;电池在储电市场的占比将快速增长,退役电池成为未来的重要增长点。综合分析认为,储电市场前景广阔,未来较长时间将会是抽水蓄能平稳增长为主,压缩空气储能和锂电快速增长为辅的局面,从而保证双碳目标的顺利达成。

孟照鑫,何青,胡华为,沈轶[3](2022)在《我国氢能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文中研究说明我国以化石能源为消费主体,为加快实现"双碳"减排目标,发展清洁能源刻不容缓。从制氢、燃料电池、氢能汽车、加氢站和氢能冶金等方面对我国氢能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分析了我国氢能产业的不足,并对未来氢能发展方向提出建议。研究表明,我国氢能产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尚未完全掌握氢能核心技术,关键材料及零部件仍依赖进口,导致氢能产业链的生产成本较高。未来我国应加强氢能顶层规划布局、氢能产业核心技术攻关、开展高效制氢技术及拓宽氢能应用场景,为未来氢能大规模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陈洪波,王新春[4](2021)在《氢产业发展战略的国际比较及政策建议》文中提出氢具有来源广泛、低碳(或零碳)、零污染等特性,可规模化生产,能广泛应用于能源、工业、交通和建筑等领域,产业链长,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也是当今世界主要经济体竞相争夺的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了推动氢产业发展,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纷纷制定了氢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明确了战略定位和优先领域,制定了发展目标和产业培育政策。本文通过全面系统地比较分析,发现我国在氢产业发展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不少问题和差距。为此,建议我国应加快制定氢经济发展国家战略,加强氢经济基础科学和关键技术研究,培育构建完善的氢产业链,建立精准有效的氢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和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氢经济体系,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有力支撑。

韩笑,张兴华,闫华光,康建东,李俊辉,张豪[5](2021)在《全球氢能产业政策现状与前景展望》文中指出氢能是清洁零碳、长期存储、灵活高效的二次能源,加快发展氢能产业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目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文章首先分析了氢能的特点,阐述了氢能产业链上游氢气制备、中游氢能的储存运输及下游应用的发展情况;然后分析总结了国内外主要国家及地区的氢能产业布局、示范项目开展情况及国家政策;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开展氢能研究的方向及建议。

徐海丰[6](2021)在《“净零”排放目标下国外炼油和化工公司低碳发展策略分析》文中指出"净零"排放目标下,国外石油和化工公司纷纷提出低碳发展战略,炼油和化工领域成为减排重点。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以及减排压力增加迫使炼化生产商在传统的节能减排措施基础上提出更加有效的策略并开始实施,其中主要包括更加有效的过程能源管理、利用现有炼厂基础设施实现联合生产生物燃料、开发创新化工工艺、低碳或零碳制氢、加快推进布局塑料循环经济等。"净零"排放目标也促使欧美炼油商加快调整和转型,未来绿色、低碳炼厂将成为原料多元化、生产过程及产品低碳化的能源与材料集散中心。中国炼化行业碳减排面临巨大挑战,低碳发展应注重减排与增效统筹兼顾;加快转型升级,研发应用突破性低碳生产工艺,实现高效减排。

戴家权,彭天铎,韩冰,王利宁,臧红梅[7](2021)在《“双碳”目标下中国交通部门低碳转型路径及对石油需求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中国交通运输需求将继续提升。现阶段中国交通运输活动以道路交通为主,用能结构"一油独大",导致交通领域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量持续上升,深度脱碳面临较大挑战。发展新能源汽车,加快推进电气化和生物质燃料的发展,摆脱对含碳油品的依赖是交通部门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基于"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模型测算,中国成品油和交通用油需求将于2025年前后达峰;石油消费将在2030年达到峰值水平7.6亿~7.8亿吨,2060年石油消费量降至2.8亿吨,化工原料逐步成为石油消费主要领域,化工用油占比从2020年不到20%增至2060年60%。石油行业需在稳定供应的前提下加快"油品转化工品"转型步伐,加快拓展多元化综合供能服务,加快探索新能源供能服务商业模式,更好地适应交通部门用能需求的转变。

