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合作

合资合作

一、Joint Venture & Cooperation(论文文献综述)

胡渝[1](2021)在《合资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纠纷中法律关系的司法认定 ——以肖某全等与谢某远等合同纠纷案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虽然法规规范了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行为以及合资合作开发房地产行为使得国有土地交易市场变的更加灵活并催动房地产市场蓬勃发展,实践中仍然产生了大量纷繁复杂的合资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纠纷。解决此类合同纠纷的关键在于厘清合同实际法律关系,界定合资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中实际法律关系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利益并且完善合作开发房地产及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领域相关规定。在肖某全等与谢某远等合同纠纷案中,双方围绕涉案法律关系的认定、价款及资金占用利息的主张是否成立两点发生争议。在合资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与相关合同纠纷案件中,首先应当确定缔约各方之间实质法律关系的性质,然后根据合同实际法律关系适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本案法律关系表面上是合资合作开发房地产,涉案合同实际内容并不符合该合同之利润共享、风险共担要件,涉案合同真实的法律关系是土地使用权转让,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的效力应当适用《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根据有效的书面协议和口头协议中对土地使用权转让价款的具体约定来明确涉案协议中各方的权利与义务。学界关于合资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性质一直存在争论,其与其他合同极易含混不清,需明确对合资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与相关合同之间的界定,法院在审理案件时为了规避潜在的商业和道德风险时常忽略口头协议的高效率性,建议应当以缔约各方真意表示为基准,公平适用举证规则来认定口头协议的效力。

唐兴李[2](2020)在《GATS下跨境医疗服务准入法律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人类经过了农耕时代和工业时代后,当今社会已经进入到了信息化时代。这个时代的发展必然会趋向于全球一体化。“地球村”的概念已经被当代学者频繁提及。信息、科技以及人类的健康等诸多领域受到地域的限制将会越来越小。这无疑对各国政府的准入管制提出了更高的挑战,特别是在与国民生命安全息息相关的医疗服务领域。过高的准入门槛有可能使本国的医疗市场难以从全球范围内吸收新技术、共享医疗数据及临床案例,从而在面对重大医疗危机时难以借助国际力量;而过低的准入门槛则有可能使不同文化下的医疗管理及市场体制摧毁本国市场。因此,自WTO与WHO成立伊始,就不断与各成员国政府在磋商此类问题。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加速了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这个问题已经到了十分严峻的程度。在未来20年到50年的全球化进一步加剧的过程中,不能合理确定本国医疗服务市场准入规则的国家将很可能会在这个领域落后于其它国家,并严重影响到国民的生命安全。医疗服务的准入早在WTO成立以前就已经存在,不过直到GATS的出现才将医疗服务真正纳入多边贸易法律体制中并以经济和法律的语言确认了其可交易性。然而,目前在GATS中作出医疗服务承诺的成员较少,而且大多数成员对医疗服务的市场准入采取的是极为谨慎的态度。随着医疗服务全球流动的不断加强,不同利益个体、群体甚至国家之间以及国家内部都存在着不同的意见和争论。面对医疗服务市场的国际化,如何平衡国内规制与贸易自由化?是更加自由还是保守?各成员对医疗服务市场准入的主要模式有哪些?各成员对医疗服务市场的外资准入的做法和考虑因素是什么?我国对医疗服务,尤其在外资准入领域的法律规范,还有哪些不足?面对未来医疗服务市场准入法律的发展,我们应该采取何种态度?以及未来医疗服务市场准入法律的突破方向可能在哪里?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本文的研究主题是用GATS框架下的四种提供服务方式来分析医疗服务行业中市场准入方面所面临的法律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GATS下医疗服务市场准入的基本概念和界定,以及GATS下四种提供方式的适用范围。随后通过分析各成员国对其进入医疗服务市场的承诺,总结了主要成员国进入医疗服务市场的模式。另外,结合我国国情,为我国医疗服务市场准入的模式体系的完善提供了借鉴和参考。紧接着,从四种提供方式(跨境提供、跨境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出发,本文分析了医疗服务市场准入面临的法律问题。首先,是跨境提供和跨境消费模式在医疗服务市场准入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为互联网医疗以及跨境医疗消费的准入问题。由于医疗服务的本质是流动性的,大多数成员国在GATS中对医疗服务市场在跨境提供和跨境消费市场准入方面的承诺基本是不限制,加之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医疗服务的发展趋势为呈现越来越多的线上诊断。与此同时,跨境医疗消费日益增加,也使得各国不得不重新面对市场准入的问题。在跨境提供方面,互联网医疗的准入涉及到了国家和个人信息安全的问题,因此很多政府的国内准入应对措施则是选择性屏蔽相关跨境医疗服务网站信息;对于跨境消费方面,政府则采用的是控制出入境签证率,以此来控制跨境就医问题。然而,政府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平衡国内规制和贸易自由化。本文研究发现,很多成员国政府选择在遵守GATS承诺表的前提下,各成员国政府都采用援引GATS的一般条款和例外条款来作为医疗服务跨境提供和跨境消费的市场准入国内措施的补充条款。其中,我国在医疗服务市场准入方面就提出适用GATS例外条款。对于医疗服务市场商业存在方面,大多数成员国在GATS承诺表里都表示有所限制。医疗服务市场的外资准入问题主要体现在外资准入的设立形式及条件。本文以我国现状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梳理了我国当前医疗服务市场外资准入的设立形式、条件,新《外商投资法》对医疗服务市场外资准入的影响以及我国医疗服务市场目前存在的有关外资准入的法律问题。论文对医疗服务的外资准入范围、比例条件、外资准入履行方面以及审批等内容进行了分析,并从法律角度提出了相关完善建议。最后,本文研究了在GATS框架下各成员国在医疗服务市场中对自然人流动方面的准入问题。各成员国在医疗服务方面的人员准入主要体现为对外国执业医师的限制,限制内容包括对服务提供者数量的限制、对特定服务部门或服务提供者雇佣的限制以及对服务业务范围及地域的限制。文中分析了主要成员国在医疗服务行业自然人流动的准入模式,总结了医疗服务行业自然人流动市场准入的法律障碍,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最后,文章分别从跨境提供、跨境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四方面总结了当前医疗服务市场准入面临的法律障碍,在比较和借鉴中,提出未来可能的突破方向以及我国的应对之策。

