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人工催陈雪山红景天酒

红外人工催陈雪山红景天酒

一、红外线人工催陈雪山红景天酒(论文文献综述)

毕静莹[1](2019)在《柑橘酒苦味物质及其控制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我国柑橘栽培面积和产量已连年全球第一,但国内柑橘的深加工量却不足总产量的5%。为了延长柑橘产业链,促进柑橘产业的健康发展,开发柑橘酒是一条有效途径,但柑橘酒特有的苦味却严重制约着其市场接受度。本研究以降低柑橘酒苦味为目标,在建立柑橘中主要苦味物质检测方法的基础上,以脐橙为原料,通过试验室小试和现代测试技术,了解柑橘、柑橘汁及柑橘酒中苦味物质的变化规律,从原料处理、酿造工艺的优化和柑橘蒸馏酒工艺的完善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为低苦柑橘酒的产业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选定了紫外分光光度法(Ultra Violet spectrophotometry,UV)和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的关键参数,分别用于检测柠檬苦素类似物以及柠檬苦素、诺米林和柚皮苷。其中,UV检测柠檬苦素类似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91 nm,最佳显色时间为20 min。UPLC检测柠檬苦素和诺米林,流动相:乙腈:水(45:55),等度洗脱;流速:0.3 mL/min;色谱柱检测温度:30℃;检测波长:215 nm;进样量:1.0μL。UPLC检测柚皮苷,流动相:甲醇:水(40:60),等度洗脱;流速:0.3 mL/min;色谱柱检测温度:30℃;检测波长:283 nm;进样量:0.3μL。(2)研究了柑橘中柠檬苦素、诺米林、柚皮苷和柠檬苦素类似物的变化规律。在柑橘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外果皮、内果皮、囊衣层和汁胞中柠檬苦素、诺米林和柚皮苷三种主要苦味物质含量的变化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再趋于平稳的趋势;在柑橘酒酿造过程中,柠檬苦素类似物含量呈现波动性变化,在第8 d达到最低值,发酵结束时又恢复较高水平;柑橘酒在4℃陈酿过程中,柠檬苦素类似物含量呈现下降趋势。(3)对柑橘中柠檬苦素、诺米林和柚皮苷三种主要苦味物质进行了评价。柠檬苦素、诺米林和柚皮苷呈现不同的苦味描述;在纯净水、模拟柑橘汁和模拟柑橘酒中,三种苦味物质的觉察阈值、识别阈值和极限阈值均呈现依次增高的趋势,但增加幅度不同,柚皮苷的三种阈值最高;糖、酸和pH对柠檬苦素和诺米林阈值的影响基本一致,但与柚皮苷不同;三种苦味物质以一定比例存在下,彼此觉察阈值呈现减法或者抑制现象。(4)研究了红外线、微波、巴氏、超声波、超高压和超高温等6种物理方法处理柑橘果实对柑橘酒苦味的影响。红外线、巴氏、超高压和超高温处理柑橘果实,仅降低了柑橘汁中柠檬苦素类似物和柠檬苦素的含量,却没能最终降低对应柑橘酒中这两类物质的含量;微波、超声波和超高温2 min、4 min处理降低了柑橘酒的浊度。结合感官评价,所有处理均会导致柑橘汁、柑橘酒颜色和香气的改变,使得其整体品质有不同程度的降低。(5)优化了柑橘酒的低苦酿造工艺。工艺要点:柑橘原料贮藏温度应选择4℃为宜;选择气囊压榨取汁;不建议添加SO2或者尽量减少SO2的添加量;选择商业葡萄酒酿酒酵母BV818进行柑橘酒的酿造;酿造温度尽量控制在18℃左右;较佳下胶材料组合为琼脂125 mg/L和明胶30 mg/L。(6)完善了柑橘蒸馏酒生产工艺。通过柑橘汁、柑橘酒(柑橘皮渣酒)和柑橘蒸馏酒(柑橘皮渣蒸馏酒)的综合对比研究发现,随着酒度的增加,柠檬苦素类似物含量成倍降低;挥发性香气物质比例和含量却趋于优化和增加;结合感官品鉴结果,柑橘蒸馏酒含有大量的醇类化合物,一定的酸类物质和具有生物活性的柠檬苦素类似物及酚类物质等,类似于粮食酒,具有较好的开发优势。

李婷婷[2](2018)在《超声波催陈对镇江香醋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镇江香醋因具有“酸而不涩,香而微甜,色浓味鲜,愈存愈香”独特风味而闻名世界,是中国传统四大名醋之一。镇江香醋的风味是多种挥发性和非挥发性风味物质分子对人的感官共同作用的结果。镇江香醋风味品质随着陈酿时间的延长而不断提高,陈酿时间是消费者选购香醋的重要依据。鉴于自然陈酿对食醋风味品质显着的提升作用,而自然陈酿具有生产周期长、受影响因素多、成本高等缺点,采用超声波技术对食醋进行催陈已经获得了一定的进展。本课题主要研究超声波催陈对镇江香醋品质的影响,探讨分析超声过程中产生的空化产额、羟基自由基对镇江香醋陈化效果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同新鲜镇江香醋相比,经超声催陈处理后的镇江新醋中总酸含量下降6.07%;总酯含量上升33.15%;还原糖和氨基态氮含量分别下降16.53%和13.89%。超声后放置3月未见返生现象,醋中氨基酸、有机酸含量均发生明显的变化,呈鲜味的谷氨酸含量增加,呈苦味、涩味的氨基酸大都略有下降,使得镇江香醋苦涩味减弱,乙酸减少,乳酸增多能有效改善镇江香醋产品风味品质。PCA结合感官分析结果表明,超声催陈后镇江食醋的指标变化与自然陈酿香醋变化规律相一致,品质达到1832个月陈醋的效果,风味愈发鲜美醇厚、柔和协调。(2)采用SPME-GC-MS分析0、6、12、18、32、44和56个月的7种不同醋龄镇江香醋及经超声催陈的镇江新醋中挥发性成分种类和含量的变化情况,共检测出56种挥发性成分。随醋龄增加,香醋挥发性成分中酸类、醇类含量而减少,酯类化合物和杂环类化合物含量增加,其中杂环类变化最为明显。采用香气活性值法对超声前后新鲜的镇江香醋与不同醋龄的镇江香醋挥发性成分中香气活性成分进行研究,鉴定出17种香气活性成分,并根据香气活性值及香气属性绘制镇江香醋的风味指纹图谱,结合PCA分析,更准确地表征不同醋龄镇江香醋之间香气活性成分的内在联系,为开展超声催陈对镇江香醋分子风味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3)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来检测衡量超声的化学产额与羟基自由基,通过对比基本理化指标、自由基作用机理验证,说明超声过程产生空化作用以及羟基自由基能加速食醋陈酿过程中部分化学反应,有效促进食醋老化。通过研究超声波对果糖-甘氨酸美拉德模拟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能够促使美拉德反应中间产物的产生,并使褐变程度增大,进一步说明超声作用产生的自由基对镇江香醋的陈酿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王振斌,李婷婷[3](2017)在《催陈食醋工艺技术研究前沿》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利用人工催陈的手段促进食醋催陈,缩短老化时间的技术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多。目前,人们利用超声波、超高压、微波、高压静电场、红外等方法对食醋进行催陈,结果表明:食醋的色、香、味均有明显提高,有效达到食醋催陈的目的。文章主要对超声波、超高压、微波、高压静电场、红外、激光和联合催陈技术对食醋催陈的机理和研究现状进行了叙述。

