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是一种奇怪的语言

英语是一种奇怪的语言

一、English Is a Strange Language(论文文献综述)

休·蒙哥马利,于大卫[1](2022)在《控制》文中提出献给奥斯卡和费格斯序1987年11月卡什吞下塑料盒里最后一大勺微波加热的通心粉和奶酪,把盒子推向小桌的一边,品味着这份平和与宁静。嗯,算是相对的宁静吧。人满为患的综合医院的那种噪声——叮叮咣咣的响动,抬高的嗓门,偶尔的叫喊声——一直在背景中依稀可辨,尽管他回到自己那间医院的公寓,紧闭了房门。不过相比之下,这里仍是一片平静的绿洲,

查尔顿·佩特斯,余书华[2](2021)在《脱身策略》文中研究表明一家着名医药科技公司创始人乔丹·帕里什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然而,看似成功的人生其实早已千疮百孔。乔丹觉得自己山穷水尽,心力交瘁的他只想着早日逃离现实。乔丹的心理医生罗森给了他一个电话号码,告诉他这是一条不能回头的路。绝望的乔丹拨通了电话,随后被自称是"脱身策略公司"的人带走。这家公司专门帮助那些想要摆脱现有生活,在世界的另一处改头换面、重新生活的人。他们制造了乔丹遭遇车祸死亡的假象,乔丹的家人获得了一笔赔偿金,接受了这个事实。但是乔丹很快就后悔了,他不愿以这种狼狈的方式退出原来的生活。想念家人的他希望回归家庭,但脱身策略公司的人强行将乔丹送到日本,严格监视他的生活。乔丹无意中发现以前的同事兼好友亚历克斯与脱身策略公司有过联系。难道这一切都是圈套?

阳火亮[3](2021)在《保护与服从 ——霍布斯论现代国家》文中指出本文是对个人的现代性处境的一次尝试性探索,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个人自由与现代国家的关系:自由而平等的个人为何要服从国家,以及如何服从国家;国家为何需要保护自由而平等的个人,以及如何保护?在个人自由与国家权威之间的关系问题中,国家处于政治学研究的核心,国家本身具有超越性。在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中,既包括神学国家的因素,也包括自然国家的因素,其重点是国家在个人生活中应该具备的地位、功能和作用,以及国家权力与个人自由之间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概而言之,这一问题的核心是国家为什么要保护个人自由,而个人又为什么要服从国家权力?个人自由有没有可能在公共政治和私人生活之中找到某种确定性和存在的空间——国家与个人之间的这个保护与服从的问题,直接涉及到现代国家的概念与理论,涉及到人的现代性处境的本质。霍布斯国家理论的核心是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即保护与服从。从国家的角度来说,国家就是个人的集合体,霍布斯试图平衡主权和个人,而不是偏向其中一方。要实现这一平衡,国家就必须要有政治决断以及实现这一政治决断的力量。个人的敌人不是国家,国家权威的敌人也不是个人自由,个人和国家共同的敌人是战争状态。对于个人而言,唯一能够相信的可以提供保护的,只能是出于个人自身的力量。国家就是共同体本身,就是个人通过彼此之间社会契约构建起来的全体人民,服从国家也就是服从个人自己。个人只有在群体中才会涉及到他人的利益,正是因为群体生活中可能产生的冲突,个人才需要国家来进行保护。因此,国家的保护和个人的服从都是基于国家的存在是以保护个人生命和自由为目的。人的困境在于,有没有可能既想要得到国家的保护又保留充分的个人自由?传统而言,国家权力多一点,个人自由似乎就少一点:人总为这个自由的空间担忧或者是挣扎。人的本质是什么?人需要的是确定性,以摆脱对未知的暴死的恐惧;人需要的是现世的安全,而不仅仅是来世的救赎。然而,人能够获得对自身生命和自由的保护,以对抗未知的、不确定性的世界,在于他对自身困境的认知。对人真正的体验和感同身受,才能真正地去理解人性。任何以自己的意识去替代他人体验,都必然导致强迫。人或许一生就处于这种自我感知与他人感知难以完全协调一致的困境中,世界的多彩源于此,世界的战乱也源于此。国家要想得到个人的服从,必须从人所处的困境出发,真正理解个人对其生命和自由的感知。个人要想得到国家更好地保护,也必须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学会和他人相处。人渴望私人自由,又渴望公共参与并在集体中得到认同,这必然需要人找到其中的平衡。

