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放大器的国际标准化活动

光放大器的国际标准化活动

一、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Activities for Optical Amplifiers(论文文献综述)

邓灿冉[1](2021)在《基于RSOA的器件特性优化及其应用于WDM-PON中ONU的传输特性》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蓝光视频的直播[1]、高清移动视频通话[2]、超清交互式网络电视[3]等相关宽带业务在不断地更新和普及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同时新技术对移动网络所要求的带宽需求也在日益爆炸增长,这一现象对目前光通信技术中的数据传输速度和传输容量发起了巨大的挑战。对应的,相关行业的研究开发人员也在对周边配套设施和架构等新型关键应用技术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应用。其中,拓宽光网络传输系统容量和最大化单位带宽的利用率是目前亟待突破的重要问题之一。基于在光纤传输系统中,反射型半导体光放大器(Reflective semiconductor optical amplifier,RSOA)作为体积小、成本低、易集成和低功耗的调制器,凭借及调制和放大一体的功能,完美契合目前光网络单元中调制器的要求。此外,合理地利用调制器的啁啾可以达到延长传输距离以及弥补传输损耗的功能,对调制器的设计和制作也有着指导性的意义。本论文的研究重点是半导体光放大器(Semiconductor optical amplifier,SOA)的调制和放大特性,并对集成半导体器件的啁啾特性加以研究分析。全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分三个部分,具体结构有如下所示:1、在现有的SOA宽带稳态模型以及高效稳态模型的基础上,修改了RSOA中的有源区部分结构,并在建模中修改了参数,使模型更符合RSOA的工作原理。并在模拟中采用多阶迭代算法来更准确地计算RSOA处于工作区间时的有源区载流子浓度,使得模拟结果和数据更加精确。最后研究了偏置电流和前端输入光功率对RSOA的增益以及噪声指数的影响。2、设计了一种以不归零码型为上下行信号传输格式,基于SOA直接调制上行的DWDM-PON系统,并对不同传输速率下单光网络单元(Optical network unit,ONU)传输系统和多ONU的双向传输系统的进行了仿真模拟,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以验证可行性。仿真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案在直接检测的条件下上下行接受灵敏度分别可达-27.6d Bm和-32.5d Bm,可广泛应用于低成本的密集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Dens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Passive optical network,DWDM-PON)领域。3、介绍了啁啾效应的原理以及啁啾的产生对光信号的影响,研究并讨论了常用调制技术的原理,对三种常见的调制器件的原理和优缺点进行了讨论。通过搭建仿真链路实现了对这三种调制器在调制中产生啁啾的观测,并分析和对比了这几种调制器在啁啾效应方面的优缺点,并在此工作基础上对电吸收调制器(Electro-absorption modulator,EAM)进行了10Gbit/s信号速率下的长距离传输性能仿真。

卞宇翔,李勇,张国志,冯宝,赖俊森[2](2019)在《电力量子保密通信关键技术及未来展望》文中研究指明电力系统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相关电网生产和企业管理信息一旦被泄露或篡改势必对居民用电乃至国家信息安全造成重大损失。量子保密通信基于量子力学基本原理,具有理论上的无条件安全性,可为电网生产、运营数据的安全传输提供理论上绝对安全的信息通道。本文介绍了量子保密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在电力系统的应用情况,分析了目前量子保密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针对主要问题,重点研究了电力量子保密通信实用化关键技术,同时展望了电力量子保密通信技术未来发展及应用模式,可为量子保密通信技术在电力行业的落地和规模化推广提供参考。

