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人在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

谈人在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

一、浅谈生产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论文文献综述)

王盼盼[1](2021)在《基于HFACS与SD的矿工不安全行为分析与仿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王文涛[2](2021)在《矿工非正式组织对不安全行为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矿工是煤炭企业生产活动的直接承担者,其行为对安全生产至关重要。归结煤矿事故发生原因,人因事故所占比率实际上高达96.5%。当前对矿工不安全行为的研究大多着眼于员工个体因素、正式组织因素以及对不安全行为的防控、干预等,缺少从矿工非正式组织视角对不安全行为系统的研究。为了预防矿工不安全行为所引起的事故并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本研究从非正式组织视角出发,探讨矿工非正式组织对不安全行为的影响。首先,从煤炭行业实际出发,建立矿工非正式组织特征指标体系。构建矿工非正式组织特征理论框架,通过专家调查法对各指标重要度进行评分,之后应用层次分析法计算了各项指标权重,在情感因素、地缘因素、功利性因素等一级指标下分别设二级指标,包括性格爱好、价值观念、偏好信仰、社会经历、血缘、地缘、工作性质和利益需求。其次,基于矿工非正式组织特征指标体系与人际网络理论,进行矿工联系判别,识别矿工非正式组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工具UCINET对人物的属性信息进行挖掘与分析,将其关系网络进行可视化展示。通过对关系网络进行度数中心度、连通性与派系等分析。再次,提出了矿工非正式组织对不安全行为影响的相关假设和概念模型。在概念模型中,确定了矿工非正式组织包括情感因素、地缘因素和功利性因素三个维度;引入安全氛围作为矿工非正式组织对不安全行为影响的中介变量。在非正式组织特征指标的基础上,进行了矿工非正式组织特征量表的编制,并进行了初始问卷的项目分析与信效度分析,最终形成了正式调研问卷。同时确定了安全氛围和不安全行为的测量量表。最后,采用结构方程建模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利用SPSS软件对模型进行拟合度分析,结合AMOS7.0软件进行路径分析检验假设模型,运用Bootstrap验证了安全氛围的中介效应。并从非正式组织视角提出了相应管理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矿工非正式组织特征指标体系二级指标中,性格爱好、血缘、地缘3项指标权重较高。对矿工关系网络进行分析,发现该关系网络集中趋势不明显,但信息传播效率高,且矿工中形成的三人小派系居多。矿工非正式组织中情感因素对矿工的不安全行为有着显着负向影响,地缘因素与功利性因素这两个维度对不安全行为有着正向影响,各个维度对不安全行为影响的大小排序为功利性因素>情感因素>地缘因素。安全氛围在矿工非正式组织与不安全行为之间存在着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的从大到小依次为“情感因素”、“功利性因素”、“地缘因素”。本研究将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发展矿工不安全行为的致因机理,为预防和控制矿工不安全行为提供新思路,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行为安全管理等学科的发展。有利于预防矿工不安全行为和减少人因事故,也有利于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为煤矿企业人因事故预防对策的选择提供参考。

刘宇[3](2021)在《地铁列车驾驶员不安全行为组合干预研究》文中认为地铁列车驾驶员作为列车的一线操作者,其不安全行为直接影响着地铁运营安全水平。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迅猛发展,列车驾驶员的质量及数量与实际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导致列车驾驶员的不安全行为水平增高。其他领域对员工的不安全行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目前相关研究较浅。因此,探究列车驾驶员不安全行为的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并提出能有效减少列车驾驶员不安全行为的组合干预策略,有利于提升地铁运营公司对列车驾驶员不安全行为的风险管控水平。首先,本文对不安全行为概念、安全行为理论、影响因素及形成机理、交通行业不安全行为研究及不安全行为干预策略五个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文献综述分析,总结目前城市轨道交通领域不安全行为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明确了本文研究目的为提升地铁运营不安全行为管控水平。其次,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对列车驾驶员不安全行为的形成机理进行研究,从个体自身、组织社会及环境因素三个维度分析其影响因素,并确定影响因素权重分析方法。根据列车驾驶员不安全行为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的结果,针对列车驾驶员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指标及计划行为理论模型构建组合干预策略集,并提出列车驾驶员不安全行为组合干预系统。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对列车驾驶员不安全行为组合干预系统的因果作用关系进行分析并量化相关指标,构建了列车驾驶员不安全行为组合干预系统动力学(SD)模型并验证拟合,为仿真模拟研究奠定基础。最后,以某市地铁运营公司为例,运用Vensim PLE软件对该模型进行仿真模拟研究,分析列车驾驶员不安全行为水平在组合干预策略下的发展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各干预策略对列车驾驶员不安全行为事故水平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心理健康(10.01%)>岗位技能(5.26%)>安全文化(3.42%)>生理健康(2.89%)>应急处置能力(1.47%)>工作环境(1.09%)>安全绩效(0.51%)。根据仿真结果,从个体自身、组织社会、环境干预维度提出列车驾驶员不安全行为干预策略建议,以期提升地铁运营不安全行为管控水平。