克雷格·拉塞尔,周建川[4](2021)在《魔鬼藏身处》文中提出1935年,捷克。刚刚由荣格博士训练出师的精神病医生维克多·科萨雷克来到臭名昭着的奥卢城堡。这座中世纪城堡位于布拉格城外的山顶,关押着东欧最可怕的精神病犯人,号称"六大魔王":"小丑""食草动物""玻璃收藏家""伐木工""通灵师""鬼畜"。这些病人的罪行太过严重,必须与其他人隔离。城堡内设备先进,但据说埋藏着绵延几代的黑暗秘密。维克多希望采用全新的医疗技术来证明这些病人身上存在一种奇怪的共性,即他所谓的"心魔假说"。在了解这五个男病人和一个女病人的过去时,维克多必须面对的是,这六人身上也许另有一层不为人知的真相。与此同时,恐惧正笼罩着布拉格整座城市,一个隐形连环杀手出没在黑暗的街头巷尾。刑事科的卢卡斯·斯莫莱克队长急于揪出这个在报道里被称为"皮围裙"的真凶,他慢慢意识到,这个杀手是在模仿一个世纪前最恶劣的连环杀手:伦敦的"开膛手杰克"。斯莫莱克向奥卢城堡深谙精神病犯罪心理的专家求助,尽管他担心"皮围裙"也许正和城堡内关押的六个犯人有关……

