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保费收入突破10亿元

年保费收入突破10亿元

一、全年保费收入突破十亿元(论文文献综述)

夏晶[1](2021)在《中国旅游保险发展探析》文中提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生活品质的提高,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公路、铁路、航空及船运立体交通网络日趋成熟,各类休假制度设置更加科学化和人性化,公民出游的条件和意愿都显着增强,旅游已逐渐成为广大民众的一种时尚生活消费方式,旅游市场产值也呈现出突飞猛进之势。与此同时,旅游活动自身所存在分散性较强且异地性较为突出的特点,因此公众在旅游活动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也是不能提前进行预测的,例如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等等,以及在这一过程中的突发疾病等各类事件也是数见不鲜。旅游安全问题,包括因安全事故所导致的各类纠纷问题日益突出,伴随着当前旅游行业的不断发展,作为这一旅游业软环境之一的旅游保险发展却不能与之相匹配,整体框架及体系不完整,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诸多的缺陷,以此导致旅游业的法制化、规范化缺乏条理性和落实力度,不利于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如何在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优化旅游保险发展,是本文需要探讨和研究的。本文第一章为绪论,对研究背景、现阶段成果、目的与意义、研究方法与策略等进行了梳理;第二章对研究对象相关概念、发展现状、发展趋势等进行概述;第三章对旅游保险立法相关问题进行概述;第四、五章从旅游保险与其相关行业、国内外相关发展情况进行了综合比较分析;第六章在前面的基础上,对中国旅游保险发展提出了建议与对策。经过本文分析论证,发现几个重要结论:第一,中国旅游保险市场发展潜力巨大;通过数据分析与比对,中国人口基数大,有着超大规模市场资源优势,同时,中国经济还具有韧性强、动力足、回旋空间大,产业门类齐全,结构不断优化等优势。这都为中国旅游保险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第二,中国旅游保险迎来了重要发展机遇期;虽然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全球经济造成了严重创伤,但中国经济不断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洪流势不可挡,在全球率先实现了经济的复苏且逆势上扬,充分说明了中国经济具有的强大实力。高质量的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供给侧和需求侧双改革的发展,扩大内需,提升消费,满足人民对日益增长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当前经济发展的主旋律,这为金融和旅游等服务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将更加有力带动旅游保险业崛起;第三,中国旅游保险要走规范化发展道路,完善法律法规及监管;物质决定意识,只有经济基础发展到一定阶段,上层建筑才具备编撰的可能性和必要性;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面世,从今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典极具影响力因此诸多学者也将其称之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民法典,标志着中国法治进程向前迈出的一大步,也必将为旅游保险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支撑与保障;第四,中国旅游保险要走专业化道路,要不断丰富产品体系及上下游服务体系;要不断丰富产品体系及上下游服务体系,实现从“边缘地带”向“独立发展”的顺利过渡,打造产品专业化、人才专业化、运营专业化现代服务体系;第五,中国旅游保险要走创新发展之路,要与互联网、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技术充分结合;中国旅游保险要走创新发展之路,创新是被摆在国家发展战略全局的位置,要实现理论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制度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要以科技自立自强之态度,抓住创新这个“牛鼻子”,在各领域实现“从0到1”,有力有效解决“卡脖子”问题,同时要与互联网、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现代技术充分结合;第六,中国旅游保险要走协同发展之路,要加强与国内外相关行业合作交流。中国旅游保险要走协同发展之路,要加强与国内外相关行业合作交流。要抓住国家进一步扩大开放和“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努力对标世界一流行业标准,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并重,引资引智引技并举,在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合作交流中不断发展自身。

李元鑫[2](2021)在《政策性生猪保险的微观效应及对养殖收入的影响》文中指出猪肉消费始终在我国城乡居民肉类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猪肉消费量占我国城乡居民肉类消费量的比重长期超过60%,这决定了生猪产业在我国的重要地位。当前,疫病风险和市场风险是我国生猪养殖面临的主要风险。为有效保障生猪养殖收入,保监会联合农业部在2007年开始试点能繁母猪保险,财政资金为生猪养殖户参保提供一定比例的保险保费补贴。能繁母猪保险试点之后,育肥猪保险和生猪价格指数保险也被相继推出。那么,政策性生猪保险的实施是否对养殖收入产生了影响?若是,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其他因素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本研究试图回答这些问题。首先,在梳理现有研究基础上,总结了我国生猪产业发展现状及养殖风险特征,从经营种类、经营模式、政策支持和实施效果四个方面剖析了我国政策性生猪保险现状,并将中美两国政策性生猪保险发展做了对比分析;其次,在获得全国七省266份生猪养殖户调研数据的基础上,描述了我国政策性生猪保险微观效果特征,利用处理效应模型(TEM)实证检验了政策性生猪保险对养殖收入的影响;最后,基于以上研究,为促进我国政策性生猪保险发展建言献策。主要的研究结论有:(1)政策性生猪保险对养殖收入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这充分肯定了2007年以来我国政策性生猪保险存在的意义。但低赔付额和封顶赔付的规定决定了政策性生猪保险只能弥补小部分生猪养殖成本,这对养殖户持续性参保造成了负面影响;(2)疫病等风险带来的育肥猪死亡率波动是导致养殖收入波动的重要因素,非瘟爆发给我国生猪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收入损失;(3)期货市场的建立对养殖风险分散意义重大;(4)查勘定损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环节可能会对养殖户的持续性参保带来消极影响;(5)稳定的市场价格是促进养殖收入增加的重要基础;(6)养殖户对政策性生猪保险的认知水平越高,参保的意愿就会越强烈。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相关建议:(1)大力完善政策性生猪保险政策,扩大政策性生猪保险覆盖面;(2)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特别是加大在生猪疫病防治方面的投入,完善生猪养殖巨灾风险分散保障机制,建立巨灾保险体系,分散巨灾风险;(3)加快生猪期货市场体系建设;(4)创新政策性生猪保险理赔机制,提高政策性生猪保险保障水平,着重解决查勘定损环节的不合理现象;(5)强化政策性生猪保险的宣传,提高养殖户对政策性生猪保险的认识。