刘畅[3](2019)在《基于“制度逻辑-注意力-回应”的技术创新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技术创新不仅是企业获取竞争力、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亦在推动一国国民经济增长中起促进作用。因此,我国政府一方面通过一系列政策确保了技术创新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通过资金投入、补贴等多种手段支持、引导企业切实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然而,在我国转型经济情境下,在以复杂消费产品为代表的、市场充分竞争的产业内,尽管政府提出了引导企业进行技术自主创新的制度要求、并予以大力支持,但确有部分国有企业没能够很好地响应政府的要求导向,在核心关键技术及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上逊色于民营企业。对此,是何种因素影响了市场充分竞争产业内不同组织身份的企业形成了差异化的创新水平?这些因素又是如何影响企业差异化创新能力的形成的?其内在机理是什么?厘清这些问题,是阐释在以复杂消费产品为代表的、市场充分竞争的产业内,不同组织身份的企业在外部制度导向情境下,技术创新能力出现差异化发展的根本所在。本研究综合考量企业所嵌入的内外部情境,基于对企业行为实践的理解与已有研究的深入学习,根据“制度逻辑——企业注意力——企业回应——技术创新”这一逻辑关系开展研究。通过回答以下三个问题,即1)企业所嵌入的外部制度逻辑及其关系机制是什么?2)企业如何关注、并回应其所嵌入的复杂的、多元化的外部制度逻辑及其逻辑要求?3)基于注意力的企业回应模式如何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由此,在整体框架下企业的技术创新机理是什么?以从整体上探究企业的差异化技术创新机理。本研究以我国复杂消费产品产业中的汽车产业为例,通过描述性分析,首先阐述了企业所嵌入的政府驱动逻辑与市场逻辑的逻辑要求及动态演化,并根据企业不同的组织身份特征及其发展利益诉求分析了企业如何考量此双重制度逻辑的重要程度;其次,通过扎根分析,对比了不同企业如何关注外部制度逻辑及其形成机制;第三,通过双案例对比分析,探究了不同组织身份的企业如何冋应复杂的外部制度逻辑要求;最后,在分析企业对制度逻辑的回应行为如何影响技术创新能力的基础上,通过整合“制度逻辑—注意力—企业回应”这一整体关系框架而阐述了不同组织身份的企业差异化的技术创新机理。由此,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三点结论:1)在我国转型经济情境下,在以复杂消费产品为代表的、市场充分竞争的产业内,企业所嵌入的政府驱动逻辑与市场逻辑在逻辑要求、作用力强度及相互关系中均呈现动态演化的特征。这一演化过程是二者相互博弈而不断形成新态势的过程,其博弈机制在于以各方利益最大化为准则。根据企业组织身份的不同,国有企业依据自身的发展利益诉求,形成了“以市场逻辑中主要的需求导向优先、政府驱动逻辑次之”的考量结果;民营企业则形成了“以市场逻辑优先、政府驱动逻辑为重要推动力”的考量结果。2)基于企业对外部制度逻辑的主观考量,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对外部制度逻辑形成了差异化的关注模式。尽管不同组织身份的企业均关注了政府驱动逻辑与市场逻辑的逻辑要求,但以上汽为代表的国有企业的注意力选择结果是“市场逻辑优先、政府驱动逻辑跟随”,是企业在承担制度压力的约束条件下,以短期效益为首要目标,对政府驱动逻辑中自主化的要求导向采取象征性、跟随性的关注以维系制度支持。而民营企业的注意力选择结果则是“市场优先、政府驱动逻辑匹配”,是民营企业在即使无制度压力的条件下,围绕企业收益及利润这一首要注意力,密切关注政府驱动逻辑要求导向所能带来的各项发展机遇,并据此通过调整企业行为对政府驱动逻辑要求予以主动匹配,从而加速企业发展。由此,不同的关注目的及关注程度影响企业形成了差异化的技术创新能力。3)与不同企业对制度逻辑的选择性关注相对应的,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形成了差异化的回应行为模式。其中,对于政府驱动逻辑的自主化发展导向,国有企业的回应行为是象征性的,而民营企业的回应行为是实质性的。对于市场逻辑相对分化的逻辑要求,国有企业的回应行为属于匹配/应对型,而民营企业的回应行为则为开拓型。然而,国有企业尚未形成“回应——能力”的良性循环,且跟随市场逻辑中对合资品牌产品的需求导向而发展,从而不利于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而民营企业则已经形成了“回应——能力”的良性循环,同时在开拓型回应行为的影响下,有利于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总的来说,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机理是复杂的,受内外部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尤其在我国转型经济情境下,在以复杂消费产品为代表的、市场充分竞争的产业内,企业所嵌入的制度情境更为复杂,由此而形成了不同的选择性关注及回应行为模式,进而影响不同组织身份的企业形成了差异化的技术创新能力。