周小渟[5](2021)在《晚清时期英语在中国的传播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英语已然成为当今社会的国际通用语,其传播正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发酵,在中国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英语在中国的传播并非一朝一夕,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交流必然带来语言的碰撞。鸦片战争爆发后,中英语言激烈碰撞,社会动荡与大批西人的到来使晚清社会西学东渐之风盛行,英语在中国开始广泛传播。因此,晚清时期可以被看做英语在中国大规模传播的起始阶段。目前学界对晚清时期的英语传播研究往往聚焦于教育教学和西学东渐,偶有涉及中英语言接触,但信息比较零散,未有针对此阶段的英语传播进行的系统分析与归纳。本研究基于对“史料”与“数据”的整理和统计,借助语言学、历史学等相关理论与方法进行跨学科研究,以晚清社会为时代背景,以路径、动因、影响及规律为研究对象,分析并总结这一阶段英语传播的状况和效果,力图建构语言传播的研究模式。具体研究问题如下:一、晚清时期英语在中国传播的路径是什么?体现了怎样的语言传播机制?二、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种传播机制是如何产生的?最终效果如何?三、英语在中国晚清社会的传播揭示了哪些语言传播规律?对当下中国的语言政策与规划有怎样的启示和借鉴?语言传播具有社会性,对某一时期某种语言传播进行研究需采用跨学科视角。本研究以库柏语言传播变量、夸克语言传播模式和语言选择主义为理论框架,建构由路径、动因、影响、规律构成的语言传播研究模型,对晚清时期英语在中国的传播进行较全面的探讨。笔者通过文献爬梳,整理出大量与晚清时期英语传播相关的原始资料(包括奏折、地方志等史料汇编和当时出版的中英文报纸等)、近代着作(包括晚清时期英语传播过程中亲历者的着作及其它相关着作)以及当代论着(包括期刊论文、专着等)。以质性研究为方法,同时利用史料进行相互佐证,从中提取相关数据和信息,进行统计与分析。研究发现如下:首先,受晚清时期历史背景影响,英语在当时中国社会的传播主要由来华西人群体及晚清政府洋务派群体主导。其中,来华西人主要指“英美传教士群体”和“英美商人群体”。“英美传教士群体”主导的英语传播活动集中在教会教育与翻译出版上,体现了传播的文化路径;而“英美商人群体”受经济利益驱动,引导以商务英语教学为主的民间教育机构的创办,促使中西交往中产生了“皮钦英语”这种语言变体,显露出经济对语言传播的影响。晚清政府洋务派则通过政府支持,从政治层面推动了英语在中国社会的传播。由不同群体主导的文化、经济、政治传播路径共同构成了晚清时期英语在中国传播的主要机制。其次,语言传播的主体是人,人们基于生活环境刺激产生不同的动机与目的,做出语言传播行为。晚清时期英语传播的主导群体与被主导群体在当时环境影响下,或主动或被动地传播英语,导致以文化、经济、政治为路径的传播机制的产生。最终促使中文吸收了大量英语外来词,在促进汉语语法研究完善的同时,为民国时期外语教育制度的改革提供了经验,给后世带来了语言层面和社会层面的双重影响。最后,晚清时期文化、经济、政治路径下的英语传播揭示了语言传播的一般规律。(一)英语在晚清外语传播中一家独大的局面体现了语言传播中的竞争规律;(二)晚清来华西人群体在缺乏政策支持的情况下不断进行传播路径的调整,这体现了语言传播中同样存在着“路径依赖”规律;(三)当时的英语传播对后世的影响说明了语言传播由下及上,再到由上及下的受众规律;(四)晚清时期的英语传播揭示了语言在文化、经济、政治层面既平行又交互的传播规律。综上所述,晚清时期不同群体受客观环境与自身目的驱使,通过文化、经济、政治路径主导了英语在中国的传播,对后世中国的语言和社会产生了影响,并揭示了一定的语言传播规律。这就提醒我们,我国在制定汉语推广政策时应注意外语竞争和受众规律的影响,利用“路径依赖”规律,制定适用于目的国的汉语传播政策。期望该研究能为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语言政策制定与实施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张冠仁[6](2020)在《万能先生谭坦》文中研究指明第一章认识几个朋友的谭坦叶瞳瞳叶瞳瞳不记得还有比2014年2月12日更倒霉的日子了,早上7点开始打工:斯塔拉菲尔德火车站对面那家60平方米小店:庄仔牛肉面大王,老板额头上明明都是抬头纹,还让别人管自己叫庄仔。中午,叶瞳瞳错单了,一个波兰胖子点了五香牛肉面,她通知后厨说成了霸王牛肉面,难道一个波兰胖子真能吃得出泡椒和辣椒的区别吗?

李曼青[7](2020)在《《世界英语与文化战争》(第一至二章)翻译报告》文中研究表明本翻译报告基于《世界英语与文化战争》的第一、二章的翻译实践。作为一本典型的学术着作,这本书是由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语言学教授布拉杰B.坎昆所着,他一生开创并致力于世界英语的研究。坎昆揭示了英语变体的发展和由此引发的文化战争。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运用了多种翻译技巧,并通过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来说明这些难点是如何得到解决的。译者在仔细分析原文的语言特征和写作风格后,采用目的论作为理论支撑。在目的论的指导下,译者尝试用不同的翻译方法来解决翻译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障碍。对于专有名词和多义词的翻译,译者通过查阅语言学专业词典,查找准确的词义,或者根据一定的语境猜测词语的意思,力求表达出原文本严谨的写作风格。在形容词性从句和名词性从句的翻译中,为了迎合目标读者的表达习惯,译者采用了多种方法,如省译、增译、拆分等。在语篇翻译方面,译者通过分析中英语篇衔接手段的差异,运用具有针对性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呈现出清晰连贯的译文。从这次翻译实践中,译者不仅获得了丰富的语言学知识,而且还充分利用这次机会锻炼了翻译技巧。此篇翻译报告虽仍有不足,但提供了一些详细的案例,译者认为,这些案例可以为世界英语的研究带来启发。