张华锋[4](2020)在《基于网格化的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管控模型研究》文中指出车务系统作为铁路运输生产的组织者和指挥者,是一个以“人员”为核心、“管理”为中枢、“设备”为基础、“环境”为条件,实时监控的、开放的、动态运行体系。人员作为车务系统最重要、最具有能动性的要素,既是日常管理的实施者,又是被管理者,既是事故的引发者,又是受害者,具有双重属性,其安全的行为活动直接关系到铁路运输安全。随着我国铁路事业的快速发展及铁路安全管理理念逐步向“风险管理”、“以人为本”、“个性化管理”等的转变,铁路车务系统的现场安全管理将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更精准、更个性化的评估铁路车务现场职工的安全行为风险,如何更科学的制定个性化的干预策略,形成对车务系统“关键人、关键事、关键时间段”的有效盯控,既是铁路车务系统安全管理领域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车务现场安全管理实践中面临的棘手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网格化管控方法,该方法利用网格化对车务系统现场职工进行精准定位、归类,并以致灾因子为核心,利用创新的三维风险评估矩阵模型及改进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对车务系统现场职工的安全行为风险进行个性化的风险评估和精准化的风险应对,同时将沟通与咨询、监测与评审活动融合在整个风险管控流程中,实现了风险信息在网格间的自由流动,推动了职工安全行为风险管控的持续性、动态改进,创新性的改进了既有车务系统现场职工的安全行为风险管控模式。本文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了研究:(1)提出了一种新的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网格化管理方法。该网格是一种有人员参与的、逻辑上的虚拟网格,它具有明显的时间、空间、事件三维空间属性。通过引入空间位置变量,网格化管理可以将任意一个单元网格中的员工在时刻T发生的事件在“网格-要素-时间”三维空间坐标系中精准展现出来,从时空的角度对车务系统现场职工进行精准定位、归类,将无序、缺少关联的风险数据有序化,使其更具有价值,为个性化的风险评估、精准化的风险应对提供建模支撑,辅助实现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事件的精细化管理。(2)提出了一种新的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评估建模方法。该建模方法将车务系统单一网格要素作为研究对象,能够充分考虑不同时空框架下每个网格中单一要素风险事件致灾因子间的动态耦合变化特征,通过个性化的致灾因子赋值模型对致灾因子赋值求解并将其作为风险参数计算的输入,利用“可能性-后果-脆弱性”三维风险评估矩阵模型求解风险事件的量级,解决了以往风险评估过程中风险参数考虑不周全、风险量级量化分析准确性不足的问题,实现了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事件的个性化、精准化评估。(3)提出了一种新的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网格化应对模型。该模型将网格化管理方法和系统动力学原理相结合,基于网格化管理的时间、空间、动态信息流特性,模型以致灾因子作为桥梁,将传统的系统虚拟仿真边界确定变为精准网格界定,通过完善网格要素风险事件应对策略并对其进行个性化系统动力学仿真,进一步提升了车务系统网格要素风险事件的仿真效果;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致灾因子应对策略清单,实现了风险事件致灾因子应对策略的快速提取,缩短了响应时间;通过沟通与咨询、监测与评审活动,风险应对效果能及时得到反馈,推动了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闭环管控的持续性、动态改进。

丁思远[5](2020)在《唐山开滦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优化研究》文中提出实现安全生产是企业的永恒主题,创新和改进安全管理方法途径是保证安全生产的有效措施,因此建立起适合企业发展实际、运转顺畅高效的安全管理体系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课题。“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生命至上、安全第一”是全社会的期盼,更是煤炭行业的目标,煤矿生产必须以保证员工安全为基本前提,这已成为煤矿安全管理的共识。对于煤矿而言,建立和完善以风险管理为重点、过程管控为核心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可以有效规避和化解安全生产隐患,提高安全管理成效,保障企业安全生产。但是,受各种因素制约国内部分煤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仍不健全,运行效果不佳,因此,对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优化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针对唐山开滦赵各庄矿现行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完善组织领导、加强技术管理、理顺管理流程、完善保证体系等方面,提出了问题解决方案,优化了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首先,根据赵各庄矿作为煤炭企业安全生产需要和公司实际,阐明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介绍了国内外安全风险管理研究发展现状、相关理论,奠定了优化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理论基础。其次,依据赵各庄矿有关部门相关管理数据和调查研究结果,对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运转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总结,系统剖析了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为优化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提供了现实基础。再次,从公司安全生产现实需要出发,在确定优化原则的基础上,重新对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关键要素进行了优化分析,从组织领导、技术指导、专业化辨识流程管理、评估方法等方面重新进行了优化,理顺了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的实施路径,明确了管理权限和责任分工,实现了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在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上的全过程管控。最后,为保证优化效果,从组织建设、教育培训、技术服务和考核激励等四个方面给出了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优化的保障措施,为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顺畅运转提供了制度体系支撑。

