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普华强携手存储之路

惠普华强携手存储之路

一、惠普华强携手存储之路(论文文献综述)

周莹[1](2020)在《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新闻标题是人们接触新闻的第一窗口。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新闻愈发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最便捷快速的渠道。其中,“今日头条”作为当代在线用户数量最多的门户网站,在传播新闻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本文利用爬虫技术抓取了2019年3月至2019年5月的今日头条客户端新闻标题作为研究语料。分别从词汇、语法、修辞、语用等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在词汇方面,统计了今日头条新闻标题中的高频词,分类分析后我们发现标题中名词、动词使用最为广泛。在语法方面,新闻标题主要有单句式、组合式、成分缺省式这三类句型结构,在句类的选择上,以陈述句和疑问句为主。在修辞方面,从标题的词语层面的修辞、辞格层面的修辞这两个部分对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进行探讨。最后,从语用角度结合关联理论具体分析语料,我们发现标题创作是制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一种交际,关键在于激发读者结合语境取得最佳关联。

刘遹菡[2](2017)在《产业集群视野下的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研究》文中认为数字出版产业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点新兴文化产业,近年来一直是国家战略性的产业发展目标的重中之重。在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当中明确提出要促进数字创意产业蓬勃发展,加强文化产业基地规划和建设,发展文化产业集群,促进数字出版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而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是出版产业发展的孵化器与动力源。在将近十年的时间内,我国基本已完成了全国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的布局,实现了 14家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的批复和运营。基地的发展不仅能够为数字出版以及整个出版产业带来文化创意和技术上的创新和平台,还能够将基地周边所有数字出版的上下游企业进行有效聚集和联动,实现集群化发展。因此,本文以全国14家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为研究主体,以产业集群相关理论、竞合理论、知识溢出理论等相关理论为主要理论支撑,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的形成与演进、组织结构以及运行机制开展深入探讨和分析。在基础理论以及现实背景的基础上,构建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的运行绩效的综合评价模型,并通过数据收集和导入,实现对基地运行绩效的横向和纵向测评。本文共分为七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是本文的引言部分,主要阐述本研究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利用文献分析法从产业集群以及出版基地两个方面梳理相关理论和实证的研究,同时,介绍本文的研究方法及思路。第二章为本研究的基础理论研究,包括产业集群相关理论、竞合理论、知识溢出理论等为接下来的研究构建好理论基础。第三章从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的形成方式、演进动因和发展现状三个方面来挖掘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形成和演进的进程。通过分析发现,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的形成有自组织、他组织以及混合组织三种不同方式。并且目前为止,基地在发展和演进的过程中经过萌芽、形成、发展和成熟几个不同的阶段,且目前各个基地处于的演进阶段各不相同。技术、市场、政府行为、人文和人才因素是推动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演进的最主要的五个因素。另外,通过基地布局、基地构成情况以及经济规模能够较为清晰的了解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的发展现状。第四章从构成主体、主体间关联互动以及组织形态三个方面探讨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的组织结构。全国14个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的组织形态各不相同,分为无核心、多层次单核心、单层次多核心以及多层次混合四种组织形态。基地的主体由核心层和辅助层构成,核心层指的是开展数字出版产业业务的企业,辅助层则包括了政府及相关公共部门、高校及科研机构、金融机构以及中介组织和公共服务平台。各主体之间通过各种不同的连接方式共同参与到基地的运行当中,推动基地的整体发展。第五章分析了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作为高科技与文化融合的产业集群的三大运行机制,分别为协同创新机制、竞合机制以及知识溢出与学习机制。基地的协同创新主要由基于IP、基于数字出版产业链以及基于产学研的三种创新形式构成,是基地得以发展迅速的主要推动力。另外,竞合机制将基地内的主体全部链接起来,以横向产业链中互补而形成的竞争为主导的竞合以及以纵向产业链中互补的合作为主导的竞合两种方式实现优势互补、资源优化配置以及风险共同承担,以达到共同开拓和占领市场,实现共赢的目的。而知识溢出与学习机制的存在则是加速知识和技术在基地范围内的流通,促使高风险、高投入、高技术能力的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快速创新,能够让基地拥有作为集群形式发展的独有优势。基地中知识溢出的主体主要是基地中的企业、公共研究机构、公共服务机构以及用户,通过主动、被动以及非正式溢出三种形式产生知识流通和溢出。同时,知识溢出的主体也是进行知识和技术学习的主要来源和途径。知识溢出和学习通过知识转移、知识转换和知识收获的循环过程来实现。第六章是对全国14家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的运行绩效进行的实证研究。首先确定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运行绩效的技术路径,包括评价的目标与原则、评价思路和流程以及评价方法等。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专家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基地的运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另外,在收集定量和定性数据之后,将其代入指标体系,得出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运行绩效的测度和评估。一是通过4个二级模块的不同得分,能够分析出各个基地在不同模块的优势和劣势的横向测评结果;二是可以得出14个基地运行绩效的整体排名并且将其划分为绩效极高、较高、中等、较低和极低五个不同梯度的纵向测评结果。第七章是本文的总结与展望。简要陈述和总结本文的研究结论和观点,另外指出本研究的创新点以及不足之处,对未来的延伸研究进行展望。

雅君[3](2002)在《惠普华强携手存储之路》文中指出 在IT硬件的营销中,一直都是以服务器的销售来带动存储设备的销售,而且往往是一支代理队伍同时在做这两件事。不过最近,一向以创新着称的惠普决定变个法儿——把存储拎出来单干,而这也正是惠普OSP策略的思路。 所谓OSP,全称为Open Storage Partner,即开放存储合作伙伴。您是不是觉得它和Open SAN(OpenStorage Area Network,即开放式存储区域网络)似乎有点相近?没错。据惠普存储产品部、企业服务器部总经理卢少文先生介绍:“随着中国企业信息化的深入,存储作为这一过程中的核心部分,对企业的吸引力与日俱增,有望成为继服务器之后的又一市场热点和利润增长点。而且随着技术的成熟和用户需求的发展,Open SAN浮出水

