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银杏叶提取物(Egb 761)治疗外周性前庭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标准化银杏叶提取物(Egb 761)治疗外周性前庭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一、标准化银杏叶提取物(Egb 761)治疗前庭周围性眩晕的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莎日娜[1](2021)在《银杏酮酯滴丸治疗脑动脉硬化症所致眩晕(血瘀证)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运用国际公认的评价指标,评价银杏酮酯滴丸治疗脑动脉硬化症所致眩晕(血瘀证)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设计方法,将404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银杏酮酯滴丸组)和对照组(脑心清片组)各202例。试验组口服银杏酮酯滴丸与脑心清片模拟剂,对照组口服脑心清片与银杏酮酯滴丸模拟剂,连续服用6周。主要疗效指标为治疗6周后血瘀证中医证候疗效,次要疗效指标为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6周眩晕障碍量表评分、眩晕症状严重程度VAS评分、加利福尼亚大学眩晕调查问卷评分和中医单项症状积分等;安全性指标包括不良事件和肝肾功等化验室指标。研究结果:本研究纳入受试者共404例,实际完成380例(试验组191例,对照组189例)。未完成24例,其中试验组11例(未完成临床试验5例,违背试验方案5例,用药依从性不达标1例),对照组13例(未完成临床试验6例,违背试验方案6例,访视窗超窗1例),脱落率为5.95%(试验组5.45%,对照组6.44%)。对两组患者人口学信息、生命体征、体格检查等进行统计学分析,均无显着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血瘀证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治疗6周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2.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07%,有显着差异(P<0.05)。2.眩晕障碍量表评分两组评分均较基线有所下降,试验组治疗6周眩晕障碍量表总分与基线的减分值高于对照组(P=0.0188)。3.眩晕症状严重程度VAS评分两组均评分较基线有所下降,治疗6周试验组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差异(P=0.0008),治疗6周与基线的减分值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001)。4.加利福尼亚大学眩晕调查问卷评分两组均较基线有所下降,治疗6周试验组加利福尼亚大学眩晕调查问卷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差异(P=0.0056),治疗6周与基线的减分值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001)。5.试验组6周在中医单项症状积分方面(头晕、目眩、头痛、健忘)与基线的减分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安全性评估:试验组与研究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1例,表现为轻度的“ALT异常”、“AST异常”、“GGT异常”,患者停用他汀类药物后肝功正常;对照组有1例严重不良事件发生,与药物无相关性。结论:银杏酮酯滴丸治疗脑动脉硬化症所致眩晕患者的疗效优于脑心清片,可改善中医证候,用药安全有保障。