王阳[3](2021)在《中国人寿并购广发银行案例研究》文中指出从全球角度来看,融合是一种普遍趋势。随着生活水准的提高和技术程度的提高,参加金融活动的人数增加,而且对金融产物的需求更加多样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让本国的金融业有了显着的成长。本国的监管水平正值逐渐从分业监管转向混业监管。金融机构开始尝试发展综合业务,在保险公司和银行中持有股份的现象正在逐渐增加,在金融领域混合管理的声音越来越强烈。当整个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银行部门的利润率下降,坏账上升时,外国投资者开始出售中国银行股票,并为公司提供中国保险购买银行股票的机会。比年来,随着政府政策的放宽,金融公司之间的相互收购数量逐渐增多。本文件选择了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对广发银行的并购,近年来,这笔交易在金融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详细分析了中国人寿并购广发银行对银行保险合理性,增长和协同效应三个方面的总体影响,最后根据案例的相关分析成果给未来的金融机构的并购提供有价值的见解。本文分为四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本文中包含的理论进行解释,并对本文中的协同效应以及相关的公司并购理论进行解释和定义。第二部分讨论合并和收购。我们将详细介绍中国广发银行的收购过程,并描述收购参与者,整个合并过程以及合并后的协同。第三部分是对合并案例的影响的分析,主要是在考虑与目标银行更广泛的法律进行的交易和合并时的合理性。将分析银行保险目标的增长和协同效应对合并事件的影响。第四部分是解释和结论。根据案例研究和对中国人寿收购广发银行的分析,结合现阶段银行保险兼并以及混合以及金融收购的趋势,为这种趋势提供了一些结论和建议,给国内金融保险公司的并购提供了见解和借鉴。在调查和考虑中国人寿收购广发银行的历程中,中国人寿以相对合理的交易价格收购了广发银行的控股权。由于市场份额下降和市场竞争加剧,中国人寿决定收购广发银行。银行渠道集成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它可以利用合并和收购的协同作用来运营拥有多个经营牌照的公司。从广发银行的成长情况来看,在国内整体实力虽然弱于其他股份制银行,但仍显示出一定的增长。银行保险与中国人寿的合并后业务关联已经首次获得成功。总体而言,本文得出的结论是,此次合并的结果是相对积极和富有成果的。由于双方的时间和深度融合,结果在以后时期会更加有利。合并事件还将不断影响中国金融领域未来的并购。

孙彤彤[4](2021)在《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研究》文中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已取得长足进步,但受农业经营规模、技术进步程度、国际环境形势等条件变化影响,中国农业发展及其国际竞争力提升仍然面临很大挑战。当前,国际农业交流合作已成为世界各国把握新的趋势和格局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趋势,面临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是关键,而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需要汲取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教训。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各国的现代农业在工业化的推动下均得到了一定发展,其中,美国的农业发展具有代表性和先进性。美国农业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塑造了世界一流的农业强国,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进行深入研究,对促进中国农业发展及增强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为研究对象,在对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后,确定了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内涵及分析框架,以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等理论为基础,以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历史演进为背景,综合评价了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水平,详细分析了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成本优势与差异化优势,深入探讨了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并结合美国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经验教训,针对中国农业发展困境提出对增强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启示。回顾南北战争以来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历史演进情况,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时期:(1)1860年至1945年是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发生重大变化的历史时期。在此期间,美国农业先后经历了农业半机械化(1860-1914年)与农业机械化(1915-1945年)阶段,美国农业完成了由手工到半机械化、基本机械化、再到全面机械化的生产方式转变,这一时期的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主要依靠简单机械化来维持。(2)1945年至2000年间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下发生了重大变化。二战以后,美国形成了以家庭农场为主体的农业社会结构,美国农业区域化和专业化更加明显,并实现了农业科学化,这一时期的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主要依靠农业科技创新来提升。(3)2000年以后美国农业进入“新时代经济”。在此期间,美国农业经济实现空前增长,农业贸易迅速扩张并且持续保持贸易顺差,这一时期的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主要依靠外部市场需求来支撑。本文建立了包含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路径选择、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分别对应竞争力结果、竞争力维度、竞争力来源三个层面。第一部分从显示性指标和解释性指标两方面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进行测度与评价。基于显示性指标的评价:从国际市场占有率看,美国农业出口竞争优势明显,但有减弱趋势,其中植物产品比较优势最为突出,其次是活动物及动物产品、食品及饮料等;从净出口情况看,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不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因为美国对农业进口依赖程度也很高,其中谷物产品、稻草秸秆及饲料具有较强净出口能力。基于解释性指标的评价:从建立的国际竞争力“基础——形成过程——结果”三个层面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结果来看,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综合得分在18个观察对象中排名第一,其中,美国农业在国际竞争力形成过程指标上表现最好,可以发现美国充足且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及雄厚的研究开发资金,有效地将美国现有技术和自然资源转化为农业生产力,同时美国在农业适用技术和专利开发方面具有显着优势,这大幅提升了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第二部分从成本优势与差异化优势两个维度探讨美国农业国际竞争优势的获取路径。可以得出两点结论:第一,美国较高的农业生产成本在一定程度上被其更高产量所抵消,同时较低的内陆运输成本和装卸成本弥补了其较高的农场价格劣势,促使美国农业获得成本优势,进而提高国际竞争力水平;第二,美国在食品供应安全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各种农产品质量附加值均较好,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及专业化的农业营销方式促进美国农业差异化优势快速形成,农业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第三部分根据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从基本因素和辅助因素两方面讨论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基本因素包括农业生产要素、农业需求条件、农业相关与支持性产业和农业经营主体,辅助因素包括政府因素和历史机遇。通过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可知,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获得由一定的农业经营规模、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健全的相关支持产业和有效的联邦政府行为等多个方面综合决定。然而,美国农业仍面临长期产能过剩、中小型农场经营压力增大、农业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美国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经验教训给中国农业发展带来重要启示。相较于美国农业,中国农业尚面临农产品国内库存高企与国际市场进口大量增加、农业科技推广与创新体系仍有许多不足、农业育种和加工及冷链等社会化服务发展落后、农业经营规模太小且农业劳动者素质普遍偏低等问题。基于中国农业发展困境及上述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深入研究,现阶段中国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可以通过持续深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加快推进农业相关支持产业发展、多种形式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增强农业劳动者素质和能力建设四个方面来实现。

王夏春子[5](2021)在《恒大人寿河南分公司健康保险产品整合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我国民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快速增加,医疗费用支出也随之大幅提升,然而仅仅依赖社保在应对医疗费用的问题上显然不能全面覆盖,面对“就医贵”的普遍问题,国家和社会亟待需要商业健康保险在医疗费用保障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由于我国商业健康保险起步较晚,主要由寿险公司和健康险公司承保销售,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监管的大力推动,保险行业对健康保险产品的重视程度大幅攀升,整个市场的健康保险业务规模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本文以恒大人寿河南分公司健康保险产品的营销工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管理学理论,运用营销管理相关研究方法和工具,参考国内外管理学期刊及文献,并结合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对现有的营销工作进行梳理,将存在的问题总结提炼。围绕河南寿险市场进行STP分析,通过市场细分锁定目标市场,并提出健康险产品的市场定位,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整合营销的优化策略。论文以经典经销管理理论“4P理论、4C理论、4A理论”为基础,尝试从企业和消费者两个不同角度进行分析,结合创新维度提出营销策略组合思路。在产品策略上突出“产品、消费者、创新”,虽然保险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是卖方市场,但想要取得良好的市场销量必须考虑消费者需求因素,同时作为一家新公司应结合优势突出产品特色,避免陷入价格战。价格策略上突出“价格、成本、心理溢价”,既要确保公司经营的正常价格,又要兼顾消费者能够负担的成本,同时关注产品能够带来的心理溢价,通过折扣、差异化、组合式的定价方式确定产品价格。渠道策略上聚焦“渠道、便利、线上线下”,结合现状选择渠道,在考虑可行性的同时要体现渠道业务的成长性和长期价值,关注互联网渠道的发展。促销策略注重“宣传、沟通、共鸣共赢”,在达成促销目标的同时强化与客户的沟通互动,从品牌宣传到客户活动再到事件营销,让客户与恒大人寿形成品牌同理心,实现互利共赢。最后,论文从恒大人寿的企业导向与河南健康保险市场的实际情况出发,对营销策略整合下的工作流程进行评价优化,并对优化后的营销方案在实施过程中的保障措施进行描述。本论文为新兴的寿险公司的省级分公司在健康保险产品的营销工作上提供了新的思路,可为相近企业的类似业务营销活动提供参考。

