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98例临床观察

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98例临床观察

一、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98例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韩先荣,喻威[1](2022)在《尼莫地平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尼莫地平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湖北省汉川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86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3),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给予尼莫地平联合氟桂利嗪治疗,2组均治疗2个月。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血管因子指标[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实验室指标[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环氧化酶-2(COX-2)]水平、症状改善情况(头痛发作次数与持续发病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81.40%(χ2=4.074,P=0.044);对照组ET水平低于治疗前及观察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E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NO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但观察组NO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NF-κB及COX-2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头痛发作次数均少于治疗前,持续时间均短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6,P=0.693),2组患者均无肝炎、心律失常等严重情况出现。结论尼莫地平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管因子水平、实验室指标及症状表现,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陈辉平[2](2021)在《太阳穴刺血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研究太阳穴刺血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88例偏头痛患者,采取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太阳穴刺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偏头痛发作情况和焦虑抑郁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18%高于对照组的72.73%,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9.09%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偏头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分别为(36.46±7.19)、33.76±6.09)分,低于对照组的(47.06±6.21)、(46.76±6.59)分,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针对偏头痛患者,采取太阳穴刺血治疗,有显着疗效,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治疗,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且相对较为安全,适宜临床应用推广。

孙琳,王子轩,江涛,李润萍[3](2021)在《氟桂利嗪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氟桂利嗪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抚矿总医院收治的90例偏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独使用氟桂利嗪进行治疗的45例患者为对照组,在使用氟桂利嗪基础上联合尼莫地平进行治疗的45例患者为观察组,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疼痛评分明显降低,持续时间缩短,发作次数减少(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桂利嗪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的效果显着,能有效降低患者偏头痛发作频率及偏头痛发作时疼痛程度,且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建议临床推广。

黄石娇,岳文华,李雪,杨静,王凌[4](2021)在《平肝法治疗偏头痛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系统评价平肝法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建库至2020年10月中国知网(CNKI)、维普网(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CBM)、Cochrane图书馆、EMBASE、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按照Cochrane评价手册5.1.0中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条目进行评价,应用Review Mansger5.4软件对临床有效率、头痛强度、头痛持续时间、头痛次数、颅内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中医证候疗效、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进行Meta分析或描述性分析。结果纳入22篇文献,包括1 970例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临床有效率[RR=1.21,95%CI(1.16,1.25)]、中医证候疗效[RR=1.22,95%CI(1.09,1.35)]、头痛程度[MD=-1.16,95%CI(-1.42,-0.90)]、头痛持续时间[MD=-1.30,95%CI(-2.13,-0.47)]、全血低切黏度[MD=-2.47,95%CI(-2.83,-2.10)]、纤维蛋白原[MD=-1.88,95%CI(-1.98,-1.78)]、血细胞比容[MD=-8.37,95%CI(-9.15,-7.59)]、大脑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D=-14.6,95%CI(-16.48,-12.71)]、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D=-3.29,95%CI(-5.33,-1.25)]均优于对照组(P <0.05);各文献间头痛次数、颅内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基底动脉)、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统计学异质性过大,进行描述性分析,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治疗后上述指标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平肝法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小。

