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上海国际化的八种关系

浅谈上海国际化的八种关系

一、简论上海城市国际化的八大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许菲[1](2021)在《多层外交理论视角下中韩城市外交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韩自1992年正式建交,迄今已近30年,而两国地方政府间的交往历史远比这个时间更长,城市外交成为推动两国关系发展的独特因素。单就中韩城市外交的基本形式和主要成果——缔结国际友好城市来说,从1993年7月1日首对中韩国际友好城市——连云港市和木浦市正式缔结友城关系算起,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韩间已缔结友好省市(姊妹城市)关系206对,韩国成为除日美两国外与中国签订友好城市协议最多的国家。最初,中国连云港市和韩国木浦市缔结友城关系,主要是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时至今日,中韩城市外交合作领域不再限于经贸投资领域,其交往发展广泛辐射到地方政务、文化旅游、科技创新、教育培训、医疗卫生、体育运动、妇女儿童权益、环境保护、城市治理等各个领域,交往成果可谓是全面开花。与此同时,中韩地方政府间的交往层次不断深化,由最初的省市一级行政单位发展到区县级行政单位,社会组织、市民团体乃至个人纷纷加入到该行列。可以说,城市外交为中韩地方关系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营造了有利氛围,其在经贸投资、文化旅游、教育培训、城市治理、生态保护等诸多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成果良多,惠泽民众。经历了初期的接触和探索阶段后,经过磨合与调整,中韩城市外交发展逐渐走向稳定增长阶段,其交往目的和目标由最初的注重获得转向合作共赢发展。在此背景下,中韩国际友好城市的缔结形式不再限于“一对一”关系,开始转向“一对多”方式,而交往模式则由双边为主发展到双边与多边并重,中韩地方政府更深刻地认识到城市国际组织的积极的建设性作用,交往对象也由经济发达地区逐步向其他地区辐射。总体来看,中韩城市外交发展势头良好,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当然,不能就此回避中韩城市外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友好城市总体发展不平衡、合作形式比较单一、民间主体参与不足、传播力度不够导致民众存在误解、扩大贸易引发双方经贸摩擦。虽然中韩地方政府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但往往是事倍功半。而究其原因则十分复杂,一些属于结构性的因素远非地方政府之力所能解决。如在超国家层面,国际组织越来越多的发挥作用而逐渐改变了既有的交往格局。在国家层面,中央政府的制约、国内政治等因素的影响难以排除。在民间层面,非政府组织、传媒集团等社会组织实体,也谋求在对外交往中表达利益诉求,都成为无法忽视的重要因素。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相交织,地方、国家和国际事务相交融,现阶段中韩城市外交发展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形势和环境,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的理论研究和政策探讨。有鉴于此,本文基于超国家行为体、国家行为体、次国家行为体、社会行为体四个层次,借助白里安·豪京的多层外交理论,并融合加里·马克斯、里斯贝特·胡格提出的多层治理理论,形成理论阐释和具象认识中韩城市外交发展的总体分析框架。从多层外交理论的视角审视,中韩城市外交发展中的一些现实问题系由多元行为主体的影响交互所造成,远非是地方政府层次一力所能突破解决。同样,在多层面政治舞台上发挥作用的,还包括超国家行为体层面的各类国际组织、国家行为体的代表——中央政府,以及社会行为体层面的非政府组织和日益活跃的各类传媒力量。由于公民社会、地方行政、国家政治、国际政治在囯际政治国内化、国内政治国际化的交互作用下日益结合为一个多层化的世界政治舞台,由此中韩城市外交发展所牵涉到各层面因素也越来越多。其中的任何一个行为主体要实现自身的价值目标,必须在社会、地方、国家和国际的多个维度层次上同时采取行动,才能够有望获得最终的成功。显然,中韩城市外交要取得持续健康的长足发展,离不开社会行为体、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和国际组织等多元主体层次的共同努力与合作。基于多层外交理论的视角,当前中韩城市外交发展存在合作形式单一、民间主体参与不足、传播力度不够、民众时有误解等突出问题,其中的一些问题虽然地方政府或能自力解决,但平衡区域发展、解决两国经贸摩擦等绝非地方政府能力之所及。以中韩地方经贸摩擦为例,虽然市民团体抗议、反倾销调查、构筑技术性壁垒等单一化的表象不时呈现,但实质却与国家层面的中韩同为外贸型经济增长模式不无关系。伴随中国产业结构升级转型步伐加快,中韩间产品差距减小、市场争夺趋于激烈,加之两国经贸依存度颇高,尽管中韩地方政府有较大意愿去寻求解决这些问题,但调整外贸、产业结构政策等属于中央政府权限,地方政府奈何不得,在政治、安全、外交等敏感议题上更是如此。不过,上述表象并不是说地方政府无可作为。其实,中韩地方政府可以借助参与国际次区域合作和国际城市组织的契机,为自身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共同努力在国际平台上寻找更多的合作机会,也可以在联合国框架下、借助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来解决彼此间的争端。总而言之,积极推动中韩城市外交发展符合两国的核心利益诉求,有利于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行稳致远、健康发展。在此过程中,包括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和国际组织在内的多个主体层次上的共同努力、统筹协调缺一不可。这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是中韩友好城市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这不仅与中韩地方资源禀赋条件以及当地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意愿有关,更与国家层面的宏观发展政策等密切相关。对此,除地方政府自身的积极努力外,还需要国家层次宏观政策上的资源平衡调配,尤其是向中韩发展落后地区予以政策性倾斜,促进其走上外向型合作发展道路,更多、更全面地展现城市外交在新时期中韩伙伴关系发展中的积极的建设性作用。