崔渤旸[6](2021)在《费率市场化背景下车险经营效率问题研究 ——以D保险公司河北分公司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民用汽车拥有量逐年攀升,在其拉动下,我国财产保险市场,尤其是机动车辆保险市场不断壮大,车险这一产品的价格和服务逐渐成为国家和百姓关注的民生问题。为保护消费者利益,推动保险行业加快转型升级,原保监会和银保监会于2015年起陆续发布多部政策文件,着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商业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逐步扩大财产保险公司的商业车险定价自主权。商业车险费率改革推动了车险的市场化进程,同时也对财产保险公司的产品结构、业务品质、展业模式、资源配置等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对财产保险公司实现车险高效经营提出了挑战。本文首先对我国车险费率市场化历程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以D保险公司河北分公司为例,一方面运用单要素指标分析法对其保费收入、综合成本率和车险业务品质进行定性分析,另一方面选取该公司11家分支机构商车费改实施前后10年内的经营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借助技术效率、全要素生产率两项指标,对该公司的车险经营效率和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车险保费增速连年下降、固定成本难以摊薄、业务结构与品质不相匹配、技术改革创新滞后是制约其车险经营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据此,通过回归分析,指出降低业务及管理费比例和车险业务占比、缩小与市场平均成本率的差距、提高销售人均产能可有助于提高车险经营效率,短期内市场规模对其经营效率影响甚微。最后,结合回归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四项车险经营效率提升策略,一是加快平台建设,加速资源整合;二是优化工作流程,精简组织机构;三是强化价格联动,聚焦客户体验;四是推进产品创新,构建保险生态。本论文着眼于当前最新行业动态,探索性的通过案例分析形式,以小见大,为财产保险公司在费率市场化背景下提升车险经营效率提供了具备较强实践意义的策略参考。

唐华[7](2021)在《泰康人寿甘肃公司健康险业务竞争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经济发展迅猛,使得人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保险意识不断加强,保险业逐步趋于成熟,并且成为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和竞争不断加剧的行业。高速发展的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一些难以避免的问题,人口红利逐步消失,老龄化加剧,社会保险开始不堪重负,国家不断采取各种政策解决人民未来养老及医疗问题。因此,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更加突出,并且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健康问题成为一种趋势,尤其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的人身保险接受度越来越高,商业健康险的发展潜力逐步显现。泰康人寿保险公司是一家全国性的人寿保险公司,经过多年发展业务规模不断提升,但在商业健康险业务方面的发展仍然与市场同业都处于探索新模式,积累经验的过程。尤其在甘肃市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全国落后位置,无论是保险的广度和深度也存在地域发展不平衡的状态,市场潜力巨大却开发难度高,对公司市场竞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研究并制定泰康人寿健康险业务在甘肃市场的竞争战略,对企业来说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本文基于以上研究背景,运用企业战略管理相关理论和分析方法研究泰康人寿甘肃公司健康险业务竞争。首先,对商业健康险的外部宏观发展、行业环境及市场竞争对手进行分析。其次,从企业资源、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对泰康人寿保险甘肃公司的内部环境进行分析。最后,为战略研究建立了SWOT分析模型以备选战略,再通过QSPM矩阵对备选战略进行战略定量选择,确定泰康人寿保甘肃公司健康险目前的最佳战略。为有效地保障战略的执行,战略方案确定后,还制定了与之相应的实施措施及保障,以及控制和评价方案。本文研究所形成的方案和思路,有助于建立泰康人寿保险甘肃公司健康险业务竞争体系,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健康险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白骅[8](2020)在《MY财产保险有限公司竞争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从1978年我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现已进入中高速发展新常态,保险业作为国家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作用尤其重要。MY财产保险公司在1995年我国未加入WTO之前就进入并以非车非农保险为主营业务的外资保险公司,历经二十余年发展,已经在北京、上海、广东、深圳、江苏和浙江等在内的多地设有分支机构。早期公司凭借着海外集团总部的优势,曾是我国保险市场拓宽国际视野和内部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一家专注于财产保险业务的外资保险公司,随着外部市场的激烈竞争和变化,近年来市场份额出现不断缩减,企业需要找寻适合的发展方向,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保险竞争市场上保持发展壮大,争取更大市场份额,因此企业迫切需要制定清晰的竞争战略。MY财产保险有限公司目前的机遇主要体现为:居民收入随着中国经济的中高速增长而逐步提高,企业与消费者对财产保险的意识逐步加强,新技术在保险业的运用、政府和监管机构对保险业的重视、对外资开放以及业内的新政策等均有助于保险市场的发展与整体保费增加。同时,市场也面临着不少的威胁:国内竞争主体变多、产品差异化和利润空间较小、市场过度集中、传统渠道风光不再使得中小型和外资保险公司举步维艰。虽然MY财产保险公司拥有较强承保能力、发达的全球资源和网络、较为稳定的承保利润和一定技术型人才的优势,但从根本上来说,公司的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产品研发速度缓慢、费率政策制定灵活度低、一揽子业务缺乏内部政策支持、再保功能未充分发挥、机构数量较少、营销渠道过于传统、销售团队年龄过高及薪酬吸引力不足、组织绩效考核机制不完善、客户服务体未建设等劣势因素制约着公司的发展。经过三种基本竞争战略的比较分析,MY财产保险公司应选择目标聚焦客户竞争战略。战略实施要做好以下主要工作:企业需要加快产品研发步伐,开发符合公司目标客户市场的非车非农险的创新产品并制定中国国情的费率;强化核保与再保的功能,满足大中型企业一揽子财产保险需求及国内财产保险公司因承保能力不足的临分市场;针对传统营销渠道进行变革,并基于“互联网+”的趋势发展线上业务,增强与寿险公司合作发掘资源等方式拓宽营销渠道以提高保费来源;适当增加其他稳健投资方式以加快企业规模的壮大;另外,以科技手段改善理赔效率提升客户满意度、搭建整体客户服务体系提升客户忠诚度。在战略实施保障措施方面,要加强公司文化建设,改善公司组织架构,优化人力资源引进销售人才,明晰晋升通道与考核制度,建立以公司核心KPI、各组织架构职能、合规等指标的组织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夯实风险与法务的管理,整合信息系统以保障公司整体运作顺畅,为MY财险公司竞争战略实践提供可行性的参考。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在于提出目标客户聚焦在发展海外市场及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国内大中型企业客户;提出以开发政策性扶持、小众产品、适合优质中小企预核保非车险财产保险产品为主的产品路线,满足大客户一揽子保险需求;提出增加再保部、网销业务部等组织架构调整,为未来业务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刘济美[9](2020)在《BDZY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营销策略优化》文中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保险市场愈加开放,各家保险公司如雨后春笋,竞争形势也日趋严峻。BDZY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我国三线城市保定,他需要在当代保险市场中,优化营销策略,以达到既满足市场消费者的需求,又能在保险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的目标。选取BDZY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对营销现状进行了集中性研究,BDZY人寿作为寿险公司的后起之秀,自开业以来业绩斐然发展迅速,但是其发展后力不足。基于对BDZY人寿营销困境,本文以营销策略理论、7PS营销理论为理论支撑,基于波特五力模型、PEST分析法、波士顿矩阵,并结合当前保定寿险市场环境进行BDZY人寿营销策略研究。通过对BDZY人寿市场环境、行业环境、人员管理、产品体系、价格策略、营销渠道、促销策略、服务过程和有形展示的研究分析,并借助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的方式,深入分析阐述了BDZY人寿营销策略中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并得出了其营销策略优化建议。本文从理论分析联系实际的角度出发,立足于BDZY人寿的实际,致力于解决其营销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希望本文能够对中小型寿险公司的营销策略优化起到帮助作用。