任宏彬[4](2016)在《汾酒香气成分及陈酿行为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白酒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饮品,是世界六大蒸馏酒之一。白酒是以粮食谷物为主要原料,以曲类为糖化发酵剂,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而制成的。白酒酒体多为清澈透明,酒香纯正浓郁,口感清冽醇厚。白酒中的香气成分是决定香型和风味的主要因素,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为白酒生产工艺优化、产品质量控制、人工催陈等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本文以汾酒为研究对象,利用气相色谱、质谱、嗅闻等分析检测手段,对其香气成分、特征香气物质进行了研究,测定了不同贮存时间酒样的主体香气成分含量,对其中存在化学平衡关系物质的量比值随贮存时间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建立了反映汾酒陈酿行为与贮存时间的相关数学模型。具体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香气成分的分析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结合嗅闻技术,通过直接进样的方式,分析了汾酒的香气成分:以质谱解析后与标准谱库比对、保留指数计算、闻香识别三种手段进行定性分析;以峰面积归一化法进行定量分析。共分离得到98个香气组分,确定结构的有93种,占总香气成分的99.75%,其中酯类34种(72.86%)、醇类19种(12.32%)、酸类16种(9.33%)、醛酮类9种(4.68%)、酚类5种(0.18%)、烃类4种(0.15%)、呋喃类3种(0.13%)、以及含氮化合物3种(0.10%)。2.特征香气物质的研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对不同贮存时间酒样的易挥发成分进行了萃取,经气相色谱-质谱分离定性后进行闻香强度的测定。以香气强度为指标确定了汾酒的18种重要呈香物质:乙酸乙酯、己酸乙酯、庚酸乙酯、乳酸乙酯、辛酸乙酯、壬酸乙酯、2-羟基异戊酸乙酯、乳酸异戊酯、癸酸乙酯、苯甲酸乙酯、丁二酸二乙酯、异戊醇、β-苯乙醇、乙醛、糠醛、苯甲醛、乙酸、苯甲氧基肟。以峰面积归一化法对各香气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并对各酒样重要呈香物质的定量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共提取了5个主成分,解释了酒样86.498%的信息,初步得到了可用来区分不同贮存时间汾酒风味差异的特征香气物质为辛酸乙酯、壬酸乙酯、苯甲酸乙酯、2-羟基异戊酸乙酯、乳酸异戊酯、丁二酸二乙酯。3.量比关系的分析及陈酿行为模型的建立利用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了不同贮存时间酒样的主体香气成分含量,并对其中存在化学平衡关系的量比值随贮存时间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建立了以乙缩醛/乙醛(X1)、乙酸/乙酸乙酯(X2)、3-羟基丁酮/2,3-丁二醇(X3)、甲醇(X4)、电导率(X5)为变量的随贮存时间(Y)相关的数学模型:Y=-5.096+3.196X1+4.815X2+1.801X3-0.1X4+0.124X5(r=0.998 SD=0.573 rcv=0.982 SDcv=1.581)得出了"酯化水解,溶解氧氧化,醇醛缩合,低沸点物质挥发,金属离子参与"是汾酒主要陈酿行为的结论。

王新胜[5](2016)在《黄酒贮藏过程中的氧化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黄酒在陈化过程中会发生诸多化学与物理变化,从而改善酒质,使其口感柔和,香气馥郁。氧化反应是黄酒在陈化过程的主要一类反应,对黄酒陈化进程及结果影响显着。但是,自然陈化过程缓慢,生产企业为此占据大量财力、资源。研究黄酒各物质在自然陈化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及其变化规律,探讨黄酒陈化工艺改进措施,显得迫切而重要。本文检测了不同年份酒中黄酒物质含量,分析了黄酒陈化过程中影响氧化进程的主要因素;采用两种氧化剂、结合超高压技术处理新酿黄酒,检测处理条件对黄酒物质含量的影响;建立了醇酸模拟体系,考察微氧处理、超高压处理等措施对模拟体系乙醛、乙酸乙酯含量的影响,初步探讨了旨在提高氧化、酯化反应速度的黄酒陈化工艺改进措施。具体结论如下:1)自然贮存5年内的黄酒,酒精度、pH值逐年降低,总酚含量逐年下降,单宁含量逐年减少,铁离子含量、总酯含量逐年升高。酒精度、铁离子含量、总酚含量、供氧量等是影响醇→醛氧化反应进程的主要因素;2)过氧化氢作为强氧化剂能大幅度加快黄酒氧化反应进程,协同超高压处理对酯化反应的增强作用,可以加速黄酒的陈化。酒中过氧化氢浓度达到18mg/L、300MPa、保压20min条件下,黄酒中的总酚含量降到0.783g/L,接近于自然贮存1年;总酸含量降到4.68g/L,相当于自然贮存5年;总酯含量升高到42.58mg/L,接近于自然贮存2年。总体接近于自然陈化1年。3)结合黄酒新酒理化指标,构建的醇酸模拟体系能较好地排除酒中其他有机物对氧化作用的干扰,便于直观可靠地获得研究黄酒氧化、酯化进程的试验数据。4)通过对醇酸模拟体系的试验考察,提出了加速黄酒的陈化的工艺措施:a.在滤酒工序中加入适量铁离子和多酚类物质,并加以适当搅拌,加速酚→醌的耦合,产生具有强氧化作用的过氧化氢,有利于加速氧化进程;b.及时对含氧充足的黄酒新酒进行超高压处理,促进氧化及酯化反应。