王阳[4](2019)在《汽车产业合资方市场进入策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汽车行业合资股比限制放开,合资车企的中外合资方均有独资进入市场的可能,任意一方的独资倾向对合资伙伴和合资企业造成潜在威胁,合资方的独资市场进入策略成为各方关注的重点。由于汽车行业独资市场进入面临高投资、低收益的风险,合资方独资进入市场时除自主生产外,还会考虑委托合资企业进行外包生产。两种独资市场进入方式既适用于中方企业自主品牌建设,也适用于合资股比限制取消后外方企业独立品牌建设。此外,即使放开合资股比限制,合资方的独资市场进入也未必是其最佳选择,合资双方仍有拓展合资合作的空间。本文构建一个合资企业和以合资方为进入方的博弈模型,考虑合资企业的中方企业或外方企业具有独资进入市场动因,利用博弈理论、最优化理论和供应链管理等理论方法,借助数学建模和计算机仿真,研究合资方分别以自主生产和外包生产两种方式独资进入市场的影响,以及合资方对于独资市场进入和拓展合资合作两种策略的比较与权衡,着重分析合资股比对决策均衡的影响,从而探讨我国自主品牌车企发展缓慢的内在原因以及合资股比限制取消后中外车企的发展方向。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合资方独资进入市场的影响及两种进入方式的比较。分别构建合资企业单产品销售的基准情形、合资方以自主生产方式独资进入市场和合资方以外包生产方式独资进入市场的模型,分析合资利润分成比对定价、销量以及利润的影响,并对比博弈均衡。研究表明:(1)合资方以自主生产方式进入市场降低了合资企业和合资伙伴的利润;合资方以外包生产方式进入市场增加了合资企业和合资伙伴的利润。(2)从合资方角度将自主生产方式与外包生产方式相比,只有在合资企业相对于合资方具有较高的成本优势时,以外包生产方式进入市场优于自主生产方式;否则,在合资企业仅具有微弱的成本优势或不具成本优势时,以自主生产方式进入市场优于外包生产方式。(3)合资方以自主生产方式独资进入市场时,其高合资股比削弱了市场进入动力;合资方以外包生产方式独资进入市场时,其高合资股比增强了市场进入动力。第二部分,研究合资方独资市场进入策略与拓展合资合作策略的选择。构建合资双方拓展合资合作的模型,分析合资利润分成比对定价、销量以及利润的影响,并对比博弈均衡。研究表明:(1)拓展合资合作取决于合资双方共同的意愿,拓展合资合作增加了合资企业和合资伙伴的利润,提高了合资方独资市场进入的门槛。(2)当合资方的合资利润分成比或相对生产成本较高时,均存在合资双方拓展合资合作的空间,独资市场进入并不是其最佳选择。(3)当合资方的相对生产成本较低时,无论合资双方的合资利润分成比如何,合资方总会选择以自主生产方式独资进入市场。(4)合资股比在一定条件下能影响合资方独资竞争与拓展合作的策略选择。此外,本部分还通过数值模拟,进一步验证和分析了结论的稳健性。

谈笑[5](2018)在《近代中国政府与外国银行订立之契约研究》文中认为近代中国政府与外国银行订立之契约(简称近代中外间银行契约)是指从鸦片战争始,经晚清、中华民国北京政府、中华民国南京政府,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间,由中国政府、各地方政府、中国政府各部门、由政府所有或得到政府担保的官办(国有)公司等为代表的主体与外国银行、中外合办银行、国际银行团、以银行为主要参与方的国际辛迪加以及代表外国银行(财团)的个人等外国私人之间确定、变更、终止权利义务关系的意思表示一致的法律行为。绪论部分主要论述近代中外间银行契约的定义及研究意义,指出其与近代条约制度的关系,认为研究近代中外间银行契约需要涉及到准条约、政府涉外经济契约、国家契约、国际贷款协议、BOT特许协议等现当代法学概念。并从历史、法律、经济三个方面阐述本论文的研究创新之处。同时回顾了近代以来关于政府涉外经济契约的研究状况。第一章论述近代中外间银行契约的法律关系。分析中外间银行契约法律关系中外主体性质和类别。并根据该法律关系客体和内容的不同组合,将近代中外间银行契约法律关系分为借款、工程建设、合伙、买卖、租赁、特许经营等类型。指出近代中外间银行契约属于包含涉外因素、公法因素、经济因素的私法契约。第二章将近代中外间银行契约(涉外经济契约)与契约、条约进行法理概念上的比较,讨论契约与条约、政府涉外经济契约与准条约、政府涉外经济契约与近代条约体系的关系。并从法的形式(分为法的渊源、法的分类、法的效力);法律关系(主体、内容与客体);法的实施(法的适用、法的遵守、法律责任)三大层面进行系统比较。指出近代中外间银行契约所隐含的极为复杂的法律原理。第三章论述近代中外间银行契约的发展分期,分为晚清时期、民国北京政府时期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三个阶段,介绍各个时期契约订立的时代背景,契约特点以及演变情况。第四章分析契约主体外国银行在近代条约体系下的特殊法律经济地位。指出近代在华外国银行与国际政治、领事裁判权、中国国内经济金融政策的关系,认为其优势地位的取得与近代条约制度密不可分,属于近代历史上在中国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外国私法人,而不是受中国法律管辖的内国法人。第五章论述近代中外间银行契约与国际政治的复杂关系。在广义上,外国银行与中国政府的订约行为受到世界范围内的国际关系的影响。从狭义上看,近代中外间银行契约受到近代中外条约关系的直接制约,属于近代条约制度的一部分。第六章论述近代中国政府与外国银行订立契约的过程。分为中方决策、外方决策、中外交涉三个层面。指出中方政府政治决策和外方企业市场决策的特点,并分析近代中外交涉交易的过程和特点。第七章论述近代中外间银行契约的核心部分——近代中外间国际贷款契约。根据法学、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对近代外国银行与中国政府订立的国际贷款契约进行分类整理,对契约的结构、条款进行解剖分析,指出近代国际贷款契约的发展变化和特点。第八章论述近代中外间银行契约类型之一——近代中外间国际工程建设契约。重点分析近代铁路投资领域中国政府与外国银行、财团订立的国际工程建设契约。指出其类别、条款和有关特点。第九章论述近代中外间银行契约类型之一——近代中外合资合作经营契约。对其定义、类别、条款及内容特点进行分析。第十章以1887年李鸿章与美国费城辛迪加订立的中外合办华美银行契约事件为例,论述近代中国政府与外国银行(财团)进行经济合作,在国际与国内,政治与经济各个方面所受到的影响,展示近代中国政府涉外经济活动所面临的困难处境。