王豹[3](2019)在《考虑物理损伤的OTN网络规划与优化》文中提出随着光传送网的规模越来越大,数据传输的距离越来越长,传输速率越来越快,原来在光网络中可以忽略不计的物理损伤如今对网络中传输质量的影响越来越大,成为影响业务质量的重要因素。为了解决光信号传输质量衰减的问题,需要在光网络中部署再生器来恢复传输质量。再生器放置问题是光网络研究中的一个经典研究课题,有效的再生器放置问题解决方案可以很好地节约系统设计成本。本文为处理光传送网中的再生器放置问题,提出了一个共享再生位置策略,包括光信噪比深度神经网络计算模型和共享再生位置算法。光信噪比深度神经网络计算模型利用深度神经网络,可以在具备很小先验知识的前提下,经过对大量数据的统计处理,有效解决复杂问题,解决了传统计算光信噪比过程中的两个局限性:无法应对多样的光传输场景和没有考虑除了光放大器的自发辐射噪声之外的其他影响因素,其计算结果更贴合实际光信噪比,可以更好地模拟实际应用场景。共享再生位置算法以光信噪比为判定光通路是否光路可达的判决条件,进而处理再生器放置问题。算法主要包括三大部分:业务请求路由计算、再生位置节点共享和辅助图构建。仿真结果证明,与贪婪放置再生器的方法相比,在两种场景下共享再生位置算法能够同时减少再生次数和再生节点数,有效节约了系统设计的成本,从而为光传送网的广泛应用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王拴祥[4](2019)在《RFoG双向光纤接入系统的应用研究与关键设备的开发》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世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互联网衍生的多媒体业务呈几何级爆炸增长,我国对于宽带速率要求也随之不断增高,100Mbps的宽带速率已经是基本要求,500Mbps接入速率的服务已经面市,政府总理的报告中也多次提及宽带业务要提速降费,因此,互联网宽带接入业务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Cable Modem体系为有线电视双向网服役的时间已经有20多年了,是有线电视双向业务网建设的最佳方案。其采用的DOCSIS3.0标准能提供下行1.6Gbps、上行240Mbps的高接入带宽。RFoG双向光纤接入网是一种基于该体系和标准的光传输网络结构,利用RFoG技术进行网络扩容升级是众多解决方案中最经济高效的。本文深入研究RFoG双向光纤接入网相关的各项技术和标准,针对传统RFoG扩容方案的常见故障现象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制定新的网络升级改造方案,并针对关键设备制定开发方案,完成设备开发。之后将研究的新方案和关键设备部署到试点的现有RFoG网络中进行测试验证,并进行数据对比分析,总结了一套可推广部署的升级版RFoG双向光纤接入网技术方案和应用技术规范。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首先,对传统RFoG扩容系统问题进行现场摸排。在DOCSIS3.0标准体系下启用上下行多频点绑定功能后,会出现反向通道载噪比和误码率指标明显下降等问题,导致系统稳定性明显降低。主要原因一是该网络在多频点回传时发生了OBI光差拍干扰问题,从而影响了反向信号质量,二是宽带用户数已经明显超过了网络服务组的承载能力。然后,针对以上问题原因,制定了升级版的RFoG双向光纤接入网方案。一是每个反向服务组选用CWDM标准的不同光波长,这样即使多个光工作站同时发光也不会产生OBI问题,二是根据业务公式计算出合理的服务组规模来满足更高渗透率的业务需求,让网络不再拥塞。并且,针对FTTB和FTTH两种结构分别制定了详细的技术方案,计算并规定了发送端和接收端的技术参数,使得该网络方案能适应国内的大中小城市部署环境要求。其次,开发了一款新型RFoG光工作站,以适应国内的应用需求并降低成本。满足整体方案所制定的反向CWDM回传波长要求,发送光功率和覆盖能力要求。新设备的主要指标均优于国家标准,C/N≥52dB,C/CSO≥65dB,C/CTB≥70dB,反向频宽扩展到85MHz,能提供更大的反向回传带宽。最后,将升级版接入方案和新型设备应用到试点项目现场进行试运行。经过三个月的持续监测,网络运行非常稳定,反向回传信号的信噪比由26dB提升到37dB以上,误码率水平全面提高,极大提高了接入带宽、承载能力和网络品质。本文所研发的RFoG双向光工作站是非常适合新形势和新需求的,既能成为试点地区未来大面积推进网络改造实现FTTB的最佳解决方案,也适合推广到全国各地采用了Cable Modem体系的广电网络,具有较强的科研意义和应用价值。

林声锦[5](2019)在《面向广域电力光网络业务的信令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全球能源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电网广域互联在WDM等技术的支持下,其规模日渐庞大,广域互联业务对光通信网络的要求也日益增长。信令协议作为光网络控制平面的业务连接控制的关键,直接影响广域互联光网络对业务的支持能力。因此本文针对广域互联复杂环境下各国的多业务传输控制尚未完善的情况,开展面向电力广域互联光网络的业务信令优化研究。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首先通过分析电网广域互联工程建设、通信技术现状,选择以长距离电力光纤通信技术奠定后续电力广域光网络控制架构设计的基础。再结合广域互联业务交互,广域调度等需求分析,开展面向电力广域光网络工程建设与信令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其次在进行面向能源广域互联的光网络系统架构设计的基础上,综合跨国海底光缆的适应性环境分析和光缆选型等设计条件下,初步设计跨国海底光网络传输系统方案和电力广域光网络信令交互控制体系。最后在上述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光网络物理层感知中的光信噪比OSNR进行信令机制优化方案的设计;利用MATLAB对方案中OSNR参数进行仿真验证,再通过融合IEC61970标准和IEC62325标准与主动安全机制,给出基于光网络信令优化的跨国电力调度和交易信息应用传输方案的设计,为以后面向广域电力业务信息传输方案的研究提供参考。