史小锋,党建军,梁跃,胡利民,路骏,乔宏[8](2021)在《水下攻防武器能源动力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文中指出能源动力系统是水下攻防武器的心脏,其性能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水下攻防武器的任务范围和作战效能。文中从分析水下攻防武器对能源动力技术的需求出发,以鱼雷和无人水下航行器为重点,梳理了水下攻防武器能源动力技术的发展现状,介绍了美国、俄罗斯、日本以及欧洲各国在能源动力技术方面的特点,从热动力能源、电动力能源、热机和电机4个方面探讨了水下攻防武器能源动力技术的发展趋势。总结得出,水下攻防作战逐渐显示出无人化和体系化的特点,要求水下攻防武器具备远航程、宽速域、大深度的能力,而能源动力技术则相应地围绕高能量密度能源、高功率密度动力2个主题持续发展。

帅石金,王志,马骁,徐宏明,何鑫,王建昕[9](2021)在《碳中和背景下内燃机低碳和零碳技术路径及关键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2020年9月中国在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承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2016年签署的《巴黎协定》控制全球气温上升幅度及采取碳中和政策和行动进入加速期。内燃机作为量大面广的道路、非道路移动机械和国防装备主导动力,在近中期肩负节能减排重要使命的同时,也面临着未来如何实现碳中和的巨大挑战和重要机遇。本文在分析欧、美、日、中等主要地区和国家碳中和政策和行动的基础上,提出并论述了内燃机近中期低碳和中远期零碳的两条技术路径及其可行性,以及内燃机使用生物质燃料、绿氢、绿氨和绿电合成液体燃料(e-fuel)等碳中和燃料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旨在为内燃机的未来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现有研究表明:内燃机作为一种高效高功率密度的燃料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热力机,通过与电动化和智能化技术结合仍有较大的节能提升空间;内燃机相比氢燃料电池动力,产业链更完整,技术成熟度更高,成本更低,未来通过燃用碳中和燃料的新能源内燃机,仍可以在重型卡车、工程机械、船舶、航空等大型动力装备以及混合动力系统中得到大规模应用,促进中国能源和交通领域早日实现碳中和。

陈力维,高润泽[10](2021)在《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现状分析》文中认为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传统汽车的驱动依赖于化石能源,不仅加剧能源消耗,且产生了大量温室气体。本文阐述了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就纯电动汽车技术发展路线进行分析,提出了动力电池技术的发展方向和路线。文章指出了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车辆应用的节能减排方向应主要以新能源汽车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为主要目标。而研发新型锂离子电池和新体系电池,提升动力电池智能制造水平,完善验证测试方法和标准体系,既是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需求,也是我国发展动力电池的关键任务。

二、水将成为未来的燃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水将成为未来的燃料(论文提纲范文)

(1)生物燃料的发展,将为国际航运带来怎样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生物燃料的生产和供应
生物燃料可行性应用研究现状
生物燃料对国际航运的影响
生物燃料的海上运输安全和防污染

(2)典型储电方式的结构特点及碳中和愿景下的发展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碳中和情景下储电市场
2 抽水蓄能
3 压缩空气储能
4 电池储电
    4.1 锂离子电池
    4.2 铅酸电池
    4.3 镍电池
    4.4 钠硫电池
    4.5 固态电池
    4.6 液流电池
    4.7 燃料电池
5 结论

(3)我国氢能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氢能发展现状
    1.1 制氢产业
    1.2 燃料电池产业
    1.3 氢能汽车产业
    1.4 加氢站产业
    1.5 氢能冶金产业
2 产业发展思考
    2.1 制氢产业
    2.2 燃料电池产业
    2.3 氢能汽车产业
    2.4 加氢站产业
    2.5 氢能冶金产业
3 结语

(4)氢产业发展战略的国际比较及政策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文献综述
三、世界主要经济体的氢发展战略与政策
    (一)主要经济体的氢战略规划
        1. 第一阶段始于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一直持续到2015年,各国氢战略定位主要是保障能源安全,兼顾污染物减排作用。
        2. 第二阶段为2016年至2019年,主要经济体将氢发展战略定位由能源安全导向上升到碳中和导向,把氢作为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
        3. 第三阶段从2019年至今,主要经济体更加重视氢产业在国家未来产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把低碳氢产业作为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战略定位上升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导向。
    (二)优先发展领域与目标
    (三)氢产业培育政策
        1. 以公共投入重点支持研发与应用示范。
        2. 建立公共与私营部门协作机制。
        3. 支持国际合作。
四、我国氢产业发展规划、政策及国际比较
    (一)产业规划
    (二)优先领域与发展目标
    (三)氢产业培育政策
    (四)小结
        1. 战略层面
        2. 政策层面
五、政策建议
    (一)加快制定氢经济发展国家战略
    (二)加强氢经济基础科学和关键技术研究
    (三)培育构建完善的氢产业链
    (四)建立精准有效的氢产业发展政策体系