白丽萍[6](2020)在《煤矿安全文化建设中人因特性的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现代事故致因理论基础上,对其中导致事故的人的因素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人因特性概念。在调研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现况,依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分析了在生产过程中,人因特性在人、机、环、管四因素之间关系,拓宽了人-机-环-管的内容,基于系统安全理论等,建立了“人-机-环-管”评价模型。以九龙川煤矿建设工程项目为对象,研究企业干部员工对于事故隐患和安全生产认知,以提到企业员工安全生产素养为目标,首先根据矿井安全文化评价程序方法,对于矿井生产建设过程中所能涉及的所有灾害,分析其危险性,并建立模型来归纳人因特性在事故危险影响程度;其次,在模型中探讨人在系统中的人因特性特征,人与机械设备、环境和管理之间关系;利用分析结果并结合矿井现场员工的基本情况,以风险管控原则为指导,建立基于人因特性的双重预防体系,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达到和实现“我要安全”矿井安全管理境界,达到预防事故目的。研究成果可作为九龙川煤矿生产投入运营后的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对实现生产经营企业安全生产,保障矿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李岩[7](2020)在《人的不安全行为对地铁施工阶段险兆事件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地铁建设高速发展,与此同时地铁施工安全事故频发。对地铁施工阶段险兆事件进行有效管控,能从源头上减少事故发生。引发险兆事件的因素错综复杂,其中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重要因素。本文以地铁施工阶段险兆事件为研究对象,提出人的不安全行为与地铁施工险兆事件的关系假设,构建人的不安全行为对地铁施工险兆事件的影响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明确人的不安全行为对地铁施工险兆事件的影响路径及作用强度。首先,本文分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险兆事件的相关理论。明确地铁施工中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定义,将不安全行为从员工个体和管理者两个方面进行了分类;对地铁施工险兆事件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依据事故致因理论构建地铁施工险兆事件致因模型。其次,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分别构建员工个体和管理者不安全行为对地铁施工险兆事件的影响模型。基于量表设计和数据收集,进行数据信效度检验和模型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员工不安全遵从行为与不良参与行为对地铁施工险兆事件有显着影响,其中不安全遵从行为的影响作用较强,安全氛围在员工不安全遵从行为对险兆事件的作用关系中负向调节效应显着;管理者对资源配置不适当、培训与指挥有缺陷、监督与检查未落实对地铁施工险兆事件有显着影响,安全氛围在管理者不安全行为与险兆事件的影响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最后,基于实例分析,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得到地铁施工中人的不安全行为与险兆事件的关联度大小排序。从人的行为管控方面,提出预防险兆事件发生的措施建议,并进行应用效果分析。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有效控制险兆事件,降低地铁施工安全事故发生,提高地铁施工安全预控管理水平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孙秀萍[8](2020)在《煤矿企业职工行为隐患分析及RSAE管理体系研究》文中提出针对兴隆庄煤矿职工生产中存在的安全行为隐患问题,本文基于行为、心理科学理论以及分级管控理论、激励理论等,结合双重预防机制内涵,研究职工行为隐患的影响因素,首次构建煤矿人因分析与分类系统(The Human Factors Analysis and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Coal Mine,HFACS-CM)模型,分析职工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从职工行为心理测评角度构建指标体系,并从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方面对职工的心理进行测评,以贝叶斯网络模型为基础分析其指标权重;从辨识、分级、考核和帮教四个方面,设计和构建行为隐患RSAE闭环防控管理体系,对兴隆庄煤矿职工行为隐患进行闭环管理。本体系的应用可有效提高兴隆庄煤矿安全管理水平,完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方法,有针对性的干预煤矿职工行为隐患进行,降低人因事故的发生,提高煤矿事故预防控制的有效性。本文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内容:一、针对煤矿职工行为隐患统计分析,构建HFACS-CM模型对煤矿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及影响不安全行为的外部因素、组织影响、领导行为及前提条件进行深入分类、研究,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分析研究事故中不安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间的关联性。二、通过科学、客观、标准的测量技术制定煤矿职工行为心理测评量表及评分规则,基于测评量化结果构建行为隐患评价预测模型,对职工的特定素质、心理状态等进行系统测量、分析、评价。三、建立职工行为心理测评数据库,基于贝叶斯网络开发了职工行为心理测评数据平台,进行职工行为心理评价与分析,并结合不安全行为统计结果,校验完善行为隐患评价预测模型,提高分析评价的准确性。四、结合戴明循环理论与不安全行为的形成机理,设计构建煤矿职工行为隐患(Rec-ognition、Systematics、Assessment、Education,RSAE)闭环防控体系,进行职工行为隐患识别、分级、考核与帮教管控,及时辨识、评价职工的安全行为隐患问题,并进行有效的培训教育,旨在避免不安全行为的发生,遏制事故的发生。五、结合兴隆庄煤矿职工行为隐患实际情况,建立煤矿职工的行为隐患分级与量化管控机制以及个人、部门的行为考核准则和行为管控措施,提高职工安全行为规范化,加强员工安全生产的责任心,旨在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应用结果显示,本文设计构建的煤矿职工行为隐患RSAE闭环防控体系,可及时开展职工行为隐患识别、分级、考核与帮教管控工作,明显提高了职工安全行为规范化,避免不安全行为的产生,有效遏制了事故的发生。