周静远[4](2019)在《基于云平台的机载设备自动检测与修理助手系统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航空事业的日益发达,机载设备的类型不断更新,飞机上的机载设备的拆换量也大大的增多。与此同时,机载设备维修存在着电子资料共享困难,大量检修档案以纸质版形式存放,查阅的过程繁琐,传统师带徒的培训模式还带来了周期长,成本高等问题。为了提高通用自动测试平台的移植效率,提高检修资料的共享度,降低机载设备维修成本,缩短维修员工的培训周期,需要设计基于云平台的自动检测修理助手系统。本文通过对云数据库、移动端和PC端软件系统的实现与设计以及故障预测算法的研究和分析,针对对于维修公司人员复杂导致的云平台权限管理困难,个人电脑储存空间有限,以及机载设备检修领域在故障预测方法的相关研究较少等问题,将采取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1.使用Mysql与阿里提供的云平台接口搭建了以ECS为基础的云平台,在FTP协议下实现文件传输功能。提高了机载设备自动检测系统的可移植性,增加了机载设备相关资料的共享性,使自动测试系统代码、电子版机载设备测试步骤、自动测试结果、机载设备维修指导视频等资料上传至云端具有可能性。2.使用C++和Qt框架实现PC客户端的搭建,使用JAVA语言实现Android客户端的搭建,在PC和Android客户端分别通过阿里RDS关系数据库的接口实现员工身份认证与管理功能,解决维修公司人员复杂导致的权限管理困难问题。使用惠普公司开发的Tesseract光学文字识别接口实现对待测设备铭牌的识别,解决了Android端对机载设备资料检索的问题。3.提出了一种决策树和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故障预测算法。针对我们获得的自动测试数据报告为研究对象,结合PCA和决策树数据挖掘的算法完成机载设备的故障种类进行预测。通过对比拆换量报表中故障种类数据的对比,本文的方法对故障预测有很高的准确率。本文针对机载设备检修过程中,资料共享难、培训成本高、周期长等问题,提出了这种基于云平台的机载设备检修系统的设计,具有良好的前景。

张旻[5](2012)在《爱国者品牌管理与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认为爱国者作为数码行业后起之秀,在短短数年时间超越众多国际品牌成为中国数码第一品牌。但目前受到了像苹果、三星、索尼等国际知名企业与国内诸多小品牌带来的联合冲击。如何利用目前既有优势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突破发展瓶颈,是爱国者刻不容缓的课题。本文首先简要回顾品牌与市场营销策略的相关理论。接下来对爱国者公司的发展历程与品牌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基于此分析基础,对爱国者营销策略和品牌管理提出相应建议。针对目前爱国者销售数据增长乏力、管理体制落后的状况,提出了如下几条改进措施:首先,果断调整产品策略,砍去琳琅满目的产品型号,只保留爱国者最为成熟的移动存储产品线,杜绝使用机海战术,将坚持少就是优的方针。将目前有限资源集中在少数优势产品上。树立行业标准,打造民族精品。其次,在电子商务与商用市场上精细化操作,迅速建立起涵盖B2B、B2C、C2C复合型营销渠道,应对消费者日益变化的消费习惯。细化行业解决方案,提供行业定制产品,做大做强电子商务与商用市场。避免在一线城市与国际品牌过度竞争,重点投入中国二、三级与四、六级市场,迅速的占领市场份额。出台样机政策,增加产品铺市,提高产品曝光率,以此提升爱国者销售业绩。最后,积极寻求技术层面与资金层面的合作,爱国者可以通过提供品牌的方式与富士康、宏达等技术与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合作,以此弥补爱国者此方面的劣势。引进国际化人才与职业经理人,推动企业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破除目前集权制、家长式管理方式,充分授权,切实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张咏[6](2009)在《技术因素对通信行业合作研发组织模式选择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随着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信息终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正呈现全新的发展趋势。通信行业与媒体、娱乐、金融、电子商务等行业的不断融合,促使通信企业的合作研发越来越广泛,多种合作研发组织模式出现在企业的合作研发项目中。但对于如何进行合作研发项目管理,在项目启动之前对合作研发组织模式需要考虑哪些问题以及技术因素对通信行业合作研发组织模式选择产生哪些影响,需要理论结合实际进行必要的研究。影响通信行业合作研发组织模式选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技术因素,因为技术因素是合作研发的动因、目的,合作研发始终围绕着技术因素展开。本文聚焦于技术因素对通信行业合作研发组织模式选择的影响,分析关键技术因素与合作研发组织模式之间的逻辑关系,并根据我国上市通信企业的实际样本数据,力图构建技术因素对通信行业合作研发组织模式选择影响的可借鉴模型。按照股权特点分类,合作研发组织模式可分为股权型合作研发和契约型合作研发。契约型合作研发组织具有组织柔性、动态性强、成本低风险小、形式广泛等优点,在通信行业合作研发中越来越流行。根据通信行业的技术特征及发展趋势,影响通信行业合作研发组织模式选择的关键技术因素主要有:技术目标的模块化程度、技术目标的产品特性、合作项目的技术层次、合作过程技术流向、合作项目技术创新程度等五个方面。在假定其它因素不变的前提下,单个技术影响因素的影响维度与合作研发组织模式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为了进一步验证影响维度与合作研发组织模式之间的关系,本文结合实际调查的我国38家上市通信企业的313个合作研发项目样本,运用LOGIT回归方法,对造成模式选择的影响维度进行回归分析,从而找出具有显着影响力的关键因子,并获得评价模型。通过模型的构建与拟合,技术因素中对通信行业合作研发组织模式选择有显着影响的四个因素是:技术目标的模块化程度、技术目标的产品特性、合作过程技术流向及合作项目技术创新程度。技术层次对合作研发组织模式选择的影响不够显着。本文的特色之处主要在于针对通信行业特点,聚焦于技术因素对合作研发组织模式选择的影响,并构建与拟合出评价模型。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研究样本选取上仅限于上市通信企业,还有待于对未上市通信企业模式选择进行研究;合作研发组织模式选取上仅限于股权与契约型组织模式分类,还有待于对组织模式进一步细化,并研究虚拟研发组织、产学研组织等其他组织模式类型。