赵中楠[6](2017)在《全光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与故障修复方法研究》文中提出互联网的发展对各种高速应用的需求与日俱增,传统光电混合网络已经无法满足大容量、高速率的传输要求,由各种新型光交换设备和技术组成的全光网络逐渐成为主干网络的首选。它以全光域的信号传输形式,提供高达万亿位级的数据传输速率,但其快速、大容量传输的同时,却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对全光网络安全问题的研究,首先需要分析影响全光网络安全性能因素的特征及规律,提前进行攻击预防规避风险。同时需要一种长效的监测、识别、评估的安全运行机制保证网络能够安全有效的运行。此外,面对安全问题的发生需要有效的修复手段和策略,以减少损失并提高全光网络应对安全威胁的能力。据对全光网络的研究分析表明,相比于全光网络传输性能研究,针对全光网络安全问题的研究仍然相对较少,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因此本课题的开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充分考虑全光网络自身运行状态和外部环境变化,分别提出面向系统内、外部检测的感知模型,并在SDN构架下提出了一种全光网络故障修复方法,在分析全光网络安全态势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全光网络链路资源的自适应调配能力。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针对全光网络内部存在的脆弱性问题,结合全光网络运行特点,提出一种基于Bio-PEPA的脆弱性扩散形式化建模与分析方法。剖析影响脆弱性扩散的主要特征,把光纤、光放大器及光开关抽象为不同簇。根据设备运行状况,定义不同的脆弱性状态,对脆弱性在簇内及簇间的扩散行为进行精确描述,并采用常微分方程进行解析,分析全光网络脆弱性扩散的运行规律,进而得到抑制全光网络脆弱性扩散的安全策略。该方法能够更准确的刻画全光网络脆弱性扩散行为及效果,降低状态空间规模,从系统自身运行状况等内在因素角度确定影响全光网络安全态势的动因。其次,针对全光网络外部环境变化引起故障的识别问题,结合全光网络分布式监测特点,在多源信息感知的故障检测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互信息的故障定位模型。通过提取故障信号特征及关联感知信息,分析引起故障的行为特点及方式,构建故障定位链路选择模型。同时提出一种基于多智能体协同进化的故障定位求解算法,通过多源信息协作方式,实现对全光网络故障的检测与定位。该方法在全光网络故障定位准确率、定位时间等指标均表现出较好的实验效果,从运行环境、系统用户等外在因素角度确定影响全光网络安全态势的动因。再次,针对全光网络外部环境对系统影响的量化分析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证据推理的全光网络安全态势评估方法。该方法采用证据推理模型将全光网络各种安全因素与推理证据相关联,整合安全因素的各种证据,包括光线路终端、光交叉连接设备和光分插复用设备故障,窃听和服务降级攻击等,并通过设置基本属性、收集网络数据、制定评估规则及特征提取等步骤逐层整合信息,得出网络安全态势的定量评估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在不同网络运行环境下,该方法能够准确地对全光网络安全态势进行评估,实时、宏观地把握整个全光网络的安全状况,为安全响应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最后,针对全光网络内、外部环境变化引起的故障问题,提出一种基于SDN的全光网络多目标路由与波长分配方法。将损伤感知与抑制全光网络脆弱性扩散的重要指标相结合,构建兼顾链路质量与修复时间的多目标模型,采用SDN资源虚拟化调度方式,通过网络服务功能链将该模型转化为整数规划问题,并采用二进制混合拓扑粒子群算法对问题进行求解。该方法从模型设计到算法应用整体上提高了故障修复效率,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提高了全光网络在不同环境下的安全性和响应能力。

王建国[7](2014)在《DWDM技术在传输网中的应用》文中认为DWDM技术是近年来出现的光通信新技术,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DWDM波道数已由8波、16波,发展到32波、40波、160波。随着IP业务的与日俱增,电信业的增长点从以电话为代表的通信服务向以数据为代表的信息服务转移。DWDM解决了传统电信业务大容量和远距离传输的基本问题,超长距离DWDM传输技术由于节省了大量的电中继设备,能够大幅度降低投资成本,提高系统的传输质量和可靠性,具有良好的升级扩容潜力及高效方便的维护特性。本文介绍了DWDM光传送网出现的历史背景,分析了DWDM光传送网的基本原理,着重阐述了目前DWDM的关键技术,并对DWDM的关键器件进行了介绍和原理分析,最后结合宁夏传输网工程项目的配置和系统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设计。