郭建辉[10](2020)在《中国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研究 ——基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快速发展,成为我国金融领域的一种新的模式和业态,并在社会经济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影响。经历了最初的银行电子化和网上银行阶段,互联网金融业务模式更加丰富完善,创新能力更强,在社会经济领域发挥的作用更大。从业务规模上看,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和居民收入水平日益提升的背景下,增长速度越来越快,发展规模越来越大;从业务结构上看,互联网金融包括网络银行、第三方支付、网贷、众筹、征信、互联网保险、互联网证券等多种模式,当前已经涵盖了银行、证券、保险、理财、支付、基金、征信等多个领域的业务;从覆盖范围上看,互联网金融已经渗透到经济中企业和居民金融活动的方方面面,特别是第三方支付,成为人们日常衣食住行、购物消费、旅游休闲、航空酒店、医疗教育等方面的重要支付方式,大大提升了支付结算的效率,同时互联网金融跨越空间的优势,消除了地域的障碍,使农村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享有平等的金融权;从政府层面上看,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由放任转为支持鼓励和规范监管。可以看出,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社会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当前我国金融领域与实体经济之间还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1)长期以来,我国国有主导下的金融体制经过不断改革和完善,取得了显着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缺陷,如直接融资规模较小、创新能力不足、经营效率低下、金融服务质量不高、农村地区和偏远贫困地区金融资源匮乏。当前更多的金融资源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融资难和融资贵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瓶颈。二是我国金融供给不能满足实体经济的需求。在我国GDP总量跃居世界前列和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经济宏观与微观领域对金融有着“旺盛”的需求。从微观层面来看,实体经济中企业和居民交易活动对金融服务有着高质量的需求,边远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有着享有金融发展“红利”的需要;从宏观层面来看,政府同样需要金融体系供给一种新的模式与业态,推动和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可以看出,当前我国金融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凸显。三是我国互联网金融在发展中,存在着“脱实向虚”的趋势。一些互联网金融企业以谋求上市为追求和目标,“圈钱”特征明显,互联网金融网贷企业在“唯利是图”的驱使下,偏离服务实体经济的方向和宗旨,并自我循环,导致问题频发,使实体经济发展“供血”不足。抛开社会上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热捧”,回归理性的角度,互联网金融本质属性仍然是金融,其只有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导向和目标,才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深化了我国当前金融体制改革,弥补了国有金融主导下金融体系的不足,提升了实体经济中企业和居民的支付结算效率,拉近了实体经济中资金供求双方的距离,降低了交易成本,缓解了金融压抑,极大地丰富了中小微企业、社会上创业型和科技型企业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拓展了金融对弱势地区和弱势群体的覆盖,满足了社会个性化的金融需求,提升了实体经济发展的融资效率。因而,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企业转型升级深入推进和中美贸易摩擦加大的形势下,研究和分析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对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进行分析和研究。互联网金融具有货币的功能、信用的功能和虚拟经济的特性,其深入到实体经济中,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壮大的过程,与马克思所论述的货币、资本与物质生产、流通、交换、分配相结合,通过货币流通和资本循环创造价值利润与社会财富是一脉相承的。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壮大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提升,其虚拟经济的趋势更加凸显,同时借助信用的推力,其“脱实向虚”和自我膨胀的特性加大,进而带来马克思所描述的投机活动和经济危机,因而必须加强对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监管,促进经济稳健可持续发展。本文对互联网金融和实体经济进行了明确的界定,给出了两者的定义,这使后续的研究有了立足点。论文以我国目前经济总量持续增加和居民收入水平日益提高为背景,回顾了我国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演进过程,分析了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逻辑和路径,并进行了实证分析。论文阐述了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在对我国和欧美发达国家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互联网金融助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是绪论部分。这一章共分为四个部分,对本篇论文的框架进行引导说明,分别是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方法、基本思路与框架结构、论文创新与不足。通过对互联网金融及其服务实体经济的背景和意义的介绍,提出了研究的方向,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研究方法以及论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二章是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主要包括互联网金融理论追源与梳理、互联网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定义界定、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三个方面,这一章主要阐述研究的理论基础,对文中使用的概念进行定义和表述,对相关文献进行评述。第三章是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演进。本章首先对互联网金融所蕴含的政治经济学进行解析,随后重点分析了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三个演进阶段,揭示了演进发展过程中具有的特征,同时指出了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形成的显着模式,构建了互联网金融在实体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的清晰路线。第四章是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逻辑分析。本章从互联网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的政治经济学逻辑和市场中金融供给与需求的现实矛盾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互联网金融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但其具有过度虚拟化产生的“脱实向虚”趋势与现象。在现实中,实体经济“旺盛”需求与传统金融体系供给缺陷的矛盾显着,因而互联网金融在服务实体经济中必须合规运行与防范“脱实向虚”。内生与外生条件在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中起了重要的驱动作用,并促进了市场中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第五章是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路径与效应。本章首先指出了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具有的显着优势。在这一优势的助推下,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通过四个路径得以实现。互联网金融在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对社会经济产生了外部的正效应和负效应,今后要进一步加强对正效应的引导,做好对负效应的规制。第六章是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实证分析。本章以“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构建起了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分析模型,确立了模型指标选取的原则,选取了2007年第一季度至2018年第四季度共48个季度的数据进行量化。在此基础上进行回归分析,对模型做统计检验,测算互联网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效果,得出互联网金融对实体经济影响的相关值与结论。第七章是国外经验借鉴与对策建议。本章主要通过分析美国、欧盟以及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特点,提出了对我国的有益借鉴和启示。在通过对国内和国外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对策和建议:即强化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软硬件基础建设、加强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全过程监管、完善政策体制引导互联网金融助推实体经济发展。