周金华[7](2009)在《论英汉无稿同声传译中的省略现象—有声思维实验下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研究无稿会议同传中的省略现象。旨在探讨译员进行省略的原因以及译员有意识省略的信息类型。国内外关于同声传译中省略现象的研究以大量的实例证明省略现象在同声传译中是普遍存在的。本文借用吉尔的认知负荷模型以及语用学中的语言经济原则,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研究同传中的省略。本文进行了一个实证研究,该实证研究包括一个同传实验和一个有声思维实验。首先请四位职业同传译员对一段长度为18分钟的视频进行同传,接着让译员进行有声思维实验,即回访实验对象,就每处省略请受试者报告是无意的省略或故意的省略并描述省略的思维过程。接着借用吉尔的认知负荷模式,对译员报告的原因做进一步的分析并对其进行归类。同时借用语言的经济原则说明译员把省略作为一种同传策略的合理性。通过研究,本文得出三个结论:第一,导致译员无意的省略的原因主要有六个,即听力困难、理解困难、精力分配不当、处理能力有限、产出困难和短期记忆出现问题。第二,导致译员有意省略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即时间限制、遇到困难和译员对传达信息的方式的选择。第三,在同声传译中,译员倾向于对听到的信息进行筛选,而非被动地译出所有信息。通常被译员有意识省略的信息主要有六类,即比较性信息、修饰说明性信息、重复的信息、已知信息、蕴含在别处的信息和破坏连贯性的信息。