马燕红[6](2014)在《白酒组成与品质关系的研究及应用》文中认为白酒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产品,是社交礼仪和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工艺、风格和优异的色、香、味倍受广大饮用者的喜爱。在世界蒸馏酒中独树一帜,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目前白酒的生产仍主要以传统的生产工艺做指导,具有很强的经验性和不确定性。因此,运用现代先进的科技手段,分析白酒组成,探讨影响白酒品质的主要因素、改进传统白酒的生产工艺、改善白酒品质,使其既能嫁接现代化的、稳定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又能保持“手工打造的高贵品质”,促进白酒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汾酒为研究对象,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色谱、光谱及电化学等分析手段,探讨了影响白酒品质的主要因素,建立了改善白酒品质的一些适用方法。其内容及主要结论如下:一、对新产和贮存半年至30年的65度汾酒中香味成分、金属离子和电导率等随储存时间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探明了白酒的自然陈酿行为主要是:“低沸点物质挥发、溶解氧氧化、酯化水解平衡、分子间弱相互作用以及贮存容器表面活性中心参与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模拟白酒自然陈酿的环境及条件,研制了一种“多级雾化超重力旋转白酒陈酿设备”,本室首次将超重力技术用于白酒人工催陈,并用于工业生产。结果表明:新产白酒以每小时2-3吨的流速,通过该设备处理后,其酒样的理化检验数据、感官品评(色、香、味、格)结果及聚类分析法结论,均相当于自然陈酿至少2年以上的白酒。为缩短白酒陈酿时间、改善新酿造白酒品质提供了一条新的途经。二、对65度酒中31个微量成分随酒龄的变化行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对其pH值、电导率等性质进行了分析测定。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和偏最小二乘技术,建立了一个白酒组成与其酒龄的相关模型,同时采用内部及外部双重验证的办法对所建模型稳定性进行分析和验证。多元线性分析结果:建模相关系数(R)为0.9990,交互检验复相关系数(RLoo)为0.9980,外部检验相关系数(Qext)为0.9984;偏最小二乘回归结果:建模相关系数(R)为0.9949,交互检验复相关系数(RLOO)为0.9840。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用于清香型白酒的酒龄预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三、从白酒生产过程中加浆用水对低度白酒稳定性的影响入手,分别测定了自来水、软化水、纯净水及其配制的低度白酒的电导率、介电常数及白酒中主要香味成分含量随储存时间的变化规律,并探讨了白酒胶体溶液胶核、胶粒和胶团的组成以及影响白酒胶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加浆用水中含有适量的金属离子,可有效提高白酒胶体的稳定性、降低体系的介电常数、抑制酯类化合物的水解、提高低度白酒的稳定性。同时,通过使用酒体中富含酯对应酸的有益微量元素的羧酸盐调整金属离子浓度后的加浆用水,配制的低度清香型白酒(38°),放置一年,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含量总和比对照样提高了31.0%,低度浓香型白酒(38°)放置一年,已酸乙酯、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含量总和比对照样提高了10.2%。四、以气相色谱-质谱为手段,对白酒中常见的多种有机酸进行了定性定量研究。并建立了酸衍生化后,气质联用(GC/MS)定性、选择离子模式(SIM)下内标法对七种有机酸定量分析的方法。结果表明:该法测得各种有机酸含量与其衍生物的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在0.9929到0.9994之间;精密度实验的RSD值在0.29%到3.01%之间(n=6);加标回收率在82.43%到109.38%之间。该法简单、准确、重现性好,用于不同香型及不同酒龄白酒中有机酸含量的检测,取得了满意的结果。五、应用分子电性距离矢量(MEDV)对16个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PAEs)进行结构表征,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建立了PAEs结构与其气相色谱保留时间的定量结构-色谱保留关系(Quantitative Structure-retention Relationship, QSRR)模型;同时采用内部及外部双重验证的办法对所建模型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和验证,所建立的模型相关系数为0.9110,交互检验相关系数为0.8556,外部样本预测的相关系数为0.8914。结果表明MEDV能较好地表征该类分子结构信息,所建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为白酒及其塑料包装材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气相色谱定性提供了一个便捷的新方法。

张斌[7](2012)在《电场对橡木桶陈酿白兰地酒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为深受消费者喜爱的白兰地酒需在橡木桶里进行贮藏陈酿,通过橡木与酒之间缓慢的反应为酒添色增香,使酒色泽金黄透明、口味醇厚。但是白兰地一般需在橡木桶中贮藏多年,如特级白兰地(X.O)在橡木桶中至少要存放六年以上,一些着名品牌的特级白兰地存放达15年以上。因此为了提高白兰地橡木桶陈酿速率,节省世界有限的橡木资源,降低生产成本,缩短陈酿周期,提高生产效率,白兰地陈酿方法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工业化生产所用橡木桶容积一般为225L或者更大,为了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探明电场作用于橡木桶对白兰地有无影响及产生影响的好坏,本论文研究选择了容积相对较小的经中度烘烤的5L和2L法国橡木桶进行实验。于橡木桶两端施加50kV的电压,5L橡木桶中白兰地的实际电场强度约为1kV/cm,2L橡木桶中白兰地的实际电场强度约为1.1kV/cm,连续处理15个月,每天电场处理12h,处理室温度控制在15℃20℃,相对湿度控制在65%72%。并自然陈酿的白兰地进行了对比,全面分析了白兰地陈酿15个月过程中各种物质的含量变化,主要涉及多酚类物质、醛类、酸类、酯类、醇类物质,及色度、pH、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等指标,并与工业化生产的225L橡木桶中陈酿的白兰地酒进行了对比。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各陈酿样在5L及2L橡木桶中白兰地的酚类物质、酯类物质及β苯乙醇含量随贮存时间均呈现递增的趋势,但电场处理样的各物质含量均高于同期同容积的自然陈酿样。例如,陈酿6个月时,在5L橡木桶中,电场处理样的总单宁、缩合单宁、总酚、辛酸乙酯及β苯乙醇含量比自然陈酿样分别提高了31.6%、68.2%、7.5%、6.6%和1.6%;在2L橡木桶中,陈酿6个月时,以上各指标分别提高了43.3%、60.3%、3.1%、10.8%和1.4%。橡木桶容积的大小决定了与酒体接触内比表面积的大小,容积越小则内比表面积越大。实验表明,2L橡木桶中白兰地的酚类物质、酯类物质及β苯乙醇含量比同期5L橡木桶的含量要高。例如,自然陈酿6个月时,2L陈酿样的单宁、缩合单宁、总酚、辛酸乙酯及β苯乙醇含量比5L陈酿样的分别高62.8%、83.8%、22.7%、2.6%和1.0%;电场处理6个月时,分别高77.2%、67.6%、17.6%、6.7%和0.4%。与工业化生产所用225L橡木桶陈酿白兰地12个月时的酚类物质及酯类物质含量相比,5L电场处理样的单宁、缩合单宁、总酚及辛酸乙酯含量在78个月时超过其值,2L电场处理样则更提前了12个月超过其值。说明了电场处理能够促进橡木桶中酚类物质的溶出,促进酯类物质的合成。随着陈酿时间的延长,乙醛、乙缩醛、糠醛含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乙酸、辛酸、癸酸均呈现递增的趋势,但是电场处理样的增幅要小于同期同容积的自然陈酿样;甲醇及杂醇油含量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且电场处理样的甲醇及杂醇油含量要低于同期同容积的自然陈酿样。例如,在5L橡木桶中电场处理样的杂醇油及甲醇含量比自然陈酿样在6个月时分别降低了8.26mg/L和4.34mg/L;2L橡木桶中,分别降低了14.04mg/L和6.97mg/L。实验还选取了橡木粉、橡木片、橡木丁及橡木块进行陈酿实验,发现无论自然陈酿样还是电场处理样,白兰地的单宁、总酚及易挥发酚类物质含量随贮存时间的增加均呈现递增的趋势,但是电场处理样的含量均要高于同期对照样,4种橡木制品的酚类物质溶出速率大小为橡木粉>橡木片>橡木丁>橡木块。通过对没食子酸、原儿茶酸及香草醛等10种酚类物质,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等5种酯类物质的含量变化趋势分别进行聚类分析,发现了其在白兰地酒陈酿过程中的内在关联性,酚类物质可聚类分为三大类,酯类物质可聚类分为二大类,其中4甲基愈创木酚及乙酸乙酯都单列一类,且电场处理样的含量明显高于同期同容积的自然陈酿样。例如,在5L橡木桶中,电场处理样的4甲基愈创木酚和乙酸乙酯的含量比自然陈酿样在6月时的含量分别提高了66.7%、16.6%;2L橡木桶中分别提高了75.0%和17.5%。通过建立电场对酚类物质作用的数学模型,发现对于每一种酚类物质扩散系数的回归方程,电场强度E的系数均比橡木桶体积V的系数要大,这充分说明电场作用与橡木桶体积大小相比,电场的作用对酚类物质的含量影响要大,同时电场E的系数均为正数,说明电场作用对扩散系数及酚类物质的含量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白兰地中溶质分子的跃迁频率和激活熵被提高,增大了扩散过程中分子的自由度,加快了分子的扩散过程,同时活化能降低,扩散系数增大,从而促进了白兰地酒对橡木成分的提取。外加电场加速了分子运动速度和化学反应速度,电场提供能量,促使分子的电离,降低了反应所需的活化能,活性提高的同时,处于动态平衡的化学反应都加快,提高了分子间的有效碰撞,加速了酯化反应、缔合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的进行,同时促进了低沸点物质的挥发。