景海慧[5](2021)在《眼针结合体针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本试验旨在通过对眼针结合体针针刺法与常规体针针刺法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做对照试验设计,观察眼针结合体针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评价眼针结合体针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临床效果。以期为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减轻肝阳上亢型偏头痛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提高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本试验所纳入的66例肝阳上亢型偏头痛受试者皆来源于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病针灸科门诊及住院部。将66例符合试验要求的受试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3例。两组根据辨病取穴原则,选取相同的腧穴做为基础穴进行针刺(具体为太阳穴、率谷穴、悬颅穴、头维穴、风池穴、外关穴、足临泣穴),此外分别根据眼、体针的辨证取穴原则,观察组(眼针结合体针组)选取田维柱《眼针疗法》[1]中的肝区、肾区、上焦区进行针刺;对照组(常规体针组)选取新世纪第2版教科书《针灸学》[2]中的太冲穴、太溪穴、侠溪穴进行针刺。连续针刺5天为1个治疗周期,本次试验共进行4个治疗周期。每例入选受试者在入组时及治疗30min、24h、48h、72h后予以视觉模拟评分量表评测(VAS),并且记录每例受试者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以及随访时的偏头痛综合量化评分评测(其中包括患者各个月偏头痛发生频率、发作时疼痛严重程度、每次偏头痛发作时所持续的时长和偏头痛患者每次发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伴随症状等各项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评测。最后将相关的试验数据录入SPSS25.0统计软件,通过分析针刺前后两组组内及组间试验数据,得出结论。结果: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30min、24h、48h、72h后与治疗前的VAS评分相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对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30min、24h后的VAS评分组间进行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对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48h、72h后的VAS评分组间进行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对观察组与治疗组两组受试者治疗72h后的疼痛消失率相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及随访时受试者的偏头痛综合量化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相比较,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对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及随访时两组受试者的偏头痛综合量化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进行组间比较,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对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的偏头痛综合量化评分及中证候疗效积分的改善率相比较,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眼针结合体针针刺与常规体针针刺法均能减轻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的疼痛,改善头痛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眼针结合体针针刺法对于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其镇痛效果优于常规体针针刺法;3.眼针结合体针针刺法可降低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的头痛发生频率,缩短患者的头痛持续时间,缓解其伴随症状,且效果优于常规体针针刺法。

林枫毓[6](2021)在《头皮针结合电针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

李艳芳,谢广迪[7](2021)在《阿司匹林与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患者的有效性对照比较》文中指出目的比较应用尼莫地平与阿司匹林药物治疗偏头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11月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对照分组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治疗,试验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情况及偏头痛发作指标。结果治疗1个月,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92%,高于对照组的79.59%(χ2=6.078,P=0.014);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08%,低于对照组的18.37%(χ2=5.018,P=0.025);治疗1个月后,2组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偏头痛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减少、疼痛持续时间较治疗前缩短(P均<0.01),且试验组降低和缩短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相较于尼莫地平药物,阿司匹林药物在治疗偏头痛患者时效果更为明显,不良反应较少,明显缓解疼痛,同时可减少疼痛发作次数,缩短持续时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杨鑫杰[8](2021)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治疗气虚痰厥型老年性眩晕的临床观察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半夏白术天麻汤为临床上治疗眩晕的经典方剂。本课题通过前瞻性观察研究,将加减半夏白术汤根据老年人的病理、生理特点进行适当加减专门用于治疗老年性眩晕。整理半夏白术天麻汤病例,分析此方治疗老年性眩晕的临床疗效,以期为老年眩晕患者治疗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方法:收集住院和门诊应用加减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有效病例作为研究对象,经过严格病例筛选和为期一月的随访,规范化药物使用方法,观察加减半夏白术天麻汤的疗效性和安全性。于治疗前进行资料采集,病史特征,合并用药/治疗,评价指标(生命体征、中医证候积分量表和WHOQOL-BREF评分量表),并于治疗第1周、第2周、第4周进行安全性评估,中医证候积分量表评分和WHOQOL-BREF量表评分,记录合并用药/治疗、严重不良事件检查。以文字和图表的形式统计患者用药前后各项量化评分的积分变化,并加以分析讨论。结果:1.通过整理数据可得,患者的基本情况:性别方面,男性29例,占比为39.2%,女性45例,占比为60.8%。年龄分布:60-69岁43例(58.11%);70-79岁21例(28.38%),80以上10例(13.51%)。2.有效率及前后评分情况:用药四周后总有效率100%,其中显效率为97.30%,有效与临床治愈患者各有1例,且无一例不良反应。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呈下降趋势,WHOQOL-BREF积分较治疗前高,具有两者前后的积分分析比较均具有显着差异(P<0.05)。3.主症情况:有67例患者主症消失,7例患者仍存在主症,但都已经转为最轻程度,主症消失率为90.5%。4.次症情况:治疗前患者次症表现以视物旋转及耳鸣、头痛为主。72.97%患者有视物旋转的情况,78.38%的患者有耳鸣的表现,54.05%的患者有头痛的表现。治疗后次症出现频数呈下降趋势,经治疗后“恶心呕吐”、“头痛”与“耳鸣”患者频数仍较大,但其程度都已经转为最轻。5.舌脉情况:舌象脉象统计得:治疗前舌质淡患者计数10例(13.51%),舌质暗患者计数64例(86.49%);治疗后,舌质淡患者21例(28.37%),舌质暗患者53例(71.62%)。治疗前舌苔为腻苔60例(81.08%),苔白不腻患者8例(10.81%),薄苔患者6例(8.11%);治疗后苔薄白72例(97.3%),苔腻患者仅1例(1.35%),苔薄腻患者1例(1.35%)。治疗前脉象弦滑者58例(占比78.38%),脉象细缓者4例(占比5.41%),脉象细弦者2例(占比2.70%)、脉象弦缓者10例(占比13.51%)、脉象细缓者4例(占比5.41%),治疗后60例患者(81.08%)以弦脉单一脉象出现,其余脉象有“弦缓”8例(占比10.81%)、“细弦”6例(占比8.11%)、“缓”4例(占比5.41%)、“细缓”1例(占比1.35%)。结论:1.半夏白术天麻汤见于《脾胃论》,为东垣为治疗气虚痰厥头痛而设,高建忠老师结合老年人生理病理在此方基础上进行加减化裁,对于治疗气虚痰厥型老年性眩晕有显着的临床疗效。2.高老师临床用方具有立足脾胃,重升降,调气机的特点。3.就收集的资料来看,气虚痰厥型老年性眩晕患者女性多于男性。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使用舌脉指征以腻苔、弦滑脉为主,且对于褪腻苔的有很显着的效果。4.经过一个周期的治疗观察,此方案的治疗不仅改善症状显着,而且对于老年人的心理方面及生活、生存质量都有很大改善。