二、全年保费收入突破十亿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全年保费收入突破十亿元(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旅游保险发展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一)访谈法
        (二)文献研究法
        (三)问卷调查法
        (四)其他措施
    四、研究创新
        (一)方向探索
        (二)应用构想
    五、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
        (二)国内研究
    六、研究技术路线图
第2章 中国旅游保险发展
    一、旅游保险相关概念
        (一)旅游保险的概念
        (二)旅游保险的品种
        (三)旅游保险的保障范围
        (四)旅游保险适用人群
    二、中国旅游保险发展现状
        (一)中国境旅游保险的发展历程
        (二)中国旅游保险的市场概况
        (三)上海与北京旅游保险市场概览
        (四)湖北与武汉旅游保险市场概览
        (五)旅游保险相关调查研究
        (六)中国旅游保险发展现阶段问题
    三、中国旅游保险的发展潜力及趋势
        (一)旅游保险发展空间
        (二)中国旅游保险发展机遇
        (三)中国旅游保险发展趋势
第3章 中国旅游保险相关行业发展现状
    一、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
        (一)中国旅游进入“提质增速”发展期
        (二)中国旅游业GDP占比
        (三)中国旅游业产品发展
        (四)中国旅游基础设施
    二、中国境内保险业发展现状
        (一)中国境内保险业发展概况
        (二)保险产品特征
        (三)保险产品受众
第4章 国际旅游保险业先进经验启示
    一、旅游保险起源
    二、英国旅游保险发展概况及经验启示
        (一)英国旅游保险发展的概况
        (二)英国旅游保险发展的启示
    三、加拿大旅游保险发展概况及经验启示
        (一)加拿大旅游保险发展的概况
        (二)加拿大旅游保险发展的启示
    四、国内外旅游保险发展状况比较
        (一)国外旅游保险发展特点
        (二)国内旅游保险发展特点
        (三)国外旅游保险发展经验总结
第5章 中国旅游保险行业法律规范性分析
    一、中国旅游强制保险法制现状
    二、中国旅游保险法制相关问题
        (一)旅游意外保险制度相关法律
        (二)旅行社责任保险制度相关法律
        (三)旅游保险相关规定的矛盾
        (四)各主体权利及义务
    三、旅游保险规范性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一)立法规范性需加强
        (二)落实监管责任主体
第6章 中国旅游保险发展对策及建议
    一、产品体系
        (一)保险业内整合险种,推出组合型旅游险
        (二)金融业内资源整合,打造投资理财型旅游险
        (三)旅游保险创新发展
        (四)旅游保险协同发展
        (五)服务模式升级
        (六)打造特色产品
    二、市场营销
        (一)加大各方重视程度
        (二)宣传与普及
        (三)加大互联网及数字科技应用
        (四)“价值转换”思维模式创新
    三、全产业链服务体系建设
        (一)打造旅游险各环节专业队伍
        (二)提升理赔服务品质
        (三)区块链理念结合探讨
        (四)建立特殊救援保障体系
    四、规范与监管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供制度保障
        (二)建立旅游活动风险分级目录
        (三)建立特种旅游活动行业规范
        (四)推出“旅强险+旅商险”模式
        (五)加强监管力度,重在落实
    五、旅游保险国际合作
结论
    一、研究成果与创新
    二、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调查问卷
致谢

(2)政策性生猪保险的微观效应及对养殖收入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目的、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述评
        1.2.1 技术层面的保险设计及推广研究
        1.2.2 生猪保险需求影响因素研究
        1.2.3 生猪保险实施效果评价研究
    1.3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1.3.1 概念界定
        1.3.2 理论基础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1.6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政策性生猪保险发展现状
    2.1 生猪产业现状特征
        2.1.1 生猪产业发展历程
        2.1.2 生猪产业发展现状
    2.2 生猪养殖风险来源及特征
        2.2.1 生猪养殖风险来源
        2.2.2 我国生猪养殖风险特征
    2.3 政策性生猪保险现状特征
        2.3.1 政策性生猪保险经营种类
        2.3.2 政策性生猪保险经营模式
        2.3.3 政策性生猪保险政策支持
        2.3.4 政策性生猪保险实施效果
    2.4 启示
        2.4.1 政策性生猪保险发展与一国生猪养殖特征密切相关
        2.4.2 坚持生猪保险的“政策性”定位
        2.4.3 期货市场的建立对养殖风险分散意义重大
    2.5 小结
第三章 政策性生猪保险微观效果特征分析
    3.1 数据来源
    3.2 统计分析
    3.3 政策性生猪保险赔付流程简介—以某地区A县为例
    3.4 养殖户对政策性生猪保险的主观感知特征分析
        3.4.1 养殖户对政策性生猪保险持积极态度
        3.4.2 生猪保险实施有利于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
    3.5 政策性生猪保险实施特征分析
        3.5.1 保费支付和赔付方式呈现地区差异化
        3.5.2 政策性生猪保险保费支出维持稳定。
        3.5.3 非洲猪瘟引致保险公司更大赔付
        3.5.4 低赔付额和封顶赔付的规定决定了政策性生猪保险只能弥补小部分养殖成本
        3.5.5 查勘定损存在不合理环节
    3.6 小结
第四章 政策性生猪保险对养殖收入影响效应实证分析
    4.1 模型构建
    4.2 指标选取
    4.3 实证结果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及建议
    5.1 主要结论
    5.2 相关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中国人寿并购广发银行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金融业混业经营的研究
        二、关于金融业并购的研究
        三、关于并购协同效应的研究
        四、关于银行保险的研究
        五、文献述评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分析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并购
        二、金融混业经营
        三、协同效应
    第二节 相关理论概述
        一、委托代理理论
        二、多元化经营理论
        三、协同效应理论
    第三节 本文案例分析方法
        一、事件分析法并购协同效应评价体系
        二、会计分析法并购协同效应评价体系
第三章 中国人寿并购广发银行案例总体情况介绍
    第一节 并购双方简介
        一、中国人寿概况
        二、广发银行概况
    第二节 并购动因分析
        一、外部动因分析
        二、内部动因分析
    第三节 并购描述
第四章 中国人寿并购广发银行的协同效应分析
    第一节 基于事件研究法的协同效应分析
        一、短期市场反应
        二、长期市场反应
    第二节 基于财务指标的并购协同效应分析
        一、杜邦财务指标分析
        二、盈利能力指标分析
        三、偿债能力指标分析
        四、成长能力指标分析
        五、经营能力指标分析
        六、行业比较
    第三节 基于银保业务协同的分析
    第四节 协同效应分析总结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建议
        一、重视经营资源整合工作
        二、优化财务结构
        三、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四、注重企业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致谢