吕婉欣[8](2020)在《交际翻译理论指导下的神话小说《女巫喀耳刻》节译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说明玛德琳·米勒(Madeline Miller)的《女巫喀耳刻》(CIRCE)是一部新创作完成的关于希腊神话的小说,较之于古希腊神话,该类新创作的希腊神话小说在借用古希腊神话的人物背景、关系的基础上,进行了二次加工与创造,内容兼具故事性及文学性。该小说以希腊神话中女巫喀耳刻为主人公,创作描写了其独特的成长史。彼得·纽马克提出的交际翻译理论强调要根据目的语的语言、文化和语用方式传递信息,努力使译文对目的语读者所产生的效果与原文对源语读者所产生的效果相同。因此译者以该理论为指导,对《女巫喀耳刻》的前四章进行英汉翻译实践。通过本次实践,译者进一步了解了希腊神话小说的特点以及原作者的文本特点及语言风格,同时,对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了解了要想合理适当地运用交际翻译理论做实践指导,应当区分不同的侧重点,每个侧重点结合不同的翻译策略或技巧,在尊重原文的前提下使译文读者产生的效果近似于原文读者所产生的效果。通过本次实践活动,译者也期待能够为希腊神话小说的英译汉翻译实践领域提供一些参考。

陈悦英[9](2020)在《《秘密之书:私生女和缺席的父亲》(节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表明本报告的翻译对象节选自英文着作《秘密之书:私生女和缺席的父亲》的第一、二章,该书是英国作家迈克尔·霍尔罗伊德所写的一部传记作品,作者通过意大利的辛波乃别墅,将身处不同时代,居住于不同国家的女性们联系在一起。《秘密之书》清晰地描述了脆弱的人际关系。整部传记以叙述性语言为主,语言质朴,事实严谨,行文流畅。传记文学兼具真实性和文学性的特点,这要求笔者在翻译过程中不可顾此失彼。结合该特点,笔者在翻译和校稿过程中,选择了彼得·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作为指导理论,指导分析整个翻译过程。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区别是前者强调忠实原文,后者更加注重读者反应。笔者通过运用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以及文本类型理论,结合原文本特点,主要从词汇、句法和语篇层面处理翻译。词汇层面主要采用了直译法、转换法以及增减词汇法三种技巧;在句子层面主要采用了顺序法、拆译法、转态法和正反译法;在语篇层面从原文本中存在的西方文化因素、引语的处理、修辞和代词的处理几个方面分析,尽可能在忠实传达原文基础上将原文的风格特点展现在目的语读者面前。报告包括五个部分:翻译任务介绍、翻译过程介绍、相关理论方法、翻译案例分析以及翻译实践总结。本报告中呈现的翻译案例分析是笔者对翻译过程中的思考和处理方法的记录,希望能为传记文学翻译提供一个案例。

李晓阳[10](2020)在《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自传体小说翻译实践报告 ——以A Death in the Family汉译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是一篇翻译实践报告,翻译材料选自美国作家詹姆斯·艾吉(James Agee)的自传体长篇小说A Death in the Family(《家中丧事》)。笔者负责翻译本书的第17章到20章。本次翻译实践以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A·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功能对等理论的核心是从语义到文体在目的语中用最贴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要求笔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着眼于原文的意义和精神,不拘泥于原文的语言形式,即不必拘泥于形式对等。因此,笔者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词汇、句法、篇章三个层面,采用直译加注、转换词性、反说正译;顺句操作、句式重组、增补语义以及复现法、增译法等翻译技巧对原文本进行翻译,以期能够实现顺乎自然的对等,满足读者期待。本报告由五个章节组成。报告的第一章是任务描述,介绍了任务背景、任务意义。第二章是任务过程,分为译前准备、翻译过程和译后校对。第三章是对功能对等理论简介,以及其在自传体小说翻译中的应用。第四章是本报告的核心部分案例分析。最后一章是翻译实践总结,笔者总结了在此次翻译中获得的一些经验;也总结了此次翻译实践的不足之处,以便为今后的翻译工作提出更明确的努力方向。