胡曙虹[8](2018)在《中国企业R&D国际化:区位选择与空间组织》文中指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及价值链的快速分解,人才、技术、信息、资金等创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流动和重组,世界进入以创新资源全球流动为特征的开放式创新时代。利用世界各地创新资源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持续竞争优势是企业创新国际化的主要动力之一。在全球跨国R&D投资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全球面临国际对外投资模式的重大转变,中国不仅越来越成为跨国公司海外R&D投资的东道国,也日渐转型为活跃的海外R&D投资母国。作为R&D全球化的后发者,中国企业在R&D国际化过程中如何选择适合的区位,谋划并组织其空间布局以最大限度用好全球创新资源,从而全面提升其在全球创新格局中的位势是值得深入探讨的研究命题。本文从中国企业R&D国际化这一新兴现象出发,总体研究目标是在系统梳理国内外企业R&D全球化相关理论基础和发展动态、及全面分析目前中国企业R&D国际化现状及特征的基础上,探究中国企业R&D国际化的空间布局、区位选择及空间组织模式等问题。全文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如下:(1)企业R&D国际化相关理论基础及国内外研究进展。系统回顾并梳理了传统国际投资理论、跨国公司R&D全球化理论、区位选择理论、开放式创新与全球创新网络及新兴国家企业R&D国际化等相关理论的研究脉络及企业R&D国际化的国内外发展动态,认为相比于快速发展的中国企业R&D国际化行为,已有相关理论对解释中国企业R&D国际化的区位选择及空间组织模式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2)中国企业R&D国际化的现状及特征。中国企业R&D国际化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与发达国家相比晚了近20年,R&D投资规模较小。R&D投资方式包括新建海外R&D机构、技术获取型跨国并购、建立全球R&D联盟。从新建海外R&D机构及PCT专利申请量2个指标来看,中国企业R&D国际化的发展速度较快。同其他性质的企业相比,民营企业新建海外R&D机构数量最多、增速最快。从行业类别来看,实施R&D国际化的中国企业主要集中在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及专业性服务业。从海外R&D机构的研发类型来看,最初在海外设立R&D机构的部分中国企业采取了研发导向型先行的战略,逐步发展成研发导向型为主,研究导向型和开发导向型并重的研发模式。(3)中国企业R&D国际化的空间分布格局。本文以新建海外R&D机构的数量为例分析中国企业R&D国际化的空间布局,从东道国角度看,中国企业海外R&D投资区域分布广泛,呈现出明显的集中与分散并存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期内,中国企业在全球102个国家设立了海外R&D机构,但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德国等技术先进、研发资源密集的发达国家。从企业来源地角度看,实施R&D国际化的中国企业空间分布呈现出从东南沿海向北及向内陆扩散的趋势,表现出高度不均衡的空间特征,其地理分布格局与中国城市等级体系基本吻合。集中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地区,东部地区具有明显的优势且扮演着“领头羊”的角色。不同行业企业R&D投资东道国和来源地的空间分异特征明显。(4)中国企业R&D国际化的区位选择。根据零断尾负二项回归分析的结果,认为仅从东道国角度来看,东道国的创新能力、R&D资源数量、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及制度保障等R&D供给方面的因素,以及以中国对东道国的直接投资数量、地理距离等代表的两国经济往来密切程度的关联要素是影响中国企业对其进行R&D投资的主要因素。进一步地,将中国企业海外R&D机构分为研究导向型、开发导向型和研发导向型3类,综合考虑企业自身微观层面、企业来源地中观层面及东道国宏观层面3个不同尺度的因素,采用多项Logit回归方法对不同研发类型企业海外R&D机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企业规模、年龄、性质、行业类别等自身属性对企业海外R&D机构所从事的具体R&D活动类型有不同的影响;母公司创新能力越强会更有利于企业海外R&D机构从事以新技术或新知识获取为主的研究导向型R&D活动;企业来源地经济外向度越高,设立研发导向型海外R&D机构的可能性也越大;东道国不同因素对吸引不同研发类型的海外R&D机构进行投资的影响程度差异较大。最后,对各类影响因素进行归类将中国企业R&D国际化的区位选择类型归纳为技术及创新资源寻求型、政策利用型和市场关联型3类,其中前两类的R&D投资流向主要为“上行流”,市场关联型的R&D投资流向主要为“混合流”。(5)中国企业R&D国际化的空间组织模式。选取中国企业R&D国际化具有代表性的3家企业——华为、海尔集团、长安汽车作为案例,采用国内外销售额这一指标测度企业的国内外市场占有率,认为其市场定位分别为全球市场、多国市场和母国市场。采用企业R&D经费投入、国内及PCT专利申请量为测度指标,通过与国内外同行业的其他企业对比,将3家企业的技术水平分别定位为全球领先者,国内领先者和后发追随者。从R&D国际化的战略动机来看,华为海外R&D机构的功能包括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及技术转移;海尔集团海外R&D机构的主要功能是利用东道国技术及资源优势进行技术开发以服务于东道国或区域市场;长安汽车设立海外R&D机构主要是获取东道国在汽车研发领域不同的技术优势,并汇聚到总部为国内市场服务。