(4)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农业国际竞争力基本概念的研究
        1.2.2 关于农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模型的研究
        1.2.3 关于农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的研究
        1.2.4 关于农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方法的研究
        1.2.5 关于农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研究
        1.2.6 关于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相关研究
        1.2.7 研究述评
    1.3 文章框架与研究方法
        1.3.1 文章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2.1 相关概念
        2.1.1 产业的内涵
        2.1.2 农业的内涵
        2.1.3 国际竞争力的内涵
        2.1.4 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内涵
    2.2 理论基础
        2.2.1 比较优势理论
        2.2.2 要素禀赋理论
        2.2.3 竞争优势理论
    2.3 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分析框架
        2.3.1 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
        2.3.2 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路径选择
        2.3.3 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2.3.4 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分析框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历史演进
    3.1 农业机械化时期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1860-1945 年)
        3.1.1 土地制度改革促进美国农业经济大发展
        3.1.2 农业半机械化与农业基本机械化的实现
        3.1.3 以简单机械化维持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
    3.2 农业现代化时期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1945-2000 年)
        3.2.1 家庭农场成为美国农业社会经济结构主体
        3.2.2 农业机械化全面进步与农业科学化的实现
        3.2.3 以农业科技创新提升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
    3.3 新时代经济时期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2000 年以后)
        3.3.1 新世纪以来美国农业经济实现空前增长
        3.3.2 农业贸易迅速扩张且持续保持贸易顺差
        3.3.3 以外部市场需求支撑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测定与评价
    4.1 基于显示性指标的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
        4.1.1 显示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1.2 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具体测定
    4.2 基于解释性指标的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
        4.2.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2.2 评价指标数据的处理
        4.2.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2.4 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
        4.2.5 样本与数据来源
        4.2.6 评价结果与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成本优势与差异化优势分析
    5.1 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成本优势分析
        5.1.1 美国农业生产成本的总体变化
        5.1.2 美国农业生产成本的构成分析
        5.1.3 美国农业成本优势分析——以大豆和玉米为例
        5.1.4 一个案例:美国与巴西大豆在中国市场的价格优势分析
    5.2 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差异化优势分析
        5.2.1 以农业质量获取差异化优势
        5.2.2 以农业安全保障获取差异化优势
        5.2.3 以农业专业化营销获取差异化优势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基本影响因素分析
    6.1 生产要素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6.1.1 丰富的天然资源为美国农业提供竞争基础
        6.1.2 高水平的人力资本提高美国农业生产效率
        6.1.3 技术创新是美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
    6.2 需求条件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6.2.1 国内需求助推美国农业竞争优势快速形成
        6.2.2 国际需求驱动美国农业竞争优势明显增强
        6.2.3 新兴市场促使美国农业竞争优势得以维持
    6.3 相关与支持性产业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6.3.1 种子培育体系为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奠定基础
        6.3.2 农产品加工业使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得到强化
        6.3.3 冷链物流业促进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迅速扩张
    6.4 农业经营主体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6.4.1 家庭农场在美国农业经营方式中占据主导地位
        6.4.2 独资经营是美国农场类型中最常见的组织形式
        6.4.3 专业化农场经营创造和保持美国农业竞争优势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辅助影响因素分析
    7.1 政府因素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7.1.1 美国农业价格支持政策
        7.1.2 美国农业资源支持政策
        7.1.3 美国农业出口市场计划
        7.1.4 美国农业信贷和税收政策
        7.1.5 美国农业保险补贴机制
    7.2 历史机遇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7.2.1 西进运动给美国农业发展带来重要契机
        7.2.2 第二次世界大战促进美国农业发展提速
        7.2.3 科技革命加快了美国农业科技创新步伐
        7.2.4 世界人口暴增使美国农业继续蓬勃发展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美国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经验教训及对中国的启示
    8.1 美国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经验
        8.1.1 一定的农业经营规模是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前提条件
        8.1.2 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是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内在动力
        8.1.3 强势的相关支持产业是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有力支撑
        8.1.4 有效的联邦政府行为是农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8.2 美国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教训
        8.2.1 长期产能过剩易使美国爆发农业经济危机
        8.2.2 农业企业垄断使中小型农场经营压力增大
        8.2.3 农业发展过程中造成的资源与环境的破坏
    8.3 中国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困境
        8.3.1 农业科技推广与创新体系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
        8.3.2 农产品国内库存高企与国际市场进口大量增加
        8.3.3 农业育种和加工及冷链等社会化服务发展落后
        8.3.4 农业经营规模太小且农业劳动者素质普遍偏低
    8.4 对提升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启示
        8.4.1 持续深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工作
        8.4.2 加快推进农业相关支持产业发展
        8.4.3 多种形式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8.4.4 增强农业劳动者素质和能力建设
    8.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恒大人寿河南分公司健康保险产品整合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思路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思路及框架
    1.3 研究方法与工具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工具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健康保险
        2.1.2 保险营销
        2.1.3 整合营销
    2.2 相关理论
        2.2.1 营销相关理论基础
        2.2.2 整合营销策略模型
    2.3 文献综述
        2.3.1 国内文献综述
        2.3.2 国外文献综述
第3章 恒大人寿健康保险营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恒大人寿简介
    3.2 恒大人寿河南分公司健康保险产品营销现状
        3.2.1 产品结构
        3.2.2 渠道布局
        3.2.3 队伍建设
        3.2.4 营销创新
    3.3 恒大人寿河南分公司健康保险营销存在问题
        3.3.1 产品结构不合理,内涵价值较低
        3.3.2 渠道销售不均衡,存在不良竞争
        3.3.3 队伍建设速度慢,服务制约发展
        3.3.4 营销宣传力度弱,业务品质堪忧
第4章 恒大人寿河南分公司健康保险营销环境分析
    4.1 宏观环境PEST分析
        4.1.1 政治法律因素
        4.1.2 经济环境因素
        4.1.3 社会文化环境
        4.1.4 科学技术环境
    4.2 竞争环境分析
        4.2.1 同行竞争者格局生变
        4.2.2 潜在竞争者势头强劲
        4.2.3 互助众筹的替代乱象
        4.2.4 消费者议价能力增强
        4.2.5 监管及投资阶段调控
    4.3 企业SWOT分析
        4.3.1 公司的内部优势
        4.3.2 公司的内部劣势
        4.3.3 公司的外部机会
        4.3.4 公司的外部威胁
第5章 恒大人寿河南分公司STP分析及整合营销策略优化
    5.1 恒大人寿河南分公司STP分析
        5.1.1 恒大人寿河南分公司的市场细分
        5.1.2 恒大人寿河南分公司的目标市场
        5.1.3 恒大人寿河南分公司的市场定位
    5.2 恒大人寿河南分公司健康保险营销策略优化
        5.2.1 基于“产品+顾客+引领创新”的产品策略
        5.2.2 基于“价格+成本+心理溢价”的价格策略
        5.2.3 基于“渠道+便利+恰当途径”的渠道策略
        5.2.4 基于“促销+沟通+共鸣共赢”的促销策略
第6章 恒大人寿河南分公司整合营销策略的实施保障
    6.1 政策层面
        6.1.1 来自外部的市场监管政策
        6.1.2 内部集团公司的政策保障
    6.2 技术层面
        6.2.1 风险管控技术
        6.2.2 人员管理技术
        6.2.3 信息及大数据技术
    6.3 渠道层面
第7章 论文的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健康保险营销工作访谈计划和提纲
附录 B 健康保险产品需求调查问卷
致谢