李天骄[2](2021)在《祛饮开窍方治疗慢性脑缺血性眩晕(痰饮夹瘀证)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祛饮开窍方治疗慢性脑缺血性眩晕(痰饮夹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本试验的入选标准,筛选出72例受试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试验组予中药汤剂祛饮开窍方(日2次早晚口服,每次各100毫升),加阿司匹林肠溶片100毫克日1次口服,对照组予银杏叶提取物片,日2次口服,每日40毫克,加阿司匹林肠溶片100毫克日1次口服。治疗疗程为14天,观察和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和眩晕障碍量表(DHI);分别观察和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内眩晕发作最长持续时间(时/天)和眩晕发作次数(次/月)。将记录的全部数据通过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描述统计和检验结果。评估祛饮开窍方治疗慢性脑缺血性眩晕(痰饮夹瘀证)的临床疗效。结果:1.临床疗效比较:经祛饮开窍方治疗2周后,试验组眩晕临床症状得到改善(P=0.000<0.05),临床总有效率为97.0%,经银杏叶提取物片治疗两周后,对照组眩晕临床症状得到改善(P=0.000<0.05),临床总有效率为87.9%。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25<0.05)。2.DHI评分比较:经祛饮开窍方治疗2周后,试验组DHI总分较前改善(P=0.000<0.05),经银杏叶提取物片治疗2周后,对照组DHI总分较前改善(P=0.008<0.05),且试验组平均总评分(45.09±12.61)低于对照组(52.42±8.91)。试验组在改善眩晕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P=0.008<0.05)。3.DHI具体评分比较:经祛饮开窍方治疗2周后,试验组在DHI中躯体评分治疗前后(P=0.000<0.05)、情绪评分治疗前后(P=0.000<0.05)、功能评分治疗前后(P=0.01 1<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经银杏叶提取物片治疗2周后,对照组在DHI中躯体评分治疗前后(P=0.039<0.05)、情绪评分治疗前后(P=0.024<0.05)、功能评分治疗前后(P=0.016<0.05)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的治疗均可改善DHI中的躯体、功能及情绪评分,且试验组DHI中躯体评分(12.30±4.56)低于对照组(15.03 ±3.91)、试验组DHI中情绪评分(15.76±6.10)低于对照组(19.93±3.98)。说明试验组和对照组在躯体上(P=0.031<0.05)及情绪上(P=0.013<0.05)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差异说明试验组在改善患者躯体及情绪方面症状优于对照组。4.眩晕发作最长持续时间比较:经祛饮开窍方治疗2周后,试验组眩晕发作最长持续时间(时/天)较前降低(P=0.000<0.05),经银杏叶提取物片治疗2周后,对照组眩晕发作最长持续时间(时/天)较前降低(P=0.001<0.05),但试验组眩晕发作最长持续时间(2.27±1.51)低于对照组眩晕发作最长持续时间(3.57±1.27),说明试验组的眩晕发作最长持续时间(时/天)低于对照组的眩晕发作最长持续时间(时/天)(P=0.000<0.05)。说明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的预后效果更佳。5.眩晕发作次数比较:经祛饮开窍方治疗2周后,试验组的发作次数较前降低(P=0.000<0.05),经银杏叶提取物片治疗2周后,对照组的发作次数较前降低(P=0.001<0.05)。但试验组的发作次数(8.57±3.78)低于对照组的发作次数(10.10±3.32),且试验组眩晕发作次数(次/月)低于对照组眩晕发作次数(次/月)(P=0.023<0.05)。说明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的预后效果更佳。结论:应用祛饮开窍方治疗慢性脑缺血性眩晕(痰饮夹瘀证)疗效明显,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预后也较好。还可以使患者躯体及情绪方面得到明显改善,更大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对患者家人的负担。得出运用祛饮开窍方治疗慢性脑缺血性眩晕(痰饮夹瘀证)取得了明显疗效。

黄芳芳[3](2021)在《眩晕膏穴位贴敷治疗前庭神经炎的临床效果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眩晕膏局部穴位贴敷辅助治疗前庭神经炎,观察其是否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以期为前庭神经炎的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既安全又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本研究共纳入于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武汉市第一医院眩晕专科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前庭神经炎患者61例,并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眩晕膏组)31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药物根据目前有的专家推荐,急性期若眩晕呕吐严重,予以盐酸异丙嗪注射液肌肉注射,最多使用3天,予以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静脉滴注,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并配合前庭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眩晕膏进行穴位贴敷治疗。具体穴位贴敷方案如下:首先患者需坐位,低头,充分暴露颈肩部皮肤,并清洁局部皮肤,然后将眩晕膏均匀贴敷于大椎穴、双侧颈夹脊穴、双侧肩井穴、双侧大杼穴、双侧天宗穴皮肤处,并用医用胶带固定,每次贴敷3-4小时,每天贴一次。对照组按照常规剂量发病3天内可予以非那根12.5mg肌注,每日1次,予以甲强龙40mg静滴,之后减量至40mg,连服3天,依次每3日递减8mg直至0mg;敏使朗6mg口服,每日3次,并予以前庭康复训练。主要观察指标是治疗后眩晕缓解情况和自发眼震消失的时间。次要观察指标包括治疗后v EMPs双侧不对称比正常人数、VOR增益值、CP值、静态平衡功能、DH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临床效果评价。并在治疗过程中观察其安全性,随时记录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在本次治疗过程中,治疗组一共脱落了2例,对照组一共脱落了1例,最终有58例患者顺利完成了本次临床研究,其中治疗组29例(男7例,女22例),对照组29例(男9例,女20例)。结果:1、共有58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42例)患者完成了本次研究,且数据显示两组患者治疗之前在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眩晕的程度、病程、眩晕的伴随症状、眼震强度对比、静态平衡能力对比、v EMPs的对比、VOR值、影像学对比方面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资料具有可比性。2、疗效:治疗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6%,提示治疗组(眩晕膏组)是明显优于对照组的(P<0.05)。3、主要观察指标:治疗组治疗后眩晕缓解的情况、自发眼震消失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4、次要观察指标:治疗组经治疗后v EMPs双侧不对称比正常人数、VOR增益值、CP值、静态平衡功能、DH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治疗组也优于对照组(P<0.05)。5、两组患者治疗后两组间在恶心、口干、头晕、疲劳等方面差异无意义。眩晕膏本身的不良反应比较小。两组患者在治疗后,治疗组有3例患者出现了皮肤轻度灼热感,在经过局部物理降温以后症状逐渐消失。针对两组治疗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其结果提示两组治疗在局部以及全身反应方面的差异无意义。提示了眩晕膏在临床治疗有较高的安全性。结论:(1)眩晕膏组和对照组在本项临床研究中均取有明显的临床疗效,且眩晕膏组疗效更好。(2)眩晕膏组较对照组能更快更好的改善VN患者的眩晕症状、缓解患者的伴随症状、更好的恢复患者的前庭功能。(3)眩晕膏组在治疗的过程中不良反应小,有较好的安全性,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也可以作为VN常规治疗的手段之一。本研究初步探讨了眩晕膏穴位贴敷辅助治疗对前庭神经炎的临床疗效。在现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治疗基础上,加用眩晕膏穴位贴敷能更快的改善前庭神经炎患者的眩晕症状、缓解患者的伴随症状、促进前庭功能的恢复和中枢代偿,并且在治疗过程中其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也可以作为VN常规治疗的手段之一。