二、English Is a Strange Language(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English Is a Strange Language(论文提纲范文)

(3)保护与服从 ——霍布斯论现代国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上篇 霍布斯政治思想中的保护与服从
    第一章 霍布斯与“保护—服从”理论研究综述
        第一节 霍布斯的主要政治学着作及其思想简述
        第二节 当前霍布斯研究简述
        第三节 霍布斯的保护与服从理论研究
        第四节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 保护与服从学说的“政治—神学”面相
        第一节 恐惧——宗教生活的基础
        第二节 宗教与魔鬼学说
        第三节 权威之争:宗教、神学与国家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保护与服从学说的政治—法律面相
        第一节 霍布斯时代的法律综述
        第二节 17 世纪英格兰有关征服的大讨论以及霍布斯论征服
        第三节 征服与普通法
        第四节 征服、普通法与议会
        第五节 法律的严苛与宗教的不宽容
        第六节 霍布斯论法律:同意和明晰性
        第七节 小结:新的法律权威来源
中篇 保护与服从理论中的现代国家
    第四章 论自由
        第一节 霍布斯之前的自由
        第二节 自由主义自由以及斯金纳的批判
        第三节 霍布斯论自由
        第四节 小结:自由与强制
    第五章 论国家
        第一节 霍布斯之前的保护力量
        第二节 霍布斯论国家形式
        第三节 霍布斯的国家权力
        第四节 国家与政府
        第五节 小结:国家权利的绝对性与个人自由绝对性
    第六章 论政治代表
        第一节 皮特金论霍布斯的代表概念与斯金纳的反驳
        第二节 霍布斯之前的代表概念
        第三节 霍布斯的代表概念
        第四节 结论:代表人民与人民代表
下篇 现代政治与人的境况
    第七章 政治决断
        第一节 政治决断的目的:个人安全与自由
        第二节 政治决断的国家
        第三节 个人及其服从
        第四节 小结:政治决断下的自由空间
    第八章 论人
        第一节 人的境况
        第二节 现代世界的不确定性
        第三节 人的困境
        第四节 小结
第九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魔鬼藏身处(论文提纲范文)

序言
第一部分魔鬼受缚之处
第二部分“小丑”与“食草动物”
第三部分“玻璃收藏家”与“伐木工”
第四部分“通灵师”与藏骨堂
第五部分蝴蝶和石太阳
第六部分霍布斯先生
后记