张琳[8](2012)在《基于SOA的可调谐环形腔光纤激光器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光纤传感器结构简单,能够在强电磁干扰、高温、高压和强腐蚀等恶劣环境下工作,与传统电子传感器相比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由于光纤传感网络(光纤传感器阵列)的兴起,并与光复用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多点动态测量。多点动态测量需要能在超宽带范围内对传感信号进行解调的光纤传感解调系统,这对光纤传感解调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以上状况,本文设计研制出作为解调系统光源使用的,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Semiconductor Optical Amplifier, SOA)的可调谐环形腔光纤激光器,其具有信噪比高、平坦度好、调谐范围宽等优点。宽带可调谐光纤激光器被用作传感解调系统光源使用,其性能的优劣影响着测量的准确性和分辨率,以及光纤传感网络的复用能力。本文对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可调谐环形腔光纤激光器的设计制作和应用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首先对各种类型光纤放大器进行了简要介绍,突出阐述了SOA的性能特点。分析了SOA可调谐环形腔光纤环形腔的研究背景和意义,阐述了其研究进展。(2)分析了SOA的理论模型,并以SOA的增益模型为对象,推导自发场和信号辐射场的行波方程以及SOA载流子速率方程,同时研究了影响SOA环形腔激光器的短期稳定性的因素。(3)设计并成功搭建了一种基于SOA的可调谐环形腔光纤激光器。从输出光谱扫描范围和输出功率平坦度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实验研究,最终得到连续可调谐范围为90nm(1520-1610nm)的可调谐光纤激光器,其输出平均功率为2.04mW,在调谐范围内激光3dB线宽小于35pm,信噪比大于40dB,平坦度小于0.7dB。(4)设计出了一种基于宽带波长可调谐SOA环形腔光纤激光器的光纤传感解调系统。该光纤传感解调系统包括,由SOA可调谐激光器作为光源部分,基于C波段HCN气体吸收池的波长参考部分,以及光电探测、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部分。我们对标定后的光纤传感解调系统进行波长标定准确度和分辨率的测量,其测量结果分别为4pm和5.68pm。

赵冰[9](2011)在《增益钳制半导体光放大器在无源光网络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无源光网络是公认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的理想解决方案。为了满足用户们不断增长的带宽需求,各种提高接入容量和延伸接入距离的无源光网络架构被提出。本论文针对下一代无源光网络的需求,围绕增益钳制半导体光放大器(GCSOA)开展了全光波长转换和线性光放大的应用研究,具体内容如下:提出一种基于光纤光栅外腔结构的增益钳制波长转换器(GCWC),详细介绍了其结构、工艺和工作原理;建立了基于速率方程的理论模型,对其频率响应、转换波形、消光比和过冲进行了仿真分析和实验研究,讨论了器件的结构参数和工作状态对转换性能的影响,进一步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了GCWC具有至少10dB的输入功率动态范围。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GCWC的波分时分混合复用无源光网络(HPON)系统架构,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实验结果表明GCWC能够实现不小于25nm的大波长范围全光波长转换,保证了ONU的无色性,实现对功率差异超过5dB的突发信号的全光功率均衡,并具有对速率和协议透明的特性;证明了HPON系统总体性能达到至少60km的接入距离和256×16的接入用户数。提出了一种基于环形腔结构的增益钳制线性光放大器(GCLOA),详细分析了其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对其频率响应、增益和噪声进行了仿真研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基于GCLOA对波分复用的上行信号同时进行放大的架构,并针对其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GCLOA带来的灵敏度代价很小,相比普通SOA具有饱和输入输出功率高、通道间串扰小、不会引起误码率底限等特点。

张爱伟[10](2011)在《三网融合背景下供应链采购管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1世纪以来,企业的竞争已经不单纯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企业所在的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管理在制造业中已经得到普遍认识和应用。但是,在隶属于服务业的广电网络运营行业中,多年以来以技术驱动为先导,以政府保护为资本,淡化运营管理,特别是供应链的采购管理。而如今在三网融合背景下,这种格局显然要被打破。由于广电网络运营商需要和移动、电信、新联通三大世界500强中的运营商进行直面竞争,其必须整合新产品开发、网络建设、客户服务、服务提供、计营付费等业务流程。通过供应链的采购管理来创造价值,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本文正是基于上述这种竞争环境背景,运用供应链管理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结合TJ广电网络运营商实际采购管理的内容,分析了在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网络运营商如何应对转型带来的挑战和要求。从供应链采购管理中供应商管理和采购总成本管理内外两个重要要素来解析广电网络运营商如何在三网融合背景下通过供应链采购管理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文章首先阐述了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并结合相关领域的情况,对广电行业供应链中供应商管理和总成本管理进行了深入剖析;其次,结合广电行业产品特点对供应商进行分类,并在此分析基础上构建了基于供应链的供应商评价体系,进一步分析供应链风险所在,提出了评价和规避分析的措施。第三,通过分析供应链中采购流程和活动成本,在同时考虑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的基础上,运用采购总成本的观点来分析供应链中采购管理。最后通过TJ广电网络运营商实例来证明广电网络运营商可以通过供应链的采购管理来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降低运营成本。

