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颈癌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头颈癌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一、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比较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董海北,许猛军,李翠翠,夏晶[1](2021)在《个体化营养干预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患者体质量丢失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究对接受放疗治疗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实施个体化营养干预治疗的效果以及对患者体质量丢失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该文选取2015年6月—2020年6月于该院肿瘤科接受治疗的80例确诊为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患者,均于该科行调强放射治疗(IMRT)。根据干预治疗手段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不同组别,对照组40例,接受常规放疗干预治疗,研究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个体化营养干预治疗。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体质量(BM)、体质指数(BMI)、机体营养指标、生存质量水平,同时统计放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BM、BMI、机体营养指标在干预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治疗后,研究组均未发生明显改变,对照组明显降低,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皮肤损伤、口腔黏膜反应、口腔感染及恶心呕吐出现率分别为2.5%、7.5%、10.0%、12.5%,对照组分别为20.0%、27.5%、30.0%、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7、5.541、5.000、9.028,P<0.05);两组的生存质量水平在治疗后均获得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接受调强放射治疗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个体化营养干预治疗的实施不仅能降低其体重丢失程度,还可提高其生存质量,减少不良反应风险,促进医患和谐,因此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张文[2](2021)在《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期间营养状况的变化及其对放疗不良反应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研究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期间营养状况的变化及其对放疗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在2017年11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需要进行放疗治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观察其治疗前后的体重变化、营养状况变化以及治疗时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94例患者在放疗治疗结束后的体重比治疗前发生了显着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4例患者在治疗之前和治疗之后的正常营养患者数量、中度营养不良患者数量以及重度营养不良患者数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治疗后中度以及重度营养不良患者的占比明显比治疗前更高;治疗期间发生了多种不良反应,且所有不良反应严重程度评分在治疗结束后均有显着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状况,且放疗容易导致患者发生较多的严重不良反应,在其治疗期间,需要密切留意患者的营养状况,合理增加其营养摄入量。

杨建温[3](2021)在《HAPA理论在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患者口腔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调查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水平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探讨健康行为过程取向理论(HAPA理论)在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患者口腔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为今后改善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患者口腔黏膜炎程度和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效能感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方法:第一部分: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0年5月—8月在山西省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放疗头颈科住院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等进行横断面调研,初步了解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水平及影响自我管理效能感水平的因素。第二部分:采取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选取2020年9月—12月在山西省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放疗头颈科的106例头颈部恶性肿瘤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抛硬币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口腔护理教育,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HAPA理论为基础的口腔护理教育。