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仔猪注射铁剂的定位及形态变化

乳仔猪注射铁剂的定位及形态变化

一、哺乳仔猪注射铁制剂的定位和形态学变化(论文文献综述)

王静静[1](2020)在《不同铁源对哺乳仔猪铁代谢、肠粘膜免疫及回肠菌群结构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铁是动物机体重要的免疫营养素,对维持动物肠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猪饲料中常见的铁源有硫酸亚铁、乳酸亚铁、甘氨酸亚铁、酵母铁等,不同铁源的生物学效果存在差异。本试验以2日龄缺铁哺乳仔猪为试验动物,比较研究不同铁源(无机铁源Fe SO4、甘氨酸络合铁Fe Gly和Febis Gly)对哺乳仔猪生长性能、血液生化、肠道形态结构、肠道铁吸收、黏膜免疫功能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从形态学、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探究不同铁源影响幼龄动物的肠道健康的机制。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 不同铁源对哺乳仔猪生长性能及铁吸收代谢的影响补铁显着提高了哺乳仔猪HGB、MCV和MCH指标(P<0.05),显着降低了MCHC指标(P<0.05),提高了仔猪肾脏和肝脏中铁的含量(P<0.05),显着上调十二指肠中DMT1、HIF-2α、Ferritin-h和Ferritin-l的基因表达(P<0.05)。注射补铁和灌服甘氨酸络合铁(Fe Gly和Febis Gly)能显着增加仔猪第15-21 d的平均日增重(P<0.05),补充甘氨酸络合铁(Fe Gly和Febis Gly)显着上调基因Ferritin-h和Ferritin-l的相对表达量(P<0.05)。2. 不同铁源对哺乳仔猪肠粘膜免疫的影响补铁显着增加小肠的重量(P<0.05),显着提高了哺乳仔猪空肠的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P<0.05),显着上调了空肠中ZO-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P<0.05),显着上调了回肠中Occludin基因的相对表达量(P<0.05)。补充Febis Gly,显着上调了空肠中Claudin和ZO-1基因的表达(P<0.05),以及空肠中MUC1,MUC2和MUC4基因的相对表达量(P<0.05)和回肠MUC2基因的表达(P<0.05),改善肠黏液分泌和肠黏膜免疫功能。灌服补铁显着提高了空肠PBD1和PBD3 m RNA表达水平(P<0.05)。补充Febis Gly显着上调了空肠中IL-10和TNF-α的m RNA的表达(P<0.05),显着提高了空肠和回肠PBD2 m RNA表达水平(P<0.05)。3. 不同铁源对回肠菌群结构的影响补铁对Chao1、Shannon和Simpson指数没有显着影响(P>0.05),与Fe De X组相比,Fe SO4显着提高了Ace指数(P<0.05)。从PCA分析图中可以看出,各组之间的组成存在差异。在门水平上,灌服无机铁(Fe SO4)和甘氨酸络合铁(Fe Gly和Febis Gly)显着降低了回肠中的Acidobacteria和Gemmatimonadetes(P<0.05);与Fe Gly组相比,Febis Gly显着降低了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P<0.05)。在科水平上,与NON组相比,Fe Gly显着提高了回肠中Enterobacteriaceae的相对丰度(P<0.01);肌注Fe De X显着提高了Gemmatimonadaceae和Sphingomonadaceae的相对丰度(P<0.05)。在属水平上,补铁显着降低了回肠中Blautia(P<0.05);灌服Fe SO4显着提高了Anaerotipes和Faecalibacterium(P<0.05);与肌注补铁和灌服无机铁组相比,灌服Febis Gly显着提高了回肠中的Roseburia(P<0.05)。与NON相比,添加Fe De X、Fe Gly和Febis Gly使Lactobacillus降低了34%、34%和44%。通过关联性分析发现,铁代谢中的Ferritin-l、Ferritin-h和HIF-2α基因与回肠中的Anaerostipes、Faecalibacterium、[Ruminococcus]_gnavus_group呈正相关(P<0.05)。空肠中Claudin和PBD1与Anaerostipes、Faecalibacterium、Megamonas和[Ruminococcus]_gnavus_group呈正相关(P<0.05);MUC2与Erysipelotrichaceae-UCG-003、Megamonas和[Eubacterium]_hallii_group呈正相关(P<0.05)。回肠中IFN-γ基因与回肠中的Sphingomonas的相对丰度呈高度正相关(P<0.05);IL-6与回肠中的Megamonas的相对丰度呈弱的负相关的关系(P<0.05)。综上所述,仔猪补铁后显着改善了机体铁状态和肠道形态,灌服补充Febis Gly可促进杯状细胞黏蛋白(MUC1,MUC2和MUC4),肠道抗菌肽(PBD2和PBD3)和紧密链接蛋白(ZO-1和Claudin)基因表达,改善仔猪的肠黏膜免疫功能。灌服甘氨酸络合铁显着改善回肠微生物多样性,提高Faecalibacterium、Enterobacteriaceae、Roseburia的数量,降低了Lactobacillus的数量。

胡军[2](2019)在《利用贵州从江香猪资源发掘早期断奶仔猪腹泻抗性相关肠道微生物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指出我国是生猪养殖大国,生猪总产值接近1.3万亿,生猪存栏量居世界首位,近5年年均生猪出栏量约为7亿头。对仔猪实施早期断奶措施是集约化现代养猪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之一,该措施具有提高栏舍利用率、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缩短生猪出栏时间和有利于防控母子传播性疾病等优点。然而仔猪早期断奶措施会从营养、环境和心理等方面刺激仔猪,加剧断奶应激的发生,引发食欲下降、消化不良、肠道炎症和肠道菌群紊乱等症状,继而导致仔猪发生腹泻甚至死亡。目前,仔猪教槽料中需要添加抗生素来防治早期断奶应激导致的腹泻。然而,随着抗生素的耐药性和食品安全等问题的日益突出,禁用抗生素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研发新型高效的益生菌制剂是减少饲用抗生素使用量的重要突破口。贵州从江香猪是一种中国地方猪,具有抗病力强、耐粗饲和肉嫩味美等优良特性。本研究发现与长×大二元杂交商品猪相比,从江香猪具有显着的早期断奶腹泻抗性。那么从江香猪早期断奶后肠道菌群的组成有哪些特征?其变化规律是什么?长×大二元杂交商品猪与从江香猪肠道内是否存在差异微生物可影响早期断奶仔猪的腹泻抗性?其作用机制是什么?这些重要的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因此本研究旨在系统解析从江香猪早期断奶后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及变化规律,并基于粪便微生物移植技术和微生物组学,利用从江香猪资源筛选早期断奶仔猪腹泻抗性相关肠道微生物并阐明其作用机制,同时也探讨了腹泻抗性相关肠道微生物调节早期断奶仔猪肠道上皮屏障功能的作用。本研究结果可为实施肠道菌群干预改善仔猪肠道健康提供科学依据与重要新资料。主要试验思路和结果如下:第一部分贵州从江香猪早期断奶后肠道微生物区系的组成和变化规律的研究1.通过细菌16S rDNA基因高通量测序系统分析了从江香猪早期断奶后两周内肠道细菌的变化规律,发现随着仔猪日龄的增加,其肠道细菌alpha多样性显着降低,24种属水平细菌的相对丰度显着降低而7种属水平细菌的相对丰度显着升高,Prevotella copri是从江香猪肠道内丰度最高的细菌。有17种肠道细菌(包括Lactobacillus coleohominis、Lactobacillusfrumenti、Eubacterium hallii Lactobacillus gasseri LA39等)的相对丰度随着仔猪日龄的增长而显着升高。2.通过真菌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基因高通量测序系统分析了从江香猪早期断奶后两周内肠道真菌的变化规律,发现随着仔猪日龄的增加,其肠道真菌区系多样性变化不显着,2个属水平真菌的相对丰度显着降低而4个属水平真菌的相对丰度显着升高,Kazachstania telluris是从江香猪肠道内丰度最高的真菌。有3种肠道真菌(Aspergillus sp.、Aspergillus penicillioides 和 Simplicillium sp.)的相对丰度随着仔猪日龄的增长而显着升高。3.Phylogenetic Investigation of Communities by Reconstruction of Unobserved States(PICRUSt)预测肠道细菌区系功能,结果表明随着仔猪日龄的增长,其肠道细菌区系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消化吸收、多聚糖生物合成和代谢、B族维生素生物合成等代谢功能显着增强,提示了猪肠道微生物的早期定植对宿主的营养消化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第二部分早期断奶仔猪腹泻抗性相关肠道微生物的筛选及其作用机制研究1.研究发现从江香猪早期断奶后的腹泻程度显着低于长X大二元杂交商品仔猪的腹泻程度,表明从江香猪具有显着的早期断奶腹泻抗性。将从江香猪的粪便微生物移植到长×大二元杂交商品仔猪肠道内可显着缓解其早期断奶腹泻程度,表明粪便微生物移植可传递早期断奶仔猪腹泻抗性。2.细菌16S rDNA基因和真菌ITS基因高通量测序分析表明粪便微生物移植可导致长×大二元杂交商品仔猪肠道微生物区系的beta多样性、alpha多样性、细菌区系的 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和 Cluster of Ortholog Genes(COG)代谢功能(基于PICRUSt预测)及其物种组成(门、纲、目、科和属水平)向从江香猪仔猪肠道微生物区系的特征转变,证明了粪便微生物移植可有效传递仔猪肠道微生物区系的组成。3.通过比较粪便菌液灌服组和生理盐水灌服组仔猪粪便微生物的相对丰度,筛选出5种与腹泻抗性相关的关键候选微生物(L.frumenti、L.gasseri LA39、Butyricicoccuspullicaecorum、E.hallii 和 Blautia hansenii)。4.动物验证试验结果表明L.gasseri LA39和L.frumenti具有显着的抗腹泻功能,进一步分析表明L.gasseri LA39和L.frumenti介导的腹泻抗性依赖于其分泌的gassericin A 细菌素。5.功能试验表明gassericin A可通过宿主Keratin 19(KRT19)蛋白结合在仔猪肠上皮细胞质膜上,并激活胞内mechanistic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介导的磷酸二酯酶活性,导致环核苷酸水平下调,继而促进肠液吸收相关蛋白的表达并抑制肠液分泌相关蛋白的表达,从而降低早期断奶仔猪的腹泻发生率。第三部分腹泻抗性相关微生物调节早期断奶仔猪肠道上皮屏障功能的研究1.早期断奶前进行L.frumenti灌服处理可显着提高早期断奶仔猪空肠和回肠的绒毛高度,并显着降低血清内毒素和D-乳酸的水平,表明L.frumenti可总体上改善早期断奶仔猪的肠道上皮屏障功能。2.L.frumenti灌服处理可显着增加仔猪肠道紧密连接蛋白(ZO-1、Ocludin和Claudin-1)的表达量,对仔猪肠道黏液蛋白基因表达和杯状细胞数量没有显着影响,可显着增加仔猪血清IgG、肠道sIgA水平和IFN-γ的水平,表明L.frumenti可增强早期断奶仔猪肠道上皮物理屏障功能和免疫屏障功能,但对化学屏障功能没有显着影响。3.L.frumenti灌服处理可显着增加仔猪肠道有益微生物(L.frumenti、L.gasseri LA39、Parabacteroides distasonis和K.telluris)的相对丰度,显着降低有害微生物(Desulfovibrio desulfuricans 和 Candida humilis)L.frumenti可增强早期断奶仔猪肠道上皮微生物屏障功能。综上所述,本研究的主要结论为:1.从江香猪早期断奶后肠道微生物区系(尤其细菌区系)发生了显着变化,P.copri和K.telluris分别是丰度最高的肠道细菌和真菌。一些微生物(包括L.coleohomimis、L.frumenti.E.hallii和L.gasseri LA39 等)的相对丰度随着仔猪日龄的增长而显着升高,可能是潜在的有益微生物。2.L.gasseri LA39和L.frumenti具有显着的早期断奶仔猪腹泻抗性功能,作用机制为L.gasseri LA39和L.frumenti分泌的gassericin A细菌素可通过与宿主KRT19蛋白互作结合在仔猪肠上皮细胞质膜上,促进肠液吸收相关蛋白的表达并抑制肠液分泌相关蛋白的表达。L.frumenti灌服处理可总体改善早期断奶仔猪肠道上皮屏障功能,主要通过增强肠道上皮物理屏障功能、免疫屏障功能和微生物屏障功能。