黄婷[8](2012)在《香醋人工催陈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食醋是烹调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调味品。在中国,醋的历史文化久远,我国百姓自古以来就有酿醋和食醋的传统。随时代的发展,醋的用途由最初用于调味发展为如今的用于烹调型、佐餐型、保健型、饮料型和沐浴型等等。新酿制的醋刺激性较大,要经长时间的贮存陈酿,才能使之变得柔和。品质优良的醋不仅生产周期长、成本高,产品的营养成分也随原料、工艺及生产环境有关。因此,研究香醋快速陈酿技术具有较大的实际应用价值。本论文以湘西自治州边城醋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香醋为试验材料,采用化学法、微波、超声波、超高压及综合处理等方法对香醋进行人工催陈试验,研究不同催陈方法对香醋主要理化指标(总酯、总酸、pH、还原糖、氨基态氮)及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影响,并与未处理、自然陈酿一年香醋相比较,以此确定了不同催陈方法的最优工艺条件,建立了香醋人工催陈方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未处理、自然陈酿一年醋各主要理化指标、挥发性香气成分的研究结果表明:随自然陈酿时间的延长,香醋中的总酯含量逐渐增加,经自然陈酿一年的醋总酯含量达到8.15g/L,色泽加深。2、香醋经化学法处理后,其总酸、总酯含量明显增加。对催陈效果影响的因素依次为过氧化氢浓度>加热温度>处理时间,经正交试验得最优工艺条件:过氧化氢浓度0.05mol/L,加热温度为30℃,处理时间2h,总酯含量达到9.20g/L。由紫外吸收图谱可知经化学法处理的香醋在近紫外区光谱曲线有上移,说明化学法对香醋起到了催陈的效果。3、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工艺条件参数得出超声波催陈香醋的最佳条件为:超声波功率600W、乙醇添加量0.53%、温度35℃、时间21min。在此条件下得到的香醋总酯含量为8.21g/L,口感协调、酯香味突出、陈香增加。4、运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法研究微波功率、微波处理时间、乙醇添加量对香醋主要理化指标的影响,确定了微波催陈香醋的较优条件范围。通过频率分析法得到微波催陈香醋优化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380W、乙醇添加量0.6%、微波处理时间10min,在此工艺条件下微波催陈香醋的总酯含量为8.30g/L;在实验范围内各因素对微波催陈香醋作用的显着性依次为:微波功率>微波处理时间>乙醇添加量。香醋的最大紫外吸收波长在220nm左右,微波处理后的香醋在波长40001500cm-1范围内与自然陈酿一年的醋红外图谱基本吻合,说明香醋经微波处理能加速醋内物质参与反应,快速达到陈酿目的。5、随超高压处理压力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香醋中总酸、总酯、氨基态氮和还原糖含量均有较明显的变化。利用响应面法优化超高压催陈香醋工艺条件,在超高压处理压力为288MPa,处理68min,乙醇添加量为0.59%的条件下得到口感柔和协调、酯香味突出的香醋,总酯含量8.16g/L。6、香醋综合陈酿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超声及超高压联合处理对香醋,即在温度35℃,乙醇添加量0.53%,处理21min,处理一次后,再经超高压处理(超高压压力288MPa,处理68min,乙醇添加量0.59%),香醋的总酯含量与自然陈酿一年水平相当,达到8.74g/L。由此看出,采用超声及超高压联合处理是一种可行的香醋快速陈酿方法。由未处理香醋与复合催陈后香醋的GC/MS香气成分分析结果可知,香醋中检测出的香气化合物主要是醇类、酯类、挥发酸类、醛酮类等物质,催陈后的香醋中总酯含量明显高于未处理香醋。

万子玲,郑华,林捷,郭正忠,寇兆民[9](2010)在《低度砂糖桔果酒的人工催陈技术研究》文中指出利用超声波、紫外线和微波进行催陈处理,探讨人工催陈处理对沙糖桔发酵果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催陈方式的处理时间均对沙糖桔酒的陈化效果显着。沙糖桔原酒经超声波和微波处理后,酒精度先降后升,透光率先升后降,总酸持续增加,总糖持续减少。而紫外线处理处理后,酒精度下降,透光率上升,总糖下降,总酸变化不显着。陈化后的风味更加醇厚,其中以400W超声波处理15min后的酒体最为醇和丰满。