刘培枝[9](2021)在《火针联合梅花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评价火针联合梅花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为火针联合梅花针治疗偏头痛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本次临床研究共纳入符合标准的偏头痛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以火针联合梅花针治疗,3日1次,共治疗4次;对照组予以口服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每日1次,口服2粒(10mg),连续口服12日。统计患者治疗前与首次治疗结束30 min后VAS评分,统计患者治疗前与治疗结束后第1个月的头痛程度、持续时间、发作次数、伴随症状评分,统计患者治疗前与治疗结束后第1个月、第2个月第3个月的综合评分及总体疗效,统计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5-HT和CGRP的含量,通过SPSS25.0软件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1.即刻止痛疗效:两组患者首次治疗结束30 min后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显着降低(P<0.05);通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即刻止痛疗效优于照组。2.治疗结束后第1个月头痛积分各项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第1个月的头痛积分各项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显着降低(P<0.05)。治疗结束后第1个月治疗组患者的发作次数、头痛程度、伴随症状、持续时间分别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作次数、头痛程度、伴随症状、持续时间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3.治疗结束后第1个月疗效评定: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第1个月综合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第1个月综合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10%和86.67%,治疗组治疗结束后第1个月疗效优于对照组。4.治疗结束后第2个月疗效评定: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第2个月综合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第2个月综合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10%和83.33%,治疗组治疗结束后第2个月疗效优于对照组。5.治疗结束后第3个月疗效评定: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第3个月综合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第3个月综合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66%和66.67%,治疗组治疗结束后第3个月疗效优于对照组。6.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5-HT、CGRP水平变化:治疗前分别比较两组患者5-HT、CGR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29)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5-HT水平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在升高5-HT水平方面效果更好;治疗后两组CGRP含量进行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降低CGRP含量方面效果更好。结论:1.火针联合梅花针与口服西药均能减轻偏头痛患者的头痛程度、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外周血CGRP含量及升高5-HT水平,火针联合梅花针治疗偏头痛在改善患者症状方面较口服氟桂利嗪胶囊更为突出。2.偏头痛极易反复发作,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首次治疗结束30min后VAS评分及治疗结束后第1个月、第2个月、第3个月的疗效,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火针联合梅花针治疗偏头痛的即刻止痛疗效、远期疗效优于口服氟桂利嗪胶囊。