陈曼玲[9](2020)在《基于文本挖掘的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研究》文中指出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功不可没。但由于建设工程规模大、周期长、人员集中、环境复杂的特点,导致建设工程安全生产难度加大,施工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导致事故的原因有很多,已有相关学者研究表明人的不安全行为是诱发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为强化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本文开展基于文本挖掘的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掌握因素对行为的影响关系,有利于从源头上控制和消除建筑工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首先,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对了国内外不安全行为的相关理论和文献进行了梳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内涵及分类标准。其次,选取来源于不同地方、不同机构的权威官方网站公示的2005~2018年间334起事故报告作为本文的文本挖掘语料,并对其进行一般性的统计描述分析。进而介绍文本挖掘的相关技术及一般流程,分析比较本文挖掘的常用工具,选定R语言作为本文的挖掘工具。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后开展挖掘工作,得到35个不安全行为及影响因素关键词,并按照前文确定的分类标准对其归纳整理。然后,对文本挖掘得到的数据作进一步处理,分别运用词共现和关联规则的方法分析不安全行为和影响因素间的相关关系:前者通过词共现关系对不安全行为及影响因素关键词构成网络的整体相关性以及每个关键词在网络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后者应用关联规则挖掘算法对不同类别的不安全行为和影响因素间的关联关系进行分析。最后,根据前文的分析结果,对重要性较高且和不安全行为产生强关联规则的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的管控对策及建议。本文以施工安全事故案例为研究对象,运用文本挖掘技术对事故报告中涉及到的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及影响因素进行挖掘统计,进而运用词共现和关联规则方法分析不安全行为和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并根据分析结果有针对性的提出管控对策建议,对于强化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管理及事故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任正康[10](2020)在《铁路工程线行车事故致因分析与对策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铁路轨道铺设工程的工程列车发生的事故即铁路工程线行车事故,屡屡见诸报端,其中不乏社会影响巨大,反响强烈的人身伤亡事故。相关部门颁布了一系统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但是收效甚微,为改变当前工程线行车事故频发的局面,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交代了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概述事故致因理论中的事故频发倾向理论、因果连锁理论、轨迹交叉理论及系统安全理论,为探索工程线行车事故发生机理作好理论准备。其次,为了对铁路工程线行车事故有直观了解,对铁路工程线概况及铁路工程线行车组织现状进行描述,与铁路营业线行车的异同点作了比较。以2010-2019年间某轨道铺设单位发生的行车事故及官方通报的工程线行车事故作为研究数据,从事故的类型、发生时间、事故责任人等不同方面进行探讨,并从人、机、环、管四个方面对工程线行车安全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以事故致因理论为依据,运用事故树分析法,对铁路工程线行车的脱轨、挤道岔和人身伤害事故分别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重要度排序;基于事故致因理论对具有代表性的人因事故进行分析,基于轨迹交叉理论对地铁工程线行车事故进行分析,基于现代因果连锁理论对铁路工程线行车事故进行分析,发掘出事故背后的深层原因即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以此为依据,从工程线行车组织单位、线下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三个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最后,通过在铁路工程线行车管理过程中进行应用,以验证对策的效果,并从实践中积累经验,不断改进,以期实现工程线行车安全和施工安全的目标。

二、浅谈生产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生产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论文提纲范文)

(2)矿工非正式组织对不安全行为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非正式组织研究现状
        1.2.2 安全氛围研究现状
        1.2.3 非正式组织与不安全行为研究现状
        1.2.4 本文研究的出发点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矿工非正式组织特征指标体系构建
    2.1 矿工非正式组织的形成
        2.1.1 矿工非正式组织的界定
        2.1.2 矿工非正式组织的形成
    2.2 指标设计
        2.2.1 一级指标设计
        2.2.2 二级指标设计
        2.2.3 矿工非正式组织特征指标汇总
    2.3 指标重要性分析
        2.3.1 问卷编制原则
        2.3.2 问卷设计
        2.3.3 指标重要性判断
        2.3.4 重要性等级
    2.4 矿工非正式组织特征指标权重的计算
        2.4.1 一级指标权重的计算
        2.4.2 二级指标权重的计算
        2.4.3 指标权重的汇总
    2.5 小结
3 基于人际网络的矿工非正式组织识别
    3.1 人际网络理论
    3.2 社会网络分析工具UCINET
    3.3 基于人际网络对矿工非正式组织识别
        3.3.1 矿工联系判别
        3.3.2 基于UCINET的矿工非正式组织关系可视化
    3.4 非正式组织关系分析
        3.4.1 度数中心度分析
        3.4.2 连通性分析
        3.4.3 派系分析
        3.4.4 小规模非正式组织管理分析
        3.4.5 独立性节点优化分析
    3.5 小结
4 矿工非正式组织对不安全行为影响模型分析
    4.1 研究假设的提出
        4.1.1 矿工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
        4.1.2 矿工非正式组织与不安全行为的关系
        4.1.3 安全氛围的中介作用
    4.2 概念模型构建
    4.3 矿工非正式组织特征量表设计