李新宇[6](2018)在《战略执行力、合资合作与自主品牌发展速度》文中提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日益庞大的中产阶级为中国的汽车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为了解决国民对汽车尤其是乘用车的强烈需求,国家采用“以市场换技术”的发展模式,支持国外汽车企业到中国投资合作。大量合资企业的成立使得中国汽车产销量连年剧增,逐级形成了具备合资背景的六大国有控股汽车集团,其市场集中度超过80%。但是分析六大国有控股汽车集团的自主品牌发展情况,表现却差别很大。合资合作能够为国有控股汽车集团发展自主品牌带来了一定的技术溢出、生产管理经验、人才和资金储备。但是深层次分析却发现决定国有控股汽车集团自主品牌发展速度的决定因素是其自主品牌战略的执行效果。对于中国自主品牌发展,学术界大多从市场、生产、管理等方面对现象进行解释,或者是从自身的战略等方面做只字片语的碎片化阐述,却少有从战略执行力的角度进行分析,更缺少合资合作背景对国有控股汽车集团自主品牌发展速度影响的研究。本文主要从战略执行力维度分析国有控股汽车集团自主品牌发展速度快慢原因,分为五章。第一章明确本文研究的现实与理论背景,对相关研究概念进行界定,并对研究目标方法做阐述,拟出本文的研究思路。第二章是对品牌发展、战略执行力、合资合作等相关概念理论进行综述并提出论文的研究模型。第三章对本文的研究方法系统性地进行介绍。第四章对研究案例进行描述并将根据制定的研究方式将收集到资料进行编码,对研究变量进行测量。第五章对选择案例进行分析并探究战略执行力主要影响因素,探讨战略执行力与自主品牌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同时探讨合资合作对战略执行力和自主品牌发展速度之间的调节关系,推出命题并进行结果讨论。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结论。通过案例资料编码研究并辅之专家打分,本文得出来的结论是:一、战略执行力对自主品牌发展速度有正向影响。战略执行力是战略共识、战略协同和战略控制三个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一个因子的能力不足,都会使整体战略执行力降低,影响发展速度。战略执行力中各个因子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战略协同的影响高于其他两个因子。二、品牌创立初期,合资合作通过提高组织战略协同能力而促进品牌发展,这种促进主要来源于资金与人才,技术对自主品牌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不过合资合作的技术外溢较少,对战略执行力带来的提高作用不明显。

江苏省新沂市招商局[7](2010)在《2009年新沂市重点招商项目简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江苏新沂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项目选址:拟建于新沂市新安镇倪墩村境内,主要服务范围为唐店化工园、苏化工业园以及经济开发区内未搬迁化工企业。项目内容和规模:设计规模为2万吨/天,一期建设规模为1万吨/天。

袁学辉[8](2008)在《卡车领域的合资合作为何遭遇“滑铁卢”》文中研究指明到目前为止,在卡车及其零部件领域的合资合作成功者寥寥,每一个个案的背后都有一连串的故事。但是,这里要探寻的是,究竟是哪些因素引发冲突,从而最终导致合资合作失败

何平,王小万,代涛[9](2008)在《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现状分析与建议》文中提出分析了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发展面临的现状和问题,并对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未来的发展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李京春[10](2005)在《汽车工业对外合资合作发展趋势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从研究汽车工业发展史入手,以中国汽车行业实行对外合资合作为研究对象,从分析我国汽车行业对外合资合作的现状以及国外发展汽车工业合资合作的经验和当今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入手,重点分析了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行业实行对外合资合作的情况。在分析国内主要的、有代表性的合资项目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汽车行业对外合资合作的特点以及我国汽车行业实行对外合资合作对汽车工业产生的促进作用和我国汽车行业在对外合资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国内轿车市场未来几年的销售量进行了预测,对我国汽车工业对外合资合作的前景进行了展望。项目的研究成果对于汽车行业发展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并对国内外的类似项目投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Joint Venture & Cooperation(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Joint Venture & Cooperation(论文提纲范文)