黄旭晶[10](2021)在《浅针结合推拿扫散法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比浅针结合推拿扫散法与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肝阳上亢型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对脑血流速度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选取符合本课题研究标准的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72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人。试验组采用浅针结合推拿扫散法治疗,推拿扫散法取患侧头部侧方胆经操作,浅针取百会、风池、太冲、太溪、山根、阿是穴,上述操作均每日1次,每周休息1天,共治疗4周;对照组采用每晚睡前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mg,共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VAS评分、头痛症状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及经颅多普勒(TCD)检测指标的变化情况,疗程结束4周后进行电话随访,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所有数据统计分析均用SPSS22.0软件处理。结果:1.治疗前,两组VAS评分、头痛症状各项评分及总评分、中医证候评分、TCD检测指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VAS评分:首次治疗后,组内比较,两组均能降低VAS评分(P<0.01);组间比较,试验组在降低VAS评分上优于对照组(P<0.05)。疗程后,组内比较,两组均能降低VAS评分(P<0.01);组间比较,试验组在降低VAS评分上优于对照组(P<0.05)。3.头痛症状评分:组内比较,两组均能降低头痛症状各项评分及总评分(P<0.01);组间比较,试验组在改善发作程度、持续时间上优于对照组(P<0.05),在减少发作次数、伴随症状方面与对照组疗效相当(P>0.05),在降低头痛症状总评分上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4.中医证候评分:组内比较,两组均能降低中医证候评分(P<0.01);组间比较,试验组在降低中医证候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5.TCD检测指标:组内比较,两组均能降低颅内各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在降低ACA、MCA、PCA、BA的平均血流速度上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降低VA的平均血流速度上与对照组疗效相当(P>0.05)。6.随访: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均能降低VAS评分(P<0.01);组间比较,试验组在降低VAS评分上优于对照组(P<0.05)。7.临床疗效: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3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有效缓解头痛程度,但浅针结合推拿扫散法在止痛方面更快速、更持久。2.浅针结合推拿扫散法在降低偏头痛患者脑血流速度方面优于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3.浅针结合推拿扫散法和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肝阳上亢型无先兆偏头痛都能改善患者总体发作症状及中医症状体征,但浅针结合推拿扫散法整体疗效优于口服西药,值得推广和应用。

二、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98例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98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尼莫地平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选择标准
    1.3 治疗方法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5 疗效评定标准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2.2 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2.3 治疗前后血管因子指标比较
    2.4 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
    2.5 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2.6 不良反应比较
3 讨论

(2)太阳穴刺血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1.3.2 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3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偏头痛发作情况
        1.3.4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抑郁程度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偏头痛发作情况对比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抑郁程度对比
3 讨论

(4)平肝法治疗偏头痛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
    1.2 文献选择
        1.2.1 文献纳入标准
        1.2.2 文献排除标准
    1.3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1.4 质量评价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检索结果
    2.2 文献特征
    2.3 质量评价
    2.4 Meta分析
        2.4.1 临床有效率
        2.4.2 头痛程度
        2.4.3 头痛持续时间
        2.4.4 中医证候疗效
        2.4.5 血液流变学指标
        2.4.6 颅内动脉平均血流速度
    2.5 描述性分析
    2.6 不良反应
    2.7 发表偏倚
3 讨论