二、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Activities for Optical Amplifiers(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Activities for Optical Amplifiers(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RSOA的器件特性优化及其应用于WDM-PON中ONU的传输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发展历史和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反射型半导体光放大器的建模与模拟
    2.1 反射型半导体光放大器的概述
        2.1.1 反射型半导体光放大器的结构
        2.1.2 反射型半导体光放大器的原理
    2.2 反射型半导体光放大器的功率增益特性
    2.3 反射型半导体光放大器的物理模型
        2.3.1 反射型半导体光放大器的建模
        2.3.2 理论模型的求解方法
    2.4 基于反射型半导体光放大器的仿真结果及分析
        2.4.1 RSOA中载流子密度分布及分析
        2.4.2 RSOA输出谱和噪声指数
        2.4.3 RSOA增益与噪声指数特性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适用于10Gbit/s的半导体光放大器调制的多ONU双向传输研究
    3.1 DWDM-PON技术概述
        3.1.1 DWDM-PON原理结构
        3.1.2 DWDM系统的特点
    3.2 SOA在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3.2.1 SOA在光纤通信系统中的线性应用
        3.2.2 SOA在光纤通信系统中的非线性应用
    3.3 单ONU双向传输研究
        3.3.1 单ONU的单向传输研究
        3.3.2 单ONU的双向传输研究
    3.4 多 ONU 双向传输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集成半导体器件的啁啾效应分析与10Gbit/s数据传输测试
    4.1 啁啾效应的基础理论
    4.2 直接调制与间接调制
    4.3 分布式反馈激光器的啁啾观测及分析
        4.3.1 DFB激光器的工作原理
        4.3.2 DFB激光器的优点
        4.3.3 DFB激光器的啁啾观测
    4.4 电吸收调制器的啁啾观测及分析
        4.4.1 电吸收调制器的调制原理
        4.4.2 电吸收调制器的啁啾观测
    4.5 铌酸锂马赫-曾德尔调制器的啁啾观测及分析
        4.5.1 铌酸锂马赫-曾德尔调制器的调制原理
        4.5.2 铌酸锂马赫-曾德尔调制器的啁啾观测
    4.6 10Gbit/s数据传输测试
    4.7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不足之处及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2)电力量子保密通信关键技术及未来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量子保密通信技术发展现状
    2.1 技术研究
    2.2 网络建设
    2.3 标准化
3 电力量子保密通信示范网络建设情况
4 电力量子保密通信技术发展问题与挑战
    4.1 工程应用问题
    4.2 产业发展挑战
5 电力量子保密通信关键技术研究
    5.1 长距离电力架空光缆的量子编码调制技术
    5.2 经典通道-量子通道共纤波分复用技术
    5.3 基于无线通道的量子密钥分发技术
6 电力量子保密通信技术应用建议及未来展望
    6.1 应用建议
    6.2 未来展望