李昱辰[3](2018)在《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经鼻腔入侵引起肠道致病机制的研究》文中认为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引起的急性、高度传染性消化道疾病。PED具有传播快、流行广和致死率高等特点,自2011年起该病对全球的养猪业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尽管PEDV公认的传播方式是粪-口传播,但最近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该病毒也能通过空气传播并能够进入仔猪鼻腔,因此本研究提出PEDV能够经鼻腔引起仔猪肠道发病的假说。为验证这一假说,首先通过喷鼻PEDV攻毒5日龄仔猪,观察仔猪的临床症状,结果表明喷鼻感染60 h后仔猪出现典型的PED样腹泻症状,并有大量病毒定殖于小肠上皮中。于是本研究将围绕这一现象,具体探讨PEDV经鼻腔黏膜入侵后经体内扩散,最终引起仔猪肠道发病的相关机制。试验结果表明PEDV能够通过鼻腔黏膜下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主动摄取进入鼻腔黏膜固有层,随后摄取病毒的DCs能够进入附近的引流淋巴结并将病毒传递给T淋巴细胞,进一步携带病毒的T淋巴细胞能够进入肠道黏膜固有层并通过直接接触传递病毒给肠道上皮细胞。本研究具体内容分为以下四个部分:1.动物试验验证PEDV能经鼻腔入侵引起哺乳仔猪肠道发病研究表明使用500 μL 1 ×107PFU/mL PEDV喷鼻感染5日龄仔猪60 h后,能使仔猪出现典型的腹泻症状和肠道病理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显示有大量PEDV在仔猪的小肠中定殖。通过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后发现,PEDV主要分布于鼻腔黏膜的嗅区,其能够低水平的感染鼻腔黏膜上皮细胞。为进一步验证体内试验结果,体外建立鼻腔上皮细胞气液培养模型(Nasal epithelial cell air-liquid culture model,NECAM)后检测其对PEDV的易感性。空斑试验结果表明PEDV虽然能在鼻腔上皮细胞中复制,但并不能引起鼻腔上皮细胞的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CPE),此外PEDV只能从NECAM上室的培养基中被检出。因此本研究表明PEDV能够经鼻腔黏膜感染哺乳仔猪,病毒在鼻腔上皮细胞中表现为低水平复制并只能通过游离端释放。2.DCs跨越鼻腔上皮细胞摄取PEDV的研究黏膜下分布有较多的DCs,正常生理状态下发挥免疫监视功能。同时DCs也可被病毒所劫持,成为病毒入侵宿主黏膜屏障的一种重要方式。本试验发现喷鼻感染12 h后,携带PEDV的DCs的能够存在于仔猪鼻相关淋巴组织和鼻腔黏膜固有层中。为了进一步研究病毒进入DCs的具体方式,通过体外建立DCs/NECAM共培养模型,发现PEDV能在不破坏鼻腔上皮屏障完整性的前提下,进入到鼻腔上皮屏障下的DCs中,在此过程中DCs能够伸长树突跨越鼻腔上皮屏障主动摄取PEDV。为了进一步探索DCs摄取病毒的具体机制,我们对PEDV接种后鼻腔上皮细胞趋化因子的分泌以及相关信号通路的激活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PEDV能够通过激活鼻腔上皮细胞NF-κB信号通路促进趋化因子(Chemokines 25,CCL25)的分泌。进一步使用NF-κB的抑制剂提前处理DCs/NECAM共培养模型,接种PEDV后发现DCs的跨细胞树突的形成和病毒摄取量明显降低。上述结果表明PEDV感染鼻腔上皮细胞后能通过促进鼻腔上皮细胞CCL25的释放,募集并诱导上皮下DCs伸出树突主动摄取PEDV。3.摄取病毒的DCs将病毒传递给T淋巴细胞的研究携带病毒的DCs能够进入附近的引流淋巴结并与其中的T淋巴细胞发生相互作用。喷鼻感染试验后,荧光定量和流式检测结果表明PEDV能够进入到仔猪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中,T淋巴细胞中的病毒可能来自于DCs。通过体外传递试验,流式结果显示DCs能够将完整的PEDV病毒颗粒传递给T淋巴细胞。进一步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在PEDV从DCs传递到T淋巴细胞的过程中病毒能够诱导DCs和T淋巴细胞之间类病毒突触的形成,该结构可能在病毒传递中扮演重要作用。4.携带PEDV的T淋巴细胞进入肠道黏膜并传递病毒给上皮细胞的研究淋巴结中的T淋巴细胞能经淋巴再循环进入外周血,最终经血液循环到达全身组织。在本实验中,淋巴细胞体内回输竞争试验表明携带病毒的T淋巴细胞能够更多的进入肠道黏膜固有层;进一步通过T淋巴细胞/上皮细胞的体外共培养模型,发现携带病毒的T淋巴细胞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将病毒传递给上皮细胞,并且共培养2 h T淋巴细胞就能够将PEDV传递给上皮细胞,而感染PEDV的上皮细胞能够将病毒高效的传递给T淋巴细胞。PEDV在T淋巴细胞和上皮细胞之间的这种相互传递方式能够有效的避免肠道防御成分对病毒的杀伤,从而有利于病毒在肠道黏膜中的持续感染和扩散。本研究证明了 PEDV能够经鼻腔黏膜入侵引起仔猪的肠道感染,并对其从入侵部位到致病部位的体内扩散机制进行了研究。本文的研究结果将为我国有效预防和控制PED的发生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孙雨航[4](2018)在《黄曲霉毒素B1对猪流感病毒复制的促进及甘露寡糖的干预作用与机理研究》文中指出猪流感病毒(SIV)是一种正黏病毒科,流感病毒属,有囊膜、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病毒,是引起流感的主要病原之一。影响流感病毒感染的主要因素包括病毒、宿主和传播途径。越来越多的调查发现,不同地区或者同一地区不同猪场/猪群对同一SIV的易感性和感染程度存在很大差异,使人们认识到外界环境和宿主营养条件对抵抗SIV感染的重要性。黄曲霉毒素B1(AFB1)是目前最常见的一种霉菌毒素,广泛存在于发霉的玉米、小麦和花生等农作物中,具有影响宿主免疫和降低生长性能等作用。所以,在本研究中我们提出AFB1可能促进SIV复制,并深入探讨其作用机理。考虑到猪在SIV传播中的重要地位以及AFB1的广泛暴露,找到一种能够防止猪群免受AFB1暴露和SIV侵害的营养物质变得尤为重要。α-甘露寡糖又称为甘露低聚糖,是从酵母培养细胞壁中提取的一类新型抗原活性物质,可通过物理吸附或直接结合霉菌毒素,消除毒素对机体的有害影响,同时具有增强免疫、促生长及抗病毒等生物学功能。所以,本研究通过体内、体外添加α-MOS来研究其对AFB1促进SIV复制的干预作用及其作用机理。一、AFB1对SIV复制的影响研究本试验中,我们首先检测不同浓度AFB1对猪肺泡巨噬细胞(PAMs)、犬肾细胞(MDCK)和人非小细胞性肺癌肺泡上皮细胞(A549)活性的影响,筛选出对细胞活性无显着影响的AFB1浓度用于后续试验,以排除AFB1诱导的细胞毒性对SIV复制的影响。同时,根据以往文献和国内外关于无毒性AFB1的报道,选择对小鼠相对“安全”的AFB1剂量用于体内试验。接下来,我们以传代PAMs、MDCK和A549以及小鼠为模型,通过体外、体内感染H1N1型SIV,来检测AFB1对SIV复制的影响。细胞试验结果显示:0.01-0.05 μg/ml AFB1能够显着增加H1N1型SIV滴度,增加SIV M mRNA和NP蛋白在PAMs、MDCK和A549上的表达水平。这些结果共同表明低浓度AFB1能够促进H1N1型SIV在体外复制。体内试验结果同样显示:10-40 μg/kg AFB1显着增加H1N1型SIV复制,包括增加病毒M mRNA和NP蛋白在小鼠肺脏的表达水平,同时还能够降低小鼠增重,增加肺指数,加剧肺组织病理损伤。这些结果表明低水平AFBi污染能够促进SIV在小鼠体内感染,并加重病毒感染程度。综上所述,我们的试验结果表明低水平AFB1能够促进H1N1型SIV在体内、体外复制,并加重病毒感染程度。二、AFB1促进SIV复制的TLRs通路研究为了进一步研究AFB1促进SIV复制的机制,我们在体外、体内建立H1N1型SIV感染的传代PAMs和小鼠模型。通过小RNA干扰Toll样受体4(TLR4)、注射TLR4特异性抑制剂(TAK242)和TLR4基因敲除(TLR4 KO)等方法去除TLR4的影响,来比较TLR4干扰/基因缺失前后AFB1促进SIV复制的变化情况。首先,我们使用荧光定量PCR、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等技术检测AFB1促进SIV复制过程中,TLR4及其下游因子表达情况。结果显示:野生型小鼠脾脏和PAMs中TLR4表达水平显着增加,TLR4-NFκB通路上调,同时TNF-α表达和血清TNF-α浓度显着增加。体外siTLR4转染试验结果显示:与阴性转染对照相比,TLR4干扰后SIV滴度、病毒M mRNA和NP表达水平显着降低;这说明siTLR4阻碍AFB1对SIV复制的促进作用。此外,在本研究中我们还使用NFκB抑制剂(BAY11-7082)进一步研究AFB1促进SIV复制的机制。结果显示:BAY11-7082显着降低由AFB1促进的病毒滴度的增加,病毒mRNA表达水平的增加以及TNF-α mRNA表达水平的增加,并且与空白对照组无显着差异,表明NFκB的抑制阻碍了 AFB 1促进SIV在PAMs上复制及其所致炎性反应。体内试验结果显示:与注射对照组和野生型小鼠相比,TAK242注射组小鼠和TLR4敲除组小鼠增重和肺指数无显着变化,但是肺脏中病毒M mRNA和NP表达水平以及肺组织损伤显着降低;体内结果进一步说明TLR4抑制/基因缺失阻碍了AFB1对SIV的复制及其所致肺组织损伤的促进作用。综上所述,我们的试验结果表明AFB1可能通过上调TLR4-NFκB从而促进SIV复制及其所致炎症和肺组织损伤,或者至少在TLR4存在的情况下AFB1才会发挥此作用,即TLR4的存在会营造AFB1促进SIV复制及其所致炎症和肺组织损伤的环境。三、AFB1促进SIV复制的巨噬细胞极化机理研究本试验以小鼠和传代PAMs为模型,通过体内、体外感染H1N1型SIV进一步研究是否高浓度、长时间AFB1暴露更为促进SIV复制,并从巨噬细胞极化角度阐明其作用机制。体内试验结果显示:低剂量AFB1显着增加流感病毒M mRNA、NP、M1和M2蛋白在小鼠肺脏表达,同时还能够显着降低小鼠增重,增加肺指数,加剧小鼠肺和脾组织损伤。此外,低剂量AFB1暴露还增加了 SIV感染15天小鼠血清TNF-α含量、脾指数和肺支气管灌洗液中CD206 阳性巨噬细胞数,降低胸腺指数和肺支气管灌洗液中CD80 阳性巨噬细胞数;与此相一致地,在SIV感染18-21天小鼠血清TNF-α含量回到基本水平,随后血清IL-10含量显着升高。细胞试验结果显示:低浓度AFB1同样增加病毒滴度,病毒MmRNA、NP蛋白表达以及NP阳性细胞数;体外流式细胞术和扫描电镜形态学观察结果还显示低浓度AFB1促进SIV感染的PAMs在SIV感染后8 h向促炎性巨噬细胞表型(M1型巨噬细胞)极化,24-48 h向抑炎性巨噬表型(M2型巨噬细胞)极化;最后,通过体外添加脂多糖(LPS)刺激,我们发现LPS能够逆转PAMs向M1型巨噬细胞极化,同时完全抵消由AFB1促进的SIV复制。综上所述,体内、体外试验结果共同表明低水平AFB1可以促进H1N1型SIV在体内、体外复制,同时调节体内和体外肺泡巨噬细胞从M1型巨噬细胞向M2型巨噬细胞极化,而添加脂多糖逆转M2极化可能有利于消除由AFB1促进的SIV复制。四、甘露寡糖干预AFB1促进SIV复制的作用研究本试验以小鼠和传代PAMs为模型,通过体内、体外感染H1N1型SIV,以及AFB1和α-MOS暴露,来检测α-MOS对AFB1促进的SIV复制的影响。体外试验结果显示:α-MOS阻碍AFB1促进SIV复制,降低SIV滴度、病毒M mRNA和NP表达水平。体内试验结果同样显示:α-MOS显着降低AFB1增加的病毒M mRNA和NP蛋白在小鼠肺脏表达,同时还能够缓解AFB1降低的小鼠增重、增加的肺指数,以及增加的肺和脾组织损伤。综上所述,我们的试验结果表明α-MOS能够阻碍AFB1促进H1N1型SIV复制,同时缓解AFB1暴露加剧的SIV感染程度。五、甘露寡糖干预AFB1促进SIV复制的作用机理研究本试验以小鼠和传代PAMs为模型,通过体内、体外感染H1N1型SIV,以及AFB1和α-MOS暴露,进一步探索α-MOS干预AFB1促进SIV复制及组织损伤的作用机理。体内和体外试验结果共同表明:α-MOS能够从mRNA和蛋白水平降低小鼠的脾脏和肺脏以及PAMs中TLR4、NF-κB和TNF-α的表达。我们通过体外DNA转染进行TLR4过表达,来进一步探讨α-MOS是否是通过抑制TLR4基因表达来削弱AFB1促进的SIV复制及炎性反应。结果显示:在细胞进行TLR4 DNA转染后,α-MOS的保护性作用被显着逆转。因此,我们得出结论,α-MOS可以通过抑制TLR4信号通路来保护PAMs免受AFB1促进的SIV感染及其所致免疫损伤。体外添加TNF-α试验结果表明:增加不同浓度TNF-α后病毒滴度、M mRNA和NP表达水平并没有显着变化。为了进一步证实TLR4在α-MOS削弱AFB1促进SIV感染及其炎性损伤中的作用,本研究使用TLR4KO和野生型(WT)小鼠进行试验。结果显示:与饲喂基础日粮的WT小鼠相比,饲喂500 mg/kg α-MOS的WT小鼠肺脏中SIV M mRNA和NP的表达水平降低;相反,与饲喂基础日粮的TLR4 KO小鼠相比,饲喂500 mg/kg α-MOS的TLR4 KO小鼠肺脏中SIV M mRNA和NP的表达水平无显着差异。这些结果表明,α-MOS以TLR4依赖性方式阻断AFB1促进的SIV感染。与此相似地,α-MOS也以TLR4依赖性方式增加小鼠体重,并降低肺指数。HE染色结果显示:与饲喂基础日粮的WT小鼠相比,饲喂500 mg/kg α-MOS的WT小鼠的肺和脾损伤减轻。相比之下,TLR4 KO废除了α-MOS的保护性作用。总之,我们的数据表明α-MOS以TLR4依赖性方式减轻AFB1促进的SIV感染及其所致组织损伤。综上所述,这些结果共同表明α-MOS能够下调TLR4-NFκB通路,降低TNF-α表达,但是α-MOS可能通过TLR4依赖性而非TNF-α依赖性方式降低TLR4-NFκB通路从而缓解AFB1促进的H1N1型SIV复制及其所致组织损伤。