        4.3.1 矿工非正式组织特征初始量表的生成
        4.3.2 矿工非正式组织量表的预测试与分析
        4.3.3 探索性因子分析
        4.3.4 正式量表的确定
    4.4 相关变量的测量
        4.4.1 安全氛围
        4.4.2 不安全行为
    4.5 小结
5 实证研究
    5.1 模型构建
        5.1.1 结构方程模型简介
        5.1.2 正式调研的统计分析
    5.2 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5.3 中介效应的检验
        5.3.1 中介检验方法
        5.3.2 中介作用讨论
    5.4 模型结果讨论
        5.4.1 假设检验结果讨论
        5.4.2 管理建议
    5.5 小结
6 结论
    6.1 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及结论
        6.1.1 主要工作
        6.1.2 研究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Ⅰ 矿工非正式组织形成指标专家调查表
附录Ⅱ 矿工非正式组织对不安全行为影响调查问卷
附录Ⅲ
附录Ⅳ

(3)地铁列车驾驶员不安全行为组合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不安全行为概念
        1.2.2 安全行为理论研究
        1.2.3 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及机理研究
        1.2.4 交通行业不安全行为研究
        1.2.5 不安全行为干预策略研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列车驾驶员不安全行为形成及影响因素分析
    2.1 不安全行为内涵和分类
    2.2 不安全行为的形成机理
    2.3 模型结构
    2.4 影响因素分析
        2.4.1 个体自身因素
        2.4.2 组织社会因素
        2.4.3 环境因素
    2.5 影响因素指标分析
        2.5.1 指标数据处理
        2.5.2 心理测评方案
        2.5.3 权重分析方法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列车驾驶员不安全行为组合干预SD模型构建
    3.1 系统动力学
    3.2 不安全行为干预系统构建分析
    3.3 列车驾驶员不安全行为组合干预模型构建分析
        3.3.1 SD仿真模型总因果图及流图分析
        3.3.2 SD仿真模型的量化与方程设定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列车驾驶员不安全行为组合干预模型仿真分析
    4.1 数据分析
        4.1.1 基本数据的获取
        4.1.2 心理测评结果分析
        4.1.3 权重计算
    4.2 模型参数与方程设定
        4.2.1 模型时间参数设置
        4.2.2 状态变量方程
        4.2.3 速率变量方程
        4.2.4 辅助变量方程
        4.2.5 常量初始值的设置
    4.3 不安全行为组合干预的动力学模型检验
        4.3.1 量纲一致性检验
        4.3.2 结构检验
        4.3.3 有效性检验
    4.4 组合干预策略研究
        4.4.1 不安全行为的干预策略
        4.4.2 各个干预策略调节及模拟仿真分析
        4.4.3 组合干预模拟仿真分析
    4.5 不安全行为干预策略建议
        4.5.1 个体自身干预策略
        4.5.2 组织社会干预策略
        4.5.3 环境干预策略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目录
附录 B:地铁列车驾驶员不安全行为系统初值调查表
附录 C:主观赋权调查表

(4)基于网格化的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管控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1.1.1 人员因素是影响铁路行车安全的重要因素
        1.1.2 铁路安全管理理念的转变与挑战
        1.1.3 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的自身独特性
        1.1.4 风险理论、“网格化”管理等的实践应用
        1.1.5 问题提出
    1.2 主要研究内容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论文组织结构
    1.6 论文资助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安全行为风险相关概念研究
        2.1.1 安全行为相关概念
        2.1.2 风险、致灾因子、隐患和事故概念
        2.1.3 风险管理相关概念及流程
    2.2 铁路风险评估技术研究综述
        2.2.1 铁路风险评估技术研究
        2.2.2 铁路风险评估技术选择需注意的问题
    2.3 安全行为风险评估研究综述
        2.3.1 交通领域研究现状
        2.3.2 其他领域研究现状
        2.3.3 既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2.4 安全行为风险应对研究综述
        2.4.1 交通领域研究现状
        2.4.2 其他领域研究现状
        2.4.3 既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2.5 网格化管理研究综述
        2.5.1 网格化管理基本概念及特点
        2.5.2 网格化管理的基本要素
        2.5.3 网格化管理的实践应用
        2.5.4 车务系统推行网格化管理的必要性
    2.6 本章小结
3 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管理的网格化
    3.1 车务系统安全生产的特殊性
    3.2 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特性
        3.2.1 异质性
        3.2.2 不确定性
        3.2.3 耦合性
    3.3 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网格化管理的概念与方法
        3.3.1 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网格化管理定义与内涵
        3.3.2 车务系统网格的定义、划分方法及编码
        3.3.3 网格要素的定义、分类方法及编码
        3.3.4 网格事件的定义、分类方法及编码
        3.3.5 车务系统网格化管理的实践意义与价值
    3.4 本章小结
4 单个网格的职工安全行为风险评估模型构建
    4.1 应用场景描述与建模思路