研究者在干预前及治疗最后一日分别使用癌症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疼痛数字评分量表,口腔黏膜炎评估量表和放射性口腔黏膜炎评价表对两组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第一部分横断面研究结果表明:1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总体自我管理效能感得分为:(99.06±18.07)分,属于中效能水平。2 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各维度之间呈正相关。其中正性态度与自我减压呈弱正相关(r=0.192,P<0.05),与自我决策呈强正相关(r=0.784,P<0.05),与自我管理效能感呈强正相关(r=0.961,P<0.05);自我减压呈与自我决策呈弱正相关(r=0.249,P<0.05),与自我管理效能感呈弱正相关(r=0.203,P<0.05);自我决策与自我效能感呈强正相关(r=0.910,P<0.05)。3多元线性回归表明:教育程度、口腔清洁频率、收入情况、近6个月体重保持情况、患慢性病、运动状况6个自变量进入影响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的回归方程,这些变量可以解释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总变异的43.4%。第二部分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HAPA理论的应用可以有效推迟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发生的峰值(Z=-3.222,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口腔疼痛平均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低了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因口腔黏膜炎致胃管置入的发生率(X2=3.852,P<0.05),提升了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感(P<0.05)。结论:1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总体自我管理效能感处于中等效能。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各维度之间呈正相关。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受到教育程度、口腔清洁频率、收入情况、近6个月体重保持情况、患慢性病、运动状况等因素的影响。2 HAPA理论的应用,显着减轻了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放射性口腔粘膜炎的发病高峰,降低了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因放射性口腔黏膜炎致置入胃管的置入率,提升了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感和减缓了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口腔疼痛。

罗静瑶[4](2021)在《探索中医舌象与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据《全球疾病负担》调查显示,头颈部肿瘤发病率在中国范围内排名第8,仅次于胰腺癌。头颈部肿瘤的病理类型以鳞癌为主,放疗敏感性较好,故放疗在头颈部肿瘤的治疗中广泛应用。但放疗带来的不良反应在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还会导致放疗延期、减量或中止,严重影响放疗疗效。其中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是最为常见的放疗不良反应之一,还会带来疼痛、抑郁、营养不良、鼻饲管等一系列问题,而目前临床上以对症治疗为主,疗效相对有限。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通常在放疗完成后2-4周内消失,如果能有效预测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发生以及严重程度,可便于及时实施干预,帮助患者完成治疗,提高个体化放疗的水平。而如今临床上缺乏高效的放射性口腔黏膜炎预测指标。舌象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依据。舌是人体气血汇聚之所,受各脏腑精气的荣养,故舌质的形质、色泽是脏腑气血津液的外在表现;舌苔系由胃气上蒸于舌而来,其变化主要受病邪和胃气的盛衰影响。中医认为放疗属热邪,会对人体的气血津液产生重大损伤,舌象可以反应人体的正邪情况和预后,故舌象有可能成为预测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中医指标。且舌象获取途径更具有便捷、无创等优势,是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的良好切入点。研究目的:通过多中心前瞻性研究,分析头颈部肿瘤患者的放疗前舌象分布和放疗中舌象变化情况,探索中医舌象对头颈部肿瘤患者发生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情况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和预测价值。为减少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危害和提高放疗质量提供依据。研究方法:自2020年9月1日至2021年4月15日前瞻性收集中日友好医院放射治疗科、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友谊医院肿瘤科、中国人民解放军医院放疗科收治的64例符合纳排标准的头颈部肿瘤患者,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和随访数据。主要收集资料包括一般资料、治疗资料、舌象资料、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发生情况等。一般资料纳入了性别、年龄、体重、烟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等患者自身因素,治疗资料纳入了诊断、治疗方案、合并用药等治疗相关因素。统计分析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相关的舌象类型及其他相关因素,单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或t检验,经单因素分析结果P<0.1的因素和根据临床经验可能具有预测价值的因素纳入多因素逻辑回归模型,根据回归模型讨论进入模型的舌象类型及其他相关因素对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影响情况(保护因素还是危险因素)。研究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4例研究对象。1、放疗完成情况64例患者全部完成放疗计划,放疗完成率为100%。其中有5例放疗中断,放疗中断率为7.8%,中断原因有重度反射性皮炎1例,重度骨髓抑制1例,4级RIOM1例,患者情绪抑郁及体重大幅下降1例,原发灶肿块出血1例,其余患者均按原计划完成治疗。