钱杨杨,朱国琴,王文健,高崎[4](2021)在《银杏酮酯及其制剂的临床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银杏酮酯是从银杏叶中运用"双重吸附,双重去除"的提取工艺进行有效成分富集的提取物,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神经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临床上银杏酮酯制剂可作为冠心病、脑血管疾病、认知障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多种疾病的基础治疗药物,联合西药使用可以增效减毒,无明显不良反应。在药理研究中,银杏酮酯对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脂代谢、氧化应激方面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能抗血小板聚集,抗氧化,促神经损伤后再生,减轻心肌缺血性损伤,抗心律失常,改善血流变异常,延缓相关功能的退行性改变及缓解抑郁样行为,并较其他银杏叶提取物药效成分含量高而毒性成分含量更低。本文综述了其药理作用及临床研究的进展,以期为临床安全有效地用药提供参考。

徐利,李莹莹,丁剑,胡杨林[5](2020)在《耳石复位联合药物治疗对继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在继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中采取耳石复位联合药物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120例BPPV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予以耳石复位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予以单纯耳石复位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54/60),高于对照组的63.3%(3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躯体、情绪、功能评分和头晕残障(DHI)总分分别为(10.93±4.46)、(13.50±5.68)、(12.40±4.20)、(36.83±13.17)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5.43±4.59)、(19.23±4.36)、(18.07±4.07)、(53.02±12.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低于对照组的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继发性BPPV患者采用耳石复位联合药物治疗能明显提升患者临床疗效,并且对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临床应用效果显着,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李斐,鞠奕,张苏琳,张青,赵性泉,庄建华[6](2020)在《前庭神经炎诊治多学科专家共识》文中认为前庭神经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急性前庭综合征,由于目前前庭神经炎的诊断治疗缺乏统一、规范化的标准,患者在急性期常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临床干预,导致病情迁延。本共识旨在综合国内外关于前庭神经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成果以及国内多学科专家的临床经验,为前庭神经炎的临床诊治提供规范化的标准,以期规范和促进前庭神经炎的诊疗工作。

王义涵[7](2020)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庭神经炎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在治疗前庭神经炎的临床过程中,于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中药汤剂大秦艽汤与中医针刺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是否较西医常规治疗更具优势。材料与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病区,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要求的73例前庭神经炎患者,随机分配为治疗组37例与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案,即入院时予非那根25mg日一次肌肉注射,连用三天以缓解患者眩晕症状;甲泼尼龙片48mg日1次晨起顿服3日,3日后减量至40mg,日1次晨起顿服3日,以此类推,每3日递减8mg直至0mg;金纳多注射液70 mg+0.9%氯化钠溶液250ml日1次静脉滴注;奥拉西坦注射液15ml+0.9%氯化钠溶液100ml日1次静脉滴注,并每日行前庭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中药汤剂大秦艽汤100ml日3次口服,为期2周;针刺印堂穴、神庭穴、百会穴及双侧晕听区,斜刺法刺入,行平补平泻手法得气,留针30分钟,每日1次,连续治疗2周。分别于患者就诊时、治疗2周后行DHI量表填写、静态平衡试验、视频头脉冲试验、主观视觉垂直线检查,于开始治疗后每日行自发性眼震检测直至自发性眼震消失。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治疗组患者静态代偿时间更短,动态代偿更明显(P<0.05)。2.治疗组比对照组改善患者静态平衡能力效果更明显(P<0.05)。3.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对患者DHI各组评分均有改善作用(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能更有效降低患者DHI各组评分(P<0.05),尤其在DHI-E即情感性分值和DHI总分的降低上效果更加显着(P<0.01)。4.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方案均可提高受累半规管回归增益值(P<0.05)。5.治疗组较对照组使受累半规管的回归增益值提高更显着(P<0.05)。结论:1.治疗组方案能更快的促进前庭神经炎患者静态和动态代偿。2.治疗组方案可更好改善患者的前庭功能低下状态。3.治疗组方案对前庭神经炎导致眩晕患者的情感因素改善效果显着优于对照组。4.加用大秦艽汤联合针刺治疗会促进前庭功能的代偿,安全性高,副作用小。