        4.1.1 应用场景描述
        4.1.2 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网格化评估模型架构
    4.2 单个网格的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致灾因子识别
        4.2.1 现有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致灾因子识别存在的不足
        4.2.2 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致灾因子分类及标准化识别
        4.2.3 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事件致灾因子赋值模型
    4.3 单个网格的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三维风险分析
        4.3.1 二维风险矩阵存在的不足
        4.3.2 “可能性-后果-脆弱性”三维风险评估模型构建思路
        4.3.3 “可能性-后果-脆弱性”三维风险评估模型
        4.3.4 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等级评定标准
        4.3.5 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大小计算
    4.4 单个网格的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评价
        4.4.1 划分风险控制等级
        4.4.2 建立风险接受准则
        4.4.3 明确风险应对方式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安全行为风险网格化应对模型构建
    5.1 应用场景描述与建模思路
        5.1.1 应用场景与问题描述
        5.1.2 解决思路与建模流程
    5.2 模型结构分析
        5.2.1 确定系统边界
        5.2.2 绘制因果回路图
        5.2.3 建立系统流量图
    5.3 模型建立与检验
        5.3.1 确定模型方程式
        5.3.2 变量权重赋值
        5.3.3 初始值确定
        5.3.4 模型检验
    5.4 本章小结
6 实证研究
    6.1 背景介绍
    6.2 “助理值班员不按规定出场作业”风险事件分析
    6.3 “助理值班员不按规定出场作业”风险量级评价
    6.4 “助理值班员不按规定出场作业”应对策略仿真分析
    6.5 模型在车务系统现场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7 结论
    7.1 主要研究工作
    7.2 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5)唐山开滦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理论
    2.1 安全管理
        2.1.1 安全管理定义
        2.1.2 安全管理对象
        2.1.3 安全管理方法
    2.2 安全管理基础理论
        2.2.1 杜邦安全管理理论
        2.2.2 本质安全理论
        2.2.3 系统安全理论
        2.2.4 安全风险管理理论
    2.3 安全风险管理
        2.3.1 风险管理与安全风险管理
        2.3.2 安全风险管理内涵
        2.3.3 安全风险管理方法
    2.4 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2.4.1 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指导思想
        2.4.2 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特征
        2.4.3 安全风险管理体系运转流程
        2.4.4 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推进组成要件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赵各庄矿概况
        3.1.1 赵各庄矿基本情况简述
        3.1.2 赵各庄矿组织机构设置
        3.1.3 赵各庄矿员工基本状况
    3.2 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现状分析
        3.2.1 赵各庄矿现有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3.2.2 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运转情况调查分析
    3.3 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问题及成因分析
        3.3.1 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存在问题
        3.3.2 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问题成因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优化设计
    4.1 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优化原则
        4.1.1 层级化管理原则
        4.1.2 专业化技术指导原则
        4.1.3 分类化辨识原则
        4.1.4 周期性评估原则
    4.2 赵各庄矿安全风险分析优化
        4.2.1 员工行为安全风险分析
        4.2.2 采掘作业安全风险分析
        4.2.3 通防作业安全风险分析
        4.2.4 机电作业安全风险分析
        4.2.5 地面作业安全风险分析
    4.3 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流程优化
        4.3.1 组织管理系统优化
        4.3.2 技术指导系统优化
        4.3.3 模块式管理流程
    4.4 安全风险管理评估优化
        4.4.1 安全风险因素评估范围
        4.4.2 安全风险评估基本流程
        4.4.3 安全风险管理评估优化实施
        4.4.4 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及应用优化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优化实施保障
    5.1 组织领导保障
        5.1.1 组建专门领导机构
        5.1.2 完善层级管理职能
        5.1.3 细化专业职责分工
    5.2 教育培训保障机制
        5.2.1 细化员工教育培训制度
        5.2.2 健全班长履职管理制度
        5.2.3 强化专项引导促进制度