(6)费率市场化背景下车险经营效率问题研究 ——以D保险公司河北分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点
第二章 费率市场化与车险经营效率理论基础
    2.1 我国车险费率市场化历程回顾
        2.1.1 改革试水阶段(2001年至2006年)
        2.1.2 改革酝酿阶段(2006年至2014年)
        2.1.3 全面改革阶段(2015年至今)
    2.2 车险经营效率评价方法
        2.2.1 单要素指标分析
        2.2.2 数据包络分析(DEA)
第三章 费率市场化对车险经营效率的影响分析
    3.1 费率市场化对河北车险市场的影响
        3.1.1 河北省汽车市场和财产保险市场现状
        3.1.2 费率市场化对河北省车险市场结构的影响
    3.2 D保险公司河北分公司车险经营效率影响的单要素指标分析
        3.2.1 保费收入分析
        3.2.2 综合成本率分析
        3.2.3 车险业务品质分析
第四章 D保险公司河北分公司车险经营效率的实证分析
    4.1 样本选取
    4.2 实证分析
        4.2.1 DEA结果分析
        4.2.2 Malmquist指数结果分析
        4.2.3 回归分析
    4.3 实证分析结论
第五章 率市场化下车险经营效率提升策略
    5.1 加快平台建设,加速资源整合
        5.1.1 加快电网销和个人代理渠道平台建设
        5.1.2 加速车商渠道资源整合
    5.2 优化工作流程,精简组织机构
        5.2.1 优化工作流程,提高运管效能
        5.2.2 精简组织机构,压缩人力成本
    5.3 强化价格联动,聚焦客户体验
        5.3.1 强化价格联动,精细化管理业务品质
        5.3.2 聚焦客户体验,提升续保和理赔服务
    5.4 推进产品创新,构建保险生态
        5.4.1 科技赋能保险,推进产品创新
        5.4.2 引导高频消费,构建保险生态
参考文献
致谢

(7)泰康人寿甘肃公司健康险业务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技术路线图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基础
        2.1.1 企业战略的含义
        2.1.2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
    2.2 企业竞争优势理论基础
        2.2.1 古典竞争战略管理的发展
        2.2.2 竞争战略理论
    2.3 保险相关概念界定
        2.3.1 健康险的概念
        2.3.2 商业健康险的概念
        2.3.3 社会医疗保险的概念
第三章 泰康人寿甘肃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3.1 总体环境分析
        3.1.1 政治与法律环境分析
        3.1.2 经济环境分析
        3.1.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3.1.4 技术环境分析
    3.2 行业环境分析
        3.2.1 所在行业的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3.2.2 所在行业的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3.2.3 所在行业的新进入者的威胁
        3.2.4 所在行业的替代品的威胁
        3.2.5 所在行业的同业竞争者的竞争程度
    3.3 竞争对手分析(CPM矩阵)
    3.4 外部因素评价矩阵(EFE)分析
第四章 泰康人寿甘肃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4.1 公司资源分析
        4.1.1 企业概况介绍
        4.1.2 有形资源分析
        4.1.3 无形资源分析
    4.2 公司能力分析
        4.2.1 运营能力分析
        4.2.2 客户服务能力分析
        4.2.3 营销能力分析
    4.3 企业价值链分析
    4.4 核心竞争力分析(VIRN分析)
    4.5 内部因素评价矩阵(IFE)分析
第五章 泰康人寿甘肃公司竞争战略制定
    5.1 公司战略SWOT矩阵分析
        5.1.1 优势分析
        5.1.2 劣势分析
        5.1.3 机会分析
        5.1.4 威胁分析
        5.1.5 SWOT矩阵的建立及分析
    5.2 定量战略规划矩阵分析(QSPM)
        5.2.1 备选战略分类
        5.2.2 QSPM矩阵的建立及分析
第六章 泰康人寿甘肃公司竞争战略实施和保障
    6.1 健康险业务竞争战略目标
        6.1.1 年度目标
        6.1.2 长期目标
    6.2 健康险业务竞争战略实施措施
        6.2.1 实施产品差异化
        6.2.2 实施渠道差异化
        6.2.3 实施客户服务差异化
    6.3 健康险业务竞争战略实施保障
        6.3.1 人力资源保障
        6.3.2 组织结构保障
        6.3.3 资金保障
    6.4 健康险业务竞争战略控制和评价
        6.4.1 战略评价框架
        6.4.2 平衡计分卡的设计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不足与后续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健康险外部关键因素调查问卷
附录B 健康险内部关键因素调查问卷
致谢
作者简历

(8)MY财产保险有限公司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框架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框架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分析法
        1.3.2 比较分析法
        1.3.3 问卷调查法
    1.4 分析工具
    1.5 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述评
    2.1 竞争战略基本理论
    2.2 保险公司竞争战略的选择
    2.3 保险公司竞争战略的实施
第3章 MY财产公司外部环境
    3.1 宏观环境分析
        3.1.1 政治法律环境
        3.1.2 经济环境
        3.1.3 社会环境
        3.1.4 技术环境
    3.2 行业竞争环境
        3.2.1 行业发展概况
        3.2.2 财险公司经营情况
        3.2.3 波特五力分析法
    3.3 机会与威胁
        3.3.1 机会
        3.3.2 威胁
    3.4 EFE矩阵
第4章 MY财产公司内部环境
    4.1 MY财险公司发展历程
    4.2 MY财险公司业务状况
    4.3 MY财险公司价值链分析
        4.3.1 产品开发
        4.3.2 核保及再保
        4.3.3 营销
        4.3.4 投资
        4.3.5 理赔
        4.3.6 客户服务
        4.3.7 组织架构
        4.3.8 人力资源
        4.3.9 组织考核
        4.3.10 财务管理
        4.3.11 风险管理
        4.3.12 法务管理
        4.3.13 信息系统
    4.4 优势与劣势
        4.4.1 优势
        4.4.2 劣势
    4.5 IFE矩阵
第5章 MY财产公司竞争战略制定
    5.1 MY财产保险愿景、使命与价值观
    5.2 SWOT分析模型
    5.3 三种竞争战略可行性
        5.3.1 总成本领先战略
        5.3.2. 差异化战略
        5.3.3. 目标聚焦战略
    5.4 MY财险公司竞争战略确定
        5.4.1 QSPM矩阵与竞争战略选择
        5.4.2 基于目标聚焦战略的公司定位
第6章 MY财产公司竞争战略实施
    6.1 加快产品研发
    6.2 做强核保与再保
    6.3 拓宽营销渠道
    6.4 增加投资方式
    6.5 提高理赔效率
    6.6 提升客户服务
第7章 MY财产公司竞争战略实施保障措施
    7.1 加强企业文化
    7.2 改善组织架构
    7.3 优化人力资源
    7.4 建立组织考核
    7.5 完善财务管理
    7.6 强化风险管理
    7.7 夯实法务管理
    7.8 整合信息系统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研究局限与展望
附录 MY财险公司竞争战略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BDZY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营销策略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
        1.2.2 国内相关研究
        1.2.3 研究评价
    1.3 研究主要内容及框架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营销相关概念
        2.1.1 营销策略
        2.1.2 7Ps营销理论
    2.2 基本模型和方法
        2.2.1 波特五力模型
        2.2.2 PEST分析法
        2.2.3 波士顿矩阵分析法
第三章 BDZY人寿市场环境与发展现状分析
    3.1 我国保险市场环境
        3.1.1 人口环境
        3.1.2 政治环境
        3.1.3 经济环境
        3.1.4 技术环境
        3.1.5 市场环境对BDZY人寿的影响
    3.2 我国保险行业环境
        3.2.1 同行业竞争者
        3.2.2 潜在竞争者
        3.2.3 替代品或服务
        3.2.4 购买者
        3.2.5 供应商
        3.2.6 行业环境对BDZY人寿的影响
    3.3 BDZY人寿经营现状
        3.3.1 公司概况
        3.3.2 主要业绩
    3.4 BDZY人寿营销现状
        3.4.1 人员管理
        3.4.2 产品体系
        3.4.3 价格策略
        3.4.4 营销渠道
        3.4.5 促销策略
        3.4.6 服务过程
        3.4.7 有形展示
第四章 BDZY人寿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BDZY人寿现行营销策略情况问卷调查
        4.1.1 确定调查对象
        4.1.2 调查问卷设计
        4.1.3 调查结果分析
    4.2 BDZY人寿营销现状存在的问题
        4.2.1 BDZY人寿人员管理不成熟
        4.2.2 BDZY人寿产品体系不合理
        4.2.3 BDZY人寿价格策略不完善
        4.2.4 BDZY人寿营销渠道不健全
        4.2.5 BDZY人寿促销策略不丰富
        4.2.6 BDZY人寿服务过程不到位
        4.2.7 BDZY人寿有形展示不充分
    4.3 BDZY人寿营销现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3.1 人员管理意识淡薄
        4.3.2 产品体系定位不清晰
        4.3.3 价格策略缺少主观能动性
        4.3.4 营销渠道市场嗅觉不敏感
        4.3.5 促销策略落地困难
        4.3.6 服务过程缺乏新意
        4.3.7 有形展示不够完善
第五章 BDZY人寿营销策略优化对策
    5.1 树立良好的人员管理模式
        5.1.1 重视企业文化和团建活动
        5.1.2 设置有效的激励措施
    5.2 科学定位产品体系
        5.2.1 准确把握市场和客户需求
        5.2.2 调整现有产品定位
    5.3 主动采取价格策略
        5.3.1 差异化定价
        5.3.2 主动采取优惠补贴
    5.4 积极扩展营销渠道
        5.4.1 完善营销渠道
        5.4.2 开辟营销渠道
    5.5 督促落地促销策略
        5.5.1 增加促销活动形式和频次
        5.5.2 提供方案助力落地
    5.6 敢于创新服务过程
        5.6.1 丰富服务形式注重个性化
        5.6.2 关爱特殊人群
    5.7 加快完善有形展示
        5.7.1 展业工具多样化专业化
        5.7.2 增设个性化厅堂设施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BDZY 人寿现行营销策略情况调查问卷
致谢