张峰[5](2017)在《肠道菌群的日粮铜水平响应对大鼠和苏淮哺乳仔猪生长及机体健康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自1950s始,抗生素类促生长饲料添加剂广泛用于养猪生产,在改善动物健康、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的同时,也加剧了细菌的抗生素耐药问题。欧盟于2006年全面禁止抗生素用于动物促生长,饲料高铜成为一个广泛采用的替代措施,欧盟规定在开食至12周龄仔猪饲料中可添加170-175 mg·kg-1的铜。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饲料高铜有可能通过选择与耐药基因共享遗传元件的铜抗性基因,而增强对动物肠道和环境中耐药菌的选择,促进细菌耐药性的维持与传播,仔猪日粮中高铜使用的合理性再次引起广泛关注。长时间采食高铜会产生铜中毒,危害动物健康。我国当前养猪生产中以促生长为目的抗生素和高铜添加普遍同时存在,高铜对猪生长健康和猪源细菌耐药性的影响也因此更为复杂。本文应用微生物、离子和代谢组学技术,综合评价日粮铜水平对大鼠和苏淮哺乳仔猪生长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为我国养猪业后抗生素时代饲料中铜的合理添加提供科学依据。1日粮铜水平对大鼠生长及肠道健康的影响本研究选择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饲喂八周的6、120和240 mg·kg-1铜水平纯合日粮,记录大鼠采食和体重数据、观察肠道形态、测定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组织氧化标记物和抗氧化酶水平,以研究日粮铜水平对大鼠生长和肠道健康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高铜(120和240 mg·kg-1)日粮前四周有促进大鼠平均日增重的趋势(P=0.07),但后四周有降低平均日增重的趋势(P=0.08),平均日采食量和饲料转化效率表现相同的变化规律,但差异不显着。240 mg·kg-1日粮铜显着提高了大鼠血清中胰岛素、胃饥饿素、促炎因子TNF-α和IL-6的水平(P<0.05),但日粮铜水平对大鼠血液铜、铜转运相关蛋白等的含量无显着影响。日粮高铜极显着提高了大鼠回、结肠食糜的铜含量(P<0.01)。240 mg·kg-1日粮铜显着降低了大鼠回肠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6和240 mg·kg-1日粮铜显着升高了大鼠回肠V/C比值(P<0.05)。日粮高铜(120和240 mg·kg-1)降低了大鼠空、回肠组织中NO水平(P<0.05)、回肠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P<0.05)、过氧化氢酶(P=0.08)和谷胱甘肽(GSH)(P=0.07)的水平,降低了空肠组织中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p=0.07),但提高了空肠组织中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水平(P<0.05)。综上所述,日粮高铜(120和240 mg·kg-1)对大鼠生长的影响呈现短期促进、长期抑制的趋势。高铜(120和240 mg·kg-1)日粮的长期摄入使得铜元素在大鼠肠道食糜中显着积累,这种积累改变小肠组织氧化还原状态,降低了肠道组织的抗氧化能力,打破活性氧物质产生与清除之间的平衡,引起大鼠机体炎症反应,不利于大鼠的健康。2日粮铜水平对大鼠肝脏铜离子代谢和氧化还原平衡的影响肝脏是代谢和储存铜的主要器官,为研究日粮铜水平对大鼠肝脏铜离子代谢和氧化还原状态的影响,本章对第一章的试验大鼠进行肝脏组织形态学分析、铜含量、铜转运相关基因mRNA表达水平以及氧化标记物和抗氧化酶水平的测定。结果表明,日粮高铜(120和240 mg·kg-1)对大鼠肝脏组织细胞产生较明显的结构破坏,肝脏细胞出现胞浆浑浊以及细胞间隙变大出现空洞。日粮高铜(120和240 mg·kg-1)提高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P<0.05)、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P<0.05)及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P<0.05)水平;120 mg·kg-1日粮铜提高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水平(P<0.05)。240 mg·kg-1日粮铜下调铜转运蛋白(Ctr1)基因mRNA表达水平(P<0.05);120 mg·kg-1日粮铜上调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Soad1)(P<0.05)、金属硫蛋白(Mt1a)(P<0.05)、铜蓝蛋白(Cp)(P<0.05)及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伴侣蛋白(Ccs)(P=0.09)基因mRNA表达水平。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肝脏铜含量与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伴侣蛋白(Ccs)、铜蓝蛋白(Cp)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及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水平显着正相关(P<0.05),与血清中IL-6水平显着负相关(P<0.05)。综上所述,大鼠长期摄入高铜(120和240 mg·kg-1)日粮,对肝脏细胞造成形态学损伤,120 mg·kg-1日粮铜上调肝脏组织金属硫蛋白(Mt1a)和铜蓝蛋白(Cp)基因表达水平,并提高肝脏组织抗氧化能力(CuZn-SOD和GSSG水平升高),提高大鼠对持续日粮高铜的适应性和耐受性,维持肝细胞内铜的稳态。240 mg·kg-1日粮铜只能下调肝细胞Ctr1基因表达水平,不能通过其它适应性基因表达调控来提高肝细胞对高铜的耐受性,进而导致肝细胞形态学损伤严重。3日粮铜水平对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及其与机体炎症和氧化还原平衡的相关性大鼠长时间采食高铜日粮,食糜中高浓度铜环境对肠道微生物也存在影响,本章采集第一章中试验大鼠粪便样品,运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日粮铜水平对大鼠粪样微生物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日粮高铜(120和240 mg·kg-1)提高微生物丰度(ACE和Chaol)和多样性(Shannon)指数(P<0.05),Simpson指数存在降低趋势(P=0.07)。相对于低铜(6 mg·kg-1)处理组,日粮高铜(120和240 mg·kg-1)提高产丁酸(多尔氏菌属Dorea、布劳特氏菌Blautia、粪球菌属Coprococcus等)菌群、肠道健康相关菌群(克里斯藤森菌科Christensenellaceae、颤杆菌克属Oscillibacter、别样杆菌属Alistipes)及潜在病原菌(丹丝毒菌科Erysipelotrichaceae和紫单胞菌属Parabacteroides)相对丰度(P<0.05)。相关性结果表明,粪样微生物丰度和多样性指数与回、结肠食糜铜含量及血清TNF-α显着正相关(P<0.05),与空肠一氧化氮(NO)水平显着负相关(P<0.05);微生物丰度指数与回肠抗氧化酶(T-SOD和Mn-SOD)水平显着负相关(P<0.05)。Anaerotruncus相对丰度与血清TNF-α显着正相关(P<0.05),与空肠一氧化氮(NO)及回肠抗氧化酶(T-SOD和Mn-SOD)水平均显着负相关(P<0.05),Parasutterella相对丰度的相关性与之相反;OTU402(粪球菌属Coprococcus)与OTU52(普通拟杆菌Bacteroides vulgatus)相对丰度与血清TNF-α水平显着正相关(P<0.05);OTU99(紫单胞菌属PParabacteroides)及 OTU273(别样杆菌属Alistipes)相对丰度与血清TNF-α水平显着负相关(P<0.05);布劳特氏菌Blautia(OTU88)与OTU69(克里斯藤森菌科Christensenellaceae)相对丰度与空、回肠一氧化氮(NO)水平及回肠抗氧化酶(T-SOD和Mn-SOD)显着正相关(P<0.05);OTU368(布劳特氏菌 Blautia)、OTU402(粪球菌属 Coprococcus)及 OTU145(颤杆菌克属 Oscillibacter)相对丰度与空、回肠一氧化氮(NO)水平及回肠T-SOD显着负相关(P<0.05)。综上所述,长时间摄入高铜(120和240 mg·kg-1)日粮,大鼠回、结肠食糜中铜显着积累,提高粪样微生物丰度和多样性,改变某些优势菌群丰度,导致菌群结构和组成改变,打破大鼠肠道组织氧化还原平衡状态,引起大鼠机体炎症反应,对大鼠健康不利。4无抗日粮铜水平对苏淮哺乳仔猪生长健康及离子组谱的影响本章研究以苏淮哺乳仔猪作为动物模型,探究无抗日粮铜水平对苏淮哺乳仔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机体离子平衡的影响,并通过相关性分析研究日粮铜水平对仔猪健康的影响。试验选择来自18头二胎次母猪的哺乳阶段14日龄仔猪172头,分为6、20和300 mg·kg-1(CuSO4)三个处理组。饲喂周期为仔猪14日龄至40日龄。结果表明,相对于低铜(6 mg·kg-1)组,日粮高铜(300 mg·kg-1)提高仔猪平均日增重(P<0.05)及平均日采食量(P<0.05)(14至28日龄),在29至40日龄降低仔猪平均日增重(P<0.05)和饲料转化率(P<0.05)。仔猪腹泻率随着日粮铜水平增加显着下降(P<0.05)。相对于低铜(6 mg·kg-1)组,日粮20 mg·kg-1铜水平降低丙二醛(MDA)(P<0.05)、谷丙、谷草转氨酶(P<0.05)及总胆酸(P<0.05)水平;日粮高铜(300 mg·kg-1)提高生长激素(GH)(P<0.05)、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P<0.05)、总胆酸(P<0.05)、白蛋白(P<0.05)及金属硫蛋白(P<0.05)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有降低趋势(P=0.09)。相对于低铜(6 mg·kg-1)组,日粮20 mg·kg-1铜水平提高毛发及血清Mg含量(P<0.05),日粮高铜(300 mg·kg-1)提高毛发Na和K、血清Ca和P及粪样Cu含量(P<0.05);相对于20 mg·kg-1铜水平,日粮高铜(300 mg·kg-1)提高毛发Na和K含量(P<0.05),降低毛发Mg、P及Mn含量(P<0.05)。元素间相关性结果表明各元素之间均显着正相关(P<0.05)。相关性模式结果表明,饲喂300 mg·kg-1铜水平日粮仔猪毛发中Ca、Mg、P、Na、K与Cu、Mn、Zn之间相关性消失。毛发Na和K含量与IGF-1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着正相关(P<0.05),与TNF-α、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显着负相关(P<0.05);毛发、血清及粪样Fe含量与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谷丙转氨酶(ALT)及白蛋白(Albumin)显着正相关(P<0.05),与丙二醛(MDA)显着负相关(P<0.05);毛发、血清及粪样Cu含量与丙二醛(MDA)、总胆汁酸(TBA)及尿素氮(BUN)显着负相关(P<0.05)。综上所述,日粮高铜(300 mg·kg-1)短时间内促进了哺乳仔猪生长,仔猪的肝、肾功能和氧化还原平衡状态受损;20 mg·kg-1日粮铜组仔猪饲料转化率较高,腹泻率也在可接受范围,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和肝、肾功能改善,满足仔猪营养需求;日粮高铜(300 mg·kg-1)改变Na、K和Fe、Cu、Zn体内平衡状态,损伤机体氧化还原平衡状态和肝肾功能。5无抗日粮铜水平对苏淮哺乳仔猪肠道菌群的影响及其与机体炎症和氧化还原平衡的相关性肠道微生物在影响动物宿主健康方面存在重要的作用。本章试验设计同第四章,采集39日龄仔猪粪便样品,利用16s rRNA测序分析粪样微生物菌群。仔猪粪样微生物菌群分析结果显示,日粮铜水平对粪样微生物的丰度和多样性指数无显着影响,粪样中肠球菌(Enterococc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和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相对丰度均无显着影响(P>0.05)。高铜(300 mg·kg-1)日粮提高纤维杆菌门(Fibrobacteres)相对丰度及链球菌(Streptococcus)相对丰度(P<0.05),降低产丁酸菌粪球菌属(Coprococcus)、氨基酸球菌属(Acidaminococcus)及罗氏菌属(Roseburia)相对丰度(P<0.05)。仔猪粪样微生物与血清代谢产物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NK4A136和PCS020 group)相对丰度与丙二醛(MDA)、白蛋白(ALB)显着正相关(P<0.05),与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着负相关(P<0.05);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相对丰度与血清TNF-α显着正相关(P<0.05);盐单胞菌属(Halomonas)及产甲烷短杆菌属(Methanobrevibacter)相对丰度与血清TNF-α、白蛋白(ALB)及尿素氮(BUN)显着正相关(P<0.05);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相对丰度与血清TNF-α及白蛋白(ALB)显着正相关。综上所述,高铜(300 mg·kg-1)日粮显着降低了仔猪肠道中产丁酸菌相对丰度,潜在病原菌(Streptococcus)的相对丰度上升,高铜(300 mg·kg-1)日粮改变了仔猪肠道微生物的结构和组成,进而改变机体炎症反应、氧化还原状态以及肝肾功能,不利于仔猪健康。6无抗日粮铜水平对苏淮哺乳仔猪粪样代谢产物的影响及其与机体离子平衡和肠道微生物相关性本章试验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手段研究无抗日粮铜水平对苏淮哺乳仔猪粪样代谢产物的影响。试验设计同第四章,采集39日龄仔猪粪便样品用于代谢组学分析。代谢组分析共检测到91种代谢产物,三个处理组之间差异代谢产物47种,日粮低铜(6 mg·kg-1)上调粪样中必需氨基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和精氨酸)及条件性必需氨基酸(脯氨酸和酪氨酸),单糖(阿拉伯糖和甘露糖)和磷酸糖(葡萄糖-6-磷酸、甘露糖-6-磷酸和果糖-6-磷酸)水平(P<0.05)。日粮铜水平影响碳水化合物代谢(半乳糖代谢、糖异生)及含氮小分子代谢(蛋白质生物合成、尿素循环、精氨酸、脯氨酸、丙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蛋氨酸代谢)(P<0.05)。毛发中Na、K和Cu含量与嘌呤代谢(肌苷)、苯丙氨酸和酪氨酸代谢及线粒体电子传递链(延胡索酸)显着负相关(P<0.05);血清中Ca、Mg和P含量与尿素循环以及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鸟氨酸和精氨酸)显着负相关(P<0.05);粪样中Cu含量与甜菜碱代谢(蛋氨酸)及泛酸和辅酶A生物合成(泛酸)显着负相关(P<0.05)。普雷沃氏菌(Prevotellaceae UCG-004)相对丰度与半乳糖代谢(葡萄糖、甘露糖、肌醇)及葡萄糖-丙氨酸循环(葡萄糖)显着正相关(P<0.05);粪球菌属(Coprococcus)、氨基酸球菌属(Acidaminococcus)及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OTU18)相对丰度与碳水化合物代谢途径(柠檬酸循环、苹果酸穿梭、糖异生、磷酸戊糖途径以及糖酵解)显着正相关(P<0.05);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相对丰度与含氮小分子代谢(蛋白质生物合成、苯丙氨酸、酪氨酸、蛋氨酸、甘氨酸、丝氨酸、苏氨酸)显着负相关(P<0.05)。综上所述,日粮铜水平影响仔猪粪样中代谢产物水平,改变后肠代谢物组成和结构。低铜(6mg·kg-1)日粮降低了仔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利用率。高铜(300mg·kg-1)组仔猪毛发、血清和粪样中元素水平变化改变机体离子平衡,影响碳水化合物、脂肪和氨基酸以及能量代谢。肠道中菌群丰度的改变,也可改变仔猪后肠微生物代谢通路,改变仔猪机体代谢稳态,而影响仔猪健康。