秦捷[10](2010)在《凉薯酒生产工艺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发酵型果酒是在酵母菌的作用下,充分利用水果中的糖分产生酒精而加工制成的低度酒饮料。它不仅能将果实中大部分的营养成分保留下来,而且含有许多微生物代谢合成的有益物质,对人体健康十分有利。以凉薯为原料开发研制发酵型果酒,为我国凉薯资源的利用开辟了新的领域,丰富了市场上果酒产品的种类,必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本文主要对凉薯的液化糖化工艺参数的确定、发酵方式的选择、主发酵工艺参数的确定、后发酵温度的选择,原酒澄清技术以及原酒调配技术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得到凉薯原浆的最佳液化工艺为:α-淀粉酶添加量为12U/g,温度为95℃,pH为6.0,液化时间为60min。最佳糖化工艺为:糖化酶添加量为160 U/g,温度为55℃,pH为4.0,糖化时间为2h;2.通过原浆发酵、浊汁发酵和清汁发酵三种方法比较,发现浊汁发酵法产酒率较高,而且得到的原酒比清汁发酵法的香味更为浓郁和突出,杂醇油含量较低,因而确定以浊汁发酵为佳;3.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得到凉薯酒主发酵的主要工艺参数为:发酵温度22-24℃,活性干酵母接种量为0.4g/L, SO2添加量为80mg/L,pH为3.6,装液量为80%,发酵周期为8天;4.通过单因素试验,测定凉薯发酵酒的色度,透光率等理化指标,确定凉薯酒后发酵温度为后13-15℃,时间为25天。5.在凉薯酒澄清方法及工艺参数的研究中:综合考虑到澄清方法对凉薯酒质量的影响,确定凉薯酒的最佳澄清工艺为:利用1%的壳聚糖溶液澄清,壳聚糖的添加量为60mL/L。6.向凉薯发酵酒中添加白酒、柠檬酸和凉薯汁进行勾兑,确定最佳调配方案为:每1L凉薯发酵酒中,白酒(52v/v,%)、柠檬酸、凉薯汁的添加量分别为5mL、15g、10mL。7.凉薯发酵酒的最佳工艺流程及主要工艺参数为:凉薯→清洗→去皮→压榨→淀粉液化(α-淀粉酶添加量为12U/g,温度为95℃,pH为6.0,液化时间为60min)→淀粉糖化(糖化酶添加量为160 U/g,温度为55℃,pH为4.0,糖化时间为2h)→粗过滤→成分调整(SSC为22%)→主发酵(发酵温度22-24℃,活性干酵母接种量为0.4g/L, S02添加量为80mg/L, pH为3.6,装液量为80%,发酵周期为8天)→后发酵(13-15℃,时间为25天)→倒桶→澄清(1%的壳聚糖溶液澄清,60mL/L)→陈酿→调配(5mL/L白酒、15G/L柠檬酸、10mL/L凉薯汁)→杀菌装瓶→成品

二、红外线人工催陈雪山红景天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红外线人工催陈雪山红景天酒(论文提纲范文)

(1)柑橘酒苦味物质及其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柑橘中的主要苦味物质
        1.2.1 柠檬苦素类似物
        1.2.2 柚皮苷
        1.2.3 柑橘中苦味物质的评价
    1.3 柑橘“后苦”的脱除及其机理研究
        1.3.1 物理脱苦法
        1.3.2 生物脱苦法
        1.3.3 复合脱苦法
    1.4 柑橘酒的脱苦研究
        1.4.1 柑橘品种的选择
        1.4.2 柑橘酒脱苦工艺的研究
        1.4.3 酒类脱苦的其他研究
    1.5 白兰地及皮渣白兰地的研究
        1.5.1 酿造原料的选择
        1.5.2 白兰地的生产工艺
        1.5.3 柑橘白兰地的研究
    1.6 研究意义与内容
        1.6.1 研究意义
        1.6.2 研究内容
        1.6.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柑橘中主要苦味物质的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仪器
        2.2.1 原料
        2.2.2 试剂
        2.2.3 仪器与设备
    2.3 试验方法
        2.3.1 柑橘果实/汁/酒中苦味物质的检测
        2.3.2 柑橘中三种主要苦味物质的评价
    2.4 结果与讨论
        2.4.1 柑橘果实/汁/酒中苦味物质的检测分析
        2.4.2 柑橘中三种主要苦味物质的评价分析
    2.5 小结
第三章 物理法处理柑橘原料对柑橘酒苦味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仪器
        3.2.1 原料
        3.2.2 试剂
        3.2.3 仪器与设备
    3.3 试验方法
        3.3.1 原料处理
        3.3.2 相关理化指标的测定
        3.3.3 柑橘酒酿造
        3.3.4 柑橘汁(酒)中柠檬苦素类似物的提取和检测
        3.3.5 柑橘汁(酒)抗氧化能力的测定
        3.3.6 柑橘汁(酒)的颜色评价
        3.3.7 柑橘汁(酒)中香气物质的测定及分析
        3.3.8 柑橘酒感官评价
        3.3.9 数据分析
    3.4 结果与分析
        3.4.1 相关理化指标
        3.4.2 柑橘汁(酒)中柠檬苦素类似物含量
        3.4.3 柑橘汁(酒)的浊度
        3.4.4 柑橘汁(酒)的颜色
        3.4.5 柑橘汁(酒)的香气物质
    3.5 小结
第四章 基于柑橘酒苦味降低的工艺优化
    4.1 引言
    4.2 材料与仪器
        4.2.1 果实
        4.2.2 试剂
        4.2.3 仪器与设备
    4.3 试验方法
        4.3.1 柑橘酒生产工艺及技术要点
        4.3.2 不同工艺条件酿造柑橘酒
        4.3.3 下胶
        4.3.4 基本理化指标的测定
        4.3.5 “后苦”类物质的提取及检测
        4.3.6 柑橘酒抗氧化能力的测定
        4.3.7 柑橘酒的颜色评价
        4.3.8 柑橘酒中香气物质的测定
        4.3.9 柑橘酒感官评价
        4.3.10 数据分析
    4.4 结果与分析
        4.4.1 不同贮存温度对原料中柠檬苦素类似物含量的影响
        4.4.2 不同工艺条件对柑橘酒“后苦”类物质的影响
        4.4.3 不同下胶材料对柑橘酒“后苦”类物质的影响
    4.5 小结
第五章 基于苦味降低的柑橘蒸馏酒的工艺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与仪器
        5.2.1 材料
        5.2.2 试剂
        5.2.3 仪器与设备
    5.3 试验方法
        5.3.1 柑橘酒的酿造及蒸馏工艺
        5.3.2 供试样品基本理化指标的测定
        5.3.3 供试样品颜色的评价
        5.3.4 供试样品香气物质的测定
        5.3.5 供试样品中柠檬苦素、诺米林的提取和UPLC检测
        5.3.6 供试样品的感官评价
        5.3.7 数据分析
    5.4 结果与讨论
        5.4.1 供试样品的相关理化指标
        5.4.2 供试样品的颜色
        5.4.3 供试样品的香气物质
        5.4.4 供试样品的柠檬苦素类似物含量
        5.4.5 供试样品的感官评价
    5.5 结论
第六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超声波催陈对镇江香醋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镇江香醋
        1.1.1 镇江香醋的简介
        1.1.2 镇江香醋的自然陈酿
    1.2 食醋的人工催陈技术[9]
        1.2.1 超高压催陈技术
        1.2.2 微波催陈技术
        1.2.3 高压静电场催陈技术
        1.2.4 红外线催陈技术
        1.2.5 γ射线催陈技术
    1.3 超声催陈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超声催陈的国内研究现状
        1.3.2 超声催陈的国外研究现状
        1.3.3 超声催陈机理研究现状
    1.4 食醋风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食醋的风味
        1.4.2 食醋风味的国外研究现状
        1.4.3 食醋风味的国内研究现状
    1.5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1.5.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超声波催陈对镇江香醋主要品质指标的影响
    2.1 引言
    2.2 材料与仪器
        2.2.1 材料和试剂
        2.2.2 仪器和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镇江香醋的超声催陈方法
        2.3.2 总酸和总酯的测定
        2.3.3 还原糖的测定
        2.3.4 氨基态氮的测定
        2.3.5 游离氨基酸的测定
        2.3.6 有机酸的测定
        2.3.7 流变性的测定
        2.3.8 PCA分析结合感官分析
        2.3.9 数据分析
    2.4 结果与讨论
        2.4.1 超声催陈对镇江香醋总酸、总酯、还原糖和氨基态氮的影响
        2.4.2 超声催陈对镇江香醋氨基酸的影响
        2.4.3 超声催陈对镇江香醋有机酸的影响
        2.4.4 超声催陈对镇江香醋流变性的影响
        2.4.5 PCA分析结合感官分析结果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超声催陈对镇江香醋挥发性成分及特征香气物质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仪器
        3.2.1 材料和试剂
        3.2.2 仪器和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HS-SPME样品预处理
        3.3.2 GC-MS检测方法
        3.3.3 定性定量分析
        3.3.4 香气活性成分的鉴定
        3.3.5 香气活性成分雷达图
        3.3.6 PCA分析
    3.4 结果与讨论
        3.4.1 超声催陈对镇江香醋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3.4.2 超声催陈对镇江香醋香气活性成分的影响
        3.4.3 香气活性成分雷达图
        3.4.4 PCA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超声催陈可加速镇江香醋陈化反应的机理探讨
    4.1 引言
    4.2 材料与仪器
        4.2.1 材料和试剂
        4.2.2 仪器和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总酸、总酯、还原糖和氨基态氮的测定
        4.3.2 超声空化产额的测定
        4.3.3 超声过程中羟基自由基释放量的测定
        4.3.4 超声自由基作用机理验证
        4.3.5 基于果糖-甘氨酸美拉德模拟体系超声波催陈机理的研究
    4.4 结果与讨论
        4.4.1 超声空化作用对镇江香醋陈化的影响
        4.4.2 超声对羟基自由基的影响
        4.4.3 超声自由基作用机理验证
        4.4.4 超声处理对美拉德反应模拟体系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科研成果