邹永鸯[2](2020)在《国际社区治理的路径研究 ——以南京市Z社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南京市近年推行了国际社区治理和国际社区建设的试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本研究在此基础上选择南京市第二批国际社区建设试点社区之一的Z社区作为样本社区进行国际社区治理的路径研究。本研究运用定性研究方法,自2019年3月起,开展了以南京市Z社区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南京市青奥国际社区、翠竹园国际社区、青岛路国际社区,上海碧云国际社区、杭州春江国际社区为辅助研究对象的实地调查和资料收集工作。前期通过查阅中英文文献掌握国内外国际社区治理的相关材料,后期在Z社区实习过程中通过参与式观察、半结构式访谈及个案研究法等途径,针对Z社区创建国际社区前的社区治理做法和创建国际社区后的国际社区治理做法进行实证资料的搜集,从而对比总结Z社区的国际社区治理路径。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是Z社区的国际社区治理路径即由国际社区建设前的以政府行政力量介入为主的单一“四治融合”社区治理结构转向国际社区建设后以“政府行政力量介入、社区中外居民自治、社会组织协同参与、市场组织有限参与”为主的多元国际社区治理结构。其中,“四治融合”治理工作法中的“四治”之间的关系可看作是以党建引领的联治为“轴”、以法治为“经”、以德治为“纬”、以居民自治为“基”所构成的一个类似地球的整体。二是Z社区的国际社区治理路径实质上是政府的政治行为和社会工作专业行为有机结合的产物。三是Z社区的国际社区治理路径是党和政府的需求与居民需求的有机结合,但更多的是体现党和政府的需求。四是Z社区的国际社区治理路径充分体现了社会工作的专业性。五是纵观国内外国际社区治理的经验或模式,各国的国际社区治理都趋向于开放化、智能化、法制化、现代化和多元化。此外,研究发现Z社区在具备众多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丰富多样的资源、可提供专业服务的社会组织和自治性较强的社区居民等优势条件的同时,Z社区国际社区治理中也存在一些有待提升的地方,例如:Z社区中外居民共同参与度有待提升,此外,Z社区还需解决辖区内国际化资源单一的问题等。因此,在借鉴国内典型的国际社区治理做法及国外国际社区治理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链接资源发展更多专业服务型社会组织、构建多元参与的国际社区治理机制、建设融合发展的国际社区交流平台、发挥社会工作在国际社区治理中的专业优势”等思考,以促进Z社区国际社区治理水平的提升。

罗玉婷,陈林华,徐晋妍[3](2019)在《大型体育赛事助力上海城市国际化历程、经验及启示》文中研究表明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大型体育赛事助力上海城市国际化发展进行研究。大型体育赛事是上海城市国际化的"助推器",是实现上海"卓越的全球城市"的重要利器,对标世界一流城市、广泛的体育外交活动、丰富的国际品牌赛事、体育产业国际化发展、全方位打造城市形象是成功的经验。对我国城市以大型体育赛事助力城市国际化的启示:高标准把握国际化城市和大型体育赛事定位,构筑长期国际化战略;将体育纳入城市国际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因素,永葆城市持续发展动力;修建世界一流标准的体育场馆和配套设施,吸引国际顶级赛事落户;积极申办大型体育赛事,构建特色鲜明的城市品牌;高质量发展体育产业,增强城市国际高端要素集聚力。

陈林华,刘东锋[4](2019)在《国际体育赛事举办与我国城市国际化:历程、经验与展望》文中认为城镇化与国际化是"中国梦"的两翼,前者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后者改良国际生存环境。建国70年以来,在曲折发展的国际化进程中,我国城市在国际体育赛事举办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与实践,带给我们许多经验和启示。研究试图从整体上把握国际体育赛事举办与我国城市国际化互动发展的外在表现与内在动力,以时间为线索将其分为"艰难起步""渐入佳境""齐头并进"和"深入发展"4个发展阶段,并对每个阶段的时代背景、驱动力及相互关系进行分析,以此探讨国际体育赛事举办助力我国城市国际化的作用、机制及规律。在对国际体育赛事与城市国际化互动发展取得的成就和经验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的要求,提出国际体育赛事举办助力城市国际化发展的建议,即推动赛事大众化、产业化、网络化发展及赛事创新,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国际化。

张帅兵[5](2019)在《西安国际化功能布局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国际化功能是城市在经济、枢纽、文化、交往和服务等领域,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发挥集散、辐射和影响的城市功能体系。国际化功能空间是城市内部国际发展要素流动和集聚的承载区域,国际化功能的优化与提升是城市在全球的影响力和调控力逐步加深的过程。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核心组成及全球经济流、信息流、技术流、人才流和交通流等流动要素的承载体,国际化功能是评判国际化大都市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目前,国内外针对国际化大都市的相关研究成果已较为丰富,但鲜有成果涉及到城市功能的国际化和国际化功能空间布局等方面的研究。因此,研究以国际化功能布局为切入点,探析西安国际化功能布局构想,旨在为探寻符合西安城市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建设路径及城市总体功能空间的整合与优化提供借鉴。首先,研究在建设大西安、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和国际化大都市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对西安国际化功能布局研究展开相关理论分析。并基于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的特征和规律、国际化功能构成演变特征及《雅典宪章》城市功能分类,将国际化功能分为国际枢纽、国际经济、国际交往、国际文化和国际服务等五类功能,指出国际化功能具有伴生性、多元性和复合性三方面基本特性。其次,通过分析伦敦、纽约、巴黎和上海等城市国际化功能演变特征及相关构成要素的空间布局特征,探寻国际化功能发展和空间分布规律。在国际化功能概念、理论体系及西安国际化功能构成和结构体系分析的基础上,探析西安国际化功能发展与空间布局现存问题。最后,在大西安建设范围内,探讨西安国际枢纽、国际经济、国际交往、国际文化和国际服务等五类国际化功能未来布局构想,并针对性提出西安国际化功能发展策略。