(1)合资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纠纷中法律关系的司法认定 ——以肖某全等与谢某远等合同纠纷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选题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1、个案研究法
        2、文献资料法
        3、比较分析法
一、案情简介及争议焦点
    (一)案情简介
    (二)争议焦点
        1、涉案法律关系的认定
        2、价款及资金占用利息的主张是否成立
二、案件评析
    (一)涉案法律关系是土地使用权转让法律关系
        1、涉案法律关系不是合资合作开发房地产法律关系
        2、土地使用权转让法律关系的认定
    (二)价款及资金占用利息的主张成立
        1、价款及资金占用利息的主张成立的依据
        2、价款及资金占用利息的计算
三、思考与建议
    (一)合资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与相关合同的界定
        1、合资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与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之界定
        2、合资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与房屋买卖合同之界定
        3、合资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与借贷合同之界定
        4、合资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与房屋租赁合同之界定
    (二)口头协议的认定及其效力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2)GATS下跨境医疗服务准入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服务贸易市场准入的基本理论和法律问题研究
        1.2.2 医疗服务市场准入的法律问题研究
        1.2.3 通过GATS四种提供方式对医疗服务市场准入基本法律问题的研究
    1.3 研究框架、方法及创新点
第2章 GATS下医疗服务市场准入的基本理论
    2.1 医疗服务市场准入的概念
        2.1.1 市场准入的含义
        2.1.2 学界对医疗服务市场准入的界定
        2.1.3 GATS对医疗服务市场准入的界定
    2.2 GATS下医疗服务的四种提供方式及成员国的准入承诺
        2.2.1 跨境提供
        2.2.2 跨境消费
        2.2.3 商业存在
        2.2.4 自然人流动
        2.2.5 成员国医疗服务四种提供方式的市场准入承诺
第3章 GATS下医疗服务市场跨境提供和跨境消费的准入问题
    3.1 GATS例外条款的解读和适用分析
    3.2 GATS例外条款对跨境医疗提供市场准入的补充限制
        3.2.1 跨境医疗提供的界定
        3.2.2 GATS例外条款对跨境医疗提供准入制度的法律适用及影响
    3.3 GATS例外条款对跨境医疗消费市场准入的补充限制
        3.3.1 跨境医疗消费的界定
        3.3.2 GATS例外条款对跨境医疗消费准入制度的法律适用及影响
    3.4 援引GATS例外条款限制跨境医疗提供和跨境医疗消费的法律适用和程序
    3.5 我国医疗服务准入援用GATS例外条款应注意的问题
第4章 GATS下医疗服务市场商业存在的准入问题
    4.1 成员国医疗服务市场商业存在准入的审核模式及我国的选择
        4.1.1 以美国为代表的宽泛限制模式
        4.1.2 以澳大利亚和德国为代表的重点限制模式
        4.1.3 以英国为代表的自身体系限制模式
        4.1.4 我国医疗服务市场商业存在准入的审核模式选择
    4.2 我国医疗服务市场商业存在的准入制度
        4.2.1 我国医疗服务市场商业存在准入的企业形式及条件
        4.2.2 中外合资、合作经营医疗机构的设立条件及准入程序
        4.2.3 外商独资经营医疗机构的设立条件及准入程序
        4.2.4 新《外商投资法》对医疗服务市场外商投资的准入标准
    4.3 我国医疗服务市场商业存在准入制度的法律问题
        4.3.1 外资准入范围、比例条件需更加量化
        4.3.2 外资准入履行方面需有详细可操作性规定
        4.3.3 外资准入审批程序以及条件需更加透明、公开和具体
    4.4 我国医疗服务市场商业存在准入制度的完善建议
        4.4.1 量化外资准入范围、比例条件
        4.4.2 完善外资准入履行方面细节性和可操作性的规定
        4.4.3 提高外资准入审批程序和条件的透明度
第5章 GATS下医疗服务市场自然人流动的准入问题
    5.1 医疗服务市场的外国执业医师准入问题
        5.1.1 外国执业医师的界定以及其民事法律地位
        5.1.2 针对外国执业医师他国行医的限制措施
        5.1.3 外国执业医师他国行医的准入通用要求
    5.2 跨境医疗服务市场自然人流动的准入模式探析
        5.2.1 以英国为代表的注册与审核并重的模式
        5.2.2 以美国为代表的统一资格考试与长期考核认证模式
        5.2.3 以中国为代表的注册制为主的模式
    5.3 跨境医疗服务自然人流动准入的法律问题
        5.3.1 限制医疗服务提供者的数量,执业医师执业技能认证标准不一
        5.3.2 医疗特定服务部门或服务提供者雇佣准入限制标准多元化
        5.3.3 外国执业医师信息管理相关法律的缺失
    5.4 跨境医疗服务自然人流动准入制度的完善建议
        5.4.1 建立准入时成员国医疗从业资质互相认可制度
        5.4.2 建立相应体制帮助执业医师的文化融合
        5.4.3 加强档案立法,确保输出国医生档案的完整性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3)基于“制度逻辑-注意力-回应”的技术创新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1.4.1 研究内容
        1.4.2 结构安排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主要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技术创新影响因素及影响机理
        2.1.1 政府支持与技术创新
        2.1.2 市场要素与技术创新
        2.1.3 组织认知与技术创新
    2.2 制度逻辑
        2.2.1 制度逻辑理论的发展
        2.2.2 制度逻辑的定义
        2.2.3 制度逻辑的基本特征
        2.2.4 多元制度逻辑间关系机制的研究
        2.2.5 制度逻辑与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
        2.2.6 制度逻辑理论的适用性
    2.3 企业回应
        2.3.1 企业回应方式
        2.3.2 企业回应的影响因素
        2.3.3 企业回应及创新行为相关研究
        2.3.4 企业回应视角的适用性
    2.4 企业注意力
        2.4.1 注意力的基本构念
        2.4.2 注意力理论视角的基本假设
        2.4.3 注意力的过程性特征
        2.4.4 注意力的影响因素
        2.4.5 企业注意力与技术创新相关研究
        2.4.6 注意力理论视角的适用性
    2.5 制度逻辑、企业注意力、企业回应构念间关系
    2.6 本章小结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框架构建
    3.2 外部制度逻辑研究范围界定
        3.2.1 数据收集
        3.2.2 制度逻辑要素分析
        3.2.3 制度逻辑分类整合及整体性特征
        3.2.4 制度逻辑研究范围界定
    3.3 研究对象选择
        3.3.1 选择性抽样原则
        3.3.2 典型性抽样原则
    3.4 本章小结
4 政府驱动逻辑与市场逻辑识别及其关系机制
    4.1 汽车产业发展背景
    4.2 研究设计
        4.2.1 分析框架构建
        4.2.2 研究方法选择
        4.2.3 数据收集
    4.3 数据分析
    4.4 双重制度逻辑的逻辑要求演化
        4.4.1 政府驱动逻辑演化
        4.4.2 市场逻辑演化
    4.5 双重制度逻辑间相互关系及作用强度演化
        4.5.1 双重制度逻辑间动态关系模式
        4.5.2 双重制度逻辑的作用强度演化
        4.5.3 双重制度逻辑的演化机制
    4.6 不同组织身份的企业对外部制度逻辑的主观考量
        4.6.1 国有企业对双重制度逻辑的主观考量
        4.6.2 民营企业对双重制度逻辑的主观考量
    4.7 本章小结
5 企业对双重制度逻辑的注意力选择
    5.1 研究设计
        5.1.1 案例选择
        5.1.2 数据来源与数据收集
        5.1.3 研究方法选择
    5.2 上汽与吉利的注意力视角
    5.3 上汽与吉利的注意力配置过程对比分析
    5.4 注意力配置的形成机制
    5.5 企业的注意力选择
        5.5.1 国有企业的注意力选择
        5.5.2 民营企业的注意力选择
    5.6 企业的注意力选择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5.7 本章小结
6 企业的回应行为及其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6.1 研究设计
        6.1.1 案例选择
        6.1.2 数据来源与数据收集
        6.1.3 研究方法选择
    6.2 企业对政府驱动逻辑的回应行为分析
        6.2.1 一汽与吉利回应行为对比
        6.2.2 一汽与吉利回应特征对比
        6.2.3 一汽与吉利回应行为的形成机制
    6.3 企业对市场逻辑的回应行为分析
        6.3.1 一汽与吉利回应行为对比
        6.3.2 一汽与吉利回应行为的特征
        6.3.3 一汽与吉利回应行为的形成机制
    6.4 企业回应模式及其与注意力选择的对应关系
        6.4.1 政府驱动逻辑与企业回应模式
        6.4.2 市场逻辑与企业回应模式
        6.4.3 注意力选择与企业回应模式的对应关系
    6.5 企业回应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及机理阐述
        6.5.1 国有企业
        6.5.2 民营企业
        6.5.3 整体机理整合
    6.6 本章小结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理论贡献
    7.3 管理启示
    7.4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制度逻辑研究范围界定分析案例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4)汽车产业合资方市场进入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内容
    1.3 技术路线
    1.4 研究创新点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2 文献综述
    2.3 本章小结
3 考虑独资竞争情形下合资方市场进入策略研究
    3.1 模型描述及假设
    3.2 模型构建及求解
    3.3 模型对比及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考虑拓展合作情形下合资方市场进入策略研究
    4.1 模型描述及假设
    4.2 模型构建及求解
    4.3 模型对比及分析
    4.4 数值模拟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的项目
致谢