(3)催陈食醋工艺技术研究前沿(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人工催陈食醋技术
    2.1 超声波催陈
        2.1.1 超声波催陈研究进展
        2.1.2 超声波催陈分析
    2.2 超高压催陈
        2.2.1 超高压催陈研究进展
        2.2.2 超高压催陈分析
    2.3 微波催陈
        2.3.1 微波催陈研究进展
        2.3.2 微波催陈研究分析
    2.4 高压静电场催陈技术
        2.4.1 高压静电场催陈研究进展
        2.4.2 高压静电场催陈研究分析
    2.5 红外催陈技术
        2.5.1 红外催陈研究进展
        2.5.2 红外催陈研究分析
    2.6 激光催陈技术
        2.6.1 激光催陈研究进展
        2.6.2 激光催陈研究分析
3 国外催陈技术研究
4 小结与展望

(4)汾酒香气成分及陈酿行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1 概述
    1.2 白酒香气成分分析方法
        1.2.1 直接进样法
        1.2.2 固相萃取法
        1.2.3 顶空进样法
        1.2.4 溶剂萃取法
        1.2.5 衍生化法
        1.2.6 搅拌棒吸附萃取法
    1.3 白酒特征香气物质的研究
    1.4 白酒陈酿行为的研究
        1.4.1 缔合说
        1.4.2 氧化说
        1.4.3 溶出说
        1.4.4 酯化说
        1.4.5 挥发说
    1.5 白酒人工催陈技术
        1.5.1 物理催陈法
        1.5.2 化学催陈法
        1.5.3 生物催陈法
        1.5.4 复合催陈法
    1.6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6.1 目的与意义
        1.6.2 研究内容
        1.6.3 创新点
第二章 汾酒香气成分的分析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材料与仪器
        2.2.2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香气成分定性结果
        2.3.2 香气成分百分比含量分析
    2.4 结论
第三章 汾酒特征香气物质的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材料与仪器
        3.2.2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GC-O-MS结果分析
        3.3.2 PCA分析
    3.4 结论
第四章 汾酒陈酿行为的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材料与仪器
        4.2.2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不同贮存时间酒样的主体香气成分含量测定结果
        4.3.2 存在化学平衡关系的香气成分量比值分析结果
        4.3.3 pH值及电导率测定结果
        4.3.4 汾酒陈酿行为与贮存时间相关性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4.3.5 模型所含变量的物理意义
    4.4 结论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1.1 香气成分的分析
        5.1.2 特征香气物质的研究
        5.1.3 酒体陈酿行为模型的构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5)黄酒贮藏过程中的氧化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黄酒的陈化
        1.2.1 缔合说
        1.2.2 酯化说
        1.2.3 氧化说
        1.2.4 溶出说
        1.2.5 挥发说
    1.3 酒类催陈技术概述
        1.3.1 物理催陈法
        1.3.2 化学催陈法
        1.3.3 生物催陈法
    1.4 氧化剂催陈酒类概述
        1.4.1 酒体中溶解氧含量变化
        1.4.2 氧气添加
        1.4.3 臭氧添加
    1.5 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1.5.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2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不同年份黄酒的氧化进程
    2.1 引言
    2.2 材料与试剂
        2.2.1 材料
        2.2.2 试剂
        2.2.3 仪器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理化指标检测方法
        2.3.2 总酚含量测定方法
        2.3.3 单宁含量测定
        2.3.4 铁离子测定方法
        2.3.5 总酯含量测定方法
    2.4 结果与分析
        2.4.1 常规理化指标
        2.4.2 总酚含量及变化
        2.4.3 单宁含量及变化
        2.4.4 铁离子含量及变化
        2.4.5 总酯含量及变化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不同处理方式对黄酒的氧化作用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材料与试剂
        3.2.2 仪器与设备
        3.2.3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温度协同双氧水处理对黄酒的氧化作用
        3.3.2 双氧水协同超高压处理对黄酒的氧化作用
        3.3.3 臭氧处理对黄酒的氧化作用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醇酸模拟体系氧化作用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原料与试剂
        4.2.2 仪器及设备
        4.2.3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自然贮藏对乙醛、乙酸乙酯形成的影响
        4.3.2 超高压对新配模拟溶液的作用效果
        4.3.3 微氧协同超高压对乙醛、乙酸乙酯形成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6)白酒组成与品质关系的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1 概述
    1.2 白酒的主要香味成分分析
        1.2.1 白酒香味成分的分析技术
        1.2.2 白酒组成的研究现状
    1.3 白酒陈化研究进展
        1.3.1 白酒陈化机理研究进展
        1.3.2 白酒人工催陈研究进展
        1.3.3 现有白酒催陈方法的不足之处
    1.4 酒龄预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1.4.1 微量成分与酒龄关系研究进展
        1.4.2 酒龄鉴别研究进展
    1.5 提高低度白酒稳定性的研究
        1.5.1 白酒低度化进程及其存在问题
        1.5.2 低度白酒品质提高的研究现状
    1.6 白酒中增塑剂检测方法的研究
        1.6.1 白酒的包装材料
        1.6.2 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及其危害
        1.6.3 白酒塑料包装材料中的PAEs及其检测方法
    1.7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白酒自然陈酿行为的研究及其在白酒人工催陈中的应用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仪器与试剂
        2.2.2 香味成分的定性测定
        2.2.3 香味成分的定量测定
        2.2.4 易挥发组分的分析测定
        2.2.5 总酸、总酯含量测定
        2.2.6 电导率的测定
        2.2.7 金属离子含量的测定
        2.2.8 白酒催陈方法
        2.2.9 感官品评
        2.2.10 统计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微量香味成分分析结果
        2.3.2 顶空-GC/MS结果
        2.3.3 总酸总酯的变化规律
        2.3.4 金属离子和电导率的变化规律
        2.3.5 白酒多级雾化超重力旋转陈酿结果
    2.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清香型白酒酒龄鉴别方法的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剂与仪器
        3.2.2 电导率的测定
        3.2.3 pH值的测定
        3.2.4 白酒主要香味成分的测定
        3.2.5 酒龄鉴别模型的建立
    3.3 结果与讨论
        3.3.1 pH值、电导率分析结果
        3.3.2 白酒微量成分分析结果
        3.3.3 酒龄鉴别模型的建立
    3.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低度白酒稳定性的研究及应用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仪器与试剂
        4.2.2 低度酒的配制
        4.2.3 电导率的测定
        4.2.4 介电常数的测定
        4.2.5 Ca~(2+)、Mg~(2+)含量的测定
        4.2.6 白酒主要香味成分含量的测定
        4.2.7 加浆用水的配制
        4.2.8 统计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不同加浆用水中Ca~(2+)、Mg~(2+)离子浓度、电导率与其介电常数的关系
        4.3.2 不同加浆用水配制的低度白酒电导率与其介电常数的关系
        4.3.3 不同加浆用水配制的低度白酒中酯水解速率的研究
        4.3.4 酯水解速率常数与金属离子浓度间定量关系的推导
        4.3.5 低度白酒稳定性研究的应用
    4.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气质联用法同时测定白酒中的七种有机酸
    5.1 引言
    5.2 材料和方法
        5.2.1 试剂和仪器
        5.2.2 溶液的配制
        5.2.3 分析条件
        5.2.4 实验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衍生化条件的优化及定量条件的选择
        5.3.2 标准曲线的制作
        5.3.3 检测限和定量限
        5.3.4 精密度和回收率
        5.3.5 实际样品分析
    5.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白酒塑料包装材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QSRR关系研究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仪器与试剂
        6.2.2 实验方法
        6.2.3 化合物分子结构表征
    6.3 结果与讨论
        6.3.1 数据采集
        6.3.2 模型建立
    6.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引言
    7.2 论文工作总结
    7.3 工作展望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介