基于对案例企业市场、技术水平定位及R&D国际化的空间布局及战略动机的分析,本文将中国企业R&D国际化的空间组织模式归纳为多中心协同型、多区域分散型和多模块聚合型3类。(6)中国企业R&D国际化的“MTS”分析框架。以大样本数据的回归分析为基础,并结合具体案例研究,从中国企业自身的市场和技术水平定位出发,综合考虑企业R&D国际化的空间布局和战略动机,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基于市场(M)、技术水平(T)和战略动机(S)的适用于解释并指导中国企业R&D国际化区位选择及空间组织模式的“MTS”分析框架。该分析框架认为不具有或者仅具有部分所有权优势的中国企业实施R&D国际化的前提是要明确自身在全球范围内的市场及技术水平定位,同时结合企业R&D国际化的战略动机进行空间布局。对比已有跨国公司R&D国际化理论,“MTS”分析框架更为具体且针对性地解释了以中国企业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企业R&D国际化的区位选择及空间组织模式,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性,传承、深化并发展了已有跨国公司R&D全球化理论。本文通过对中国企业在海外从事R&D活动的现状及特征、空间格局、区位选择、空间组织模式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出了现阶段中国企业R&D国际化的相关规律,提出了适用于解释中国企业R&D国际化区位选择和空间组织模式的“MTS”分析框架。进一步深化了已有跨国公司R&D全球化的研究,更为重要的是为中国企业跨国成长提供相关理论指导。研究结论以期为更多正在彷徨的、即将“走出去”或正在“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提供相关经验借鉴,并有助于推动中国相关科技政策改革、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李秋虹[9](2017)在《基于导电氧化物/金属界面忆阻器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经由神经突触相互连接所构成的人类大脑神经系统,被认为是一个具有学习和记忆能力的认知网络。并且随着半导体集成工艺和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使得人类对于器件在存储与逻辑运算的要求越来越高。若能实现具有模拟神经突触基本功能的电子器件,并利用其构建人工神经网络,将对计算机硬件的发展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基于上述需求,忆阻器被认为是最能实现数字信息存储与模拟神经突触的电子元件,本论文在这一研究背景下,选用金属(Al,Cr,Sm,Ti,Ag,Pt)与导电氧化物(ITO,Nb:Sr TiO3)分别作为顶电极和底电极。在利用直流磁控溅射沉积薄膜的过程中通过金属掩膜制备出基于金属/导电氧化物点接触结构的忆阻器件单元,研究了电学参数、电极尺寸以及真空退火处理对器件阻变存储特性的影响。除此之外,还探讨了不同测试方法下对金属/导电氧化物点接触结构忆阻器数字与模拟特性共存的调控,并获得了相应的实验数据支持。总的来说,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利用直流磁控溅射,在室温下制备出惰性金属/ITO点接触忆阻器。通过对其进行电学性能的测试发现,被测器件单元在经历一个较大电压的初始化过程后(0 V→+5 V→0 V)表现出双极性阻变存储行为。在Ag/ITO忆阻器中通过改变限制电流(10 m A,20 m A,40 m A,100m A)实现对器件电阻的有效调控,证实多级存储特性的存在。通过对I-V曲线的拟合揭示惰性金属/ITO忆阻器的忆阻机理——电场作用诱导界面氧空位/氧离子的迁移。(2)在ITO上沉积活性金属(Al,Cr,Sm)制备出活性金属/ITO点接触忆阻器。对Al/ITO进行电学性能测试,显示被测样品在经过与扫描电压相同的初始化过程后(0 V→+3 V→0 V→-3 V→0 V),表现为置位电压与复位电压相差较大的非对称双极性阻变行为。为实现对界面的有效调控,对Al/ITO进行真空退火处理,其I-V测试结果显示器件无需初始化过程便具备对称性的双极性阻变存储行为。与室温沉积Al/ITO样品相对比,真空退火后Al/ITO(400℃,4 h)功耗减小约一个数量级,开关比增大约101102,并表现出良好的抗疲劳性(>150循环周期)和稳定信息保留(>104 s)。最后,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透射电镜揭示了Al与ITO界面自形成Al Ox的存在,提出了电场作用下氧空位/氧离子迁移所导致的界面层氧化还原模型。(3)利用Nb:Sr TiO3(掺杂浓度0.7 wt%,晶面取向<100>)单晶衬底作为底电极,采用直流磁控溅射制备出Al/Nb:Sr TiO3点接触忆阻器,对其电学性能进行研究发现,在界面层和肖特基接触势垒的双重作用下,器件的I-V特性表现出明显的迟滞、整流和非线性阻变特征。通过650℃真空退火处理1 h后,器件的循环特性(>100循环周期)与保留时间(>104s)测试显示其具有较为稳定的数据存储能力。同时,通过改变限制电流和电压的大小实现对复位过程电阻的调控,表现出多级存储特性。最后利用高分辨透射电镜和能谱分析揭示真空退火处理对于Al/Nb:Sr TiO3界面处氧空位的调控,从而达到优化器件阻变存储能力的目的。(4)利用直流和脉冲测试模式对Ag/ITO,Al/ITO,Al/Nb:Sr TiO3进行模拟特性测试。通过直流测试模式(重复性I-V,不同测试速率下电流变化)和三角波信号输入,得到输出的电流与时间相关变量(测试周期,扫描速率,工作时间)之间符合I exp(7)tAIt(8)0(10)(28)关系,从而表现出模拟神经突触的短时记忆特性。而在脉冲模式下保留时间测试和恒定电压作用下,输出的电流与时间的关系符合Wickelgren定律((7)(8)ybl-(10)(28)tI 1),从而表现出模拟神经突触的长时记忆特性。由此实现了通过不同电学性能测对金属/导电氧化物点接触忆阻器数字与模拟特性共存表达的调控。