(5)晚清时期英语在中国的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问题与论文结构
        1.研究问题
        2.论文结构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理论依据
        1.研究方法
        2.理论基础与认识依据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研究回顾
    第一节 相关概念
        1.英语传播
        2.晚清时期
        3.晚清时期传教士
    第二节 英语传播的相关研究
        1.国外英语传播的相关研究
        2.国内英语传播的相关研究
    第三节 晚清以前英语传播回顾
    第四节 晚清社会英语传播研究
        1.晚清社会传教士的相关研究
        2.晚清社会翻译情况的相关研究
        3.晚清社会近代化教育的相关研究
第三章 晚清时期英语在中国传播的文化路径
    第一节 传播的文化背景
    第二节 传播主体:来华传教士
    第三节 教会学校与英语传播
        1.前期教会学校与英语传播
        2.后期教会学校与英语传播
    第四节 翻译出版与英语传播
        1.翻译机构与英语传播
        2.报刊出版与英语传播
    第五节 传教士主导的英语传播的文化特征
        1.双向语言文化传播
        2.群体性书面语传播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晚清时期英语在中国传播的经济路径
    第一节 传播的经济背景
    第二节 传播主体:来华英美商人
    第三节 民间英语培训机构与英语人才培养
    第四节 “皮钦”英语与英语传播
    第五节 英美商人主导的英语传播的经济特征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晚清时期英语在中国传播的政治路径
    第一节 传播的政治背景
    第二节 传播主体:晚清政府洋务派
    第三节 近代化教育与英语传播
        1.三类新式学校与英语传播
        2.官派留美与英语传播
    第四节 翻译活动与英语传播
        1.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与西学传播
        2.京师同文馆翻译活动与译员培养
    第五节 洋务派主导的英语传播的政治特征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晚清社会英语传播规律及其影响
    第一节 外来语言传播竞争激烈
        1.其他外语的传播情况
        2.影响外语竞争的因素
    第二节 路径依赖及其体现
        1.路径依赖及其内涵
        2.英语传播路径依赖
    第三节 英语传播中人的因素
        1.晚清来华西方人
        2.晚清政府洋务派
        3.个体被动传播者
    第四节 传播受众:底层-精英-群众的传播模式
    第五节 文化、经济、政治层面的平行交互传播
    第六节 英语在中国传播带来的影响
        1.对汉语的影响
        2.对社会的影响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晚清时期英语在中国传播的局限及启示
    第一节 主导性局限及表现
        1.来华西人主导的传播的局限性
        2.洋务派们主导的传播的局限性
    第二节 对汉语国际传播的启示
        1.应对传播中的竞争现象
        2.注重主导者的路径依赖
        3.尊重受众传播相关规律
        4.结合“场论”防范预警
    第三节 对外语政策与规划的启示
        1.应对英语的语言霸权
        2.提高中华文化自信心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
    第一节 结论与贡献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6)万能先生谭坦(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认识几个朋友的谭坦
    叶瞳瞳
    七号助理
    Shirley Huang(雪梨黄)
    Joey周怡
    Mr.Tan(谭坦)
第二章中医协会会长的烦恼
    杨仲英
    钱博思
第三章漂洋过海的李茜大夫
    李茜
    杨仲英
    七号助理
第四章卧虎藏龙唐人街
    老唐
    阿迪王
第五章首次见面
    Joey
    谭坦
第六章杨仲英的秘密回忆
第七章从万能到万万不能
    李茜
    钱博思
第八章黑猴子剧团的燃眉之急
    马修斯皮德
第九章如果红灯能再漫长一些
    谭坦
    李茜
第十章一无所有的人
    七号助理
    谭坦
第十一章一场入籍仪式
    李茜
    谭坦
    李茜
第十二章最后的游行
    杨仲英
    李茜
    杨仲英
    谭坦
    最后的游行

(7)《世界英语与文化战争》(第一至二章)翻译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摘要
Chapter One Task Description
    1.1 Introduction to the Source Text
        1.1.1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Source Text
        1.1.2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Author
        1.1.3 Linguistic Features of the Source Text
    1.2 Reasons for Selecting this Text
    1.3 Significance of the Project
Chapter Two Process Description
    2.1 Preparation
    2.2 While-translation
    2.3 Quality Control
Chapter Three Translation Theory
    3.1 Skopos Theory
        3.1.1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kopos Theory
        3.1.2 Three Principles of the Skopos Theory
    3.2 Reasons for Choosing the Skopos Theory
Chapter Four Case Study
    4.1 Translation of Lexis
        4.1.1 Translation of Proper Nouns
        4.1.2 Translation of Polysemous Words
    4.2 Translation of Clauses
        4.2.1 Translation of Adjective Clauses
        4.2.2 Translation of Noun Clauses
    4.3 Translation Beyond Clauses
Chapter Five Conclusions
    5.1 Reflections
    5.2 Limitations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Appendix