(7)电场对橡木桶陈酿白兰地酒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橡木桶和白兰地概述
        1.2.1 橡木的分类
        1.2.2 橡木桶贮酒
        1.2.3 白兰地概况
        1.2.4 白兰地酒的功效
        1.2.5 白兰地酒的陈酿
        1.2.6 白兰地酒陈酿存在的问题
    1.3 酒类催陈研究进展
        1.3.1 现有酒类催陈方法
        1.3.2 现有酒类催陈方法的缺陷
    1.4 论文研究的意义及内容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电场设备
    2.1 电场装置
    2.2 操作规程
    2.3 电场强度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电场对橡木桶陈酿白兰地酒中酚类物质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主要试剂
        3.2.2 主要仪器
        3.2.3 实验方法
        3.2.4 分析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工业化生产数据
        3.3.2 电场作用对单宁含量的影响
        3.3.3 电场对总酚含量的影响
        3.3.4 电场对易挥发酚类物质的影响
        3.3.5 电场对白兰地色度的影响
        3.3.6 电场对酚类物质作用的数学模型
    3.4 样品回收率测定
    3.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电场对橡木桶陈酿白兰地酒香气物质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主要试剂
        4.2.2 主要仪器
        4.2.3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工业化生产数据
        4.3.2 电场对醛类物质的影响
        4.3.3 电场对酸类物质的影响
        4.3.4 电场作用对酯类物质的影响
        4.3.5 电场作用对β苯乙醇的影响
        4.3.6 电场对香气物质的数学模型
        4.3.7 电场对香气物质的作用机理分析
    4.4 样品回收率测定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电场对橡木桶陈酿白兰地中甲醇和杂醇油的影响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主要试剂
        5.2.2 主要仪器
        5.2.3 实验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工业化生产数据
        5.3.2 对甲醇含量的影响
        5.3.3 对杂醇油含量的影响
        5.3.4 对正丙醇、正丁醇、异丁醇及异戊醇含量的影响
        5.3.5 电场对甲醇和杂醇油作用的数学模型
        5.3.6 样品回收率测定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电场作用对白兰地中电化学指标的影响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主要试剂
        6.2.2 主要仪器
        6.2.3 数据统计分析
    6.3 结果与讨论
        6.3.1 工业化生产数据
        6.3.2 对溶解氧的影响
        6.3.3 对氧化还原电位的影响
        6.3.4 对电导率的影响
        6.3.5 对 pH 值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 电场对无定形橡木陈酿白兰地的影响
    7.1 引言
    7.2 材料与方法
        7.2.1 主要试剂
        7.2.2 主要仪器
        7.2.3 实验方法
        7.2.4 分析方法
    7.3 结果与讨论
        7.3.1 对单宁含量的影响
        7.3.2 对总酚的影响
        7.3.3 对易挥发酚类物质的影响
        7.3.4 对白兰地色度的影响
    7.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与展望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8)香醋人工催陈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食醋的风味及营养成分
        1.1.2 我国主要食醋种类及特点
    1.2 食醋酿造工艺及功能特性概况
        1.2.1 食醋传统生产工艺
        1.2.2 食醋的功能研究进展
    1.3 发酵产品人工催陈研究进展
        1.3.1 国内发酵产品催陈研究现状
        1.3.2 国外发酵产品催陈研究现状
    1.4 人工催陈技术简介
        1.4.1 超声波催陈
        1.4.2 微波催陈
        1.4.3 超高压催陈
        1.4.4 臭氧催陈
        1.4.5 电磁场催陈
        1.4.6 高压脉冲催陈
        1.4.7 加热与冷冻催陈
        1.4.8 红外线催陈
        1.4.9 其他催陈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 研究内容与目标
        1.6.1 研究内容
        1.6.2 研究目标
第2章 化学法催陈香醋工艺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与试剂
        2.1.2 仪器与设备
        2.1.3 研究方法
        2.1.4 主要理化指标检测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助催剂的筛选
        2.2.2 过氧化氢浓度对香醋主要理化指标的影响
        2.2.3 加热温度对香醋主要理化指标的影响
        2.2.4 处理时间对香醋主要理化指标的影响
        2.2.5 化学法催陈香醋工艺条件优化
        2.2.6 化学法催陈对香醋品质的影响
        2.2.7 讨论
    2.3 小结
第3章 超声波催陈香醋工艺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与试剂
        3.1.2 仪器与设备
        3.1.3 研究方法
        3.1.4 香醋主要理化指标检测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乙醇添加量对香醋主要理化指标的影响
        3.2.2 超声波功率对香醋主要理化指标的影响
        3.2.3 超声波处理时间对香醋主要理化指标的影响
        3.2.4 超声波处理温度对香醋主要理化指标的影响
        3.2.5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催陈香醋工艺结果
        3.2.6 超声波催陈对香醋品质的影响
        3.2.7 讨论
    3.3 小结
第4章 微波催陈香醋工艺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与试剂
        4.1.2 仪器与设备
        4.1.3 研究方法
        4.1.4 香醋主要理化指标检测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微波功率处理对香醋主要理化指标的影响
        4.2.2 乙醇添加量对香醋理化指标的影响
        4.2.3 微波处理时间对香醋理化指标的影响
        4.2.4 微波催陈香醋工艺条件优化
        4.2.5 微波处理对香醋品质的影响
        4.2.6 讨论
    4.3 小结
第5章 超高压催陈香醋工艺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与试剂
        5.1.2 仪器与设备
        5.1.3 研究方法
        5.1.4 香醋主要理化指标检测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乙醇添加量对香醋主要理化指标的影响
        5.2.2 超高压处理时间对香醋主要理化指标的影响
        5.2.3 超高压处理压力对香醋主要理化指标的影响
        5.2.4 超高压催陈香醋工艺条件优化
        5.2.5 超高压处理对香醋品质的影响
        5.2.6 讨论
    5.3 小结
第6章 复合催陈香醋工艺研究
    6.1 材料与方法
        6.1.1 材料与试剂
        6.1.2 仪器与设备
        6.1.3 香气成分测定
        6.1.4 研究方法
        6.1.5 香醋主要理化指标检测方法
        6.1.6 定性定量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不同催陈法对香醋主要理化指标的影响
        6.2.2 未处理香醋与最佳复合催陈后香醋香气成分分析结果
    6.3 小结
第7章 不同催陈法对香醋光谱学特性的影响
    7.1 材料与方法
        7.1.1 材料与试剂
        7.1.2 仪器与设备
        7.1.3 研究方法
    7.2 结果与分析
        7.2.1 不同催陈法对香醋紫外吸收光谱图的影响
        7.2.2 不同催陈法对香醋红外吸收光谱图的影响
        7.2.3 催陈机理探讨
    7.3 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全文结论
    8.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9)低度砂糖桔果酒的人工催陈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果酒澄清度测定:
        1.2.2 果酒的酒精度、总糖和总酸测定
        1.2.3 超声波处理对沙糖桔原酒的影响
        1.2.4 紫外线处理对沙糖桔原酒的影响
        1.2.5 微波处理对沙糖桔原酒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超声波对沙糖桔果酒的催陈效果
    2.2 紫外光对沙糖桔果酒的的催陈效果
    2.3 微波对沙糖桔果酒的催陈效果
3 结论