(5)眼针结合体针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安全性指标
    4 安全性评定分级
    5 观察指标
    6 疗效评定
    7 统计分析方法
    8 研究结果
    9 安全性分析
    10 结果汇总与分析
讨论
    1 中医对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认识
    2 西医对偏头痛的认识
    3 针刺治疗偏头痛依据
    4 相关选穴依据
    5 眼针疗法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理论依据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针灸治疗偏头痛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阿司匹林与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患者的有效性对照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 治疗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疗效评价标准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2.2 不良反应比较
    2.3 疼痛评分比较
    2.4 偏头痛各项发作指标比较
3 讨论

(8)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治疗气虚痰厥型老年性眩晕的临床观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用药
    1.3 观察指标
    1.4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1.5 数据处理
    1.6 技术路线图
2 研究结果
    2.1 病例资料
    2.2 疗效评价
    2.3 不良事件观察
3 讨论
    3.1 方证源流
    3.2 高建忠学术思想概述
    3.3 课题用方及方义分析
    3.4 现代药理学研究
    3.5 老年性眩晕病机分析
    3.6 半夏白术天麻汤疗效分析
    3.7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综述 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疾病的现代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9)火针联合梅花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前言
1.临床资料
2.研究方法
3.研究结果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附录 D:综述 针灸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浅针结合推拿扫散法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1.1 病例收集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3 不良反应的处理
    4 疗效观察指标
        4.1 VAS 疼痛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4.2 头痛症状评分
        4.3 中医证候评分
        4.4 经颅多普勒彩超检测(Transcranial Color Doppler,TCD)
    5 临床疗效评定
    6 统计学分析
    7 技术路线图
    8 研究质量控制
    9 伦理原则
研究结果
    1 病例完成情况
    2 基线资料对比
    3 观察指标比较
        3.1 两组VAS疼痛评分治疗前后比较
        3.2 两组头痛症状评分治疗前后比较
        3.3 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前后比较
        3.4 两组TCD检测指标治疗前后比较
        3.5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4 安全性评价
分析与讨论
    1 祖国医学对偏头痛的认知与应用
        1.1 病名认识
        1.2 病因病机
        1.3 偏头痛的中医治疗方法
    2 西医对偏头痛的认识
        2.1 概况
        2.2 发病机制
        2.3 偏头痛的影响因素
        2.4 西医治疗
    3 证型选择依据
    4 浅针疗法的选择依据
    5 推拿扫散法的选择依据
    6 浅针结合推拿扫散法的选择依据
    7 选穴依据
    8 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的选择依据
    9 经颅多普勒(TCD)的选择依据
    10 量表选择依据
    11 研究结果分析
        11.1 一般资料分析
        11.2 VAS评分比较分析
        11.3 头痛症状评分比较分析
        11.4 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分析
        11.5 TCD各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变化结果分析
        11.6 临床疗效分析
    12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偏头痛的中医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四、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98例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尼莫地平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J]. 韩先荣,喻威.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2(01)
  • [2]太阳穴刺血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 陈辉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24)
  • [3]氟桂利嗪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J]. 孙琳,王子轩,江涛,李润萍. 中国医师杂志, 2021(08)
  • [4]平肝法治疗偏头痛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 黄石娇,岳文华,李雪,杨静,王凌. 中国中医急症, 2021(07)
  • [5]眼针结合体针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D]. 景海慧.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头皮针结合电针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D]. 林枫毓.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7]阿司匹林与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患者的有效性对照比较[J]. 李艳芳,谢广迪.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17)
  • [8]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治疗气虚痰厥型老年性眩晕的临床观察研究[D]. 杨鑫杰.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9]火针联合梅花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观察[D]. 刘培枝.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10]浅针结合推拿扫散法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D]. 黄旭晶.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标签:;  ;  ;  ;  ;  

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98例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