宋俊[6](2019)在《改革开放以来昆明城市外交研究》文中认为伴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城市在一国对外交往中的作用和必要性日益凸显。城市外交逐渐成为一个国家外交活动的有益补充,从而受到日益增多的关注。改革开放以来,昆明城市外交活动获得了长足发展。国际友城数量位居西部城市前列,而且在南亚东南亚的友城数量更是位居全国首位,昆明的友城格局逐渐拓展。昆明开展城市外交活动的主动性不断增强,从结交国际友好城市起步,逐步发展到加入城市国际组织、创立城市国际组织等不同形式。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澜湄等合作机制下,昆明的城市外交获得了日益平稳的机制性平台。昆明的城市外交实践,既促进了自身发展,又带动了边疆地区的进步,还践行了我国“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从而能够发挥服务中国总体外交的作用。昆明有着独特的地理区位和丰富的外交资源,随着互联互通建设的推进,区位优势的作用将会不断凸显,外交资源也将得到更大限度的开发,“一带一路”也为昆明推进城市外交带来了巨大机遇。但昆明的城市外交也同样存在着一些问题,表现为友好城市交往的民间参与不足、实质性合作有待提升等不同方面。与此同时,缺乏有辨识度的城市品牌、多边城市外交较为落后也是昆明城市外交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虽然上述问题与昆明的国际化水平较低、国内地方政府的竞争和国家间关系波动一同阻碍了昆明开展城市外交。但结合昆明所具有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提出积极参与澜湄合作、完善人才培养、创新友城工作机制等一系列政策建议以期能消除这些阻碍。受到“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调动,昆明的城市外交大有可为。未来昆明要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到城市外交活动中,并塑造国际化的城市品牌。城市外交的发展,将为昆明发展带来宝贵机遇。

顾树南,李祥程,潘莹莹,潘妍[7](2019)在《嘉兴市国际化品质之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城市国际化成为世界性的大趋势。对于城市国际化发展的研究也更具意义。然而现有的城市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多是针对发达国家已经高度国际化的城市和国内省部级大城市,鲜有基于地级城市实际情况的城市国际化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嘉兴等地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构建一套与省部级大城市有所区别,能够客观而真实地反映地级市国际化发展特质的国际化品质之城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该指标体系以嘉兴为例,对建设国际化品质之城的现状、水平、潜力和方向进行全面的评价,据此提出嘉兴市建设国际化品质之城的总体思路、具体路径和相应的体制机制创新保障。

陈芳[8](2018)在《柳州城市国际化语言环境建设保障平台研究》文中认为基于前期研究[1]形成的柳州国际化语言环境建设的现状、方针以及思路:以体系双向性、类型多元化、保障系统性为指导方针,按照对接普适性需求、发挥地缘性优势、强化规范性原则,形成彰显特色性魅力"四位一体"构建模式,在落实与推进上深入研究,探索进一步巩固产业、媒体、服务、展示、教育、交流、人才、政务的"八大平台"保障支撑,为加快打造柳州立足广西、面向东盟的重要区域国际交往中心提供坚实后盾。

刘雨竹[9](2018)在《盘锦市建设国际化中等发达城市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推进城市国际化发展,是促进经济外向型发展的必然举措。当前,城市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在经济新常态之下,城市内需发展动力不足,经济的外向型发展,有利于城市充分打开国际市场,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和经济发展质量提升。近年来,盘锦市经济发展迅速,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影响下,盘锦市也呈现出显着的国际化发展态势,同时也表明了新发展时期城市经济外向型发展的必然选择。2017年,盘锦市提出建设国际化中等发达城市,现行的措施和方案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促进盘锦市建设国际化中等发达城市的要求,但是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就会影响盘锦市的城市建设,并阻碍其国际化发展。本研究在概述城市国际化发展的相关理论基础之上,分析了当前城市国际化发展的主要趋势、盘锦市推进国际化中等发达城市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同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文章通过模糊数学评价的方法,对盘锦市城市发展的国际化水平进行了实证评价,评价研究结果显示,现阶段盘锦市城市国际化发展水平处于中等,需要制定实施科学的发展战略规划,不断提升经济发展能力,提高城市整体建设水平,完善城市功能服务设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引进专业人才,充分促进科技竞争力的提升,完善政府治理模式,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评估监督机制,从而深入促进盘锦市建设国际化中等发达城市效率提升。

旷群[10](2018)在《我国普通高中学生境外高等教育升学需求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留学生生源国,同期学成归国人员数量增长迅猛,虽然海外文凭随之逐渐失去光环,留学的经济收益并不乐观,但留学需求仍然持续强劲。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讨一些重要问题:人们放弃境内高等教育机会而选择出国读大学的驱动原因是什么?留学决策所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什么?除了经济因素,人们的境外高等教育需求的产生是否受到其他社会文化的因素的推动?留学目的国和学校的选择受到什么影响?我国境外高等教育需求是否存在着盲目性?本研究将境外高等教育需求看做连续的发生过程,结合消费者行为理论、院校选择理论和推拉理论等重构了个人境外高等教育需求过程发生的理论分析框架,并通过文献梳理、小样本测试等方式整理出需求发生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影响因素,按照新划分的六个维度归类建构新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调研工具以了解境外高等教育动机产生的原因以及人们选择境外高等教育的影响因素。研究采用混合式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收集数据。研究者实地走访了全国15个城市的27所公立高中和1所中外合作大学,收集问卷2500余份。问卷的发放以国际部学生为主,选择少量在同一学校的普通班级就读的学生作为比较群体样本,利用SPSS软件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选取在校学生、老师、学校管理人员、家长、已经在国外大学就读的学生、留学中介六大群体进行了访谈,访谈人数达到140人次,访谈时间超过100小时。研究发现:1)我国高中生留学意愿强烈,需求产生时间较早,高中国际教育的发展促进了境外高等教育需求的产生,但也造成了许多被动需求;2)境外高等教育满足了我国社会多元化的教育诉求,人们对留学的投资收益预期逐渐回归理性,但是对消费性收益的预期较高;3)教育国际化的推进、中外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以及人才选拔和培养模式的差异推动了高中学生境外高等教育升学需求,海外高校的市场营销策略拉动需求,个体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的诉求构成了强烈的内部驱动力;4)中国的民族性对留学动机的形成发挥了重要的影响作用,其中根文化、孝文化、面子文化作用明显;5)经济因素对境外高等教育需求产生的影响较小但是对需求的内容(留学国家、学校)的影响较大,人们更偏好学费和生活成本较低的地方;6)对留学者安全的担忧、国内的情感因素和跨文化能力欠缺是阻碍留学的主要原因;7)国外高等教育质量是学生选择留学目的地时考虑的最重要因素,其次为国外高校的社会声望(包括雇主评价、预期收入、就业前景、社会认可),高校的市场推广策略和教育国际化的合作活动等市场因子的作用也不可小觑。研究同时发现我国高中生境外高等教育升学需求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与非理性。决策主体缺乏对境外高等教育的正确认知,同时也缺乏对受教育者的兴趣、能力、智力的理性认知,未形成清晰的留学规划,从众跟风行为严重。境外高等教育选择过于单一与集中,在留学院校和专业选择上喜欢扎堆,过度依赖排行榜信息。信息不对称和中国社会心理导致的认知偏差是盲目留学的主要根源。需求主体的信息意识较强,但由于信息渠道不通畅、信息利用能力弱无法获得充分的、准确的信息,容易受到参照群体的影响,严重影响了认知与判断,低估留学风险,从而导致盲目的留学决策。研究认为我国普通高中生的境外高等教育升学需求规模将持续增长,但学成归国发展的比例也将进一步扩大。在家庭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下,个体留学将逐渐从以家庭投资决策行为为重点转向消费决策行为为重点,需求主体将从关注留学所带来的身份职业变化转变为对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注重。因此需要政府部门、社会媒体、学校以及家庭共同合作构建一个合理的高中生出国留学保障体系,规避留学风险,提升境外高等教育消费体验满足感。由于研究者的时间、精力和经济能力有限,调研完成较为仓促。抽样样本的地区分布稍显不均匀,不留学群体的样本偏少。此外个体行为产生的影响因素错综复杂,本研究难免有疏漏,可能导致研究结论不够全面与深入。