(10)凉薯酒生产工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果酒
        1.1 果酒的起源与发展
        1.2 果酒的分类
        1.2.1 按原料分类
        1.2.2 按酿造方法分类
        1.2.3 按果酒中含糖量多少分类
        1.2.4 按果酒中所含酒精含量分类
        1.3 果酒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
        1.4 我国果酒业发展现状及展望
        1.5 果酒生产工艺的研究进展
        1.5.1 酵母菌种选育
        1.5.2 果汁改良
        1.5.3 酒精发酵的控制
        1.5.4 果酒的稳定性研究
        1.5.5 陈酿工艺
        1.6 香气成分分析
    2 凉薯资源
    3 研究意义
    4 凉薯酒生产工艺流程
    5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凉薯淀粉液化糖化工艺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主要试剂
        1.1.2 主要仪器
        1.2 测定方法
        1.3 工艺流程
        1.4 试验方法
        1.4.1 凉薯基本成分的测定
        1.4.2 液化单因素试验
        1.4.3 液化正交试验
        1.4.4 糖化单因素试验
        1.4.5 糖化正交试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凉薯基本成分分析
        2.2 液化单因素试验
        2.2.1 α-淀粉酶添加量对液化的影响
        2.2.2 pH对液化的影响
        2.2.3 温度对液化的影响
        2.2.4 液化时间对液化的影响
        2.3 液化正交试验
        2.4 糖化单因素试验
        2.4.1 糖化酶添加量对糖化的影响
        2.4.2 pH对糖化的影响
        2.4.3 温度对糖化的影响
        2.4.4 时间对糖化的影响
        2.5 糖化正交试验
    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凉薯酒发酵工艺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主要试剂
        1.1.2 主要仪器
        1.2 测定方法
        1.3 试验方法
        1.3.1 发酵方式对比试验
        1.3.2 最适pH值的确定
        1.3.3 最适装液量的确定
        1.3.4 主发酵工艺的正交试验
        1.3.5 主发酵周期的确定
        1.3.6 后发酵温度和时间的确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酵方式的确定
        2.2 最适初始pH值的确定
        2.3 最适装液量的确定
        2.4 主发酵工艺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2.5 主发酵周期的确定
        2.6 后发酵温度和时间的确定
    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凉薯酒澄清工艺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主要试剂
        1.1.2 主要仪器
        1.2 测定方法
        1.3 试验方法
        1.3.1 离心澄清试验
        1.3.2 硅藻土澄清试验
        1.3.3 明胶澄清试验
        1.3.4 壳聚糖澄清试验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离心澄清试验
        2.2 硅藻土澄清试验
        2.3 明胶澄清试验
        2.4 壳聚糖澄清试验
        2.5 最佳澄清方法的选择
    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凉薯酒调配工艺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主要材料
        1.1.2 主要设施
        1.2 试验方法
        1.2.1 品酒方案
        1.2.2 调配工艺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红外线人工催陈雪山红景天酒(论文参考文献)

  • [1]柑橘酒苦味物质及其控制技术研究[D]. 毕静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08)
  • [2]超声波催陈对镇江香醋品质的影响[D]. 李婷婷. 江苏大学, 2018(02)
  • [3]催陈食醋工艺技术研究前沿[J]. 王振斌,李婷婷. 中国调味品, 2017(02)
  • [4]汾酒香气成分及陈酿行为的研究[D]. 任宏彬. 山西大学, 2016(06)
  • [5]黄酒贮藏过程中的氧化作用研究[D]. 王新胜. 合肥工业大学, 2016(02)
  • [6]白酒组成与品质关系的研究及应用[D]. 马燕红. 山西大学, 2014(01)
  • [7]电场对橡木桶陈酿白兰地酒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 张斌. 华南理工大学, 2012(11)
  • [8]香醋人工催陈技术研究[D]. 黄婷. 吉首大学, 2012(01)
  • [9]低度砂糖桔果酒的人工催陈技术研究[J]. 万子玲,郑华,林捷,郭正忠,寇兆民. 现代食品科技, 2010(10)
  • [10]凉薯酒生产工艺的研究[D]. 秦捷. 湖南农业大学, 2010(03)

标签:;  ;  ;  ;  ;  

红外人工催陈雪山红景天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