(3)考虑物理损伤的OTN网络规划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1.1.1 OTN光网络概述
        1.1.2 OTN光网络规划与优化概述
        1.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论文结构和主要工作
        1.2.1 论文结构
        1.2.2 主要工作
    1.3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考虑物理损伤的OTN网络规划问题建模
    2.1 基本概念概述
        2.1.1 物理损伤概述
        2.1.2 RPP问题概述
    2.2 RPP研究现状
        2.2.1 具有透明岛的半透明网络
        2.2.2 具有稀疏放置3R再生器的半透明网络
        2.2.3 具有混合再生器的半透明网络
    2.3 问题建模
        2.3.1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建立OSNR计算模型
        2.3.2 共享再生位置算法优化处理RPP问题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OSNR计算模型
    3.1 OSNR概述
        3.1.1 OSNR定义
        3.1.2 OSNR计算方法
    3.2 深度神经网络与OSNR的结合
        3.2.1 深度神经网络介绍
        3.2.2 深度神经网络与OSNR的结合
        3.2.3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OSNR计算模型
        3.2.4 仿真结果与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共享再生位置算法
    4.1 现有再生算法的研究进展
    4.2 共享再生位置算法
    4.3 算法仿真以及结果分析
    4.4 算法在项目中的应用效果展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RFoG双向光纤接入系统的应用研究与关键设备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互联网的发展历程
        1.1.2 全球固定宽带接入业务的发展
        1.1.3 国内固定宽带接入业务的发展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有线电视网络由单向发展到双向
        1.2.2 Cable Modem双向网结构
        1.2.3 RFoG双向光纤接入网的发展及应用
    1.3 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1.3.1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
        1.3.2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相关技术及分析
    2.1 DOCSIS技术标准
        2.1.1 DOCSIS技术标准的发展历程
        2.1.2 DOCSIS3.0 技术标准
    2.2 RFOG双向光纤接入网
    2.3 RFOG双向光工作站
    2.4 光差拍干扰OBI
    2.5 传统RFOG双向光纤接入网应用现状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设计
    3.1 需求分析
        3.1.1 故障信息采集
        3.1.2 故障原因分析和需求
    3.2 传输结构设计
        3.2.1 反向回传光链路设计
        3.2.2 FTTB传输架构设计
        3.2.3 FTTH传输架构设计
    3.3 双向光工作站设计
        3.3.1 FTTB型双向光工作站性能指标
        3.3.2 FTTB型双向光工作站开发设计
        3.3.3 FTTH型双向光工作站性能指标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设计方案及关键设备的功能参数测试
    4.1 FTTB型光工作站回传关键指标测试
    4.2 FTTB反向传输结构性能参数测试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测试及性能指标对比
    5.1 采用新RFOG设计方案进行现网升级改造
    5.2 升级后系统指标测试
    5.3 指标测试及对比结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面向广域电力光网络业务的信令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电网广域互联现状
        1.2.2 面向广域能源互联的通信技术现状
        1.2.3 光网络信令的技术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电力广域互联的通信需求
    2.1 全球能源互联环境下电网互联
    2.2 电力广域互联业务的通信需求
        2.2.1 广域调度的信息传输需求
        2.2.2 广域保护的需求
        2.2.3 跨国电力交易的需求
    2.3 适应电网广域互联的通信媒介分析
        2.3.1 卫星通信技术
        2.3.2 高空平流层通信技术
        2.3.3 长距离电力光纤通信技术
    2.4 面向广域电力的光网络技术特征
        2.4.1 通信容量的适应性分析
        2.4.2 工程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2.4.3 信令机制的适应性分析
        2.4.4 面向广域电力业务的光网络控制技术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力广域光网络系统架构与信令体系
    3.1 电力广域业务的光网络适应性分析
    3.2 电力广域光网络的系统架构设计
        3.2.1 系统总体架构
        3.2.2 控制平面技术
    3.3 电力广域复杂环境的光网络传输方案设计
        3.3.1 跨国海底光缆的适应环境分析
        3.3.2 光缆的选择
        3.3.3 通信设备供电电源方案设计
        3.3.4 基于遥泵的跨国电力光通信超长距离增强方案
        3.3.5 跨国电力海底光网络的初步系统设计
    3.4 面向电力广域业务的信令体系设计
        3.4.1 电力广域光网络的信令协议
        3.4.2 电力广域光网络的信令交互控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力广域光网络的信令机制优化方案
    4.1 电网广域互联环境下的光网络信令优化需求分析
        4.1.1 长距离光纤的传输损伤分析
        4.1.2 电力广域多业务的时延要求
        4.1.3 电力广域光网络信令的综合需求分析
    4.2 基于物理层感知的信令优化机制
        4.2.1 长距离光网络损伤信息获取方式的选择