2、患者放疗前舌象分布情况舌色:淡白舌6例(9.4%),淡红舌29例(45.3%),红舌27例(42.2%),其他2例;苔色:黄苔19例(29.6%),白苔45例(70.3%);苔质:薄苔36例(56.3%),腻苔15例(23.4%),剥脱苔15例(23.4%);舌形:正常舌24例(37.5%),齿痕舌9例(14.1%),裂纹舌24例(37.5%),点刺舌9例(14.1%),其他6例。3、共有49例(76.6%)发生放射性口腔黏膜炎,16例(23.4%)无口腔黏膜炎。两组患者在淡白舌、淡红舌、黄苔、白苔、薄苔、腻苔、剥脱苔、正常舌、齿痕舌、裂纹舌、点刺舌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红舌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放疗前化疗和吸烟史方面P<0.1。4、多因素二项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红舌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发生明显相关,是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发生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结论:红舌是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发生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独立危险因素。

李小妹[5](2021)在《敛疮生肌膏治疗放射性皮炎患者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可分为两部分,分别为文献综述和临床研究,文献综述从中西医两方面对放射性皮炎进行介绍,综述一介绍西医对放射性皮炎的相关认识及治疗方式,具体包括放射性皮炎的发病机制、影响因素、评估及药物的治疗。综述二从中医的角度对放射性皮炎病因病机进行分析,对其用药规律进行总结,并总结了中医治疗放射性皮炎外用、口服治疗用药。本论文第二部分为临床研究,临床研究部分通过自身对照研究观察敛疮生肌膏治疗放射性皮炎的临床效果。研究目的:观察敛疮生肌膏外用对放射性皮炎患者分级(RTOG)、RISRAS评分、疼痛数字评估法(NRS)、KPS评分、中医症状评分的影响,研究以“养阴透热、敛疮生肌”为治法的敛疮生肌膏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中药治疗放射性皮炎提供新的思路。研究方法:采用小样本、自身对照的临床研究,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32例,治疗采用敛疮生肌膏外用,每日外敷1次,观察及用药时间为14天,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第7天、第9天、第12天、第14天的放射性皮炎RTOG分级、RISRAS评分、疼痛评分、KPS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变化,安全性评价指标有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能,统计方法用SPSS 24.0分析统计。研究结果:最后完成观察30例,男性11人,女性19人。1.临床疗效比较:共完成治疗患者30例,治疗2周后RTOG分级疗效显示治愈19例、有效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3%;2.治疗前后RTOG分级情况比较:患者治疗14天后RTOG分级程度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皮炎分级程度秩均值小于治疗前;3.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患者NRS评分从治疗前的2.73±1.05分下降至治疗2周后的0.50±1.01分,经统计学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前后RISRAS评分比较:患者RISRAS评分从治疗前的12.72±3.20下降至治疗2周后的3.52±5.37,经统计学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评价:患者中医症状评分从治疗前的9.23±2.16下降至治疗2周后的2.63±3.88,经统计学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前后KPS评分评价:患者KPS评分从治疗前的79.67±8.80分升高至治疗2周后的86.33±10.33,经统计学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安全性方面,并未出现使用中药外敷后的皮肤不良反应,使用时及使用后也无明显不适感,在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方面治疗前后也无明显变化。研究结论:敛疮生肌膏能有效改善放射性皮炎患者症状,缓解患者不适的感觉,且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敛疮生肌膏外敷安全性良好。

李兰,刘昕,陈卓园园,韩兴平[6](2021)在《个体化营养干预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患者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个体化营养干预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患者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按照护理干预方式不同,将82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患者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1)。对照组给予常规放疗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个体化营养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营养指标[体重(BW)、体质量指数(BMI)、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生活质量(QLQ-C30)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HAMA、HAMD评分较干预前降低,观察组BW、BMI、Hb、ALB及QLQ-C30评分较治疗前升高,对照组BW、BMI、Hb、ALB较治疗前降低,QLQ-C30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BW、BMI、Hb、ALB及QLQ-C30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口腔感染、皮肤损伤及口腔粘膜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营养干预能够改善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营养指标,降低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孙伟[7](2021)在《热休克蛋白90α预测肝癌介入治疗预后的临床价值和头颈部肿瘤出血急诊介入治疗》文中认为背景与目的肝癌发现时绝大多数已是中晚期,丧失了手术切除或完全消融的机会,经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最常用的姑息性治疗手段。