BeijingStrokeAssociation;WritingGroupofExpertConsensusonClinicalApplicationofGinkgoLeafExtractInjection[8](2019)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9)》文中研究表明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临床应用广泛,先后被用于脑血管、心血管及周围循环障碍等疾病的临床治疗,受到多个指南及专家共识的推荐。本共识围绕临床应用中关键问题进行编写,将循证医学的文献证据与多学科的专家临床经验有机结合起来,对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在缺血性卒中、痴呆、冠心病、突发性耳聋、耳鸣、眩晕、视网膜病变、动脉硬化闭塞症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提出建议,为临床医师用药提供指导。

计康[9](2019)在《加味温胆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浊中阻型)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加味温胆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所致眩晕(痰浊中阻型)的有效性和作用机制,为今后中医药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方案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将符合本次课题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选用银杏达莫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治疗组口服加味温胆汤,每日两次,每次200毫升;同时选用银杏达莫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观察周期为14天。治疗前后进行脑彩超下基底动脉及左右椎动脉血流速度、动脉搏动指数、血清总胆固醇、血清甘油三酯、超敏C反应蛋白等检测,使用中医证候评分量表、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眩晕评定量表进行评分,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统计分析,来评价加味温胆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所致眩晕(痰浊中阻型)的疗效。结果治疗14天后,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量表、眩晕评定量表、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评分均有所下降,经统计学处理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TCD的动脉搏动指数及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超敏C反应蛋白等无明显改善,差异无显着性;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量表、眩晕评定量表、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评分均有所下降,经统计学处理存在显着性差异(P<0.01)。TCD的动脉搏动指数及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超敏C反应蛋白等无明显改善,差异无显着性。结论加味温胆汤能有效缓解痰浊中阻型患者后循环缺血所致的眩晕症状,疗效优于单用银杏达莫注射液。