邓秋红[6](2016)在《GLP-2调控应激的断奶仔猪肠上皮紧密连接屏障功能的分子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仔猪断奶易受到应激(包括断奶本身)引发肠炎的发生,导致肠道功能紊乱,造成仔猪生长阻滞。究其原因是由肠上皮屏障通透性增加,肠腔内抗原物质、细菌/内毒素入侵粘膜下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反应所致;而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TJ)作为构成肠上皮结构屏障的基础,其关键蛋白的表达和结构的改变可能是肠通透性改变的根源。肌球蛋白轻链(myosin light-chain,MLC)的磷酸化引起细胞F-actin骨架系统收缩,牵拉细胞引发TJ分子结构的重排,连同TJ蛋白表达量的降低可能导致TJ结构开放,增强肠屏障的通透性。在仔猪断奶后发生肠道适应的时期,内源水平急剧降低的胰高血糖素样肽-2(Glucagon-likepeptide2,GLP-2),是具有特异性肠营养效应的肽类激素,但GLP-2对断奶仔猪肠屏障通透性的调节作用及分子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拟通过体内试验考察外源注射GLP-2对仔猪断奶应激后生产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肠屏障功能的变化,并通过体内体外试验明确GLP-2对TJ蛋白表达及分布的作用;在体外试验中,拟从蛋白磷酸化修饰、信号的核转位、胞内信号转导以及胞外信号转导等4个层面由内而外地考察可能参与GLP-2调节肠上皮TJ结构稳定的信号途径,深入而系统地揭示GLP-2调控断奶仔猪肠上皮屏障功能的分子作用机制。一、GLP-2对断奶仔猪肠道发育和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一选取28日龄断奶、体重接近、健康的“杜X长X大”三元杂交阉公仔猪40头,随机分为4个处理:对照组、LPS应激组、LPS+低剂量GLP-2组、LPS+高剂量GLP-2组,每个处理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各处理每天分别按0、0、2、10 nmol/kg剂量皮下注射含h[Gly2]GLP-21-34的无菌PBS溶液,每天2次,连续7天。在第14天,对照组注射无菌生理盐水,其余各组按100μg/kg剂量腹腔注射含脂多糖(Escherichia coli lipopolysaccharide,LPS)的生理盐水。结果发现:高剂量GLP-2处理显着提高了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重量、小肠总重和小肠肠重指数(P<0.05);GLP-2剂量依赖地提高了各肠段绒毛高度、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villus height/crypt depth ratio,VCR)(P<0.05);组织学分析结果显示GLP-2处理保护小肠绒毛免受LPS引起的损伤,维持了小肠绒毛的完整性;十二指肠和空肠中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transpeptidase,y-GT)和胰脂肪酶的活性随 GLP-2剂量的增加而显着提高(P<0.05);GLP-2显着提高了断奶仔猪0~7 d、7~14 d、0~14 d的平均日增重和增重/耗料比(P<0.05),并使高剂量GLP-2组仔猪的末重显着提高(P<0.05)。结果表明:外源注射GLP-2能促进断奶仔猪小肠发育,缓解肠绒毛应激损伤,增强肠道消化吸收酶活,进而改善断奶仔猪的生产性能。二、GLP-2对LPS应激的断奶仔猪肠粘膜屏障损伤的作用在试验一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GLP-2处理对仔猪断奶后LPS免疫应激导致的肠粘膜屏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理。结果如下:高剂量GLP-2提高了 TJ关键蛋白zona occluden-1(ZO-1)和occludin基因和蛋白的表达(P<0.05),恢复了 TJ蛋白在肠上皮细胞间的超微结构分布,显着降低了血浆LPS 浓度、D(-)-lactate 和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活性(P<0.05),以及十二指肠和空肠粘膜的DAO酶活(P<0.05),降低了 LPS引起的促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IL-8和TNF-α的血清水平(P<0.05)和小肠各段中mRNA的表达量(P<0.05);随着GLP-2剂量的增加,GLP-2抑制了 LPS诱导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MLCK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以及pMLCThr18/Ser19的过磷酸化。结果表明:GLP-2可通过影响TJ蛋白的表达和分布缓解遭受LPS应激的断奶仔猪肠屏障功能的损伤以及肠炎的发生。三、GLP-2对应激的IPEC-J2肠上皮细胞间通透性的调控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一)研究模型的建立(3个小试验)(1)IPEC-J2细胞系GLP-2R的鉴定试验通过对GLP-2R表达的鉴定,确定选用的仔猪IPEC-J2细胞系能否用于GLP-2的分子机制研究。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对IPEC-J2细胞的GLP-2R表达和细胞定位进行检测,结果显示:IPEC-J2细胞能表达GLP-2R,且定位于细胞膜及胞浆中。(2)LPS应激模型的建立试验共设5个处理,分别研究了 0、10、50、100、150μg/mLLPS对仔猪IPEC-J2细胞系单层上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结果发现:细胞单层TER随着LPS应激剂量的增加而显着降低(P<0.05),24h后HRP漏过率随LPS剂量的增加而显着增加(P<0.05),到100μg/mL剂量时达到显着水平(P<0.05),细胞活力显着下降(P<0.05),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死细胞增多,但仍保持了完整的细胞单层结构;然而,当剂量达到150 μg/mL,细胞形态完全受损,边缘线条残破,细胞大量死亡以致单层结构受损。结果表明:LPS引起IPEC-J2细胞间通透性的增加;本试验确定LPS诱导IPEC-J2细胞间通透性改变的最适应激剂量应为100 μg/mL。(3)GLP-2对LPS应激的IPEC-J2细胞单层通透性的缓解作用试验共设6个处理,通过添加1×10-10~1×10-7 mol/L GLP-2处理IPEC-J2细胞1 h,再用100μg/mlLPS处理24h,考察GLP-2对IPEC-J2细胞单层通透性的缓解作用。结果发现:当GLP-2剂量达到1×10-8和1×10-7 mol/L,显着抑制了 LPS引起的TER值的降低以及HRP漏过率的增加(P<0.05),维持了正常的细胞形态,减少了细胞的死亡;与LPS组相比,细胞活力随GLP-2剂量的增加而显着提高(P<0.05),当GLP-2剂量为1×10-9mol/L时,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结果表明:GLP-2可以缓解LPS应激增强的仔猪肠上皮细胞单层的通透性,其适宜添加剂量应为1×10-8mol/L。(二)GLP-2对LPS应激的IPEC-J2细胞TJ蛋白表达及重排的影响及MLCK/pMLC的介导作用研究(2个小试验)试验(1)共分3个处理,即对照组、LPS组和GLP-2+LPS组,考察GLP-2是否通过影响细胞TJ蛋白的表达和超微结构的分布实现在应激条件下对细胞单层通透性的调节。试验(2)使用MLCK抑制剂ML-9和GLP-2对细胞预处理1 h后,进行LPS攻毒,考察应激45 min后LPS应激是否引起MLCK/pMLC信号的活化以及24 h后TJ蛋白表达量及超微结构分布的改变,并明确MLCK/pMLC信号是否在应激起始受到GLP-2的调控,进而缓解LPS引起的TJ结构的重排。共分5个处理:对照、LPS组、GLP-2+LPS组、ML-9+LPS组、ML-9+GLP-2+LPS组。结果显示:1×10-8mol/LGLP-2显着抑制了 LPS导致的ZO-1和occludin蛋白表达量的下调(P<0.05),以及MLCK蛋白表达量和pMLCThr18/Ser19的磷酸化水平的上调(P<0.05);单独添加ML-9对LPS下调的ZO-1和occludin蛋白表达没有显着影响(P>0.05);ML-9+GLP-2促进了 TJ蛋白的表达(P<0.05)。GLP-2、ML-9 或 ML-9+GLP-2 均显着抑制了 LPS 对 pMLCThr18/Ser19 的过磷酸化(P<0.05),抑制了 LPS提高的细胞单层对HRP的漏过率(P<0.05);但是,GLP-2和ML-9+GLP-2两组的HRP漏过率均显着低于ML-9组(P<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LPS导致TJ蛋白ZO-1和occludin蛋白网状结构消失,胞浆中occludin蛋白的颗粒状分布增加;GLP-2处理缓解了LPS导致的ZO-1和occludin蛋白的定位失调,其免疫荧光呈现完整的“铁丝网”状结构,胞浆内呈颗粒状的occludin蛋白分布减少:ML-9使ZO-1和occludin蛋白在细胞膜上局部呈现网状结构分布,但是仍可见细胞边缘染色的线条断裂、不完整;ML-9+GLP-2处理使细胞间ZO-1和occludin蛋白的定位和分布恢复正常。结果表明:1)GLP-2缓解应激后肠上皮细胞间通透性的作用机制与紧密连接结构的稳定密切相关。GLP-2对紧密连接的调节涉及:①促进细胞膜上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②在应激起始取消LPS应激引起的MLC过磷酸化,进而防止TJ蛋白结构的重排;2)MLCK介导的pMLC磷酸化并不参与紧密连接蛋白表达量的调节。(三)GLP-2影响TJ屏障功能的信号途径研究通过以下4个小试验进一步考察GLP-2调节应激状态下TJ蛋白表达及超微结构分布改变的可能信号途径及其相互间的关系。(1)NF-κB的核转位在GLP-2调节MLC过磷酸化中的作用将NF-κB的抑制剂PDTC联合GLP-2预处理1 h后,进行LPS应激,考察GLP-2对MLCK/pMLC进行调节的上游途径是否经NF-κB信号所介导。试验共设5个处理:对照、LPS组、GLP-2+LPS 组、PDTC+LPS 组、PDTC+GLP-2+LPS 组。结果发现:LPS 引起了 pIKKαThr23、pIKBSer32/36的快速磷酸化,导致胞浆中IκB含量显着降低(P<0.05),激活p65NF-κB引起核转位,上调MLCK基因的转录水平(P<0.05)和蛋白的表达量,引起了 pMLCThr18/Ser19的过磷酸化;GLP-2、PDTC、PDTC+GLP-2处理均抑制LPS引起的NF-κB的活化及p65NF-κB的核转位,下调MLCK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缓解了 pMLCThr18/Ser19的过磷酸化。结果表明:LPS激活的NF-κB信号途径作为MLCK/pMLC的上游靶点受到GLP-2的抑制。(2)胞内ROCK/MLCP信号途径在GLP-2调节MLC磷酸化中的作用通过添加肌球蛋白轻链磷酸酶(myosin light chain phosphatase,MLCP)抑制剂Calyculin A和ROCK抑制剂Y27632(MLCP的激动剂),考察GLP-2对MLC磷酸化水平的调控是否除作用于NF-κB/MLCK外,还经由对MLCP酶活的调节进行补充。试验共设5个处理:对照、LPS组、GLP-2+LPS 组、CalyculinA+GLP-2+LPS 组、Y27632+GLP-2+LPS 组。结果显示:LPS 应激上调了 MLCP结合亚基MYPThr696的磷酸化水平,显着降低MLCP酶活(P<0.05);添加GLP-2或Y27632+GLP-2缓解了 LPS引起的MYPT1Thr696的磷酸化,显着提高了 MLCP的酶活(P<0.05),取消了 LPS引起的pMLCThr18/Ser19的过磷酸化;然而,Calyculin A+GLP-2组MYPT1Thr696的磷酸化水平高于GLP-2组,MLCP酶活显着低于GLP-2+LPS组(P<0.05);Calyculin A部分取消了GLP-2下调pMLCThr18/Ser19磷酸化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GLP-2可抑制LPS刺激的MYPT1Thr696的磷酸化,缓解MLCP酶活的降低,以及MLC的过磷酸化。(3)胞内MEK/ERK1/2信号途径对GLP-2调节TJ的作用通过添加MEK特异性抑制剂U0126考察MEK/ERK1/2信号途径是否参与GLP-2对紧密连接的调节。试验共设5个处理:对照、LPS组、GLP-2+LPS组、U0126+LPS组、U0126+GLP-2+LPS组。结果显示:LPS处理提高了 ERK1/2Thr202/Tyr204的磷酸化水平,下调HSP70的蛋白表达,降低了 ZO-1和occludin蛋白的表达,并通过上调MYPT1Thr96的磷酸化显着降低了 MLCP的酶活(P<0.05);U0126、GLP-2 或 U0126+GLP-2 处理均抑制 ERK1/2Thr202/Tyr204的磷酸化,但 U0126 处理对LPS提高的MYPT1Thr696磷酸化以及降低的MLCP酶活、HSP70和TJ蛋白的表达没有影响;GLP-2或U0126+GLP-2则抑制了 LPS引起的MYPT1Thr696磷酸化,使MLCP酶活显着高于LPS组(P<0.05),上调了 HSP70、ZO-1 和 occludin 蛋白的表达,;U0126、GLP-2 或 U0126+GLP-2处理均抑制了 LPS引起的NF-κB信号途径的活化,MLCK蛋白表达的上调和pMLCThr18/Ser19的过磷酸化。结果表明:LPS应激状态下,1)GLP-2独立于ERK1/2信号途径促进TJ蛋白的表达;2)GLP-2通过抑制ERK1/2信号途径抑制NF-κB/MLCK/pMLC信号途径的活化;3)GLP-2独立于ERK1/2信号途径实现对ROCK/MLCP的调节;4)GLP-2独立于ERK1/2信号途径刺激HSP70蛋白的表达。(4)细胞膜上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cAMP/PKA信号途径对GLP-2调节TJ的作用通过添加cAMP/PKA的激活剂Forskolin和抑制剂H89,考察GLP-2R偶联G蛋白介导的cAMP/PKA信号途径是否将信号从胞外传递至胞内介导GLP-2对紧密连接的调节。试验共设7个处理:对照、LPS 组、GLP-2+LPS 组、Forskolin+LPS 组、Forskolin+GLP-2+LPS 组、H89+LPS组、H89+GLP-2+LPS组。结果发现:LPS对细胞cAMP的产生及PKA活性没有影响(P>0.05),而GLP-2、Forskolin或Forskolin+GLP-2在LPS应激条件下能显着提高细胞cAMP的水平(P<0.05),提高PKA激酶的活性(P<0.05),缓解LPS引起的细胞单层对HRP漏过率的增加(P<0.05)。GLP-2、Forskolin或Forskolin+GLP-2均缓解了 LPS引起的TJ蛋白表达量的下调,提高了 HSP70的表达,并下调了 ERK1/2/IKK/NF-κB/MLCK和ROCK/MLCP信号途径关键激酶的磷酸化,维持了 MLCP的酶活和pMLCThr18/Ser19的正常磷酸化水平;H89、H89+GLP-2处理对LPS应激的细胞单层通透性的变化没有影响,H89取消了 GLP-2对相关信号激酶的调控作用。结果说明:LPS应激条件下,GLP-2激活了 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cAMP/PKA信号旁路,促进了 HSP70和TJ蛋白的表达,通过抑制ERK1/2/IKK/NF-κB/MLCK信号旁路缓解LPS引起的MLC的过磷酸化,并通过抑制ROCK介导的MYPThrr696磷酸化提高MLCP的酶活,实现对MLC去磷酸化过程的调节。综上所述,外源注射10nmol·kg-1·d-1GLP-2能改善断奶仔猪的生产性能,这与其促进断奶仔猪小肠发育,增强肠道消化吸收相关的酶活,缓解应激对肠屏障功能损伤以及肠炎的发生有关;GLP-2对肠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机制与其改善TJ蛋白ZO-1和occludin的表达和分布有关;对于肠上皮细胞(IPEC-J2)间通透性的调节,GLP-2在应激起始抑制MLC的过磷酸化防止细胞间TJ结构因为F-actin骨架收缩而发生重排,并可刺激TJ蛋白的表达,维持TJ结构在胞间的正常分布与稳定;GLP-2对MLC磷酸化水平的调控,一方面通过抑制ERK1/2/IKK/NF-κB途径下调MLCK基因转录和蛋白的表达,缓解MLC的过磷酸化,另一方面通过抑制ROCK/MYPTThr96磷酸化提高MLCP酶活,增强MLC的去磷酸化;GLP-2对以上信号途径的调节以及对TJ蛋白表达的促进作用均由cAMP/PKA信号途径所介导。