在TACE治疗之前或治疗过程中如果能找到用于预测或监测TACE治疗疗效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对于进行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精准化、个体化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热休克蛋白90α(heat shock protein 90α,Hsp90α)很有可能成为预测或监测肝癌TACE治疗疗效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本研究将回顾性地分析血浆Hsp90α水平与TACE治疗4周后治疗反应和长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8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介入治疗科进行肝癌TACE治疗的患者的病历资料。通过查阅病历系统,收集患者基线特征、治疗过程以及预后数据。进行患者TACE治疗前的血浆Hsp90α水平高低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分析,进行肝癌TACE治疗应答影响因素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以TACE治疗前血浆Hsp90α水平高低、TACE治疗后Hsp90α表达水平降低百分数分级为分类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并将结果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再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来评估与患者TACE治疗预后生存相关的因素。结果2017年8月至2018年12月,共收集我院96例符合纳排标准的病例,其中男性84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为58岁(最小30岁,最大81岁)。TACE治疗前血浆Hsp90α的高表达与肿瘤>5cm(P=0.004)、AFP>400ng/mL(P=0.013)、有血管侵犯(P<0.001)、BCLC分期倾向B、C期(P<0.001)显着相关。TACE治疗应答组在治疗后4周复查的血浆Hsp90α表达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出现显着下降(P<0.001),TACE治疗未应答组在治疗后4周复查的血浆Hsp90α表达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没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308)。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Child-Pugh分级(比值比[Odds ratio,OR]0.208,P=0.004)、血管侵犯(OR=0.1 62,P=0.006)、基线 Hsp90α 表达水平(OR=0.286,P=0.012)、TACE治疗后血浆Hsp90α表达水平降低百分数(25%~50%OR=5.625,P=0.003;>50%OR=47.250,P<0.001)与TACE治疗应答有显着性差异;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 Child-Pugh 分级(OR=0.186,P=0.046)、血管侵犯(OR=0.132,P=0.025)、TACE治疗后血浆Hsp90α表达水平降低百分数(25%~50%OR=5.061,P=0.013;>50%OR=86.831,P<0.001)是TACE治疗应答的独立预测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TACE治疗前血浆Hsp90α表达水平较低的患者的中位PFS明显长于Hsp90α表达水平较高的患者(9.7个月v.s.8.4个月,P=0.036);TACE治疗后血浆Hsp90α表达水平降低百分数>50%的患者的中位PFS与降低百分数在25%~50%和<25%的患者相比有显着差异(13.5个月v.s.9.6个月v.s.7.4个月,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CLC分期(B期HR=2.804,P=0.008;C期HR=4.628,P<0.001)和TACE治疗后血浆Hsp90α表达水平降低百分数(25%~50%HR=0.569,P=0.051;>50%HR=0.198,P<0.001)是 TACE 治疗后 PFS 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TACE治疗4周后血浆Hsp90α表达水平降低百分数能预测TACE治疗是否应答以及TACE治疗预后。Child-Pugh分级、血管侵犯、TACE治疗后血浆Hsp90α表达水平降低百分数是TACE治疗应答的独立预测因素;BCLC分期和TACE治疗后血浆Hsp90α表达水平变降低百分数是TACE治疗后PFS是独立危险因素。背景与目的头颈部肿瘤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18年全球新发病人约89万例,死亡约45万例,是全球第七大常见的癌症。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和(或)放化疗联合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肿瘤出血,超过10%的患者会因为肿瘤溃疡、医源性的假性动脉瘤和放化疗而合并肿瘤相关出血。治疗不及时常常危及患者的生命。常见的保守处理包括局部压迫、鼻腔填塞、包扎缝合等,即使通过保守治疗控制了出血,肿瘤也可能在不可预测的时间间隔再次出血。外科治疗通常被认为是保守治疗无效后的选择,方法是切开探查并结扎受累血管,但是,由于放射性坏死、感染、瘘管或先前手术探查引起的纤维化、粘连等因素的影响,手术治疗常常是复杂的。此外,这种治疗与相对较高的死亡率和高风险的神经系统并发症相关。经动脉栓塞术(transarterial embolization,TAE)是一种微创介入手术,是通过在肿瘤血管内引入栓塞剂来关闭供给肿瘤的血管。自1970年Duggan首次将栓塞作为选择性控制出血的方法以来,该技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殊形状的导管、微导管和同轴导管的引入允许超选择性进入血管,可以更精确地将栓塞剂注入到血管中。近年来,介入栓塞治疗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头颈部肿瘤难治性出血的急症处理。本研究的目的是回顾性分析发生难治性出血的头颈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了介入栓塞治疗头颈部肿瘤难治性出血的临床经验,探讨介入栓塞治疗头颈部肿瘤难治性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介入治疗科采用血管造影及介入栓塞术治疗21例头颈部肿瘤难治性出血患者,回顾性分析其肿瘤治疗史、出血史、血管造影表现、介入栓塞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和并发症情况。血管造影和栓塞的适应症包括持续或反复的肿瘤出血不能通过保守治疗控制。异常影像学表现为:造影剂外溢、假性动脉瘤、肿瘤染色。结果21例患者造影阳性率为90%(19/21),其中表现为异常肿瘤染色10例,造影剂外溢6例,造影阴性2例,假性动脉瘤1例,假性动脉瘤伴造影剂外溢1例,颈外动脉起始部破裂1例。1例颈动脉破裂患者转入综合性医院治疗,余20例患者共行22次介入栓塞治疗,技术成功率为100%(22/22)。4例患者在30 d内发生再出血,临床成功率为80.0%(16/20)。5例(25.0%)患者出现轻度颌面部疼痛,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与外科结扎手术相比,血管内栓塞术可发现并明确出血原因,可选择性的闭塞责任血管,对于头颈部肿瘤难治性出血的患者,它是一种有效、安全、可重复的治疗方法。