二、惠普华强携手存储之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惠普华强携手存储之路(论文提纲范文)

(1)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现状与意义
        1.3.1 研究现状
        1.3.2 研究意义
    1.4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1.4.1 理论基础
        1.4.2 研究方法
    1.5 语料来源
        1.5.1 建立小型语料库
        1.5.2 依据爬虫程序,滚动抓取标题
        1.5.3 标题信息处理
第二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汇语法特点
    2.1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频特点
        2.1.1 词频统计
        2.1.2 词频分布分析
    2.2 标题词汇的语义特点
第三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法特点
    3.1 句法结构形式
        3.1.1 单句式结构
        3.1.2 组合式结构
        3.1.3 成分缺省结构
    3.2 句类特点
        3.2.1 陈述句标题
        3.2.2 疑问句标题
        3.2.3 感叹句标题
        3.2.4 祈使句标题
第四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
    4.1 引言
    4.2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
        4.2.1 词语修辞
        4.2.2 辞格修辞
第五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用特点
    5.1 关联理论与网络新闻标题
    5.2 网络新闻标题的“明示—推理”交际
        5.2.1 明示行为
        5.2.2 推理过程
    5.3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境效应
        5.3.1 认知语境假设
        5.3.2 语境效果
    5.4 网络新闻标题的最佳关联
第六章 结语
    6.1 主要研究过程和结论
    6.2 创新之处与不足
    6.3 后续研究的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