二、简论上海城市国际化的八大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简论上海城市国际化的八大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多层外交理论视角下中韩城市外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既有研究述评
    三、研究框架与方法
        (一)研究框架
        (二)研究方法
    四、主要创新和不足
        (一)主要创新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城市外交的界定、沿革和理论基础
    一、城市外交的界定
        (一)城市外交的定义
        (二)城市外交的特征
        (三)城市外交的形式
        (四)城市外交的作用
    二、城市外交的沿革
        (一)城市外交的发展
        (二)城市外交的繁荣
        (三)中国的城市外交
    三、城市外交地位的确立
        (一)城市成为城市外交的主体
        (二)城市外交被纳入国家顶层设计
        (三)城市国际组织提振城市外交地位
    四、多层外交理论对城市外交的阐释
        (一)多层外交理论的内核
        (二)多层外交理论的辨析
        (三)对城市外交的再阐释
    小结
第二章 中韩城市外交的演变发展与地位作用
    一、中韩城市外交的发展历程
        (一)接触探索阶段
        (二)磨合调整阶段
        (三)稳定增长阶段
    二、中韩城市外交的基本情况
        (一)中韩双边交往情况
        (二)中韩多边交往情况
    三、中韩城市外交的进展成效
        (一)友好城市数量持续增加
        (二)友好城市合作领域扩大
        (三)友好城市合作层次加深
        (四)发展成果惠及两国人民
    四、中韩城市外交的发展特点
        (一)交往对象的多层次性
        (二)同层交往的非唯一性
        (三)结好偏好经济发达地区
        (四)从注重获得走向合作共赢
    五、城市外交在中韩关系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城市外交在中韩关系发展中的地位
        (二)城市外交对中韩关系发展的积极作用
    小结
第三章 中韩城市外交主要行为体层次分析
    一、超国家行为体层次
        (一)全球性国际组织
        (二)区域性国际组织
    二、国家行为体层次
        (一)居于支配地位的中央政府
        (二)囿于地域主义的国内政党
    三、次国家行为体层次
        (一)具备担当城市外交主体能力和意愿的城市
        (二)外部环境有利于作为城市外交主体的城市
    四、社会行为体层次
        (一)不能被忽视的非政府组织
        (二)引领舆论的新旧传媒集团
    五、不同行为主体间的相互作用
        (一)次国家行为体与国家行为体的相互作用
        (二)次国家行为体与超国家行为体相互影响
        (三)社会行为体对次国家行为体的不同影响
    小结
第四章 中韩城市外交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及成因
    一、各地区总体发展不均衡
        (一)资源条件导致的友城分布不均
        (二)政府偏好招致各项发展不平衡
    二、合作形式单一、影响受限
        (一)开展城市外交常用的合作方式
        (二)倚重某一形式的现象普遍存在
        (三)以浙江为例评估城市外交效果
    三、民间主体参与程度不高
        (一)中韩城市外交由官方主导
        (二)官方合作欠灵活、效果不佳
        (三)政府参与过多、民间积极性低
    四、传播不足、民众易受误导
        (一)塑造城市形象太重视官方交流
        (二)效果不理想、应重视渠道和方式
        (三)第三方误导易致民众看法片面
    五、经济摩擦、贸易保护增多
        (一)中韩双边经贸总体情况
        (二)中韩经济摩擦现象增多
        (三)韩国过度采用保护手段
    六、多层外交理论下中韩城市外交问题成因分析
        (一)相关利益集团的干预
        (二)地方条件能力的差异
        (三)国家制度体制的制约
        (四)国际组织调解的盲区
    小结
第五章 推动中韩城市外交发展的路径抉择
    一、运用国家力量,统筹地方发展
        (一)明确中央和地方的权力边界
        (二)平衡中央和地方的资源调配
    二、拓宽交往渠道,创新合作形式
        (一)借鉴其他国家城市外交模式
        (二)加深合作层次尝试内容创新
    三、鼓励多方参与,建立互惠机制
        (一)鼓励非政府组织的积极参与
        (二)落实惠民机制争取民众支持
    四、重视媒介作用,强化传播力度
        (一)注重媒体公关树立良好形象
        (二)拓宽传播渠道丰富传播手段
        (三)加强对自媒体的监控和疏导
    五、借力国家外交,融入国际组织
        (一)借助国家外交改善外部环境
        (二)大力发挥国际组织建设作用
    六、促进发展战略对接,深化城市外交作用
        (一)“一带一路”倡议与“新北方”“新南方政策”
        (二)发展战略对接对中韩城市外交发展的积极影响
        (三)深化城市外交对中韩发展战略对接的促进作用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攻读博士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2)国际社区治理的路径研究 ——以南京市Z社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标及意义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文献回顾
        二、简要述评
第二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基本概念的界定
        一、社区及国际社区的概念
        二、社区治理及国际社区治理的概念
    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社区发展模式
        二、多中心治理理论
    第三节 研究方法的选择和研究内容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对象和访谈对象的选取
        一、主要研究对象的选取
        二、主要访谈对象的选取
第三章 Z社区国际社区治理的路径分析
    第一节 Z社区创建国际社区前的“四治融合”社区治理工作法
        一、发挥党建“联治”统领作用,把脉社区治理的正确方向
        二、发挥居民“自治”基础作用,突出社区群众的主体地位
        三、发挥基层“法治”保障作用,推进社区治理走向法治化
        四、发挥人文“德治”先导作用,增强社区治理的内生动力
    第二节 Z社区创建国际社区后的多元国际社区治理工作法
        一、营造开放、宜居、包容的国际空间氛围
        二、构建“三圈一中心”区域化党建体系
        三、创新“四治融合”国际社区治理做法
        四、搭建中西文化交流融合平台,提供“三位一体”文化服务
        五、多渠道提升国际社区服务能力
    第三节 Z社区国际社区治理的优劣势分析
        一、Z社区国际社区治理的优势条件
        二、Z社区国际社区治理中有待提升的地方
第四章 国内外典型国际社区治理做法的比较研究
    第一节 国内典型国际社区治理做法的比较分析
        一、国内典型国际社区治理做法的不同点
        二、国内典型国际社区治理做法的相同点
    第二节 中外国际社区治理模式的比较分析
        一、中外国际社区治理模式的相同点
        二、中外国际社区治理模式的不同点
    第三节 比较分析国内外典型国际社区治理做法所得的启示
        一、比较分析国内典型国际社区治理做法所得的启示
        二、比较分析中外国际社区治理模式所得的启示
第五章 提升Z社区国际社区治理水平的思考
    第一节 链接资源发展更多专业服务型社会组织
        一、与高校联合提升本土社会组织双语、专业服务能力
        二、引进更多专业服务型社会组织助力国际社区治理
        三、建立双语综合服务中心为社区中外居民提供专业服务
    第二节 构建多元参与的国际社区治理机制
        一、探索外籍居民参与社区服务、融入社区的新路径
        二、创新社会组织参与国际社区治理的方式,向智能化治理方向发展
        三、发挥Z社区创建国际社区专家指导小组的作用
    第三节 建设融合发展的国际社区交流平台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培养中外社区居民公共服务精神
        二、深化国际社区文化融合,塑造国际社区文化品牌
        三、加强国际社区规范化、法制化治理,提升国际社区的文明程度
    第四节 发挥社会工作在国际社区治理中的专业优势
        一、探索“四社联动”机制促进国际社区治理
        二、发挥社区社会工作者在国际社区治理中的专业优势
        三、发挥社会工作专业督导在国际社区治理中的作用
结语
附录一:Z社区国际社区治理路径研究的相关调查文件资料汇总表
附录二:关于国际社区治理路径访谈的知情同意书
附录三:国际社区治理路径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致谢