邱文龙[8](2021)在《TMEM173基因在头颈部鳞癌中预后价值的大数据分析和原发性腮腺鳞癌、鼻咽癌预后模型的构建》文中认为第一部分:头颈部鳞癌预后因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题目: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STING在头颈部鳞癌中的预后价值和信号通路目的:TMEM173基因是一种先天免疫调节基因,由TMEM173编码的蛋白STING是先天免疫信号产生的重要辅助因子,作为胞质DNA的传感器,促进I型干扰素的产生。虽然它对多种癌症的肿瘤治疗和预后都有影响,但对头颈部鳞癌(HNSCC)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我们旨在探讨TMEM173在HNSCC中的表达和预后价值,与HPV P16/CDKN2A基因的互相作用关系,以及TMEM173对免疫和其他通路的调节作用。材料和方法:用于分析的数据主要来自TCGA数据集。利用GEPIA、Reactome Pathway Database、KM plotter Database、UCSC Xena browser 和 cBioPortal for Cancer Genomics Database等在线分析工具分析TMEM173基因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和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TMEM173在HNSCC组织中的过表达并不显着,但它在HPV阳性HNSCC中表达高于HPV阴性HNSCC。TMEM173的表达可募集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此外,TMEM173参与多种功能调控,其表达受p16/CDKN2A基因、凋亡和自噬相关基因的调控。TMEM173的高表达与HNSCC患者良好的总生存(OS)相关(HR=0.72,p=0.021)。结论:TMEM173促进肿瘤微环境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募集,TMEM173的高表达预测了 HNSCC患者良好的OS,有望成为预后预测因素和潜在治疗靶点。第二部分:基于SEER数据库探索原发性腮腺鳞癌的治疗模式题目1:利用Nomogram风险分层评估术后放射治疗对腮腺鳞癌的临床价值目的:原发性腮腺鳞癌是腮腺恶性肿瘤的一种罕见的病理类型。腮腺鳞癌的大部分预后指标和治疗的分析主要是通过小型回顾性研究获得。目前腮腺鳞癌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并建议术后放疗(PORT),但术后辅助放疗对腮腺鳞癌的临床价值有待基于风险分层模型的进一步评估。材料和方法:我们利用SEER数据库,回顾性队列分析1975年至2016年期间接受手术治疗的腮腺鳞癌患者。患者分为手术+放疗组(放疗组)和单纯手术组(非放疗组)。基于5年总生存期(OS)的独立预后因素,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将患者分为不同的风险组,并采用校准曲线(calibrationplot)、曲线下面积(AUC)和决策曲线分析法(DCA)评估模型的准确性。Cox回归模型评价PORT的临床价值。结果:共581例腮腺鳞癌纳入研究,其中放射治疗组403例(69.4%),非放射治疗组178例(30.6%)。在72个月的中位随访中,共310例(53.4%)死亡发生,其中非放疗组106例(59.6%)死亡,放疗组204例(50.6%)死亡。经校准曲线(calibration plot)、曲线下面积(AUC)和决策曲线分析法(DCA)评测后,与其他分期系统相比,Nomogram风险预测模型在OS分层和临床决策方面更准确、更有用。根据Nomogram评分和患者预后,将患者分为低风险组、中风险组(包括中低风险组和中高风险组)和高风险组三个风险层级。放疗能显着改善中风险组患者的总生存期(HR=0.638,95%CI=0.482-0.844,P=0.002),而对于低风险组(HR=1.168,95%CI=0.329-4.140,P=0.810)和高风险组(HR=0.891,95%CI=0.550-1.444,P=0.639)患者,术后放疗没有改善其总生存。结论:年龄、T分期和阳性淋巴结数量是5年OS的独立因素。腮腺鳞癌的Nomogram预后预测模型可以更好地对腮腺鳞癌患者的预后进行分层,筛选受益于PORT的患者,提示该模型可作为PORT的临床决策参考,避免过度治疗。题目2:放疗和化疗对腮腺鳞癌的临床价值分析目的:原发性腮腺鳞状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腮腺恶性肿瘤,放疗(RT)和化疗(CT)对腮腺鳞癌患者的肿瘤特异性生存(CSS)和总生存(OS)的临床价值需要进一步评估。材料和方法:我们利用SEER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主要研究对象是1975年至2016年间诊断为原发性腮腺鳞状细胞癌的患者。患者被分为5组:单纯手术组(Salone)、术后放疗组(PORT)、术后放化疗组(S+CRT)、根治性放疗组(RT)、根治性放化疗组(CRT)。根据Cox多因素分析获得的独立预后风险因素对患者进行风险分层,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和倾向评分匹配(PSM)的分析方法进行综合比较。结果:我们确定了 2324名符合条件的原发性腮腺鳞状细胞癌患者,其中1172名患者具有明确的分期。中位随访107个月,术后患者的生存期优于非手术患者。术后辅助放疗(PORT)显着提高了术后患者的OS(HR=0.778,95%CI=0.652-0.927,P=0.005)。在基于年龄、T分期、N分期的风险分层分析中,高危组中接受PORT的患者的OS优于单纯手术组的患者(41.1 vs.27.4,P=0.002),而化疗并不能改善生存。接受根治性放化疗的患者的OS优于单纯放疗组的患者(HR=0.778,95%CI=0.652-0.927,P=0.005),年龄、T分期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经PSM调整后,根治性放化疗(CRT)的患者与单纯放疗(RT)的患者相比,其OS和CSS均有显着差异。结论:PORT可显着提高术后患者的OS。未手术的患者中,CRT组的OS优于RT组,根据风险分层选择治疗方案对患者是可行和有效的。第三部分:鼻咽癌预后分析题目:鼻咽癌的预后和风险模型的构建目的:由于肿瘤的异质性,即使是临床分期相同的鼻咽癌患者,其总生存期(OS)也可能不同,单纯依靠TNM分期评估预后并不完善。我们试图建立一个更为全面、准确的预后评估模型,对非转移性鼻咽癌患者的预后进行个体化的评估。