(5)近代中国政府与外国银行订立之契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定义及研究意义
        一、定义及有关概念解释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近代中国政府涉外经济契约研究综述
        一、1949年前政府涉外经济契约有关研究
        二、1949年后近代政府涉外经济契约研究
        三、小结
    第三节 研究创新
        一、研究内容创新
        二、研究方法创新
第一章 中外间银行契约的法律关系
    第一节 法律关系的主体
        一、中方主体
        二、外方主体
    第二节 法律关系的内容与客体
        一、借款法律关系
        二、建设工程法律关系
        三、合伙法律关系
        四、买卖法律关系
        五、租赁法律关系
        六、特许经营法律关系
        七、其他类型法律关系
    第三节 法律关系的特性
        一、公私混合主体
        二、私法性的内容
        三、公法性的内容
        四、契约涉外因素
        五、国际经济因素
第二章 政府涉外经济契约与契约、条约之比较
    第一节 概念辨析
        一、契约与条约
        二、准条约与政府涉外经济契约
        三、政府涉外经济契约与条约体系的关系
    第二节 法理比较
        一、法的形式比较
        二、法律关系比较
        三、法的实施比较
第三章 近代中外间银行契约的发展分期
    第一节 晚清产生发展成型期(1840年至1912年)
        一、1840年至1870年
        二、1870年至1894年
        三、1894年至1912年
    第二节 民国北京政府泡沫期(1912年至1927年)
        一、时代背景
        二、时代分期
        三、契约特点
    第三节 南京国民政府消亡期(1927年至1949年)
        一、时代背景
        二、时代分期
        三、契约特点
第四章 近代条约体系下外国银行之地位
    第一节 近代外国在华银行的法律地位
        一、“治外法权银行”概念
        二、外国在华银行与条约制度
        三、约束外国在华银行的法律制度
    第二节 近代外国在华银行特殊地位的取得
        一、晚清的金融商业政策
        二、晚清及民国的银行货币制度
    第三节 近代外国在华银行的优势地位
        一、法律地位优势
        二、经营实力优势
        三、优势地位的丧失
第五章 近代中外间银行契约与国际政治
    第一节 国际关系的影响
        一、国际强权的基石
        二、国际争霸的魅影
        三、外交开路的投资
        四、政治优先于经济
    第二节 中外关系的制约
        一、国际条约的直接制约
        二、外交承认与契约继承
        三、交战状态与契约终止
        四、外交敌对与契约履行
第六章 近代中外间银行契约的订立
    第一节 影响契约订立的因素、订约人员及交涉方式
        一、影响订约的因素
        二、参与订约的人员
        三、订约交涉的方式
    第二节 中方订约程序——以政府决策为中心
        一、中方决策的特点
        二、中方决策的过程
    第三节 外方订约程序——以市场决策为中心
        一、外方决策的特点
        二、外方决策的过程
    第四节 中外交易程序——经济与政治的互动
        一、询盘
        二、发盘
        三、还盘
        四、接受
第七章 近代中外间国际贷款契约
    第一节 定义与演变
        一、定义
        二、形式演变
    第二节 契约结构
        一、契约首部
        二、契约尾部
        三、契约附件
        四、契约正文
    第三节 主要条款
        一、财务条款
        二、管理条款
        三、格式条款
第八章 近代中外间国际工程建设契约
    第一节 定义、分类与特性
        一、定义
        二、分类
        三、特性
    第二节 契约产生背景与演变历史
        一、舰炮与条约奠定的基石
        二、早期国际工程建设草案
        三、政治斗争与国际工程建设
    第三节 主要条款
        一、一般性条款
        二、法律条款
        三、技术及商务条款
        四、附件和补充条款
第九章 近代中外间合资合作经营契约
    第一节 定义与类别
        一、定义
        二、分类
    第二节 主要条款
        一、一般条款
        二、法律条款
        三、商务技术条款
第十章 案例研究——以华美银行契约为例
    第一节 时代背景
        一、举办银行的思潮
        二、清政府内部争议
        三、主要参与人物
        四、“轰传世界”的华美银行协议
    第二节 中美双方往来经过
        一、中美合作的缘起
        二、美方在中国的活动
        三、中方赴美谈判
        四、中外媒体有关报道
    第三节 内外政治经济矛盾与契约订立
        一、清政府内部强大的反对力量
        二、美国政府的局外人态度
        三、广泛的外国反对力量
        四、失败的内部及客观原因
    第四节 事件后续
结语
    一、近代中外间银行契约是一种法律关系
    二、同一法律现象在不同历史语境下的解读
    三、政府涉外经济活动与政治的互动关系
    四、终止履行政府涉外经济契约的方式与结果
    五、客观看待政府涉外经济契约的公法性质
    六、倒影民族资本处境的一面镜子
附录
    一、1887年华美银行事件稀见史料
        (一) 李鸿章致美国国务卿巴夏的信
        (二) 《李鸿章咨周馥盛宣怀马建忠文》英文件
        (三) 李鸿章致美国费城商人黄腾派克的两封信
        (四) 美国驻天津总领事致米建威的信
        (五) 美国驻上海总领事为马建常(马相伯)开具的介绍信
    二、近代中国政府与外国银行订立之契约目录表
        (一) 说明
参考书目
    一、档案文献、资料汇编、文集
    二、报刊
    三、历史政治类着作论文
        (一) 着作
        (二) 论文
    四、法律经济类着作论文
        (一) 着作
        (二) 论文
    五、外人论着
        (一)中文
        (二)英文
后记