        5.2.4 丰富辨识技能提升制度
    5.3 技术服务保障
        5.3.1 实施重大危险源专项监管
        5.3.2 实施较大风险源规范管理
    5.4 考核激励保障
        5.4.1 改进安全风险考核兑现机制
        5.4.2 完善班组安全风险激励机制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员工调查问卷
附录2 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员工访谈提纲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6)煤矿安全文化建设中人因特性的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煤矿人的因素研究现状
        1.2.1 国外煤矿安全文化评价研究现状
        1.2.2 国内煤矿安全文化评价研究现状
        1.2.3 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和应用情况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2 员工人因特性分析基础理论
    2.1 煤矿事故致因安全管理理论
        2.1.1 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
        2.1.2 “1:29:300”规律及“3E”准则
        2.1.3 亚当斯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2.1.4 系统安全理论
    2.2 安全文化建设中的人因特性
        2.2.1 “人-机-环-管”中人因特性研究
        2.2.2 木桶原理
    2.3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人因特性指标体系
        2.3.1“人-机-环-管”中人与其他要素关系研究
        2.3.2 人因特性指标体系
    2.4 本章小结
3 煤矿安全文化体系中人因特性评价模型
    3.1 煤矿建立安全文化评价体系的可行性
        3.1.1 人因特性是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基础
        3.1.2 煤矿安全文化建设中对人因特性的促进作用
    3.2 煤矿安全文化评价人因特性模型
        3.2.1 煤矿安全文化评价人因特性分析
        3.2.2 人因特性因素分析
        3.2.3 人因特性评价方法
    3.3 本章小结
4 九龙川煤矿人因特性分析
    4.1 九龙川煤矿概况
    4.2 矿井人员状况分析
    4.3 职业卫生与健康危害
    4.4 九龙川煤矿人因特性与灾害影响关系评价
        4.4.1 九龙川煤矿安全文化评价指标体系
    4.5 本章小节
5 煤矿安全管理中人因特性管理对策
    5.1 隐患排查治理对策
    5.2 风险防控管理对策
    5.3 综合管理措施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人的不安全行为对地铁施工阶段险兆事件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人的不安全行为研究现状
        1.2.2 险兆事件研究现状
        1.2.3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险兆事件的关系研究现状
        1.2.4 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思考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2 人的不安全行为与地铁施工险兆事件致因分析
    2.1 人的不安全行为基础理论
        2.1.1 人的不安全行为内涵界定
        2.1.2 人的不安全行为分类
        2.1.3 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机理分析
    2.2 地铁施工阶段险兆事件基础理论
        2.2.1 地铁施工阶段险兆事件定义
        2.2.2 地铁施工阶段险兆事件与相关概念
        2.2.3 地铁施工阶段险兆事件与事故的关系
    2.3 地铁施工阶段险兆事件致因理论
        2.3.1 事故致因理论
        2.3.2 地铁施工阶段险兆事件致因模型
        2.3.3 地铁施工阶段险兆事件致因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人的不安全行为对地铁施工险兆事件的影响理论模型构建及量表设计
    3.1 研究假设提出
        3.1.1 员工个体不安全行为对险兆事件的影响
        3.1.2 管理者不安全行为对险兆事件的影响
        3.1.3 安全氛围在不安全行为与险兆事件关系中的作用
    3.2 理论模型构建
    3.3 量表设计
        3.3.1 量表设计原则
        3.3.2 量表设计内容
        3.3.3 量表分析方法
    3.4 本章小结
4 人的不安全行为对地铁施工险兆事件的影响实证分析
    4.1 调研范围与对象
    4.2 调研数据信效度检验
        4.2.1 信度检验
        4.2.2 效度检验
        4.2.3 因子分析
    4.3 结构方程模型构建
    4.4 模型验证分析
        4.4.1 模型验证方法
        4.4.2 模型检验与修正
        4.4.3 模型分析结果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灰色关联法的险兆事件案例分析及措施建议
    5.1 灰色关联分析法
        5.1.1 灰色系统理论
        5.1.2 灰色关联分析特点
        5.1.3 灰色关联分析步骤
    5.2 实例分析
        5.2.1 工程概况及施工进度形象
        5.2.2 实例统计分析
        5.2.3 人的不安全行为与险兆事件关联度分析
        5.2.4 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
    5.3 措施建议与实施效果
        5.3.1 措施建议
        5.3.2 应用效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8)煤矿企业职工行为隐患分析及RSAE管理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2 兴隆庄煤矿职工行为隐患统计分析
    2.1 职工行为隐患统计分析
    2.2 职工行为隐患影响因素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煤矿职工不安全行为HFACS-CM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3.1 煤矿人因分析与分类系统HFACS-CM模型的建立
    3.2 基于HFACS-CM模型的职工不安全行为影响研究
    3.3 基于AHP的煤矿HFACS-CM指标体系构建及权重计算