(2)产业集群视野下的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之处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飞速发展
        1.1.2 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成为产业发展的动力源和孵化器
    1.2 研究综述
        1.2.1 产业集群研究
        1.2.2 出版产业基地研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2 理论基础
    2.1 产业集群相关理论
        2.1.1 规模经济理论
        2.1.2 工业区位论
        2.1.3 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
        2.1.4 增长极理论
        2.1.5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2.1.6 GEM因素模型
    2.2 社会经济网络理论
    2.3 知识溢出理论
    2.4 竞合理论
    2.5 小结
3 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形成与演进
    3.1 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形成和演进动因
        3.1.1 技术因素
        3.1.2 市场因素
        3.1.3 政府因素
        3.1.4 人才因素
        3.1.5 人文因素
    3.2 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形成方式
        3.2.1 自组织方式
        3.2.2 他组织方式
        3.2.3 混合组织方式
    3.3 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演进历程
        3.3.1 萌芽阶段
        3.3.2 形成阶段
        3.3.3 成长阶段
        3.3.4 成熟阶段
    3.4 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发展现状
        3.4.1 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布局
        3.4.2 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的构成方式
        3.4.3 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经济规模
4 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组织结构
    4.1 基地主体
        4.1.1 核心层主体
        4.1.2 辅助层主体
    4.2 主体间关联互动
        4.2.1 基地企业之间互动
        4.2.2 政府与基地之间互动
        4.2.3 高校、科研院所与基地之间互动
    4.3 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组织形态
        4.3.1 无核心组织形态
        4.3.2 多层次单核心组织形态
        4.3.3 单层次多核心组织形态
        4.3.4 多层次混合形态
5 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运行机制
    5.1 基地运行机制概述
    5.2 协同创新机制
        5.2.1 协同创新机制的内涵
        5.2.2 协同创新的动力
        5.2.3 协同创新的组织形式
    5.3 竞合机制
        5.3.1 竞合的内涵
        5.3.2 以竞争为主导的竞合
        5.3.3 以合作为主导的竞合
    5.4 知识溢出与学习机制
        5.4.1 知识溢出与学习机制的内涵
        5.4.2 知识溢出主体分析
        5.4.3 基地知识溢出的过程和机理
        5.4.4 基地知识溢出与学习的形式
6 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运行绩效
    6.1 基地运行绩效及其评估的意义与功能
    6.2 构建运行绩效评价体系
        6.2.1 评价指标的筛选和确定
        6.2.2 指标体系权重的确立
        6.2.3 基地运行绩效评价模型
    6.3 基地运行绩效评价过程与结果
        6.3.1 评价过程
        6.3.2 评价结果分析
    6.4 小结
7 总结与讨论
    7.1 本文主要结论
    7.2 本文创新之处
    7.3 本文的不足
    7.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4)基于云平台的机载设备自动检测与修理助手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云平台研究现状
        1.2.2 光学文字识别技术的研究现状
        1.2.3 机载设备智能检修的研究现状
    1.3 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1.3.1 主要工作
        1.3.2 章节安排
第二章 机载设备数据云平台的需求分析
    2.1 云平台的需求分析
        2.1.1 机载设备检修对于云平台权限管理的需求
        2.1.2 机载设备检修文件对云平台的需求分析
        2.1.3 使用方式对用户需求分析
    2.2 机载设备检修对故障检测方法的需求分析
        2.2.1 检修模式对故障检测方法的需求
        2.2.2 测试报告特点对故障检测方法的需求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机载设备数据云平台的搭建
    3.1 概述
        3.1.1 机载设备数据概述
        3.1.2 云计算平台概述
        3.1.3 关系型数据库概述
    3.2 云平台的架构
        3.2.1 机载设备云平台的架构设计
        3.2.2 云平台架构的实现
    3.3 客户端功能的实现
        3.3.1 PC客户端的语言结构
        3.3.2 PC客户端的注册和登录功能
        3.3.3 PC客户端的数据库管理功能
        3.3.4 PC客户端的文件管理功能
        3.3.5 含有铭牌识别功能的移动客户端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自动检测报告的故障预测算法
    4.1 背景介绍
    4.2 数据特点分析
    4.3 算法分析
    4.4 PCA+Decision Tree的故障预测算法
        4.4.1 主成分分析法PCA
        4.4.2 C4.5 算法
        4.4.3 基于PCA+DecisionTree的故障预测模型
    4.5 实验分析
        4.5.1 数据处理
        4.5.2 PCA+LS-SVM实验设计
        4.5.3 PCA+决策树实验设计
        4.5.4 实验对比
    4.6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5)爱国者品牌管理与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方法和意义
    1.3 论文框架
2 理论基础和文献回顾
    2.1 品牌与品牌管理的内涵
    2.2 营销策略
3 爱国者公司介绍
    3.1 公司简介及发展历程
    3.2 爱国者企业文化
    3.3 市场营销方式介绍
4 爱国者品牌管理与营销现状分析
    4.1 宏观环境分析
    4.2 品牌管理现状与存在问题
    4.3 营销现状与存在问题
5 爱国者品牌管理及营销策略改进建议
    5.1 爱国者公司品牌管理改进建议
    5.2 爱国者市场营销策略改进建议
6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6)技术因素对通信行业合作研发组织模式选择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产业背景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1.3 相关文献综述
    1.4 研究目标、思路与方法
    1.5 小结
第二章 通信行业合作研发组织模式的分类与特征比较
    2.1 通信行业合作研发组织模式的分类
    2.2 通信行业股权型合作研发组织模式
    2.3 通信行业契约型合作研发组织模式
    2.4 通信行业合作研发组织模式的特征比较
    2.5 小结
第三章 技术因素与合作研发组织模式选择的逻辑关系
    3.1 技术因素对通信行业合作研发的影响
    3.2 技术目标模块化程度对组织模式选择的影响
    3.3 技术目标的产品特性对组织模式选择的影响
    3.4 合作项目技术层次对组织模式选择的影响
    3.5 合作过程技术流向对组织模式选择的影响
    3.6 合作项目技术创新程度对组织模式选择的影响
    3.7 小结
第四章 评价模型的构建与拟合
    4.1 合作研发事件样本的选取
    4.2 合作研发事件变量维度的确定与赋值
    4.3 LOGIT模型的构建与拟合
    4.4 拟合结果评价
    4.5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全文回顾与主要结论
    5.2 行业比较与论文特色
    5.3 结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5.4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我国通信业上市公司合作研发事件样本信息
附录2 我国通信业上市公司合作研发事件样本赋值

(7)论英汉无稿同声传译中的省略现象—有声思维实验下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
ABSTRACT
摘要
CONTENTS
LIST OF ABBREVIATIONS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Rational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1.2 Research Questions
    1.3 Research Methodology and Data Collection
    1.4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An Review on 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
        2.1.1 Process of SI
        2.1.2 Features of SI
        2.1.3 Categories of SI
        2.1.4 SI Research
    2.2 An Review on Omission
        2.2.1 The Cognitive Perspective
        2.2.2 The Pragmatic Perspective
        2.2.3 The Syntactic-Pragmatic Perspective
        2.2.4 Definition of Omission
        2.2.5 Summary
    2.3 An Review on TAPs
        2.3.1 What's TAPs
        2.3.2 Types of Verbal Report Data
        2.3.3 TAPs and Interpreting Studies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
    3.1 Gile's Effort Model
    3.2 The Economy Principle of Language
CHAPTER FOUR EXPERIMENT DESIGN
    4.1 Reasons for the Experiments
    4.2 Variables Control for SI Experiment and TAPs
        4.2.1 Choosing SI Materials
        4.2.2 Choosing Subjects
        4.2.3 Simulating SI Procedure and Occasion
        4.2.4 Variable Control for TAPs
    4.3 The Experiment Process
CHAPTER FIVE RESULTS AND DISCUSSION
    5.1 Causes of Unintended Omission in SI
        5.1.1 Failure in Listening
        5.1.2 Failure in Comprehension
        5.1.3 Failure in Coordination Effort
        5.1.4 Interpreter's Capacity Limit
        5.1.5 Difficulty in Production
        5.1.6 Failure of Short-term Memory
    5.2 Causes of Intended Omission
        5.2.1 Time Limit
        5.2.2 Interpreter's Choice of Presentation Mode
        5.2.3 Interpreter's Choice of Coping Tactics
    5.3 Types of Information Intentionally Omitted
        5.3.1 Comparative Information
        5.3.2 Modifying and Supplementary Information
        5.3.3 Repetitive Information
        5.3.4 Contextual Information
        5.3.5 Information Indicated Elsewhere
        5.3.6 Information Violating Coherence or Cohesion
    5.4 Summary
CHAPTER SIX CONCLUSION
    6.1 Major Findings
    6.2 Implications
    6.3 Limitations of the Present Study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REFERENCE
Appendix A:Pre-task Preparation Material of the SI Experiment
Appendix B:Source Text
Appendix C:Target Text 1
Appendix D:Target Text 2
Appendix E:Target Text 3
Appendix F:Target Text 4
Appendix G:Verbal Report 1
Appendix H:Verbal Report 2
Appendix I:Verbal Report 3
Appendix J:Verbal Report 4