钱怡[10](2019)在《突发性耳聋治疗及预后临床研究、SIK3基因多态性与突发性聋遗传易感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儿童突发性聋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因素分析。为儿童突发性聋诊疗指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我科收治的78例(81耳)儿童突发性聋的病例资料。共收集病例78例,81耳,双耳3例,其中男性40例(51.28%),女性38例(48.72%)。年龄9-18岁,平均年龄15.69岁。按照听力曲线分型,低频下降型27例,中高频下降型9例,平坦型17例,全聋型25例。分析不同类型突发性聋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预后因素。Fisher检验比较不同类型突发性聋患儿是否采用特殊治疗(鼓室/耳后注射激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各种类型的总有效率:低频下降型最高,为96.30%;其次为平坦型,全聋型次之,分别为76.47%,52.00%;中高频型最差,为44.44%。所有患儿总有效率为71.79%。无耳鸣患儿14例,总有效率为50%;伴耳鸣患儿64例,总有效率为76.56%。4例患儿耳后注射复方倍他米松,1例有效;21例患者采用鼓室注射甲强龙,14例有效;3例患者采用联合鼓室注射甲强龙和耳后注射复方倍他米松,1例有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突发性聋分型、是否伴发耳鸣与少年儿童突发性聋治疗效果相关。儿童突发性聋,是否采用特殊治疗(耳后/鼓室注射激素)对预后无影响,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低频型、伴发耳鸣的少年儿童突发性聋患者预后好,中高频型、无耳鸣的患儿预后较差。耳后注射及鼓室注射激素对首次治疗无效的患儿仍然有效。目的:探讨SIK3基因多态性和突发性耳聋(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SNHL)遗传易感性的关系,以及SIK3基因多态性和疗效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5年11月至2019年1月间在我科住院的938突发性患者,以及健康对照人874例,两组均为汉族,在年龄和性别上无差异。运用Mass ARRAY飞行质谱基因分型技术对SIK3基因的6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进行基因分型,这6个位点分别是rs11216230、rs12225230、rs533556、rs7350481、rs10047459、rs11216162。结果:本组突发性聋患者平均年龄44.84±15.77岁,其中男419例,女519例,男:女为0.81:1,左耳发病481例,右耳发病430例,双耳发病27例,从发病到治疗时间平均为11.80天,最短2小时,最长6个月。伴发耳鸣患者865例,占92.22%;伴发眩晕的患者有284例,占30.28%;伴发耳闷的患者有408例,占43.50%。按严重程度分为轻度109例(11.30%),中度255例(26.42%),重度216例(22.91%),极重度385例(39.90%),有效率分别为55.05%,41.18%,46.76%,49.09%。根据听力图对突发性聋进行分型,低频型143例(14.82%),中高频型98例(10.16%),平坦型338例(35.03%),全聋型386例(40.00%),有效率分别为60.84%,71.43%,43.20%,49.74%。在突发性聋和对照组研究中发现rs533556位点CA和AA基因型以及等位基因C和A与对照组有差异,rs10047459位点CT基因型和对照组比较有差异,但经Bonferroni矫正后P值均大于0.05,无统计学差异。在突发性聋患者中,分为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SIK3基因6个位点基因型频率的差异性,结果未发现差异。结论:SIK3基因上的6个多态位点和突发性聋遗传易感性无关。可能血脂在突发性聋发病机制中不起重要作用。

二、标准化银杏叶提取物(Egb 761)治疗前庭周围性眩晕的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标准化银杏叶提取物(Egb 761)治疗前庭周围性眩晕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银杏酮酯滴丸治疗脑动脉硬化症所致眩晕(血瘀证)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脑动脉硬化症所致眩晕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1. 中医研究进展
        2. 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银杏制剂治疗血管相关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1. 血管相关性疾病的临床应用
        2. 血管相关性疾病的药理机制
        参考文献
    综述三 银杏叶提取物注射剂治疗血管源性眩晕的系统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资料与方法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3. 病例标准
        4. 试验药物与给药方法
        5. 观察周期
        6. 观测项目与指标
        7. 疗效评定标准
        8. 统计方法
        9. 技术路线图
    研究结果
        1. 病例完成情况
        2. 基线资料
        3. 主要疗效指标
        4. 次要疗效指标
        5. 安全性评估
    讨论与分析
结语
    1. 结论
    2. 创新性
    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祛饮开窍方治疗慢性脑缺血性眩晕(痰饮夹瘀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 眩晕病的研究概况
    2 慢性脑缺血的研究进展
    3 小结
试验研究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及统计学处理
    3 安全性及疗效性指标观测
    4 统计方法
    5 评定标准
    6 研究结果
    7 讨论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表1:慢性脑缺血性眩晕(痰饮夹瘀证)中医证候积分量表
附表2:眩晕障碍量表(DHI)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3)眩晕膏穴位贴敷治疗前庭神经炎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眩晕膏治疗前庭神经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膏剂选药、制备、穴位的选择及基础药物
        2.2 课题分组及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评估
        2.5 统计方法
        2.6 病例随访及脱落情况
        2.7 资料的可比性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主要观察结果对比
        3.2 次要观察结果对比
        3.3 疗效评估
        3.4 中医证候积分
        3.5 不良反应
        3.6 安全性
讨论
    1 眩晕膏的研制背景
        1.1 前庭神经炎治疗现状
        1.2 西医理论对前庭神经炎的认识
        1.3 眩晕中医外治的发展
        1.4 穴位贴敷治疗
    2 眩晕膏的组成及药理学研究
        2.1 眩晕膏的制备
        2.2 芎芷石膏汤
        2.3 天麻钩藤饮
    3 眩晕膏穴位的选择
    4 眩晕膏的临床疗效分析
        4.1 眩晕膏临床疗效方面
        4.2 眩晕膏主要观察指标方面
        4.3 眩晕膏次要观察指标方面
        4.4 眩晕膏的中医证候积分方面
        4.5 眩晕膏不良反应方面
        4.6 眩晕膏安全性方面
    5 不足与改良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文献综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庭神经炎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2 眩晕中医证候积分量表
附录3 眩晕障碍量表(DHI)
附录4 研究生在读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4)银杏酮酯及其制剂的临床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应用
    1.1 防治心血管疾病
    1.2 防治神经系统疾病
        1.2.1 对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作用
        1.2.2 对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治疗作用
        1.2.3 对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治疗作用
        1.2.4 对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作用
        1.2.5 对眩晕的治疗作用
    1.3 防治高血压、血脂异常
        1.3.1 对高血压的作用
        1.3.2 对血脂异常症的作用
2 药理作用
    2.1 在心血管方面的药理作用
        2.1.1 调控动脉粥样硬化
        2.1.2 改善血管腔狭窄
        2.1.3 抗心肌缺血
        2.1.4 抗心室重构
        2.1.5 抗心律失常
    2.2 在神经系统方面的药理作用
        2.2.1 改善脑血管机制
        2.2.2 改善认知障碍机制
        2.2.3 对抗抑郁样行为机制
        2.2.4 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机制
        2.2.5 促进神经再生机制
    2.3 调节脂代谢
    2.4 改善应激反应
3 小结