    3.4 本章小结
4 煤矿职工行为心理测评及行为隐患评价预测
    4.1 影响职工不安全行为的心理因素分析
    4.2 煤矿职工行为心理测评
    4.3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煤矿职工安全心理评价研究
    4.4 本章小结
5 煤矿职工行为隐患RSAE闭环管理体系与应用
    5.1 煤矿职工行为隐患形成机理
    5.2 RSAE闭环管理体系的科学内涵
    5.3 RSAE闭环管理体系的运行体系
    5.4 RSAE闭环管理体系应用效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兴隆庄煤矿职工心理测评量表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9)基于文本挖掘的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与内容
2 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1 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概述
    2.2 不安全行为的分类
    2.3 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
3 基于文本挖掘的不安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3.1 挖掘数据描述
    3.2 挖掘相关技术综述
    3.3 文本挖掘工具选取
    3.4 挖掘数据预处理
    3.5 挖掘过程实现及结果分析
4 不安全行为文本挖掘数据后处理
    4.1 不安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词共现分析
    4.2 不安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关联规则分析
    4.3 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控制对策建议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10)铁路工程线行车事故致因分析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状态
        1.3.1 国内外事故致因理论研究状态
        1.3.2 国内铁路工程线及营业线行车安全管理研究状态
    1.4 该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
    1.5 研究的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本章小结
2 典型事故致因理论概述
    2.1 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2.2 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2.2.1 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2.2.2 现代因果连锁理论
    2.3 轨迹交叉理论
    2.4 系统安全理论
    2.5 本章小结
3 铁路工程线概况、现状及事故统计分析
    3.1 铁路工程线概况
        3.1.1 铁路工程线系统划分
        3.1.2 工程线及工程线行车事故的定义
        3.1.3 铁路工程线各参与单位概述
    3.2 铁路工程线现状
        3.2.1 铁路工程线行车组织现状以及与铁路营业线的异同点
        3.2.2 铁路工程线下施工单位现状
    3.3 铁路工程线行车事故统计分析
        3.3.1 铁路工程线行车事故统计
        3.3.2 铁路工程线行车事故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铁路工程线行车事故致因分析
    4.1 铁路工程线行车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4.1.1 直接原因
        4.1.2 间接原因
        4.1.3 根本原因
    4.2 铁路工程线行车事故致因分析
        4.2.1 铁路工程线行车事故致因的分析方法
        4.2.2 脱轨事故分析
        4.2.3 挤道岔事故分析
        4.2.4 人身伤害事故分析
    4.3 基于事故致因理论进行分析评价
        4.3.1 基于事故频发倾向理论的人因事故分析与评价
        4.3.2 基于轨迹交叉理论的地铁工程线事故分析与评价
        4.3.3 基于现代因果连锁理论的铁路工程线事故分析评价
    4.4 本章小结
5 工程线安全管理对策
    5.1 铁路工程线行车管理单位对策
    5.2 线下施工单位对策
    5.3 建设单位安全管理对策
    5.4 本章小结
6 铁路工程线行车安全对策应用
    6.1 工程概况
    6.2 工程线安全管理
        6.2.1 完善工程线行车安全管理体系
        6.2.2 “3E”对策应用
    6.3 铺架单位行车管理
    6.4 施工组织管理
    6.5 实践结果
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浅谈生产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HFACS与SD的矿工不安全行为分析与仿真研究[D]. 王盼盼. 安徽理工大学, 2021
  • [2]矿工非正式组织对不安全行为的影响研究[D]. 王文涛.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2)
  • [3]地铁列车驾驶员不安全行为组合干预研究[D]. 刘宇.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4]基于网格化的车务系统职工安全行为风险管控模型研究[D]. 张华锋.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2)
  • [5]唐山开滦赵各庄矿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优化研究[D]. 丁思远. 燕山大学, 2020(06)
  • [6]煤矿安全文化建设中人因特性的评价研究[D]. 白丽萍.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7]人的不安全行为对地铁施工阶段险兆事件的影响研究[D]. 李岩. 西安科技大学, 2020
  • [8]煤矿企业职工行为隐患分析及RSAE管理体系研究[D]. 孙秀萍.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9]基于文本挖掘的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研究[D]. 陈曼玲. 华中科技大学, 2020(01)
  • [10]铁路工程线行车事故致因分析与对策研究[D]. 任正康. 兰州交通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谈人在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