(3)大型体育赛事助力上海城市国际化历程、经验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 大型体育赛事助力上海城市国际化的历程
2 大型体育赛事助力上海城市国际化的经验
    2.1 对标世界一流城市,体育成为城市国际化发展规划的重要因素
    2.2 广泛的体育外交活动,扩大城市政治影响力
    2.3 丰富的国际品牌赛事,提升城市软实力和全球链接度
    2.4 体育产业国际化发展,推动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5 全方位打造城市形象,扩大城市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
3 上海大型体育赛事助力城市国际化的启示
    3.1 高标准把握城市国际化和大型体育赛事定位,构筑长期国际化发展战略
    3.2 将体育纳入城市国际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因素,永葆城市持续发展动力
    3.3 修建世界一流标准的体育场馆和配套设施,吸引国际顶级赛事落户
    3.4 积极申办大型体育赛事,构建特色鲜明的城市形象
    3.5 高质量发展体育产业,增强城市国际高端要素集聚力

(4)国际体育赛事举办与我国城市国际化:历程、经验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国际体育赛事举办助力我国城市国际化发展的历史演进
    1.1 惺惺相惜:国际体育赛事有限促进城市国际交流的起步阶段(1949—1978年)
        1.1.1 国际体育赛事艰难起步的背景与动机
        1.1.2 国际体育赛事对举办城市国际化的有限影响
    1.2 渐入佳境:国际体育赛事逐渐唤起城市国际化意识的发展阶段(1979—1990年)
        1.2.1 国际体育赛事步入正轨的背景与动机
        1.2.2 国际体育赛事举办催生了城市国际化的意识
    1.3 齐头并进:国际体育赛事与城市国际化相互促进的蓬勃发展阶段(1991—2010年)
        1.3.1 国际体育赛事蓬勃发展的背景与动机
        1.3.2 国际体育赛事举办与我国城市国际化互促互进
    1.4 相得益彰:国际体育赛事与城市国际化相互促进的深入发展阶段(2010年至今)
        1.4.1 国际体育赛事追求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与动机
        1.4.2 国际体育赛事助力城市国际化向更高水平发展
2 国际体育赛事助力我国城市国际化的价值认知、基本经验与不足
    2.1 逐渐形成的价值认知
        2.1.1 国际性大事件是城市国际化的衡量指标
        2.1.2 国际体育赛事是城市国际化传播的名片
        2.1.3 国际体育赛事是城市服务标准国际化的标志
        2.1.4 国际体育赛事是城市社会文明国际化的窗口
        2.1.5 国际体育赛事是城市资源配置国际化的平台
        2.1.6 国际体育赛事是城市发展主题国际化的催化剂
    2.2 所积累的基本经验
        2.2.1 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引领赛事举办与城市国际化实践持续推进
        2.2.2 规划引导有力地促进了国际体育赛事举办与城市国际化的协调发展
        2.2.3 坚持开放、勇于创新为国际体育赛事和城市国际化健康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2.3 存在的不足
3 国际体育赛事助力我国城市国际化发展的未来展望
    3.1 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及思路
        3.1.1 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3.1.2 新时代人民获得感更多的要求
        3.1.3 新时代更多责任与担当的要求
        3.1.4 新时代创新引领的要求
    3.2 新时代国际体育赛事高质量发展助力城市国际化的思路及对策
        3.2.1 推动专业赛事大众化助力健康城市建设
        3.2.2 推动赛事产业化运营助力城市经济转型升级
        3.2.3 推动赛事网络化发展助力城市全球链接度提升
        3.2.4 推动赛事管理创新助力城市品牌建设
4 结语