(5)全球氢能产业政策现状与前景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氢能简介
    1.1 氢能源介绍
    1.2 氢能源产业链
2 国外氢能产业及政策现状
    2.1 美国氢能现状
        2.1.1 美国氢能产业布局概况
        2.1.2 美国氢能示范工程开展情况
        2.1.3 美国氢能发展政策
        2.1.4 美国氢能发展分析
    2.2 欧洲氢能现状
        2.2.1 欧洲氢能产业布局概况
        2.2.2 欧洲氢能示范工程开展情况
        2.2.3 欧洲氢能发展政策
        2.2.4 欧洲氢能发展分析
    2.3 日本、韩国氢能现状
        2.3.1 日本、韩国氢能产业布局概况
        2.3.2 日本、韩国氢能示范工程开展情况
        2.3.3 日本、韩国氢能发展政策
        2.3.4 日本、韩国氢能发展分析
    2.4 澳大利亚氢能现状
        2.4.1 澳大利亚氢能产业布局概况
        2.4.2 澳大利亚氢能示范工程开展情况
        2.4.3 澳大利亚氢能发展政策
        2.4.4 澳大利亚氢能发展分析
3 中国氢能产业及政策现状
    3.1 中国氢能产业布局概况
    3.2 中国氢能示范工程开展情况
    3.3 中国氢能发展政策
    3.4 中国氢能发展分析
4 中国氢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发展前景
    4.1 氢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作用与定位
    4.2 电氢耦合应用前景
5 结语

(6)“净零”排放目标下国外炼油和化工公司低碳发展策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炼油化工行业碳减排压力巨大,须加强生产过程能源管理以实现有效减排
2 欧美炼油商纷纷转向生物燃料,一些炼油商利用现有传统炼厂装置实现原油与生物原料联合加工
3 化工公司竞相加快开发全新的低排放生产工艺
4 寻求以零碳氢气替代传统制氢
5 更加重视推进塑料循环经济,大型化工公司加速布局
6 低碳炼厂将成为原料多元化、生产过程及产品低碳化的材料与能源中心
7 结论与启示

(7)“双碳”目标下中国交通部门低碳转型路径及对石油需求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交通部门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特征
2“双碳”目标下中国交通部门低碳转型路径
    2.1 道路交通加速转向新能源
    2.2 铁路运输深度减排主要依靠电气化
    2.3 水路运输减排路径较为多元
    2.4 民航运输低碳化主要方向是生物质燃料
3 交通部门低碳转型对石油需求的影响
    3.1 交通部门用能2035年达峰,2050年后石油主导地位将丧失
    3.2 道路交通用能需求2025年左右达峰,油品所占比重逐步下降
    3.3 交通用油需求达峰使得成品油需求峰值将更早到来
    3.4 中短期内石油消费仍将增长,从长期看,石油将回归“原料属性”
4 思考和建议
    4.1 加快“油转化”转型升级步伐
    4.2 加快拓展多元化综合供能服务
    4.3 加快新能源供能服务商业模式探索