(10)中国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研究 ——基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方法
    1.3 基本思路与框架结构
    1.4 创新与不足
        1.4.1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1.4.2 研究不足
第2章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2.1 互联网金融理论追源与梳理
        2.1.1 政治经济学货币理论
        2.1.2 马克思关于虚拟资本和实体经济的相关论述
        2.1.3 戈德史密斯的金融结构理论
        2.1.4 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抑制与深化理论
        2.1.5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2.2 互联网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定义与界定
        2.2.1 互联网金融的定义与界定
        2.2.2 实体经济的定义界定、功能与特征
    2.3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2.3.1 国内研究综述
        2.3.2 国外研究综述
第3章 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演进
    3.1 互联网金融的政治经济学解析
        3.1.1 互联网金融的货币功能属性
        3.1.2 互联网金融的信用功能
        3.1.3 互联网金融虚拟经济特性
    3.2 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演进阶段
        3.2.1 货币形式的演变和互联网金融模式业态
        3.2.2 20世纪90年代至2001年银行电子化阶段
        3.2.3 2002年至2012年成熟的第三方支付阶段
        3.2.4 2013年至今的金融全领域阶段
    3.3 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演进特征
        3.3.1 互联网金融依托于实体经济基础
        3.3.2 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具有创新性和递进性
        3.3.3 互联网金融不同模式服务实体经济具有差异化影响
    3.4 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演进中的显着模式
        3.4.1 第三方支付模式下银行卡跨越和交易去现金化
        3.4.2 大数据下的征信——社会信用体系的重构
        3.4.3 金融混业经营——大型互联网金融巨头企业
    本章小结
第4章 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逻辑
    4.1 互联网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的政治经济学逻辑
        4.1.1 互联网金融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4.1.2 互联网金融过度虚拟化下的“脱实向虚”
    4.2 实体经济“旺盛”需求与传统金融供给缺陷的现实矛盾
        4.2.1 实体经济中宏观和微观金融需求
        4.2.2 传统金融体系下的金融供给缺陷
    4.3 内生与外生条件的驱动和金融资源优化配置
        4.3.1 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内生驱动条件
        4.3.2 技术的外生驱动条件
        4.3.3 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合规运行与防范“脱实向虚”
        4.3.4 实体经济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
    本章小结
第5章 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路径与效应
    5.1 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优势
        5.1.1 降低交易成本与提高资金效率
        5.1.2 扩大金融覆盖和激发市场内生需求
        5.1.3 推动金融市场利率改革
    5.2 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实现路径
        5.2.1 传统金融的延伸——金融互联网化
        5.2.2 互联网融资模式——新型投融资平台
        5.2.3 兼具效率与便捷的金融支付——以第三方支付为代表
        5.2.4 技术升级的金融新形态——大数据金融和云计算金融
    5.3 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外部效应
        5.3.1 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外部正效应
        5.3.2 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外部负效应
    本章小结
第6章 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实证分析
    6.1 实证分析的研究设计与指标选取
        6.1.1 研究基础与设计
        6.1.2 指标选取原则
        6.1.3 研究指标的选取
    6.2 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
        6.2.1 研究模型的构建
        6.2.2 相关数据的来源和说明
        6.2.3 实证分析研究
    6.3 互联网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影响分析和结论
        6.3.1 互联网金融要素影响分析
        6.3.2 非互联网金融相关要素影响分析
        6.3.3 实证研究结论
    本章小结
第7章 国外经验借鉴与对策建议
    7.1 国外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经验借鉴
        7.1.1 实行严格市场准入原则和审慎监管制度
        7.1.2 制定健全规范的法律体系
        7.1.3 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
        7.1.4 服务科技创新型企业
    7.2 我国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对策建议
        7.2.1 强化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软硬件基础建设
        7.2.2 加强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全过程监管
        7.2.3 完善政策和机制引导互联网金融助推实体经济发展
    本章小结
本文的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四、全年保费收入突破十亿元(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旅游保险发展探析[D]. 夏晶.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2]政策性生猪保险的微观效应及对养殖收入的影响[D]. 李元鑫.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09)
  • [3]中国人寿并购广发银行案例研究[D]. 王阳.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4]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 孙彤彤. 吉林大学, 2021(01)
  • [5]恒大人寿河南分公司健康保险产品整合营销策略研究[D]. 王夏春子. 兰州大学, 2021(12)
  • [6]费率市场化背景下车险经营效率问题研究 ——以D保险公司河北分公司为例[D]. 崔渤旸. 河北大学, 2021(02)
  • [7]泰康人寿甘肃公司健康险业务竞争战略研究[D]. 唐华. 兰州大学, 2021(02)
  • [8]MY财产保险有限公司竞争战略研究[D]. 白骅. 山东大学, 2020(05)
  • [9]BDZY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营销策略优化[D]. 刘济美. 河北大学, 2020(03)
  • [10]中国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研究 ——基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D]. 郭建辉. 吉林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年保费收入突破10亿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