邓衔柏[7](2016)在《浅谈仔猪的消化生理与腹泻防控》文中认为如今,规模化猪场已普遍采用早期断奶技术。但仔猪断奶越早生产成本越高,仔猪的消化功能不健全是早期断奶的根本障碍。早期断奶不仅是时间问题,还要考虑体重、营养和健康状况。因此,有必要了解仔猪的消化生理特点。1仔猪的消化生理特点仔猪的胃功能与成年猪不同。在出生后的几个小时内,仔猪并不产生胃酸,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细菌可以进入肠道。在传统饲养的猪场中,吮乳仔猪通常可获得胃内的乳酸杆菌,这种菌可产生乳酸,并通过降低胃内酸碱度而抑制其它菌类的生

蒋宗勇,杨雪芬[8](2012)在《2011年度中国猪营养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综述了中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研究者2011年1~12月期间发表的猪营养研究文献,内容涵盖母猪营养(能量与纤维、蛋白质、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仔猪营养(能量、蛋白质、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矿物质和维生素营养及饲料添加剂)、生长肥育猪营养(能量与纤维、蛋白质和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及饲料添加剂)、饲料营养价值评定及非常规饲料的开发利用、研究方法和检测技术等五方面。共收录了在SCI期刊、国内一级学会主办的学报和杂志、部分大学学报、部分核心和非核心期刊发表的试验性论文145篇,其中SCI收录期刊论文30篇,中文期刊论文115篇。对于部分论文,因其试验材料及方法交代不够详尽或结果值得商榷的,本文未予收录。若有遗漏,表示歉意!