(6)战略执行力、合资合作与自主品牌发展速度(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的现实背景
        1.1.2 研究的理论背景
        1.1.3 研究问题的确定
    1.2 研究概念的界定
        1.2.1 战略执行力
        1.2.2 合资合作
        1.2.3 自主品牌
        1.2.4 发展速度
    1.3 研究目标和意义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模型
    2.1 品牌发展的研究概述
        2.1.1 品牌
        2.1.2 品牌竞争理论
    2.2 战略理论的研究概述
    2.3 战略执行力的研究概述
        2.3.1 战略执行力
        2.3.2 战略执行力构成
        2.3.3 战略执行力与企业发展
    2.4 合资合作的研究概述
        2.4.1 合资合作理论
        2.4.2 合资合作与企业发展
    2.5 研究模型的提出
        2.5.1 战略执行力与自主品牌发展速度的影响机制
        2.5.2 合资合作与自主品牌发展速度的影响机制
        2.5.3 战略执行力、合资合作与自主品牌发展速度的影响机制
        2.5.4 研究模型的建立
    2.6 本章小结
三、研究设计
    3.1 研究方法的选择
    3.2 研究对象的选择
    3.3 数据收集和证据链构建
        3.3.1 研究数据的来源
        3.3.2 证据链的构建
    3.4 信度与效度
        3.4.1 信度
        3.4.2 构念效度
        3.4.3 内部效度
    3.5 本章小结
四、案例描述和研究变量测量
    4.1 案例描述
        4.1.1 案例发展历史
        4.1.2 案例品牌内涵和战略选择
    4.2 资料编码
    4.3 研究变量的测量
        4.3.1 定性测量
        4.3.2 定量测量
    4.4 本章小结
五、案例分析和结果讨论
    5.1 战略执行力对自主品牌发展速度的影响机制
    5.2 合资合作对战略执行力与自主品牌发展速度的调节机制
    5.3 研究结果讨论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7)2009年新沂市重点招商项目简介(论文提纲范文)