(5)西安国际化功能布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驱动国际化大都市的形成
        1.1.2 国际化大都市的形成伴随着国际化功能空间重构
        1.1.3 西安国际化发展需求及国际化功能构成日趋多元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际化大都市
        1.3.2 国际化功能
        1.3.3 国际化功能构成要素
        1.3.4 研究评述
    1.4 研究范围、概念界定与内涵解读
        1.4.1 研究范围
        1.4.2 概念界定
        1.4.3 内涵解读
    1.5 研究思路与内容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6.1 研究方法
        1.6.2 技术路线
    1.7 研究创新
第二章 国际化功能理论体系
    2.1 基础理论
        2.1.1 世界城市理论
        2.1.2 城市空间结构理论
        2.1.3 空间相互作用理论
        2.1.4 区位理论
        2.1.5 协同理论
        2.1.6 理论指导意义
    2.2 国际化功能构成与分类
        2.2.1 国际化功能构成
        2.2.2 国际化功能分类
    2.3 国际化功能特性
        2.3.1 伴生性
        2.3.2 多元性
        2.3.3 复合性
    2.4 国际化功能与城市自身功能作用机制
        2.4.1 城市自身功能支撑国际化功能的优化提升
        2.4.2 国际化功能优化驱动城市自身功能的完善
第三章 国际化功能演变与空间布局特征
    3.1 国际化功能演变特征
        3.1.1 伦敦国际化功能演变特征
        3.1.2 纽约国际化功能演变特征
        3.1.3 巴黎国际化功能演变特征
        3.1.4 上海国际化功能演变特征
        3.1.5 国际化功能演变特征总结
    3.2 国际化功能空间布局特征
        3.2.1 研究基准城市的选择
        3.2.2 国际枢纽功能空间布局特征
        3.2.3 国际经济功能空间布局特征
        3.2.4 国际交往功能空间布局特征
        3.2.5 国际文化功能空间布局特征
        3.2.6 国际服务功能空间布局特征
        3.2.7 国际化功能空间布局特征总结
    3.3 国际化功能未来发展趋势
        3.3.1 更加强调各功能间协同发展
        3.3.2 更加注重城市特色环境营造
        3.3.3 更加突出城市科技创新发展
        3.3.4 更加重视国际服务功能建设
第四章 西安国际化功能基础研究
    4.1 西安国际化功能发展的动力要素
        4.1.1 区位优势是西安国际化功能发展的根本保障
        4.1.2 产业基础是西安国际化功能发展的基础支撑
        4.1.3 文化底蕴是西安国际化功能发展的活力展现
        4.1.4 科技创新是西安国际化功能发展的持久动力
    4.2 西安国际化功能构成研究
    4.3 西安国际化功能结构体系
第五章 西安国际化功能发展与布局现状
    5.1 西安国际化功能发展历程
        5.1.1 发展准备阶段——萌芽期(1980-2000 年)
        5.1.2 形成起步阶段——奠基期(2001-2010 年)
        5.1.3 优化加速阶段——提升期(2011-至今)
    5.2 西安国际化功能发展现状
        5.2.1 国际枢纽建设水平
        5.2.2 国际经济发展实力
        5.2.3 国际交往功能水平
        5.2.4 国际文化软实力
        5.2.5 国际服务功能水平
    5.3 西安国际化功能空间布局现状
        5.3.1 国际枢纽功能空间分析
        5.3.2 国际经济功能空间分析
        5.3.3 国际交往功能空间分析
        5.3.4 国际文化功能空间分析
        5.3.5 国际服务功能空间分析
    5.4 西安国际化功能问题探析
        5.4.1 国际化功能呈碎片化发展
        5.4.2 国际化服务功能水平较低
        5.4.3 文化与区域发展联动性不够
        5.4.4 国际化功能聚集能力不足
        5.4.5 西安的文化环境亟待提升
    5.5 小结
第六章 西安国际化功能布局
    6.1 西安国际化功能发展定位
        6.1.1 一带一路沿线国际枢纽城市
        6.1.2 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经济中心
        6.1.3 一带一路沿线国际文化中心
        6.1.4 一带一路沿线区域交往中心
        6.1.5 一带一路沿线国际服务中心
    6.2 西安国际化功能布局思路
    6.3 西安国际化功能布局构想
        6.3.1 国际枢纽功能——“两港+三网+多点”的“网络节点”式布局
        6.3.2 国际经济功能——“3+2 组团”式布局
        6.3.3 国际交往功能——“点-轴”式布局
        6.3.4 国际文化功能——“5+3 组团”式布局
        6.3.5 国际服务功能——“一网+多点联动”式布局
    6.4 西安国际化功能发展策略
        6.4.1 强化关中平原城市群协同发展,加快国际枢纽城市的建设
        6.4.2 加快西安优势领域特色的建设,提升西安国际化文化功能
        6.4.3 建设功能较强的科技创新体系,搭建国际经济与交往平台
        6.4.4 致力优化西安国际化服务功能,营造西安国际化人居环境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与不足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1.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2.参加学术会议及所做学术报告
    3.专着
    4.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5.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科研项目
致谢