王远孝[9](2011)在《IUGR猪的生长与肠道发育及L-精氨酸和大豆卵磷脂的营养调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子宫内发育迟缓(IUGR)对胎儿生理机能和后期代谢产生深远影响,在猪生产上IUGR发生率高(15%-20%),导致仔猪生后生长速度、养分利用率、肉品质和健康状况低下,对养猪生产效益影响巨大。本研究选用新生IUGR仔猪和正常体重(NBW)仔猪,研究IUGR对猪出生后生长和肠道发育的影响及相关机制;并在仔猪哺乳和断奶后,补充L-精氨酸(Arg)和大豆卵磷脂(SL),研究其对IUGR猪生长和肠道发育的营养调控,为养猪生产和人类医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调控技术。1IUGR对猪出生后生长的影响选用40头初生IUGR仔猪(IUGR组)和40头全同胞NBW仔猪(NBW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仔猪于21d龄断奶,饲养至160d龄。测定各阶段猪的生产性能,并分别于1d、7d、21d、28d、66d和160d龄时,每组随机选取4头猪(1头/重复)进行屠宰取样,测定器官指数、血清常规指标、血清激素和HSP70水平。数据分析调用SAS的GLM过程,采用LSMEAN过程进行最小二乘分析,结果发现:IUGR导致猪出生后体重(NBW21.26kg vs. IUGR15.96kg, SEM0.23)和各阶段平均日增重(ADG)显着降低(P<0.05),断奶后各阶段平均日采食量(ADFI)亦显着降低(P<0.05),料重比(F/G)显着升高(P<0.05),表明IUGR损害猪出生后的生长;1-20d、1-160d和67-160d龄内IUGR猪的相对生长率(FGR)分别比NBW猪高36.04%、46.51%和28.06%(P<0.05),提示IUGR猪表现出“补偿生长”现象;与NBW猪相比,IUGR猪出生后血清总蛋白(TP)水平下降9.73%(P<0.05),尿素氮(UN)升高42.75%(P<0.05),表明IUGR对猪蛋白质代谢和利用效率产生不利影响;IUGR对猪出生后血清葡萄糖(Glu)无显着影响(P>0.05),而胰岛素(Ins)水平降低23.45%(P<0.05);IUGR猪QUICKI、HOMA-IS和G/I指数与NBW猪相比显着升高(P<0.05), HOMA-IR降低(P<0.05),表明IUGR可改善猪的Ins敏感性;IUGR导致猪出生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 (IGF-I)和雌二醇(E2)分别降低12.97%和18.99%(P<0.05),瘦素(+15.38%)显着升高(P<0.05);IUGR猪出生后血清皮质醇和HSP70水平分别比NBW猪高24.18%和6.11%(P<0.05),提示IUGR对猪产生明显应激影响。总之,IUGR对猪出生后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2IUGR对猪出生后肠道发育的影响试验设计同1。分离猪的小肠,测定小肠及其黏膜重量、小肠形态学指标、黏膜中二糖酶和碱性磷酸酶(1AP)活性、抗氧化指标、激素和HSP70水平、小肠上皮细胞凋亡和增殖状况及Akt、mTOR、S6K1和FoxO4的磷酸化水平。数据分析同1,结果发现:IUGR显着降低猪出生后小肠(-30.07%)、小肠黏膜(-28.75%)和非黏膜(-30.53%)绝对重量(P<0.05),以及小肠单位长度肠段(-21.87%)和单位长度黏膜(-22.34%)重量(P<0.05),从日龄变化来看,此不利影响至少延续到66d龄;IUGR导致猪十二指肠、空肠前段和后段、回肠的总黏膜厚度(TMT)、绒毛高度(VH)、绒毛高度/绒毛宽度(HWR)、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R)和绒毛表面积(VS)均显着降低(P<0.05),且影响至少持续到160d;IUGR显着降低猪出生后小肠黏膜乳糖酶(-20.31%)、麦芽糖酶(-30.73%)和IPA(-23.74%)活性(P<0.05); IUGR导致猪出生后肠道黏膜组中MDA(+26.98%)和H202水平(+12.68%)显着升高(P<0.05),而T-AOC (-17.28%)、GPx (-17.22%)和SOD (-11.62%)显着降低(P<0.05),表明IUGR导致小肠黏膜抗氧化能力低下,发生氧化应激(OS); IUGR猪出生后,小肠黏膜组织中NOS活性(-15.00%)和NO水平(-22.16%)显着降低(P<0.05),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受损;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显示,肠道绒毛破损处的HSP70表达增多,IUGR猪黏膜HSP70水平在66d和160d龄时显着降低(P<0.05),但在哺乳期和断奶前后显着升高(P<0.05),表现出机体应激适应性反应。IUGR导致猪出生后小肠上皮细胞凋亡指数(AI,+46.06%)、AI/PI(+52.06%)和黏膜Caspase-3比活性(+14.11%)显着升高(P<0.05),增殖指数(PI,-6.29%)显着降低(P<0.05),提示肠道上皮细胞凋亡和增殖失衡,进而导致肠道形态结构发生改变,肠道生长和功能受损。IUGR导致猪出生后小肠黏膜组织中Ins (-31.34%)、IGF-I (-25.73)和E2(-11.58%)水平均显着下降(P<0.05),肠道黏膜Akt (-49.49%, NBW0.580vs. IUGR0.293, SEM0.018)、mTOR (-31.27%, NBW0.673vs. IUGR0.438, SEM0.020)、S6K1(49.10%, NBW0.269vs. IUGR0.151, SEM0.013)和FoxO4(-50.81%, NBW0.615vs. IUGR0.302, SEM0.023)磷酸化水平降低(P<0.05),这可能是IUGR导致肠道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稳态发生紊乱,肠道生长发育受损的原因之一。其中,小肠黏膜中E2介导的Akt-FoxO4信号通路可能在猪66d和160d时发挥作用。总之,IUGR损害猪出生后肠道发育,导致猪生长因子分泌减少,肠道黏膜Akt、mTOR和FoxO4活性降低,肠细胞凋亡增加,有丝分裂减少,此可能是导致肠道发育受损的重要原因。3Arg和SL对哺乳阶段IUGR猪生长和肠道发育的调控选取18头IUGR仔猪和6头NBW仔猪,自然哺乳至7d龄,将所有IUGR仔猪随机分成三组,分别饲喂基础人工乳(IUGR组)、基础人工乳+0.6%Arg (IUGR+Arg组)和基础人工乳+1.5%SL(IUGR+SL组),所有NBW仔猪饲喂基础人工乳(NBW组),试验期7d。于结束时(14d龄)每组选取4头仔猪进行屠宰取样,测定生长性能和肠道发育相关指标(同1),以及血清和肠道黏膜中游离氨基酸水平。数据分析调用SAS的GLM过程,采用LSMEAN进行最小二乘分析,并进行两两比较。结果发现:(1)IUGR猪在7-14d龄内补充0.6%的Arg,14d龄体重比IUGR猪提高21.78%(P<0.05),但仍低于NBW猪(P<0.05);与IUGR猪相比,IUGR+Arg猪ADG和干物质采食量(DMI)分别提高47.30%和21.41%(P<0.05),腹泻率降低61.46%(P<0.05);补充Arg后,IUGR猪血清皮质醇,血清和肠道黏膜中HSP70水平均显着降低(P<0.05),提示IUGR应激减弱;与IUGR猪相比,IUGR+Arg猪血清和小肠黏膜中Arg代谢相关AA (Arg、Orn、Cit和Pro),NO含量和NOS活性显着升高(P<0.05),血清中UN显着降低(P<0.05),Ins水平显着升高(P<0.05),但Glu、 TP、IGF-I、瘦素和E2水平无显着变化(P>0.05),表明Arg对IUGR猪蛋白质代谢和内分泌功能具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日粮中补充Arg,可显着提高7-14d龄内IUGR猪小肠肠重、黏膜和非黏膜的绝对重量和相对重量(P<0.05),以及肠重/长度(P<0.05),提高乳糖酶和麦芽糖酶活性(P<0.05),提高T-AOC和GPx (P<0.05),降低黏膜MDA含量(P<0.05),改善肠道抗氧化功能;IUGR猪补充Arg后,空肠和回肠VH显着升高(P<0.05),回肠TMT和HWR显着升高(P<0.05),空肠和回肠各形态学测量指标与NBW猪相比均无显着差异(P>0.05),表明IUGR猪补充Arg后,可改善IUGR猪小肠肠道形态和消化吸收功能;与IUGR猪相比,14d龄IUGR+Arg猪肠道黏膜Ins水平显着升高(P<0.05), IGF-I也有升高趋势(P>0.05),黏膜Akt和mTOR磷酸化水平分别升高47.09%和60.34%(P<0.05),但S6K1升高不显着(P>0.05);同时,IUGR+Arg猪肠上皮细胞AI和AI/PI分别比IUGR猪降低42.86%和44.08%(P<0.05)。(2) IUGR猪在7-14d龄内补充1.5%的SL,仔猪体重和ADG分别升高20.46%和53.32%(P<0.05),但对DMI无显着影响(P<0.05),提示SL可能通过提高养分消化率来改善IUGR仔猪生长性能。与Arg类似,SL可降低IUGR猪血清皮质醇和HSP70水平,缓解IUGR应激;与IUGR猪相比,IUGR+SL猪小肠组织生长加快,形态结构得到改善,黏膜麦芽糖酶和乳糖酶活性显着升高(P<0.05),黏膜T-AOC、 GPx和SOD显着升高(P<0.05), MDA显着下降(P<0.05),提示氧化应激得到缓解;与IUGR猪相比,SL可提高IUGR猪小肠黏膜中Akt(+38.84%)和mTOR(+36.12%)信号通路转导(P<0.05),减少肠细胞凋亡(-24.340%,P<0.05),但Caspase-3比活性无显着变化(P>0.05);补充SL后,IUGR猪小肠黏膜和血清中AA浓度、黏膜中Ins和IGF-I水平未出现升高(P>0.05),表明Arg和SL对肠道发育的调控机制不同。总之,在7-14d龄IUGR猪日粮中补充Arg和SL,可促进IUGR猪个体和小肠组织生长,改善肠道形态和功能,这与能与补充Arg和SL后,IUGR猪Ins分泌增加,肠道黏膜Akt和mTOR信号增强,肠细胞凋亡减少有关。4SL对IUGR猪断奶后生长和肠道发育的调控选取32头IUGR仔猪和16头NBW仔猪,自然哺乳至21d龄断奶。随后将IUGR仔猪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IUGR组)和基础日粮+1.5%SL (IUGR+SL组),所有NBW仔猪饲喂基础日粮(NBW组),每组4个重复(4头/重复),试验期140d。分别于仔猪28d、66d和160d龄时屠宰取样,生长性能和肠道发育相关指标测定同1,数据分析调用SAS的GLM程序,采用LSMEAN过程进行最小二乘分析,分析日粮添加SL对IUGR的调控效应,并进行两两比较,并与IUGR和NBW猪进行比较,数据结果表明:(1) IUGR断奶仔猪补充SL后,体重比IUGR猪高14.86%(P<0.05),比NBW猪低10.36%(P<0.05);SL可显着改善IUGR猪生长性能,加快“补偿生长”,在160d时体重达到NBW仔猪水平(NBW86.14kg vs. IUGR+SL81.05kg, SEM2.41, P>0.05);与IUGR猪相比,IUGR+SL猪血清Ins和E2水平升高(P<0.05),皮质醇水平下降(P<0.05),应激得到缓解;IUGR+SL猪断奶后血清和小肠黏膜中HSP70均高于IUGR猪(P<0.05),提示SL可提高IUGR猪免疫功能和抗应激能力。(2)与在猪哺乳阶段调控结果类似,SL促进IUGR断奶猪小肠组织生长,缓解氧化应激,对黏膜中NO和NOS无显着影响(P>0.05);补充SL后,66d和160d龄IUGR猪肠道黏膜Akt磷酸化水平分别升高56.89%和33.56%(P<0.05),IUGR断奶仔猪肠道上皮细胞AI和AI/PI分别下降21.58%和24.00%(P<0.05),小肠各段VH、TMT和VS均显着升高(P<0.05),而肠道黏膜Caspase-3活性、mTOR和FoxO4活性无显着变化(P>0.05)。总之,在IUGR断奶猪日粮中补充SL,对IUGR猪个体和小肠发育有明显改善,这与能肠道黏膜Akt信号增强,肠细胞凋亡减少有关。

张云琦,周安国,黄志銮[10](2007)在《补铁对新生仔猪血液参数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包括2个饲养试验。实验一:取4对不同体重0日龄长太仔猪,窝内配对设计,3日龄分别补铁150 m g或不补铁。仔猪哺乳期间不补料,禁止仔猪接触母猪料、母猪粪。30日龄断奶,实验期47 d。实验二:取4对不同体重0日龄杜长太仔猪,设计、饲养同实验一,28 d结束实验。但实验二中的仔猪出生体重较大,平均达1.675 kg。结果表明:1)不补铁仔猪皮肤较苍白、被毛相对较粗乱及较安静,但腹泻频率差异不大;2)从生长性能看,补铁与否对出生时体重较轻的仔猪比较显着,但对出生时体重较重的仔猪影响不显着;3)从血液参数看,补铁与否的影响与相似于生长性能。结论:补铁对仔猪的影响可能与仔猪出生体重有关,出生体重大的仔猪可能并不一定需要补铁,或者可以采取更为温和的补铁方式。

二、哺乳仔猪注射铁制剂的定位和形态学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哺乳仔猪注射铁制剂的定位和形态学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铁源对哺乳仔猪铁代谢、肠粘膜免疫及回肠菌群结构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文献综述
        2.1 微量元素铁的研究进展
        2.1.1 铁的生物学作用
        2.1.2 哺乳仔猪铁营养
        2.1.3 铁吸收和转运
        2.1.4 铁稳态调节
        2.2 肠粘膜免疫
        2.2.1 小肠粘膜形态
        2.2.2 粘液屏障
        2.2.3 肠上皮细胞
        2.2.4 紧密连接
        2.2.5 铁与肠粘膜免疫
        2.3 肠道菌群
        2.3.1 肠道菌群的定植
        2.3.2 肠道菌群的功能
        2.3.3 铁与肠道微生物
        2.4 肠粘膜免疫与肠道微生物的互作
        2.5 仔猪日粮中的铁的研究进展
        2.5.1 日粮中铁添加剂的发展
        2.5.2 氨基酸络合铁的定义和特点
        2.5.3 氨基酸络合铁的特点
        2.5.4 氨基酸络合铁的吸收机制
    3 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内容
        3.3 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动物
        1.3 饲养管理
        1.4 样品采集
    2 检测指标
        2.1 生长性能
        2.2 血常规的测定
        2.3 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
        2.4 组织中微量元素的测定
        2.5 肠道组织形态学观察
        2.6 基因表达分析
        2.7 肠道微生物测序
    3 数据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不同铁源对哺乳仔猪生长性能及铁吸收代谢的影响
        4.1.1 哺乳仔猪生长性能
        4.1.2 哺乳仔猪血液指标
        4.1.3 哺乳仔猪组织中微量元素
        4.1.4 哺乳仔猪十二指肠中与铁吸收相关基因的表达
        4.2 不同铁源对哺乳仔猪肠黏膜免疫的影响
        4.2.1 哺乳仔猪小肠长度和重量
        4.2.2 哺乳仔猪肠道形态
        4.2.3 空肠和回肠中与肠道紧密连接蛋白相关基因的表达
        4.2.4 空肠和回肠中与黏蛋白相关基因的表达
        4.2.5 与肠道抗菌肽相关的基因表达
        4.2.6 与肠道炎性因子相关的基因表达
        4.3 不同铁源对回肠菌群结构的影响
        4.3.1 不同铁源对回肠菌群Alpha和 Beta多样性的影响
        4.3.2 不同铁源对哺乳仔猪回肠菌群相对丰度的影响
        4.3.3 回肠微生物组成与铁代谢和肠粘膜免疫的关联性分析
    5 讨论
        5.1 不同铁源对哺乳仔猪生长性能及铁吸收代谢的影响
        5.2 不同铁源对哺乳仔猪肠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
        5.3 不同铁源对回肠菌群结构的影响
第三部分 全文结论、创新和问题
    1 结论
    2 本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2.1 本论文的创新点
        2.2 本论文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利用贵州从江香猪资源发掘早期断奶仔猪腹泻抗性相关肠道微生物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仔猪早期断奶措施的优缺点
    2 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影响因素和功能
        2.1 肠道微生物的组成
        2.2 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因素
        2.3 肠道微生物的功能
    3 粪便微生物移植技术的研究进展
        3.1 粪便微生物移植技术的定义、步骤和应用
        3.2 猪粪便微生物移植技术的潜力及注意事项
    4 益生菌制剂
        4.1 益生菌制剂的定义及分类
        4.2 益生菌制剂的功能及作用机制
        4.3 益生菌制剂防治腹泻的研究进展
    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贵州从江香猪早期断奶后肠道微生物区系的组成和变化规律的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从江香猪肠道细菌16S rDNA基因和真菌ITS基因测序数据分析
        3.2 从江香猪早期断奶后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规律
        3.3 从江香猪早期断奶后肠道细菌区系物种组成的变化规律
        3.4 从江香猪早期断奶后肠道真菌区系物种组成的变化规律
        3.5 从江香猪早期断奶后肠道细菌区系功能的变化规律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章 早期断奶仔猪腹泻抗性相关肠道微生物的筛选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贵州从江香猪比长×大二元杂交商品猪有更强的早期断奶腹泻抗性
        3.2 将从江香猪的粪便微生物移植到长×大二元杂交仔猪肠道内可显着缓解长×大二元杂交仔猪的腹泻程度
        3.3 细菌16S rDNA基因和真菌ITS基因高通量测序深度分析
        3.4 粪便微生物移植可导致仔猪肠道微生物区系的beta多样性和alpha多样性发生转变
        3.5 粪便微生物移植可导致仔猪肠道细菌区系的COG和KEGG代谢功能发生转变
        3.6 粪便微生物移植可导致仔猪肠道细菌区系的物种组成(门、纲、目、科和属水平)发生转变
        3.7 微生物种水平分析筛选早期断奶仔猪腹泻抗性相关肠道微生物
        3.8 灌服腹泻抗性相关肠道微生物可显着缓解早期断奶仔猪的腹泻程度
        3.9 Gassericin A对于L.gasseri LA39介导的早期断奶仔猪腹泻抗性是必需的
        3.10 Gassericin A可结合在早期断奶仔猪空肠上皮细胞和IPEC-J2细胞质膜上
        3.11 Gassericin A处理可显着增加IPEC-J2细胞肠液吸收相关蛋白表达并抑制肠液分泌相关蛋白表达
        3.12 Gassericin A可显着增加早期断奶仔猪和无菌小鼠的空肠上皮细胞肠液吸收相关蛋白表达并抑制肠液分泌相关蛋白表达
        3.13 Gassericin A通过与IPEC-J2细胞质膜上的KRT19蛋白互作来调节肠液分泌与吸收
        3.14 Gassericin A通过激活细胞内mTOR介导的PDEs活性来调节IPEC-J2细胞的肠液吸收和分泌
    4 讨论
    5 小结
第四章 腹泻抗性相关微生物调节早期断奶仔猪肠道上皮屏障功能的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灌服 L.frumenti可显着改善早期断奶仔猪的肠道上皮屏障功能
        3.2 L.frumenti对早期断奶仔猪的肠道上皮物理、化学和免疫屏障功能的影响
        3.3 L.frumenti对早期断奶仔猪的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4 讨论
    5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
致谢