江苏新沂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
新沂市水务有限公司地表水厂
标准厂房招租项目
年产60万吨醋酸项目
300Kt/a烧碱(离子膜)技术改造项目
年产5万吨氯化法钛白粉项目
年产10万吨有机硅单体项目
年产2000吨DV菊酰氯项目
年产1万吨有机硅丙烯酸酯聚合乳液项目
年产4万吨低甲醛释放量环保型粉状脲醛胶项目
年产6000吨三氯氢硅项目
温州机电科技工业园
江苏华宏(新沂)科技工业园
智能型抢险工程机械项目
系列“双动力”型液压抓斗起重机及挖掘机项目
QUYS50HZ型“双动力”履带式液压抓斗起重机项目
QLYS30HZ型“双动力”轮胎式液压抓斗起重机项目
WYS320型“双动力”挖掘机项目
GB8-198A型大型厚料机项目
环保设备及配件项目
高新技术阀门系列产品项目
纺织服装机械生产线项目
机械加工项目
电动车生产、研发项目
汽车零配件制造基地项目
纺机配件生产项目
年产200万套汽车铝轮毂项目
风力发电设备项目
布匹印染项目
纺织工业园招商项目
聚脂纺丝项目
高档品牌服装生产线项目
服装辅料产品加工项目
牛仔服装加工项目
500万件高档品牌服装生产线项目
工艺水晶(高铅玻璃)及制品生产线项目
玻璃制造业
年产500万吨石英砂精选厂项目
高纯度(多晶硅)材料生产项目
利用可再生能源秸秆发电项目
东区热电项目
智能卡项目
高光膜项目
LCD (显示屏)项目
优质稻米产品开发项目
10万头商品猪生产基地2000吨/年肉食品加工厂建设项目
鲜鸡蛋深加工项目
水蜜桃产品开发项目
板栗深加工项目
年加工、冷藏鸡鸭500万只项目
江苏三惠食品有限公司
骆马湖水产品深加工项目
饲料加工项目
日处理小麦500吨以上专用高档面粉生产线
优质稻米加工项目
年产10万吨大豆油加工项目
优质稻米加工项目
花生深加工项目
蔬菜深加工项目
柳编工艺品综合开发项目
优质肉牛饲养及加工项目
肉鸭、有机蔬菜产业链建设项目
骆马湖养殖、加工项目
乌鳢养殖深加工项目
水产养殖加工项目
水产品产业化开发项目
花生制品保健饮料生产项目
新沂市马陵山景区项目
生态旅游开发项目
踢球山自然生态区旅游开发项目
旅游观光农业项目
粮油批发交易市场项目
10万吨粮食储备项目
湿地生态公园项目
现代物流园区项目
不锈钢交易市场项目
连锁超市及配送中心项目
新沂市农资市场项目
新沂市再生资源回收市场项目

(9)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现状分析与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基本特点
    1.1 规模较小, 一般以专科为主
    1.2 审批时间集中, 地区分布不平衡
    1.3 市场定位明确, 运行机制灵活
    1.4 注重医院管理与服务质量
2 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2.1 现有政策激励不足, 发展受到一定限制
    2.2 税收负担重, 经营压力大
    2.3 管理体制复杂, 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
    2.4 人力成本较高, 人才相对遗乏
3 对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发展的几点建议
    3.1 开展调查研究, 制订发展规划
    3.2 完善制度建设, 加强机构管理
    3.3 采取激励措施, 促进机构发展

(10)汽车工业对外合资合作发展趋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世界汽车工业发展历程
    1.2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历程
    1.3 我国轿车工业发展现状
    1.4 中国汽车工业对外合资合作概述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对我国汽车工业对外合资合作的分析
    2.1 一汽丰田V6发动机合资项目分析
        2.1.1 一汽丰田V6发动机合资项目基本情况分析
        2.1.2 一汽丰田V6发动机合资项目的经济分析
    2.2 我国汽车行业对外合资合作的特点
    2.3 对外合资合作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影响
    2.4 本章小节
第三章 国外的经验以及当今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
    3.1 国外发展汽车工业合资合作的经验和启示
    3.2 当今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
    3.3 加入世贸组织(WTO)对中国汽车工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3.4 本章小节
第四章 对我国汽车工业对外合资合作的前景展望
    4.1 对我国汽车工业对外合资合作的前景展望
        4.1.1 汽车市场将在未来几年将持续增长
        4.1.2 价格下降因素对汽车需求的增长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4.2 中国市场国产轿车历年销售量的预测
        4.2.1 对轿车销售量进行时间序列运算并预测
        4.2.2 对轿车需求进行收入弹性分析及回归分析并预测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汽车工业对外合资合作的政策建议
    5.1 制定促进我国汽车工业的产业政策
    5.2 制定合理的对外合资合作政策
    5.3 考虑国内实际情况不盲目扩张
    5.4 制定并推行增强我国汽车企业技术实力的政策
    5.5 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合资合作
    5.6 创造良好的引资环境
    5.7 加强自身的管理以增强合作的实力
    5.8 在对外合资合作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5.9 本章小节
第六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中文提要
致谢

四、Joint Venture & Cooperation(论文参考文献)

  • [1]合资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纠纷中法律关系的司法认定 ——以肖某全等与谢某远等合同纠纷案为例[D]. 胡渝. 西南科技大学, 2021(09)
  • [2]GATS下跨境医疗服务准入法律问题研究[D]. 唐兴李.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20(01)
  • [3]基于“制度逻辑-注意力-回应”的技术创新机理研究[D]. 刘畅.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6)
  • [4]汽车产业合资方市场进入策略研究[D]. 王阳. 暨南大学, 2019(02)
  • [5]近代中国政府与外国银行订立之契约研究[D]. 谈笑. 湖南师范大学, 2018(01)
  • [6]战略执行力、合资合作与自主品牌发展速度[D]. 李新宇. 华南理工大学, 2018(12)
  • [7]2009年新沂市重点招商项目简介[J]. 江苏省新沂市招商局. 中国乡镇企业, 2010(02)
  • [8]卡车领域的合资合作为何遭遇“滑铁卢”[J]. 袁学辉. 物流技术与应用(货运车辆), 2008(04)
  • [9]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现状分析与建议[J]. 何平,王小万,代涛. 中国医院管理, 2008(03)
  • [10]汽车工业对外合资合作发展趋势研究[D]. 李京春. 吉林大学, 2005(06)

标签:;  ;  ;  ;  ;  

合资合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