材料和方法:我们收集了 2003年8月至2017年5月期间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初诊非转移性鼻咽癌患者的诊疗信息:初诊年龄、T分期、N分期、EB病毒DNA(EBV DNA)水平、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吸烟史、酗酒史,并且所有符合条件的患者都接受了根治性放射治疗。主要研究重点是总生存率(OS),次要研究终点是无进展生存(PFS)、局部区域无进展生存期(LRPFS)和远处无转移生存期(DMFS)。基于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获得的OS的独立预后因素,我们构建了预后风险模型,并将患者分为四个风险级别。通过C指数和校准曲线(calibrationplot)评估风险预后模型的预测能力和准确性。采用Kaplan-Meier 法表现各个风险组的 OS、PFS、LRPFS 和 DMFS,并用 log-rank检验组间差异。结果:经过筛选和排除,最终1872名患者被纳入研究,其中1374名(73.4%)是男性,中位年龄为47岁(范围4-82岁)。基于Cox多因素分析获得的六个OS的独立预后因素:年龄、T分期、N分期、吸烟史、EBVDNA和LDH,我们构建了非转移性鼻咽癌的预后风险模型。预后风险模型在对预后(OS、PFS、LRPFS和DMFS)的预测方面显着优于第八版AJCC TNM分期系统。我们构建的风险模型的OS、PFS、LRPFS和DMFS的校正曲线与实际预后情况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优于第八版AJCC TNM分期系统。根据预后风险模型,患者被分为四个风险等级:风险组1(0-1个风险因素),风险组2(2个风险因素),风险组3(3个风险因素),风险组4(4-6个风险因素)。四个风险分层的OS(P<0.001)、PFS(P<0.001)、LRPFS(P<0.001)和 DMFS(P<0.001)之间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尤其是四个风险组的OS和PFS,组间差异明显。四个风险组的5年OS分别为92.5%,85.5%,80.1%,59.1%,(P<0.001),5 年 PFS 分别为 86.7%,79.9%,69.4%,52.1%(P<0.001)。结论:四个风险组的患者在生存预后和疾病控制方面表现出显着的差异。通过该模型,肿瘤学家可以准确、有效地评估患者的预后,提出更加合理化的临床决策。

包睿智,易俊林,刘清峰,陈雪松,吴润叶,黄晓东,王凯,曲媛,张世平,罗京伟,肖建平,张烨[9](2021)在《老年头颈恶性肿瘤患者放疗前后心理痛苦状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估≥60岁老年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调强放疗(IMRT)前后的心理痛苦情况。方法采用心理痛苦温度计对85例老年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进行IMRT前、后心理痛苦程度和痛苦问题前瞻性调查。IMRT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相关因素。结果全组中位年龄为66岁(60~85岁)。调查显示IMRT前、后有73%、87%患者出现心理痛苦(P<0.001),显着痛苦分别为6%、35%(P<0.001)。IMRT前主要痛苦问题(>10%发生率)为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担忧、口腔疼痛、经济问题、紧张、睡眠问题和鼻腔干燥,IMRT后显着增加的痛苦问题为口腔疼痛、便秘、进食、恶心和鼻腔干燥。性别(OR=5.520,95%CI为1.437~21.212,P=0.013),疗前PG-SGA评分(OR=1.220,95%CI为1.048~1.421,P=0.010)和是否有医疗保险(OR=0.230,95%CI为0.053~0.995,P=0.049)是IMRT前显着心理痛苦的相关因素,职业(OR=2.286,95%CI为1.291~4.050,P=0.005)和是否拥有医疗保险(OR=0.089,95%CI为0.029~0.276,P<0.001)是IMRT后显着心理痛苦的相关因素。结论老年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IMRT前痛苦发生率高,IMRT后痛苦加重,主要为治疗相关的痛苦问题。

顾磊,张伟,王加阳[10](2020)在《滋肾健脾生津方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患者唾液分泌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滋肾健脾生津方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head and neck cancer, HNC)治疗后唾液分泌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HNC放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于放疗第1天起含漱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滋肾健脾生津方。2组均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症状评分,采用卡氏(Karnofsky, KPS)评分量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收集基础唾液总量,计算基础唾液流速,检测唾液pH值,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28/30)比66.7%(20/30),χ2=7.504]高于对照组(P=0.023)。治疗后,观察组基础唾液流速[(0.66±0.06)ml/min比(0.53±0.07)ml/min,t=4.532]、唾液pH值[(6.45±0.25)比(5.51±0.23),t=4.382]高于对照组(P<0.05);神疲乏力、咽干口燥、自汗盗汗、口腔黏膜疼痛红肿评分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873、4.572、4.419、4.754,P值均<0.05);KPS评分高于对照组(t=6.552,P<0.01);生活质量总改善率[83.3%(25/30)比63.3%(19/30),χ2=6.955]高于对照组(P=0.031)。结论滋肾健脾生津方可改善HNC放疗患者的唾液分泌功能,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二、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比较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个体化营养干预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患者体质量丢失及生存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患者体质量丢失情况比较
    2.2 患者干预治疗前后机体营养指标情况的比较
    2.3 干预治疗前、干预治疗后6个月生存质量的对比
    2.4 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统计及比较
3 讨论