        4.2.2 基于OSNR感知的光网络信令优化方案
    4.3 信令模块优化方案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信令优化仿真与应用方案设计
    5.1 基于OSNR感知的信令优化仿真
        5.1.1 广域长距离光网络OSNR感知模型
        5.1.2 基于OSNR感知的信令优化仿真验证
    5.2 面向跨国电力业务的信令优化应用方案设计
        5.2.1 适应跨国电力环境的光网络管理方案设计
        5.2.2 面向跨国电力业务的光网络信令作用
        5.2.3 包含OSNR信息的跨国电力调度通信协议体系设计
        5.2.4 包含OSNR信息的能源交易通信协议安全体系设计
        5.2.5 中日韩跨国海底光网络系统方案初步设计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6)全光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与故障修复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全光网络的产生与发展
        1.2.2 全光网络研究目前所处的阶段
        1.2.3 全光网络脆弱性分析的研究现状
        1.2.4 全光网络故障检测与定位的研究现状
        1.2.5 全光网络安全态势评估的研究现状
        1.2.6 全光网络故障修复方法的研究现状
    1.3 已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第2章 基于Bio-PEPA的全光网络脆弱性扩散形式化建模与分析
    2.1 引言
    2.2 全光网络脆弱性分析
    2.3 全光网络脆弱性扩散形式化模型
        2.3.1 Bio-PEPA
        2.3.2 脆弱性状态描述
        2.3.3 簇内脆弱性扩散建模
        2.3.4 簇间脆弱性扩散建模
        2.3.5 全光网络脆弱性扩散建模
    2.4 仿真试验与分析
        2.4.1 簇内脆弱性扩散分析
        2.4.2 相邻簇间脆弱性扩散分析
        2.4.3 多簇间脆弱性扩散分析
    2.5 抑制脆弱性扩散的安全策略
    2.6 模型复杂度分析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多源感知的全光网络故障检测与定位
    3.1 引言
    3.2 故障检测与定位关系结构
    3.3 全光网络故障检测
        3.3.1 故障类型及影响
        3.3.2 面向不同故障类型的检测方法
        3.3.3 多源信息融合的全光网络故障检测
    3.4 全光网络故障定位
        3.4.1 故障定位描述
        3.4.2 基于互信息的故障定位模型
        3.4.3 基于Multi-Agent协同进化的模型优化求解算法
        3.4.4 仿真试验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证据推理的全光网络安全态势评估
    4.1 引言
    4.2 ER规则及置信度推理过程
    4.3 基于ER的全光网络安全态势评估
    4.4 仿真试验与分析
        4.4.1 初始评估测试
        4.4.2 改进脆弱性评估测试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SDN的全光网络故障修复方法
    5.1 引言
    5.2 SDN与全光网络融合
        5.2.1 SDN概述
        5.2.2 SDN/NFV结构
        5.2.3 网络融合
        5.2.4 光网络与SDN融合的关键技术
    5.3 基于SDN的全光网络多目标RWA调度模型
        5.3.1 多目标分析
        5.3.2 模型定义
        5.3.3 SO-MO-RWA调度流程
    5.4 SO-MO-RWA求解算法
        5.4.1 二进制粒子群算法描述
        5.4.2 二进制混合拓扑粒子群算法
        5.4.3 参数优化选择
        5.4.4 复杂度分析
    5.5 仿真试验与分析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7)DWDM技术在传输网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项目背景
    1.3 毕业论文的主要任务
第二章 波分复用系统概述
    2.1 波分复用的产生背景
        2.1.1 空分复用 SDM(Space Division Multiplexer)
        2.1.2 时分复用 TDM(Time Division Multiplexer)
    2.2 波分复用的发展
    2.3 波分复用的基本原理
第三章 DWDM 的关键技术
    3.1 OTN 的基本介绍
    3.2 光源技术
        3.2.1 系统工作波长区
        3.2.2 系统转换器功能
        3.2.3 光源类型
        3.2.4 DWDM 系统光源的特点
        3.2.5 DWDM 系统激光器调制方式
    3.3 光放大技术
    3.4 光复用和解复用技术
        3.4.1 常用光波分复用器简介
        3.4.2 DWDM 系统的复用/解复用器件
    3.5 光转发技术
        3.5.1 概述
        3.5.2 工作原理以及性能指标
第四章 DWDM 的关键器件
    4.1 光纤类型
        4.1.1 光纤类型标准和发展趋势
    4.2 光放大器
        4.2.1 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
        4.2.2 拉曼放大器
第五章 DWDM 系统的完善
    5.1 网络管理
        5.1.1 系统概述
        5.1.2 网元管理
        5.1.3 网元管理系统的保护
        5.1.4 网络性能
    5.2 DWDM 系统中的光监控信道研究
    5.3 DWDM 系统对光监控信道的基本要求
        5.3.1 光监控通道技术
        5.3.2 监控信道的实现
    5.4 非线性及色散补偿技术
        5.4.1 非线性效应
        5.4.2 色散补偿
第六章 宁夏省内 DWDM 系统的应用
    6.1 项目背景
    6.2 网络现状分析
    6.3 建设规模
    6.4 建设方案
        6.4.1 系统设计
        6.4.2 组网方案
        6.4.3 保护方案
        6.4.4 波道配置
        6.4.5 设备配置
        6.4.6 网管系统
        6.4.7 同步时钟
        6.4.8 机房要求
    6.5 选型设备能力介绍
        6.5.1 丰富的业务接入能力
        6.5.2 强大的业务交叉能力
        6.5.3 智能的业务调度能力
        6.5.4 稳定的业务传输能力
        6.5.5 平滑的业务升级能力
        6.5.6 全面的业务保护能力
        6.5.7 灵活的业务监控能力
        6.5.8 完备的设备保护能力
        6.5.9 高度的设备集成能力