(3)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经鼻腔入侵引起肠道致病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中英文对照
引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研究进展
        1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病原学特征
        1.1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理化特点
        1.2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2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流行和传播特点
        3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临床感染特点
        4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主要致病机制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病毒利用宿主免疫系统建立感染的研究进展
        1 病毒利用抗原递呈细胞入侵黏膜屏障
        1.1 病毒通过M细胞入侵黏膜屏障
        1.2 病毒劫持树突状细胞入侵黏膜屏障
        2 病毒利用免疫细胞的产物促进自身感染
        3 病毒的免疫细胞-宿主细胞间传递机制
        4 病毒影响免疫细胞迁移的相关机制
        参考文献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三章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经鼻腔感染哺乳仔猪的致病特点
        1 材料与方法
        1.1 毒株及细胞系
        1.2 试验动物
        1.3 设备
        1.4 试剂
        1.5 PEDV毒株的序列分析
        1.6 PEDV在上皮细胞中的复制特点
        1.7 PEDV的经鼻感染试验
        1.8 荧光定量PCR检测仔猪组织器官中的病毒含量
        1.9 Western-blot检测仔猪组织器官中的病毒含量
        1.10 流式细胞术检测鼻腔黏膜中的病毒的含量
        1.11 喷鼻感染后仔猪的组织学观察
        1.12 免疫荧光试验检测PEDV在小肠中的分布
        1.13 免疫组化试验检测病毒在鼻腔中的分布
        1.14 猪鼻腔上皮细胞气液培养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1.15 猪鼻腔上皮细胞气液培养模型对PEDV的易感性研究
        1.16 空斑试验检测PEDV毒价
        1.17 数据统计
        2 结果
        2.1 PEDV的遗传进化树分析
        2.2 PEDV在上皮细胞中的复制特点
        2.3 PEDV经鼻腔感染仔猪后的临床症状
        2.4 PEDV在发病仔猪体内的分布特点
        2.5 PEDV喷鼻后病毒在仔猪组织和器官中的动态变化
        2.6 PEDV喷鼻后在仔猪鼻腔上皮细胞中的复制特点
        2.7 PEDV喷鼻后在仔猪鼻腔黏膜中的分布
        2.8 猪鼻腔上皮细胞体外培养后的纯度鉴定
        2.9 猪鼻腔上皮细胞气液培养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2.10 猪鼻腔上皮细胞气液培养模型对PEDV的易感性评价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树突状细胞跨越鼻腔黏膜上皮主动摄取PEDV的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设备
        1.3 试剂和耗材
        1.4 病毒的纯化和荧光标记
        1.5 仔猪鼻相关淋巴组织中细胞的分离和病毒的检测
        1.6 猪树突状细胞的分离、鉴定与培养
        1.7 树突状细胞/鼻腔上皮细胞(DCs/NECAM)共培养模型的建立
        1.8 树突状细胞/鼻腔上皮细胞共培养模型中的PEDV的检测
        1.9 树突状细胞/鼻腔上皮细胞共培养模型中树突状细胞对PEDV摄取的观察
        1.10 树突状细胞/鼻腔上皮细胞共培养模型中树突状细胞的表型的检测
        1.11 猪鼻腔上皮细胞中趋化因子转录和表达水平的检测
        1.12 猪鼻腔上皮细胞中NF-κB信号通路激活情况的检测
        2 结果
        2.1 鼻腔黏膜固有层中树突状细胞中PEDV的分布
        2.2 荧光标记后对PEDV感染能力的影响
        2.3 猪骨髓单核源树突状细胞的形态特征和纯度变化
        2.4 共培养后树突状细胞对鼻腔上皮细胞屏障结构的影响
        2.5 树突状细胞/鼻腔上皮细胞共培养模型中树突状细胞的病毒含量变化
        2.6 共培养模型中树突状细胞对PEDV的摄取
        2.7 PEDV接种共培养模型对树突状细胞表型的影响
        2.8 PEDV对鼻腔上皮细胞NF-κB信号通路和趋化因子表达的影响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携带PEDV的T淋巴细胞进入肠道黏膜传递病毒给上皮细胞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设备
        1.3 试剂
        1.4 猪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分离鉴定
        1.5 磁珠分选获取T淋巴细胞
        1.6 树突状细胞传递病毒给T淋巴细胞的检测
        1.7 树突状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共轭形成试验
        1.8 T淋巴细胞的回输竞争试验
        1.9 T淋巴细胞传递病毒给上皮细胞的检测
        1.10 上皮细胞传递病毒给T淋巴细胞的检测
        2 结果
        2.1 喷鼻感染后病毒在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分布
        2.2 树突状细胞传递病毒给T淋巴细胞的检测
        2.3 PEDV对树突状细胞和T淋巴细胞间类病毒突触结构形成的影响
        2.4 携带PEDV的T淋巴细胞在仔猪体内的分布
        2.5 携带PEDV的T淋巴细胞介导病毒对上皮细胞的感染
        2.6 感染PEDV的上皮细胞介导T淋巴细胞的高效感染
        3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本文创新点
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4)黄曲霉毒素B1对猪流感病毒复制的促进及甘露寡糖的干预作用与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与缩略语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黄曲霉毒素B_1的研究进展
        1. 霉菌毒素概述
        2. 黄曲霉毒素B_1(AFB_1)概述
        2.1 AFB_1的来源
        2.2 AFB_1的分布
        2.3 AFB_1的作用机制
        2.4 AFB_1在动物体内的代谢和影响因素
        3. AFB_1的危害
        3.1 AFB_1对机体的危害
        3.2 AFB_1对经济的危害
        4. AFB_1的防治
        4.1 AFB_1的人为管控
        4.2 AFB_1的化学防治
        4.3 AFB_1的生物防治
        4.4 AFB_1的其他防治方法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猪流感病毒的研究进展
        1. 流感病毒概述
        2. 猪流感病毒(SIV)概述
        2.1 SIV的易感动物
        2.2 SIV感染的症状
        2.3 影响SIV感染的因素
        3. SIV感染的防治策略
        3.1 SIV感染的预防策略
        3.2 SIV感染的治疗策略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甘露寡糖的研究进展
        1. 甘露寡糖概述
        2. 酵母来源甘露寡糖(A-MOS)概述
        2.1 α-MOS的来源和制备
        2.2 α-MOS的应用
        2.3 α-MOS的作用机制
        3. A-MOS对机体的影响
        3.1 α-MOS对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3.2 α-MOS对肠道形态和微生物的影响
        3.3 α-MOS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3.4 α-MOS对霉菌毒素毒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二篇 试验研究
    第四章 黄曲霉毒素B_1对猪流感病毒复制的影响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主要试剂
        1.3 试验仪器
        1.4 工作溶液的配置
        1.5 细胞的传代培养
        1.6 病毒培养和扩增
        1.7 细胞活力测定
        1.8 细胞乳酸脱氢酶检测
        1.9 细胞凋亡测定
        1.10 病毒滴度检测
        1.11 动物试验设计
        1.12 HE染色试验
        1.13 荧光定量PCR检测
        1.14 免疫印迹试验
        1.15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浓度AFB_1对MDCK、A549和PAMs活性的影响
        2.2 AFB_1促进SIV在MDCK、A549和PAMs上复制
        2.3 AFB_1加剧SIV在小鼠肺脏中感染
        2.4 AFB_1加剧SIV感染所致肺组织损伤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黄曲霉毒素B_1促进猪流感病毒复制的TLRS通路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主要试剂
        1.3 试验仪器
        1.4 工作溶液的配置
        1.5 细胞的传代培养
        1.6 病毒培养和扩增
        1.7 荧光定量PCR检测
        1.8 免疫印迹试验
        1.9 小RNA干扰
        1.10 动物试验设计
        1.11 HE染色试验
        1.12 免疫组化染色
        1.13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AFB_1上调SIV感染的PAMs上的TLR4-NFκB-TNFα表达
        2.2 TLR4干扰和NFκB抑制剂阻碍AFB_1促进SIV在PAMs上复制
        2.3 AFB_1上调SIV感染小鼠脾脏中的TLR4-NFκB-TNFα表达
        2.4 TLR4敲除和抑制剂削弱AFB_1促进的SIV感染及其所致炎症和肺组织损伤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黄曲霉毒素B_1促进猪流感病毒复制的巨噬细胞极化机制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主要试剂
        1.3 试验仪器
        1.4 工作溶液的配置
        1.5 细胞的传代培养
        1.6 病毒培养和扩增
        1.7 动物试验设计
        1.8 小鼠肺支气管灌洗
        1.9 HE染色试验
        1.10 荧光定量PCR检测
        1.11 免疫印迹试验
        1.12 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
        1.13 流式测定细胞凋亡情况
        1.14 病毒滴度检测
        1.15 免疫荧光
        1.16 试剂盒检测NO、TNF-α和IL-10
        1.17 扫描电镜观察细胞极化
        1.18 流式细胞术鉴定巨噬细胞极化
        1.19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低剂量AFB_1加剧SIV感染所致肺组织损伤
        2.2 低剂量AFB_1促进SIV在小鼠肺脏中复制
        2.3 低剂量AFB_1加剧SIV感染所致炎症和脾组织损伤
        2.4 低剂量AFB_1促进SIV感染的小鼠肺泡巨噬细胞向M2极化
        2.5 不同浓度AFB_1和LPS对PAMs活性的影响
        2.6 低浓度AFB_1促进SIV在PAMs上复制
        2.7 低浓度AFB_1促进SIV感染的PAMs向M2型极化
        2.8 LPS刺激逆转M2极化从而降低AFB_1促进的SIV复制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七章 甘露寡糖对黄曲霉毒素B_1促进猪流感病毒复制的干预作用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主要试剂
        1.3 试验仪器
        1.4 工作溶液的配置
        1.5 细胞和病毒培养
        1.6 动物试验设计
        1.7 HE染色试验
        1.8 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
        1.9 中性红法测定细胞吞噬作用
        1.10 DAPI染色测定细胞活性
        1.11 病毒滴度检测
        1.12 免疫荧光试验
        1.13 荧光定量PCR检测
        1.14 免疫印迹试验
        1.15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浓度α-MOS对PAMs活性的影响
        2.2 α-MOS阻碍AFB_1促进SIV在PAMs上复制
        2.3 α-MOS削弱AFB_1促进SIV在小鼠肺脏中复制
        2.4 α-MOS缓解AFB_1促进SIV复制所致小鼠肺和脾组织损伤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八章 甘露寡糖干预黄曲霉毒素B_1促进猪流感病毒复制的机理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主要试剂
        1.3 试验仪器
        1.4 工作溶液的配置
        1.5 细胞和病毒培养
        1.6 动物试验设计
        1.7 病毒滴度检测
        1.8 免疫荧光试验
        1.9 免疫组化染色
        1.10 荧光定量PCR检测
        1.11 免疫印迹试验
        1.12 试剂盒检测TNF-α
        1.13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α-MOS阻碍AFB_1上调TLR4-NFκB通路在SIV感染的PAMs上表达
        2.2 TLR4过表达逆转α-MOS对AFB_1促进的SIV感染及其炎性反应的抑制性作用
        2.3 TNF-α体外添加对AFB_1促进的SIV复制无显着影响
        2.4 α-MOS降低AFB_1上调TLR4-NFκB通路在SIV感染的小鼠脾脏和肺脏中表达
        2.5 α-MOS以TLR4依赖性方式减轻AFB_1促进的SIV感染和组织损伤
        3.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本文创新点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5)肠道菌群的日粮铜水平响应对大鼠和苏淮哺乳仔猪生长及机体健康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引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高铜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进展
        1 高铜与动物健康
        1.1 铜的生物学意义
        1.2 生理性铜代谢和吸收
        1.3 铜的细胞摄取和分配
        1.4 日粮高铜对动物健康的影响
        2 高铜替代抗生素的使用
        2.1 畜牧业生产中抗生素的使用及产生的问题
        2.2 铜替代抗生素的使用
    第二章 饲料中添加高铜所产生的问题及思考
        1 铜抗性与抗生素耐药性
        1.1 革兰氏阳性菌的铜稳态
        1.2 革兰氏阳性菌的铜抗性
        1.3 革兰氏阴性菌的铜稳态
        1.4 质粒介导的革兰氏阴性菌的铜抗性
        1.5 重金属与抗生素耐药性
        2 思考
    第三章 本研究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1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二篇 试验部分
    第一章 日粮铜水平对大鼠生长及肠道健康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试验结果
        2.1 日粮铜水平对大鼠生长性能的影响
        2.2 日粮铜水平对大鼠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2.3 日粮铜水平对大鼠回肠和结肠食糜铜含量的影响
        2.4 日粮铜水平对大鼠小肠形态的影响
        2.5 日粮铜水平对大鼠空、回肠组织氧化标记物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2.6 大鼠血清、肠道食糜铜含量与血清炎症因子、肠道组织氧化标记物及抗氧化酶之间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章 日粮铜水平对大鼠肝脏铜离子代谢和氧化还原平衡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试验结果
        2.1 日粮铜水平对大鼠肝脏组织形态的影响
        2.2 日粮铜水平对大鼠肝脏组织铜含量及氧化标记物水平、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2.3 日粮铜水平对大鼠肝脏铜转运相关蛋白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2.4 大鼠肝脏及肠道食糜铜含量与血清炎症因子、肝脏铜转运相关蛋白基因mRNA表达水平、氧化标记物及抗氧化酶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日粮铜水平对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及其与机体炎症和氧化还原平衡的相关性
        1 材料与方法
        2 试验结果
        2.1 日粮铜水平对大鼠粪样微生物菌群丰度和多样性的影响
        2.2 日粮铜水平对大鼠粪样微生物菌群组成和结构的影响
        2.3 大鼠粪样微生物与血清炎症因子、空肠和回肠组织氧化标记物及抗氧化酶相关性分析
        2.4 大鼠粪样微生物菌群多样性指数与肠道食糜铜含量、血清炎症因子、肠道与肝脏氧化标记物及抗氧化酶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无抗日粮铜水平对苏淮哺乳仔猪生长健康及离子组谱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试验结果
        2.1 日粮铜水平对苏淮哺乳仔猪生长性能及腹泻率的影响
        2.2 日粮铜水平对苏淮哺乳仔猪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2.3 铜水平对苏淮哺乳仔猪毛发、血清和粪便中各元素含量的影响
        2.4 苏淮哺乳仔猪毛发、血清和粪样中各元素之间相关性分析
        2.5 日粮铜水平对哺乳仔猪毛发、血清和粪样元素之间相关性模式的影响
        2.6 仔猪血清生化指标与毛发、血清及粪样元素之间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五章 无抗日粮铜水平对苏淮哺乳仔猪肠道菌群的影响及其与机体炎症和氧化还原平衡的相关性
        1 材料与方法
        2 试验结果
        2.1 日粮铜水平对苏淮哺乳仔猪粪样微生物多样性指数的影响
        2.2 日粮铜水平对苏淮哺乳仔猪粪样微生物组成和结构的影响
        2.3 苏淮哺乳仔猪粪样微生物与血清炎症因子、氧化标记物及抗氧化酶、肝肾功能指标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六章 无抗日粮铜水平对苏淮哺乳仔猪粪样代谢产物的影响及其与机体离子平衡和肠道微生物相关性
        1 材料与方法
        2 试验结果
        2.1 粪样代谢物分析模型建立
        2.2 哺乳仔猪粪便样品差异代谢物分析
        2.3 代谢产物富集分析
        2.4 哺乳仔猪离子组谱和粪样差异代谢产物之间相关性及富集分析
        2.5 哺乳仔猪粪样微生物相对丰度和差异代谢产物之间相关性及富集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七章 总体讨论与全文结论
        1 动物生产中高铜的使用
        2 大鼠模型纯合日粮中高铜使用的评价
        3 哺乳仔猪模型下无抗日粮高铜使用的评价
        4 结合细菌铜抗性和耐药性的思考
        5 全文结论
        6 本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本研究创新点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GLP-2调控应激的断奶仔猪肠上皮紧密连接屏障功能的分子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本文缩略语表
第一章 绪论
    1 前言
    2 文献综述
        2.1 肠炎与肠道通透性的关系
        2.2 GLP-2的认识
        2.3 参与GLP-2肠营养作用的信号途径
        2.4 肠粘膜屏障的通透性与TJ
        2.5 GLP-2对TJ调节的研究现状
    3 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内容和技术路线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意义
    3. 研究内容
    4. 技术路线
第三章 试验研究
    试验一: GLP-2对断奶仔猪肠道发育及生产性能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动物及试验设计
        2.2 饲养管理
        2.3 试验仪器和试剂
        2.4 样品采集
        2.5 测定指标及方法
        2.6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生产性能
        3.2 血浆GLP-2的浓度
        3.3 肠重和形态学
        3.4 消化吸收相关的酶活
        4. 讨论
        4.1 断奶后血浆GLP-2浓度的变化规律
        4.2 GLP-2对肠重和形态学发育的影响
        4.3 GLP-2对小肠酶活的作用
        4.4 GLP-2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5. 小结
    试验二 GLP-2对LPS应激的断奶仔猪肠粘膜屏障损伤的作用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动物和饲验设计
        2.2 试养管理
        2.3 试验仪器和试剂
        2.4 样品采集
        2.5 测定指标
        2.6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GLP-2对血浆LPS、D(-)-lactate和DAO酶活以及肠粘膜DAO酶活的影响
        3.2. GLP-2对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3.3. GLP-2预处理对LPS应激的断奶仔猪肠道TJ屏障的作用效果
        3.4. GLP-2对LPS应激的断奶仔猪MLCK/pMLC旁路的影响
        4. 讨论
        4.1. GLP-2对受损肠粘膜屏障通透性的影响
        4.2 GLP-2对LPS应激导致的断奶仔猪肠炎的影响
        4.3 GLP-2对TJ蛋白表达量的影响
        4.4 GLP-2对MLCK/pMLC旁路的影响
        5. 小结
    试验三 GLP-2对应激的IPEC-J2肠上皮细胞间通透性的调控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
        (一) 研究模型的建立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GLP-2R的鉴定
        2.2 LPS应激模型的建立
        2.3 GLP-2最适剂量的确定
        2.4 试验数据处理
        3 结果
        3.1 GLP-2R的鉴定结果
        3.2 LPS应激模型的建立
        3.3 GLP-2缓解LPS应激的IPEC-J2细胞单层通透性的作用
        4 讨论
        4.1 IPEC-J2细胞系GLP-2R的鉴定结果
        4.2 LPS应激模型的建立
        4.3 GLP-2处理对LPS应激的肠上皮通透性的缓解作用
        5 小结
        (二) GLP-2对LPS应激的IPEC-J2细胞TJ蛋白表达及重排的影响及MLCK/pMLC的介导作用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GLP-2对LPS应激的IPEC-J2细胞TJ的影响
        2.2 MLCK对细胞单层通透性的影响
        2.3 试验数据处理
        3 结果
        3.1 GLP-2对LPS应激的IPEC-J2细胞TJ的影响
        3.2 MLCK对细胞单层通透性的影响
        4 讨论
        4.1 GLP-2对LPS应激的IPEC-J2细胞系TJ蛋白的影响
        4.2 MLCK/pMLC信号在GLP-2缓解应激的细胞单层通透性作用中的地位
        5 小结
        (三) GLP-2影响TJ屏障功能的信号途径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NF-κB信号途径在GLP-2调控TJ中的作用
        2.2 ROCK/MLCP/pMLC信号途径在GLP-2调节MLC磷酸化中的作用
        2.3 MEK/ERK1/2信号途径对GLP-2调节TJ结构的作用
        2.4 cAMP/PKA信号旁路对细胞TJ的影响
        2.5 试验数据处理
        3 结果
        3.1 NF-KB/MLCK/pMLC信号途径
        3.2 ROCK/MLCP/pMLC信号途径
        3.3 ERK1/2信号途径
        3.4 cAMP/PKA信号途径
        4 讨论
        4.1 GLP-2调节TJ结构分布的信号途径
        4.2 GLP-2调节ZO-1和occludin蛋白表达的信号途径
        5. 小结
第四章 全文总结与结论、创新点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 全文总结与结论
    2. 本研究的创新点
    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录用的主要学术论文