(3)HAPA理论在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患者口腔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横断面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样本量估算
        1.3 研究方法
        1.4 数据收集
        1.5 统计方法
        1.6 质量控制及伦理问题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2.2 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现况
        2.3 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各维度Pearson相关性分析
        2.4 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一般状况
        3.2 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感情况
        3.3 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感各维度呈正相关
        3.4 影响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的因素
    4 结论
第二部分 HAPA理论在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患者口腔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1 课题设计
    2 研究对象
    3 研究方法及内容
        3.1 伦理学原则
        3.2 可行性分析
        3.3 研究对象治疗方法
        3.4 研究设计
        3.5 干预方案
        3.6 调查工具
        3.7 研究工具及材料
        3.8 资料收集
        3.9 质量控制
        3.10 统计分析
    4 结果
        4.1 患者失访情况
        4.2 改良版非药物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CONSORT流程图
        4.3 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的比较
        4.4 两组患者治疗完成率的比较
        4.5 RTOM评分峰值情况
        4.6 因口腔黏膜炎致置入胃管的情况
        4.7 自我管理效能感平均得分比较
        4.8 口腔疼痛平均得分情况
    5 讨论
        5.1 HAPA理论的应用显着减轻了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放射性口腔粘膜炎的发病高峰
        5.2 HAPA理论的应用降低了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因放射性口腔黏膜炎致置入胃管的置入率
        5.3 HAPA理论的应用提升了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感
        5.4 HAPA理论的应用减缓了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口腔疼痛
    6 结论
7 局限性
8 利益与冲突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防治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文献回顾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4)探索中医舌象与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一: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现代研究
        一、HNC与放疗
        二、RIOM概述
        三、RIOM发病机制
        四、RIOM的危害
        五、RIOM的危险因素
        六、RIOM预测因子研究进展
        七、RIOM分级量表
        八、RIOM的预防与治疗
        参考文献
    综述文献二: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与中医舌象
        一、RIOM的中医病机
        二、中医舌象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探索中医舌象与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相关性研究
    前言
    研究方案
        一、研究对象
        二、资料采集
        三、随访计划
        四、统计学分析
        五、质量控制
    研究结果
        一、各项资料分布情况
        二、单因素分析
        三、RIOM多因素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讨论
        一、各项资料分布特点分析
        二、红舌是HNC患者发生RIOM的独立危险因素
        三、放疗前接受化疗是HNC患者发生RIOM的独立危险因素
        四、放疗前或放疗中联合耙向治疗对RIOM发生的影响
        五、中医药防治RIOM
        六、患者放疗过程中舌象变化情况
    参考文献
结论
结语
致谢
个人简介

(5)敛疮生肌膏治疗放射性皮炎患者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放射性皮炎的西医研究进展
        1 放射性皮炎的发病机制
        2 放射性皮炎的影响因素
        3 放射性皮炎的评估
        4 放射性皮炎的预防与治疗进展
        5 放射性皮炎的护理
        6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放射性皮炎的中医防治进展
        1 放射性皮炎病因病机
        2 放射性皮炎的用药规律及治法
        3 外用药物
        4 口服药物
        5 总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终止标准
        1.6 脱落病例处理
    2 研究方法与内容
        2.1 自愿方法
        2.2 干预措施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评价指标
        2.5 统计方法
        2.6 技术路线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情况分析
        3.2 治疗结果分析
    4 讨论
        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4.2 方药分析
        4.3 结果分析
        4.4 本研究不足之处