(8)中国企业R&D国际化:区位选择与空间组织(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
        1.1.2 中国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现实需求
        1.1.3 创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加速流动
    1.2 研究目标及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相关概念、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解析
        2.1.1 企业R&D及国际化
        2.1.2 企业R&D区位选择及其空间组织模式
    2.2 主要理论基础
        2.2.1 经典的跨国投资理论辨析
        2.2.2 跨国公司R&D全球化理论的兴起
        2.2.3 企业R&D国际化区位选择的理论依据
        2.2.4 开放式创新及全球创新网络理论的启示
        2.2.5 新兴国家企业R&D国际化理论的创新探索
        2.2.6 已有理论的适用性分析
    2.3 企业R&D国际化国内外研究进展
        2.3.1 企业R&D国际化的进入模式
        2.3.2 企业R&D国际化的主要动机
        2.3.3 企业R&D国际化区位选择及影响因素
        2.3.4 企业R&D国际化的空间组织模式
        2.3.5 对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企业R&D国际化的现状及特征
    3.1 R&D投资规模
    3.2 R&D投资的主要方式
        3.2.1 新建海外R&D机构数量快速扩张
        3.2.2 技术获取型跨国并购为主要方式之一
        3.2.3 建立R&D战略联盟以获取全球创新资源
    3.3 专利申请国际化
        3.3.1 总数跻身世界第一阵营,增速全球最快
        3.3.2 申请数量不断攀升,集中于中兴和华为
    3.4 行业分布特征
    3.5 企业性质差异
    3.6 R&D活动的类型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企业R&D国际化的空间分布格局
    4.1 海外R&D投资区域分布广泛,呈现分散和集聚并存的特征
        4.1.1 已逐步形成覆盖全球的研发体系
        4.1.2 集中分布在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R&D投资较少
        4.1.3 美、日、德是海外R&D投资的主阵地
        4.1.4 新兴研发经济体及邻国成为R&D投资的热点区域
    4.2 不同行业企业海外R&D机构空间分异特征明显
        4.2.1 农/林/牧/渔业海外R&D投资以对东南亚的技术出口为主
        4.2.2 制造业海外R&D机构集中在美、德、日等工业强国
        4.2.3 新能源产业海外R&D机构集中在美国及欧洲国家
        4.2.4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海外R&D机构集中在美国和日本
    4.3 R&D投资主体国内来源地的时空变化特征显着
        4.3.1 由沿海向内陆扩张,东部地区扮演了“领头羊”的角色
        4.3.2 地理分布格局与中国城市等级体系基本吻合
        4.3.3 不同行业投资主体来源地的空间差异性显着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国企业R&D国际化的区位选择
    5.1 基于东道国视角企业海外R&D机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5.1.1 理论及研究假设
        5.1.2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5.1.3 模型选择与构建
        5.1.4 零断尾负二项回归结果与分析
    5.2 不同研发类型企业海外R&D机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5.2.1 理论及研究假设
        5.2.2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5.2.3 模型选择与构建
        5.2.4 多项Logit回归结果与分析
    5.3 中国企业R&D国际化的区位选择类型
        5.3.1 技术及创新资源寻求型
        5.3.2 市场关联型
        5.3.3 政策利用型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中国企业R&D国际化的空间组织模式
    6.1 研究方法及案例概况
        6.1.1 跨案例研究与社会网络分析
        6.1.2 案例选择及其代表性分析
        6.1.3 数据来源及收集方法
    6.2 华为R&D国际化的空间组织模式
        6.2.1 华为的市场及技术水平定位
        6.2.2 华为R&D国际化的空间布局及战略动机
        6.2.3 核心-边缘的研发合作网络及多中心协同型的空间组织模式
    6.3 海尔集团R&D国际化的空间组织模式
        6.3.1 海尔集团的市场及技术水平定位
        6.3.2 海尔集团R&D国际化的空间布局及战略动机
        6.3.3 多区域分散型的空间组织模式
    6.4 长安汽车R&D国际化的空间组织模式
        6.4.1 长安汽车的市场及技术水平定位
        6.4.2 长安汽车R&D国际化的空间布局及战略动机
        6.4.3 多模块聚合型的空间组织模式
    6.5 中国企业R&D国际化的“MTS”分析框架
        6.5.1 “MTS”分析框架的提出
        6.5.2 “MTS”分析框架的主要内容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1.1 中国企业R&D国际化起步晚、规模小、发展迅速
        7.1.2 呈现集中与分散并存的空间分布特征
        7.1.3 以技术及创新资源寻求型、市场关联型及政策利用型为主
        7.1.4 市场、技术水平定位及战略动机决定空间组织模式
    7.2 主要创新点
        7.2.1 描绘了中国企业R&D国际化的时空特征
        7.2.2 提炼了中国企业R&D国际化的区位选择类型
        7.2.3 归纳了中国企业R&D国际化的空间组织模式
        7.2.4 构建了中国企业R&D国际化的“MTS”分析框架
    7.3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9)基于导电氧化物/金属界面忆阻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忆阻器的理论基础及物理模型
    1.2 忆阻器的结构与机理分析
        1.2.1 忆阻器的结构
        1.2.2 忆阻器的机理分析
    1.3 忆阻器的基本特性及其应用
        1.3.1 忆阻器的数字与模拟特性
        1.3.2 忆阻器数字特性的应用
        1.3.3 忆阻器模拟特性的应用
    1.4 基于忆阻器模拟/数字共存表达的研究现状
    1.5 本论文的立意及研究内容
2 忆阻器制备与测试分析方法
    2.1 引言
        2.1.1 磁控溅射制备薄膜的基本原理
        2.1.2 制备金属/导电氧化物点接触忆阻器的工艺流程
    2.2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
        2.2.1 台阶仪
        2.2.2 X射线光电子能谱
        2.2.3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
    2.3 忆阻器性能的测试方法
        2.3.1 忆阻器数字特性的测试方法
        2.3.2 忆阻器模拟特性的测试方法
3 基于惰性金属/ITO忆阻器的研究
    3.1 惰性电极/ITO点接触结构忆阻器的制备
    3.2 惰性金属/ITO忆阻器的数字特性
        3.2.1 (Pt,Ag)/ITO忆阻器的阻变存储行为研究
        3.2.2 电学参数对于Ag/ITO忆阻器的阻变存储行为的影响
        3.2.3 电极尺寸对于Ag/ITO忆阻器的阻变存储行为的影响
    3.3 惰性金属/ITO忆阻器的阻变机理分析
    3.4 室温沉积下Ag/ITO忆阻器的模拟特性
        3.4.1 Ag/ITO忆阻器在直流模式下的电流变化
        3.4.2 Ag/ITO忆阻器的数据保留衰减特性
        3.4.3 Ag/ITO忆阻器的在脉冲模式下的电流变化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活性金属/ITO忆阻器的研究
    4.1 活性电极/ITO点接触结构忆阻器的制备
    4.2 室温沉积下的活性金属/ITO忆阻器的研究
        4.2.1 (Al,Cr,Sm)/ITO忆阻器的阻变存储行为研究
        4.2.2 室温沉积Al/ITO忆阻器的界面分析
        4.2.3 室温沉积Al/ITO忆阻器的阻变机理分析
    4.3 真空退火后的活性金属/ITO忆阻器的研究
        4.3.1 真空退火处理Al/ITO忆阻器的阻变存储行为研究
        4.3.2 真空退火处理后Al/ITO忆阻器的界面分析
        4.3.3 真空退火Al/ITO忆阻器的阻变机理分析
    4.4 室温沉积下的活性金属/ITO忆阻器的模拟特性
        4.4.1 Al/ITO忆阻器在直流模式下的电流变化
        4.4.2 恒定电场作用下Al/ITO忆阻器的电流变化
        4.4.3 Al/ITO忆阻器的数据保留衰减特性
        4.4.4 Al/ITO忆阻器在在脉冲模式下的电流变化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活性金属/Nb:Sr TiO_3忆阻器的研究
    5.1 室温沉积下的活性金属/Nb:Sr TiO_3忆阻器的研究
        5.1.1 (Al,Ti)/Nb:Sr TiO_3忆阻器的阻变存储行为研究
        5.1.2 电学参数对Al/Nb:Sr TiO_3忆阻器阻变存储行为的影响
        5.1.3 电极尺寸对Al/Nb:Sr TiO_3忆阻器阻变存储行为的影响
        5.1.4 Al/Nb:Sr TiO_3忆阻器的界面分析
    5.2 真空退火后的活性金属/Nb:Sr TiO_3忆阻器的研究
        5.2.1 真空退火处理Al/Nb:Sr TiO_3忆阻器的阻变存储行为研究
        5.2.2 真空退火处理Al/Nb:Sr TiO_3忆阻器的界面分析
        5.2.3 真空退火Al/Nb:Sr TiO_3忆阻器的阻变机理分析
    5.3 室温沉积下的Al/Nb:Sr TiO_3忆阻器的模拟特性
        5.3.1 Al/Nb:Sr TiO_3忆阻器在直流模式下的电流变化
        5.3.2 恒定电场作用下Al/Nb:Sr TiO_3忆阻器的电流变化
        5.3.3 Al/Nb:Sr TiO_3忆阻器的数据保留衰减特性
        5.3.4 Al/Nb:Sr TiO_3忆阻器在脉冲模式下的电流变化
        5.3.5 Al/Nb:Sr TiO_3忆阻器在输入三角波信号后的电流变化
    5.4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四、惠普华强携手存储之路(论文参考文献)

  • [1]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D]. 周莹.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2]产业集群视野下的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研究[D]. 刘遹菡. 武汉大学, 2017(02)
  • [3]惠普华强携手存储之路[J]. 雅君. 中国计算机用户, 2002(01)
  • [4]基于云平台的机载设备自动检测与修理助手系统设计[D]. 周静远.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5]爱国者品牌管理与营销策略研究[D]. 张旻. 华中科技大学, 2012(07)
  • [6]技术因素对通信行业合作研发组织模式选择的影响[D]. 张咏. 复旦大学, 2009(S1)
  • [7]论英汉无稿同声传译中的省略现象—有声思维实验下的实证研究[D]. 周金华.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09(12)
  • [8]中国企业R&D国际化:区位选择与空间组织[D]. 胡曙虹. 华东师范大学, 2018(12)
  • [9]基于导电氧化物/金属界面忆阻器的研究[D]. 李秋虹. 西南科技大学, 2017(01)

标签:;  ;  ;  ;  ;  

惠普华强携手存储之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