(5)耳石复位联合药物治疗对继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2.2 生活质量
    2.3 不良反应发生率
3 讨论

(7)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庭神经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研究方法
试验结果
    1 一般资料比较
    2 自发性眼震消失时间分析
    3 DHI 量表评分分析
    4 静态平衡试验
    5 主观视觉垂直线结果分析
    6 视频头脉冲试验结果分析
    7 疗效比较
讨论
    1 大秦艽汤治疗前庭神经炎的理论依据
    2 大秦艽汤组方药理分析
    3 大秦艽汤治疗前庭神经炎的现代药理学分析
    4 针刺治疗前庭神经炎的理论依据
    5 视频头脉冲试验(v HIT)作为评价指标的理论依据
    6 静态平衡实验作为评价指标的理论依据
    7 主观视觉垂直线作为评价指标的理论依据
    8 总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前庭神经炎中西医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9)加味温胆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浊中阻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临床资料
2.研究方法
3.结果
4.讨论
    4.1 后循环缺血的病因分析
    4.2 后循环缺血的诊断
    4.3 后循环缺血的西药治疗
    4.4 银杏达莫注射液的药理分析
    4.5 中医对于眩晕的认识
    4.6 中医治疗眩晕的方法
    4.7 加味温胆汤方义及治疗机理分析
    4.8 加味温胆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所致眩晕(痰浊中阻型)的疗效分析
    4.9 关于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S)及眩晕评定量表(DARS)
5.结论
致谢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1.文献综述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中医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2.研究用表

(10)突发性耳聋治疗及预后临床研究、SIK3基因多态性与突发性聋遗传易感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第一部分 突发性耳聋治疗及预后临床研究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SIK3基因多态性与突发性聋遗传易感性研究
    摘要
    ABRTRACT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突发性聋遗传分子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标准化银杏叶提取物(Egb 761)治疗前庭周围性眩晕的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银杏酮酯滴丸治疗脑动脉硬化症所致眩晕(血瘀证)临床研究[D]. 莎日娜.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2]祛饮开窍方治疗慢性脑缺血性眩晕(痰饮夹瘀证)的临床研究[D]. 李天骄.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眩晕膏穴位贴敷治疗前庭神经炎的临床效果观察[D]. 黄芳芳.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4]银杏酮酯及其制剂的临床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钱杨杨,朱国琴,王文健,高崎. 中成药, 2021(04)
  • [5]耳石复位联合药物治疗对继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J]. 徐利,李莹莹,丁剑,胡杨林. 中国实用医药, 2020(32)
  • [6]前庭神经炎诊治多学科专家共识[J]. 李斐,鞠奕,张苏琳,张青,赵性泉,庄建华.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20(09)
  • [7]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庭神经炎的临床观察[D]. 王义涵.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 [8]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9)[J]. BeijingStrokeAssociation;WritingGroupofExpertConsensusonClinicalApplicationofGinkgoLeafExtractInjection.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9(11)
  • [9]加味温胆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浊中阻型)的临床研究[D]. 计康.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10]突发性耳聋治疗及预后临床研究、SIK3基因多态性与突发性聋遗传易感性研究[D]. 钱怡. 重庆医科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标准化银杏叶提取物(Egb 761)治疗外周性前庭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