    5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放射性皮炎分级标准
    附录2 急性放射性皮炎反应评估量表
    附录3 体力状况评分表
    附录4 相关不良反应处理
    附录5 本研究安全性评价
致谢
个人简历

(6)个体化营养干预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患者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3.1 心理状态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8]
        1.3.2 营养指标
        1.3.3 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30I)评估[9]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HAMA、HAMD评分比较
    2.2 两组干预前后营养指标比较
    2.3 两组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4 两组干预前后QLQ-C30评分比较
3 讨论

(7)热休克蛋白90α预测肝癌介入治疗预后的临床价值和头颈部肿瘤出血急诊介入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血浆热休克蛋白90A预测肝癌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预后的临床价值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头颈部肿瘤出血急诊介入治疗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论文综述 血浆热休克蛋白90 α在恶性肿瘤临床诊疗中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与学位论文相关文章
个人简历

(8)TMEM173基因在头颈部鳞癌中预后价值的大数据分析和原发性腮腺鳞癌、鼻咽癌预后模型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Abstracts
第一部分 头颈部鳞癌预后因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题目: 头颈部鳞癌预后因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STING在头颈部鳞癌中的预后价值和信号通路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附图
    附表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基于SEER数据库探索原发性腮腺鳞癌的治疗模式 题目1: 利用Nomogram风险分层评估术后放射治疗对腮腺鳞癌的临床价值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附图
    附表
第二部分 基于SEER数据库探索原发性腮腺鳞癌的治疗模式 题目2: 放疗和化疗对腮腺鳞癌的临床价值分析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附图
    附表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鼻咽癌预后分析 题目: 鼻咽癌的预后和风险模型的构建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附图
    附表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一) 腮腺癌术后的辅助放疗和预后分析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IMRT技术下鼻咽癌预后和失败模式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四、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比较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个体化营养干预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患者体质量丢失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 董海北,许猛军,李翠翠,夏晶. 系统医学, 2021(22)
  • [2]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期间营养状况的变化及其对放疗不良反应的影响[J]. 张文.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18)
  • [3]HAPA理论在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患者口腔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D]. 杨建温.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4]探索中医舌象与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相关性研究[D]. 罗静瑶.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5]敛疮生肌膏治疗放射性皮炎患者的临床观察[D]. 李小妹.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6]个体化营养干预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患者的应用研究[J]. 李兰,刘昕,陈卓园园,韩兴平.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21(04)
  • [7]热休克蛋白90α预测肝癌介入治疗预后的临床价值和头颈部肿瘤出血急诊介入治疗[D]. 孙伟.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02)
  • [8]TMEM173基因在头颈部鳞癌中预后价值的大数据分析和原发性腮腺鳞癌、鼻咽癌预后模型的构建[D]. 邱文龙.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02)
  • [9]老年头颈恶性肿瘤患者放疗前后心理痛苦状态分析[J]. 包睿智,易俊林,刘清峰,陈雪松,吴润叶,黄晓东,王凯,曲媛,张世平,罗京伟,肖建平,张烨.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21(02)
  • [10]滋肾健脾生津方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患者唾液分泌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顾磊,张伟,王加阳.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0(10)

标签:;  ;  ;  ;  ;  

头颈癌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