(6)改革开放以来昆明城市外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城市外交的概念界定
    (四) 研究方法与全文结构
一、昆明城市外交的发展概况
    (一) 广结国际友好城市
    (二) 积极加入城市国际组织
    (三) 创立昆明国际友城旅游联盟
    (四) 在区域合作机制下的城市外交
    (五) 广泛开展对外经济与文体交往
二、昆明开展城市外交的作用
    (一) 对昆明城市发展的作用
    (二) 对边疆发展的作用
    (三) 对国家总体外交的服务作用
三、昆明城市外交存在的问题
    (一) 国际友好城市交流存在较多问题
    (二) 城市特色不鲜明
    (三) 多边城市外交较为落后
四、推进昆明城市外交的SWOT分析
    (一) 优势:对外开放资源丰富
    (二) 劣势:城市国际化水平低
    (三) 机遇:“一带一路”倡议
    (四) 挑战:国内竞争和国家间关系波动
五、推进昆明城市外交的对策
    (一) 配合国家总体外交,提升城市外交能力
    (二) 利用友城资源,开展互利互惠合作
    (三) 了解城市优势,城市发展精准定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嘉兴市国际化品质之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际化品质之城的基本内涵
二、国际化品质之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原则上, 坚持科学性、可行性、整体性
    2.筛选核心指标
    3.确立品质之城指标体系
三、嘉兴市对比国际化品质之城指标体系的现状评价
    1.经济品质评价
    2.基础设施品质评价
    3.公共服务品质评价
    4.生态环境品质评价
    5.人文交流品质评价
四、嘉兴市国际化品质之城建设的对策
    1.推进创新型城市的转型升级
    2.大力发展嘉兴国际化城市治理
    3.推动生态文明的建设
    4.推动国际化文化建设

(8)柳州城市国际化语言环境建设保障平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际化语言环境建设的内涵和实践
    (一) 国际化语言环境建设的内涵
    (二) 国内的具体实践及特征
二、柳州城市国际化语言环境建设保障平台
    (一) 全面打造竞争力强的产业平台
    (二) 全面打造规范有序的媒体平台
    (三) 全面打造高效便捷的服务平台
    (四) 全面打造独具特色的展示平台
    (五) 全面打造优质多元的教育平台
    (六) 全面打造层次多样的交流平台
    (七) 全面打造结构合理的人才平台
    (八) 全面打造坚强有力的组织平台
三、小结