(7)浅谈仔猪的消化生理与腹泻防控(论文提纲范文)

1 仔猪的消化生理特点
2 仔猪断奶应激产生原因
3 仔猪饲养管理
    3.1 提高仔猪初生重, 提高哺乳母猪泌乳量
    3.2 选择质量好的教槽料
    3.3 饲养环境控制
4 哺乳仔猪的下痢及其防控
    4.1 仔猪大肠杆菌病
    4.2 仔猪红痢
    4.3 病毒性腹泻
    4.4 球虫病引起的下例
    4.5 缺铁性贫血引起的下例

(9)IUGR猪的生长与肠道发育及L-精氨酸和大豆卵磷脂的营养调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本文部分缩略词的中英文对照
引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IUGR对猪肠道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
        1 仔猪肠道发育
        2 肠道上皮细胞凋亡
        3 细胞凋亡与仔猪肠道发育调控
        4 断奶对仔猪肠道发育的影响
        5 IUGR与猪肠道发育
    第二章 PI3K/Akt信号通路在肠道发育中的作用机制
        1 PI3K/Akt通路
        2 FoxO转录因子
        3 mTOR
    第三章 精氨酸和大豆卵磷脂的生理功能及其应用
        1 精氨酸
        2 大豆卵磷脂
第二篇 试验研究
    第四章 IUGR对猪出生后生长发育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五章 IUGR对猪出生后小肠生长发育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六章 L-精氨酸和大豆卵磷脂对IUGR哺乳仔猪生产性能及肠道发育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七章 日粮中添加大豆卵磷脂对IUGR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肠道发育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整体讨论
    1 IUGR延缓猪出生后的的生长发育
    2 IUGR损害猪肠道生长发育及相关机制探讨
    3 Arg对IUGR猪生长和肠道发育的调控及相关机制
    4 SL对IUGR猪生长和肠道发育的调控及相关机制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本文创新点与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10)补铁对新生仔猪血液参数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设计
    1.2 饲养与管理
    1.3 测定指标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2.1 补铁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2.1.1 补铁对仔猪的精神及健康状况的影响
        2.1.2 补铁对仔猪生长的影响
    2.2 补铁对仔猪血液学参数的影响
3 讨论
    3.1 补铁对仔猪精神状况及健康方面的影响
    3.2 补铁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3.3 补铁对仔猪血液学参数的影响
4 小结

四、哺乳仔猪注射铁制剂的定位和形态学变化(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铁源对哺乳仔猪铁代谢、肠粘膜免疫及回肠菌群结构的影响[D]. 王静静. 华中农业大学, 2020(02)
  • [2]利用贵州从江香猪资源发掘早期断奶仔猪腹泻抗性相关肠道微生物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 胡军. 华中农业大学, 2019(02)
  • [3]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经鼻腔入侵引起肠道致病机制的研究[D]. 李昱辰.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2)
  • [4]黄曲霉毒素B1对猪流感病毒复制的促进及甘露寡糖的干预作用与机理研究[D]. 孙雨航.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2)
  • [5]肠道菌群的日粮铜水平响应对大鼠和苏淮哺乳仔猪生长及机体健康的影响[D]. 张峰. 南京农业大学, 2017(07)
  • [6]GLP-2调控应激的断奶仔猪肠上皮紧密连接屏障功能的分子机理研究[D]. 邓秋红. 四川农业大学, 2016(12)
  • [7]浅谈仔猪的消化生理与腹泻防控[J]. 邓衔柏. 广东饲料, 2016(02)
  • [8]2011年度中国猪营养研究进展[A]. 蒋宗勇,杨雪芬. 动物营养研究进展(2012年版), 2012
  • [9]IUGR猪的生长与肠道发育及L-精氨酸和大豆卵磷脂的营养调控研究[D]. 王远孝. 南京农业大学, 2011(04)
  • [10]补铁对新生仔猪血液参数影响的研究[J]. 张云琦,周安国,黄志銮.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6)

标签:;  ;  ;  ;  ;  

乳仔猪注射铁剂的定位及形态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