(8)水下攻防武器能源动力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水下攻防武器能源动力技术发展现状
    1.1 鱼雷能源动力技术
        1.1.1 美国
        1) OTTO-II单组元燃料活塞机动力系统
        2) OTTO-II单组元燃料涡轮机动力系统
        3) Li/SF6能源闭式循环动力系统
        1.1.2 俄罗斯
        1) H2O2+煤油+海水三组元燃料涡轮机动力系统
        2) OTTO-II单组元燃料活塞机动力系统
        3) OTTO-II+HAP+海水三组元燃料涡轮机动力系统
        4)半闭式与闭式循环动力系统
        5)金属燃料水反应发动机动力系统
        6)涡轮喷水发动机动力系统
        7)核动力系统
        1.1.3 欧洲
        1) Al/Ag O电池+无刷直流电机动力系统
        2) OTTO-II+HAP+海水三组元燃料涡轮机动力系统
        3) H2O2+煤油双组元燃料活塞机动力系统
        1.1.4 日本
    1.2 UUV能源动力技术
        1.2.1 美国
        1)锂离子电池
        2)燃料电池
        1.2.2 德国
        1.2.3 法国
        1.2.4 日本
2 水下攻防武器能源动力技术发展趋势
    2.1 高能量密度新能源技术
        2.1.1 热动力能源技术
        1)鱼雷
        2) UUV
        2.1.2 电动力能源技术
        1)鱼雷
        2) UUV
        2.1.3 混合能源技术
        1)热-电混合能源
        2)电-电混合能源
    2.2 高功率密度新动力技术
        2.2.1 热机技术
        1)鱼雷
        2) UUV
        2.2.2 电机技术
        1)鱼雷
        2) UUV
3 结束语

(9)碳中和背景下内燃机低碳和零碳技术路径及关键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全球主要地区和国家碳中和目标及技术路线
    1.1 欧洲
    1.2 美国
    1.3 日本
    1.4 中国
2 内燃机低碳和零碳技术路径分析
    2.1 内燃机低碳技术分析
        2.1.1 燃料低碳化
        2.1.2 燃烧高效化
    2.2 内燃机零碳燃料技术分析
        2.2.1 生物质燃料制备及应用
        2.2.2 氢燃料理化特性及制备
        2.2.3 氨燃料理化特性及制备
        2.2.4 电力合成液体燃料(e-fuel)制备及应用
    2.3 内燃机实现零碳排放的可行性分析
3 氢、氨内燃机研究现状及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
    3.1 氢内燃机
    3.2 氨内燃机
4 总结与展望

(10)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1.1 技术储备与小规模示范考核期:2003年至2008年
    1.2 以混合动力为主的“十城千辆”试点期:2009年至2012年
    1.3 纯电驱动技术转型的大规模推广期:2013年至2 0 1 5 年
    1.4 完全竞争的商业化运行过期:2016年至2020年
    1.5 充分竞争的商业化运行期:2020年后
2 电动汽车技术及应用
    2.1 纯电动汽车基本概念
    2.2 发展纯电动汽车的必要性
    2.3 纯电动汽车技术发展路线分析
3 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及应用
    3.1 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基本概述
    3.2 发展燃料电池汽车的必要性
    3.3 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发展路线分析
4 结语

四、水将成为未来的燃料(论文参考文献)

  • [1]生物燃料的发展,将为国际航运带来怎样的影响?[J]. 栗茂峰. 珠江水运, 2022(02)
  • [2]典型储电方式的结构特点及碳中和愿景下的发展分析[J]. 刘石,杨毅,胡亚轩,黄正,刘志刚,梁崇淦,王红星,魏增福. 能源与环保, 2022(01)
  • [3]我国氢能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J]. 孟照鑫,何青,胡华为,沈轶. 现代化工, 2022(01)
  • [4]氢产业发展战略的国际比较及政策建议[J]. 陈洪波,王新春. 企业经济, 2021
  • [5]全球氢能产业政策现状与前景展望[J]. 韩笑,张兴华,闫华光,康建东,李俊辉,张豪.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 2021(12)
  • [6]“净零”排放目标下国外炼油和化工公司低碳发展策略分析[J]. 徐海丰. 国际石油经济, 2021(12)
  • [7]“双碳”目标下中国交通部门低碳转型路径及对石油需求的影响研究[J]. 戴家权,彭天铎,韩冰,王利宁,臧红梅. 国际石油经济, 2021(12)
  • [8]水下攻防武器能源动力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J]. 史小锋,党建军,梁跃,胡利民,路骏,乔宏. 水下无人系统学报, 2021(06)
  • [9]碳中和背景下内燃机低碳和零碳技术路径及关键技术[J]. 帅石金,王志,马骁,徐宏明,何鑫,王建昕.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2021(04)
  • [10]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现状分析[J]. 陈力维,高润泽. 交通节能与环保, 2021(06)

标签:;  ;  ;  ;  ;  

水将成为未来的燃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