(9)盘锦市建设国际化中等发达城市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关键词释义
        1.2.1 国际化城市
        1.2.2 中等发达城市
        1.2.3 国际化中等发达城市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国外文献综述
        1.3.2 国内文献综述
        1.3.3 文献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2 盘锦市推进国际化中等发达城市建设的环境分析
    2.1 盘锦市推进国际化中等发达城市建设的外部环境分析
        2.1.1 盘锦市推进国际化中等发达城市建设的国际环境分析
        2.1.2 盘锦市推进国际化中等发达城市建设的国内环境分析
    2.2 盘锦市推进国际化中等发达城市建设的内部环境分析
        2.2.1 盘锦市城市发展现状
        2.2.2 盘锦市城市发展优势
3 盘锦市推进国际化中等发达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盘锦市国际化发展水平测度分析
        3.1.1 盘锦市国际化发展评价指标构建
        3.1.2 盘锦市国际化发展评价步骤
        3.1.3 盘锦市国际化发展水平评价
    3.2 盘锦市推进国际化中等发达城市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3.2.1 国际贸易发展缓慢
        3.2.2 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3.2.3 高端服务业发展水平滞后
        3.2.4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国际化要求不匹配
    3.3 盘锦市推进国际化中等发达城市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 外向型经济发展不充分
        3.3.2 创新支撑体系较为薄弱
        3.3.3 经济实力弱,第三产业发展层次低
        3.3.4 设计规划落后,财政投入有限
4 盘锦市建设国际化中等发达城市对策建议
    4.1 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速度,提高经济国际化水平
        4.1.1 打造世界级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与交易平台
        4.1.2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特色装备制造基地
        4.1.3 打造现代农业生产示范基地
        4.1.4 打造区域性粮食仓储加工交易基地
    4.2 加大科技资金投入,提高创新国际化水平
        4.2.1 培育适应国际化的创新创业主体
        4.2.2 打造多元化的创新创业空间载体
        4.2.3 建设符合国际标准的创新创业平台
        4.2.4 营造国际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4.3 提升第三产业发展层次,提高服务国际化水平
        4.3.1 推动服务业高端化国际化发展
        4.3.2 打造东北亚区域性物流基地
        4.3.3 拓展提升旅游产业链价值链
        4.3.4 策划发展国际性会议会展
    4.4 加强城市管理力度,提高功能国际化水平
        4.4.1 塑造国际特色的花园城市风貌
        4.4.2 建设适应国际化需要的城乡一体基础设施
        4.4.3 建设一流智慧化城市
        4.4.4 推行城市精细精准化管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盘锦市城市国际化发展评价指标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10)我国普通高中学生境外高等教育升学需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问题
    第三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四节 研究创新与局限性
        一、研究创新
        二、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第五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境外高等教育
        二、留学与留学生
        三、教育需求
        四、境外高等教育升学需求
    第六节 文献综述
        一、国际市场学生流动的研究及述评
        二、我国出国留学现象的研究及述评
        三、留学意愿与动机的研究及述评
        四、留学选择理论模型的研究及述评
        五、留学行为的研究总评
第二章 境外高等教育需求的本质
    第一节 作为市场行为的留学活动
        一、境外高等教育市场的客观存在
        二、高等教育市场的国际供需配置
        三、留学市场行为的发生过程
    第二节 国际服务贸易框架下的境外高等教育
        一、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基本形式
        二、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理论基础
        二、国际服务贸易视角下的留学活动
    第三节 作为有限市场的境外高等教育市场
        一、境外高等教育供需双方受到限制
        二、境外高等教育兼顾公私属性
        三、境外高等教育市场中的信息有限性
        四、境外高等教育机构缺乏清晰的产权利益结构与售后保障
    第四节 作为家庭决策的留学选择
        一、个体留学是家庭决策行为
        二、家庭投资视角下的个体留学行为
        三、家庭消费视角下的个体留学行为
        四、我国家庭境外高等教育决策特点
第三章 高中生境外高等教育升学需求理论框架构建
    第一节 多学科视域下的留学行为研究
        一、留学行为的经济学视角
        二、全球化与教育国际化视角
        三、留学行为的社会心理视角
    第二节 个体境外高等教育升学需求发生机制分析
        一、境外高等教育升学需求发生的条件
        二、消费者购买行为理论
        三、个体境外高等教育消费过程
        四、我国高中生境外高等教育升学需求过程模型
    第三节 境外高等教育升学需求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构建
        一、基于文献的影响因素梳理
        二、境外高等教育升学需求分阶段影响因素指标
        三、境外高等教育升学需求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构建
第四章 高中生出国留学调查的研究设计与过程
    第一节 高中生出国留学调查的预调研
        一、预调研问卷的构成与优化
        二、预调研过程与调研对象
        三、信效度检验
    第二节 高中生出国留学调查研究设计
        一、问卷的设计与修订
        二、访谈设计
        三、样本选取
    第三节 第一阶段调研过程
        一、问卷的再次验证与修改
        二、调研过程
    第四节 高中生出国留学调查第二阶段调研
        一、问卷的最后修订
        二、问卷的发放
    第五节 调查情况汇总
        一、调研学校汇总
        二、问卷调查样本描述
        三、访谈过程与访谈样本描述
第五章 高中生出国留学调查研究发现
    第一节 样本检验
        一、效度检验
        二、信度检验
    第二节 高中生接受境外高等教育的意愿分析
        一、高中生接受境外高等教育的意愿描述性分析
        二、个体特征对高中生留学意愿的影响
        三、家庭因素对高中生留学意愿的影响
    第三节 高中生境外高等教育动机分析
        一、境外高等教育动机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
        二、高中生境外高等教育动机影响因素的逻辑回归分析
        三、高中生境外高等教育动机影响因素解释
        四、高中生出国留学阻碍因素分析
    第四节 高中生留学目的地选择分析
        一、高中生留学目的地选择影响因子分析
        二、留学目的地选择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指数分析
        三、高中生留学目的地选择影响因素解释
第六章 境外高等教育升学需求的社会心理解释
    第一节 高中生境外高等教育升学需求的外部环境解释
        一、政策打造积极的留学环境
        二、经济发展保障有利的留学环境
        三、国际化大环境与中国文化共同营造留学社会氛围
        四、国内教育环境推动境外高等教育需求
        五、境内高中国际教育的发展促进境外高等教育需求
    第二节 信息不对称现象对境外高等教育升学需求发挥重要影响
        一、高等教育选择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二、个体拥有的信息能力有限
        三、家长对子女的能力与心理特征所掌握的信息不充分
        四、掌握的教育质量信息不完全不准确
        五、错误利用排行榜信息
    第三节 感知消费性价值对境外高等教育升学需求的影响
        一、消费性收益驱动留学需求
        二、感知收益价值偏差导致盲目性需求
        三、低估留学决策风险
    第四节 社会流动诉求促进境外高等教育升学需求
        一、社会阶层流动的诉求驱动家庭境外高等教育需求
        二、资本转化机制激发境外高等教育需求
    第五节 中国社会文化影响境外高等教育升学需求
        一、中国消费者选择偏好深受中国文化影响
        二、根文化与儒家文化共同作用下产生留学动机
        三、“面子”在需求发生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四、从众行为是导致社会留学热潮的重要原因
        五、民族记忆促进了境外高等教育的狂热需求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我国普通高中学生境外高等教育升学需求研究结论
        一、境外高等教育升学需求特点
        二、非理性境外高等教育需求的主要根源
    第二节 我国高中学生境外高等教育升学需求的变化趋势
        一、境外高等教育升学需求与归国需求都将持续增长
        二、消费结构升级改变我国社会的留学消费观念
        三、个体留学从以投资行为为重点转变为以消费行为为重点
    第三节 政策建议
        一、国家层面
        二、社会层面
        三、学校层面
        四、家庭层面
参考文献
    中文参考文献
    外文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高中生出国留学调查问卷(第一阶段)
    附录二 高中生出国留学调查问卷(第二阶段)
    附录三 学生访谈提纲(修订稿)
    附录四 学校老师访谈提纲(修订稿)
    附录五 国际部主任访谈提纲(修订稿)
    附录六 家长访谈提纲(修订稿)
    附录七 已经留学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八 访谈学生名单
    附录九 访谈教师名单
    附录十 访谈国际部主任名单
    附录十一 访谈家长清单
    附录十二 已留学学生访谈名单
    附录十三 部分数据分析图表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四、简论上海城市国际化的八大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多层外交理论视角下中韩城市外交研究[D]. 许菲. 吉林大学, 2021(01)
  • [2]国际社区治理的路径研究 ——以南京市Z社区为例[D]. 邹永鸯.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3]大型体育赛事助力上海城市国际化历程、经验及启示[J]. 罗玉婷,陈林华,徐晋妍. 体育文化导刊, 2019(12)
  • [4]国际体育赛事举办与我国城市国际化:历程、经验与展望[J]. 陈林华,刘东锋. 体育科学, 2019(11)
  • [5]西安国际化功能布局研究[D]. 张帅兵. 西北大学, 2019(12)
  • [6]改革开放以来昆明城市外交研究[D]. 宋俊.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7]嘉兴市国际化品质之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J]. 顾树南,李祥程,潘莹莹,潘妍. 全国流通经济, 2019(06)
  • [8]柳州城市国际化语言环境建设保障平台研究[J]. 陈芳.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04)
  • [9]盘锦市建设国际化中等发达城市对策研究[D]. 刘雨竹. 大连理工大学, 2018(02)
  • [10]我国普通高中学生境外高等教育升学需求研究[D]. 旷群. 华东师范大学, 2018(11)

标签:;  ;  ;  ;  ;  

浅谈上海国际化的八种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