(8)交际翻译理论指导下的神话小说《女巫喀耳刻》节译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材来源与原作者介绍
    1.2 希腊神话小说特点
        (1)故事体系严密
        (2)人物关系复杂
        (3)语言表达生动
        (4)创作背景和逻辑具有较强的西方思维
    1.3 任务要求及意义
    1.4 本次报告结构
第2章 翻译过程描述
    2.1 译前准备阶段
        2.1.1 熟悉文本特点
        2.1.2 查阅文本相关信息
        2.1.3 查阅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2.1.4 通读原文
        2.1.5 准备翻译工具
    2.2 具体翻译过程
    2.3 译后审校阶段
第3章 交际翻译理论
    3.1 交际翻译理论的概述
    3.2 交际翻译理论的内涵与发展
    3.3 交际翻译理论在希腊神话小说翻译中应用
第4章 案例分析
    4.1 交际翻译理论在词汇翻译中的体现
        4.1.1 意译法
        4.1.2 直译法
    4.2 交际翻译理论在句子翻译中的体现
        4.2.1 拆分法
        4.2.2 重组法
    4.3 交际翻译理论在段落翻译中的体现
        4.3.1 转换法
        4.3.2 增译法
        4.3.3 减译法
第5章 实践总结
    5.1 翻译实践收获
    5.2 翻译实践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1 :翻译原文
附录2 :翻译译文
附录3 :人名对照表
致谢

(9)《秘密之书:私生女和缺席的父亲》(节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翻译任务介绍
    1.1 作者简介
    1.2 翻译原文本介绍
2 翻译过程介绍
    2.1 译前准备
        2.1.1 查询资料
        2.1.2 查询资料术语表的制定
        2.1.3 理论确定
    2.2 译中事项
    2.3 译后事项
3 相关理论方法
    3.1 纽马克理论概述
    3.2 纽马克理论运用
4 翻译案例分析
    4.1 词汇层面
        4.1.1 直译法
        4.1.2 转换法
        4.1.3 增减词汇法
    4.2 句子层面
        4.2.1 顺译法
        4.2.2 拆译法
        4.2.3 转态法
        4.2.4 正反译法
    4.3 语篇层次
        4.3.1 文化因素翻译
        4.3.2 引语的处理
        4.3.3 修辞
        4.3.4 代词的处理
    4.4 案例总结
5 翻译实践总结
    5.1 翻译难点与心得
    5.2 对文学翻译的认识
参考文献
附录1 :翻译任务的原文
附录2 :翻译任务的译文
附录3 :汉英对照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或译作目录

(10)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自传体小说翻译实践报告 ——以A Death in the Family汉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任务描述
    1.1 任务背景
    1.2 任务意义
第二章 任务过程
    2.1 译前准备
    2.2 翻译过程
    2.3 译后校对
第三章 理论依据
    3.1 功能对等理论简介
    3.2 功能对等理论在自传体小说翻译中的应用
第四章 案例分析
    4.1 词汇层面对等翻译技巧
        4.1.1 直译加注
        4.1.2 转换词性
        4.1.3 反说正译
    4.2 句法层面对等翻译技巧
        4.2.1 顺句操作
        4.2.2 句式重组
        4.2.3 增补语义
    4.3 篇章层面对等翻译技巧
        4.3.1 复现法
        4.3.2 增译法
第五章 实践总结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四、English Is a Strange Language(论文参考文献)

  • [1]控制[J]. 休·蒙哥马利,于大卫. 译林, 2022(01)
  • [2]脱身策略[J]. 查尔顿·佩特斯,余书华. 译林, 2021(05)
  • [3]保护与服从 ——霍布斯论现代国家[D]. 阳火亮. 北京大学, 2021(02)
  • [4]魔鬼藏身处[J]. 克雷格·拉塞尔,周建川. 译林, 2021(03)
  • [5]晚清时期英语在中国的传播研究[D]. 周小渟.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6]万能先生谭坦[J]. 张冠仁. 当代(长篇小说选刊), 2020(05)
  • [7]《世界英语与文化战争》(第一至二章)翻译报告[D]. 李曼青. 暨南大学, 2020(04)
  • [8]交际翻译理论指导下的神话小说《女巫喀耳刻》节译翻译实践报告[D]. 吕婉欣. 青岛大学, 2020(02)
  • [9]《秘密之书:私生女和缺席的父亲》(节选)翻译实践报告[D]. 陈悦英. 青岛科技大学, 2020(01)
  • [10]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自传体小说翻译实践报告 ——以A Death in the Family汉译为例[D]. 李晓阳. 山西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英语是一种奇怪的语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