    6.6 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第七章 结论
    7.1 撰写论文中遇到的问题
    7.2 撰写论文中解决的问题
    7.3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8)基于SOA的可调谐环形腔光纤激光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内容
    1.2 可调谐激光器的进展
        1.2.1 光纤放大器的种类
        1.2.2 掺铒光纤激光器的进展
        1.2.3 SOA光纤激光器的进展
    1.3 光纤传感解调系统发展概述
    1.4 本论文组织结构
2 SOA可调谐环形腔光纤激光器理论研究
    2.1 半导体光放大器
        2.1.1 半导体光放大器物理机制
        2.1.2 半导体光放大器性能介绍
    2.2 谐振腔的结构选择
        2.2.1 线形谐振腔
        2.2.2 光纤环形谐振腔
    2.3 F-P滤波器机理
    2.4 SOA环形腔激光器短期稳定性
    2.5 本章小结
3 SOA可调谐环形腔光纤激光器实验研究
    3.1 实验设备及装置
        3.1.1 可调谐环形腔SOA激光器结构
        3.1.2 可调谐环形腔SOA激光器关键装置性能测试
    3.2 实验结果及分析
        3.2.1 激光器单波长调谐范围研究
        3.2.2 激光器输出功率平坦度研究
    3.3 本章小结
4 SOA可调谐环形腔光纤激光器应用研究
    4.1 基于SOA可调谐环形腔光纤激光器解调系统结构
    4.2 解调系统的标定
        4.2.1 HCN气体吸收池
    4.3 解调系统标定性能测试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9)增益钳制半导体光放大器在无源光网络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无源光网络的发展与演进
    1.2 接入距离延伸和扩容的关键技术
    1.3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2 增益钳制半导体光放大器基础理论研究
    2.1 引言
    2.2 GCSOA 工作原理
    2.3 GCSOA 数学模型
    2.4 GCSOA 频率响应特性分析方法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 GCSOA 的全光波长转换器特性研究
    3.1 引言
    3.2 GCWC 频率响应特性数值分析
    3.3 GCWC 转换特性仿真研究
    3.4 GCWC 转换特性实验研究
    3.5 基于 GCWC 的 HPON 系统架构设计与性能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 GCSOA 的线性放大特性研究
    4.1 引言
    4.2 环形腔 GCLOA 结构设计
    4.3 GCLOA 频率响应特性数值分析
    4.4 GCLOA 增益特性仿真研究
    4.5 基于 GCLOA 的 LR-PON 系统架构设计与性能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10)三网融合背景下供应链采购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广电网络行业供应链
    1.3 研究理论方法及论文框架
第二章 相关理论和方法
    2.1 供应链管理与供应链网络结构
        2.1.1 供应链管理
        2.1.2 供应链网络结构
    2.2 供应商分类及供应商管理
        2.2.1 供应商分类
        2.2.2 供应商管理
    2.3 供应链采购总成本管理
        2.3.1 引言
        2.3.2 作业成本管理
        2.3.3 TCO
    2.4 供应链管理下的采购策略及采购风险控制
        2.4.1 采购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地位
        2.4.2 供应链采购风险
第三章 三网融合下广电网络运营商转型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3.1 三网融合背景
    3.2 广电网络运营商转型的内容
    3.3 三网融合给广电网络运营商带来的挑战和要求
第四章 广电网络运营商供应链采购管理中供应商管理
    4.1 基于供应链采购管理的供应商选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4.1.2 供应商选择评价指标体系
    4.2 供应商选择评价方法和模型
        4.2.1 供应商选择评价步骤
        4.2.2 供应商选择方法和模型
    4.3 实例分析
    4.4 供应商风险控制
第五章 广电网络运营商供应链采购总成本管理
    5.1 广电网络运营商供应链采购总成本管理要素
    5.2 广电网络运营商采购TCO 计算模型
        5.2.1 采购资源要素和作业分析
        5.2.2 广电网络运营商采购TCO 模型
    5.3 广电网络运营商采购TCO 案例计算分析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Activities for Optical Amplifiers(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RSOA的器件特性优化及其应用于WDM-PON中ONU的传输特性[D]. 邓灿冉. 江南大学, 2021(01)
  • [2]电力量子保密通信关键技术及未来展望[J]. 卞宇翔,李勇,张国志,冯宝,赖俊森.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 2019(10)
  • [3]考虑物理损伤的OTN网络规划与优化[D]. 王豹. 北京邮电大学, 2019(08)
  • [4]RFoG双向光纤接入系统的应用研究与关键设备的开发[D]. 王拴祥.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 [5]面向广域电力光网络业务的信令优化研究[D]. 林声锦.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9(01)
  • [6]全光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与故障修复方法研究[D]. 赵中楠.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7(02)
  • [7]DWDM技术在传输网中的应用[D]. 王建国. 南京邮电大学, 2014(05)
  • [8]基于SOA的可调谐环形腔光纤激光器的研究[D]. 张琳. 大连理工大学, 2012(10)
  • [9]增益钳制半导体光放大器在无源光网络中的应用[D]. 赵冰. 华中科技大学, 2011(07)
  • [10]三网融合背景下供应链采购管理[D]. 张爱伟. 天津大学, 2011(06)

标签:;  ;  ;  ;  ;  

光放大器的国际标准化活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